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轨道车辆碰撞特性试验与测试系统
本技术成果经过10余年的项目积累,以及近几年的可行性论证和前期筹备,目前与英国OLEO公司的合作已经进入了技术方案确认和前期实施阶段;在知识产权方面,已经取得了与成果相关的发明专利近20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项目创新性与先进性:研制一套轨道车辆碰撞特性试验与测试模拟装置,在多参量耦合全息测量及分析、大行程高压气体推进、变刚度变质量模拟体和刚度等效模拟等技术的支撑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重载移动设备碰撞特性测试系统,解决轨道车辆等移动设备的碰撞特性测试分析难题,填补国内外空白。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一种磁浮车辆防点头连接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浮车辆防点头连接装置,包括左上连接件1、左橡胶堆座2、右橡胶堆座3和右上连接件4,在左上连接件1的垂直方向设有上下两个带有与悬浮架匹配的安装通孔5的凸台11,左上连接件1通过螺栓9与左橡胶堆座2连接;右上连接件4通过螺栓10与右橡胶堆座3连接,右上连接件4的垂直方向设有带有与悬浮架匹配的安装通孔6的凸台13;通过螺栓7将左橡胶堆座2和右橡胶堆座3连接,其间设有橡胶垫片8。本发明使得相邻的悬浮架的点头得到相互的遏制,适用于具有走形机构的磁悬浮车辆、高速列车、地铁轻轨等轨道车辆。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一种车辆用减振缓冲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减振缓冲机构,包括上连接板、铰接 件、下连接架和空气弹簧,所述铰接件包括上连杆、第一铰轴和下连 杆,所述上连杆的上端安装在上连接板上,所述下连杆的下端安装在 下连接架上,所述上连杆的下端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铰轴铰接在下连 杆的上端,所述空气弹簧位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架之间且其上下两端 分别安装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架上,所述下连接架用于安装车轮及驱 动车轮移动的电机,所述上连接板用于支撑车辆的水平悬梁。本发明结构简单,所占空间小。由于空气弹簧本身有阻尼,且刚度和阻尼随 压缩程度递增,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四轮驱动车辆用液体粘性联轴器
带液体粘性传动的四轮驱动车辆,是当前车辆传动发展的一种新潮流。传统的四轮驱动车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急转弯制动现象、前后轮互相干涉、传动效率低、传动系的振动和噪声大。粘性联轴器则不会产生轴间和轮间的转速干涉,消除了轴间的功率循环现象。同时,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也衰减了传动系统中的很大一部分振动和噪声。当然,由于存在转速差的原因,会有功率损失。但是,综合所有因素,装备液粘联轴器的车辆仍比不装备液粘联轴器的四轮驱动车辆传动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所研制的液粘联轴器传递功率100kW,50rpm转速差范围内不会出现“驼峰”现象,转速差大于200rpm时出现“驼峰”现象,且出现的时间不会超过60秒。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国产高端工业仿真软件
西北工业大学工业仿真软件研发团队致力于国产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研发。经过数十年的艰苦攻关与大胆创新,研发出流体系统设计平台、涡轮气冷叶片设计平台、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平台等十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在实现自主可控的同时,关键参数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依托在航发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将产品拓展至航天、核电、船舶、能源动力等领域,为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做了突出贡献。 基于研究成果成立西安流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已通过国军标和三级保密资质认证。2020年3月,获得创新工场数千万元A轮投资。团队将秉承“自主可控,软件报国”的发展理念,助力中国工业4.0!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5-11
光电对抗仿真平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电压试验仿真系统
1.1 系统结构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变电站仿真培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数控弯管仿真系统
针对目前数控弯管机一般不配有仿真系统的状况,本仿真系统通过建立数控弯管机的总体仿真模型和运动模型,实现弯管加工过程的三维仿真动画显示;提供机床库或机床各独立部件库,根据需要可从机床库或部件库中调入相关部件装配成所需要的弯管机床,实现模胎夹具的自动装配。可自定义仿真加工环境,包括弯管机床、地面、相邻的机床、车间中的其它加工设备、厂房以及特殊情况下的为导管弯曲设置的地面沟槽,进行导管与加工环境的碰撞干涉检测,建立了系列数控弯管机的机床库和模胎库以及导管样件库和相关的NC代码库。 系统采用SolidWorks为支撑平台的二次开发实现。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仿真机器人(产品)
成果简介:仿人机器人是集机构、控制、传感器、电源于一体的高技术集成平台。由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汇童”仿人形机器人首次实现了无外界电缆独立行走,在复杂动作的设计与规划、机器人实时控制及其系统集成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实现太极拳、刀术等复杂武术动作表演。仿人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作为教育科研平台、科技展示平台、危险作业平台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对仿人机器人的产业化必将使其形成一个战略性新型产业,并带动相关核心零部件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在已有自主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40 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