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针对复杂曲面构件的激光焊接实时在线监控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复杂曲线构件的激光焊接实时在线监控 系统。该在线监控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激光焊接头、机器人、影像采 集设备、图像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反馈调节单元、机器人控制 单元。该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实时拍摄焊接头与工件的相对形位,将实 际形位与规划行位比对,计算回归规划路径所需的补偿矢量,继而将 该矢量加载于机器人上以调节机器人按照预定轨迹进行焊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工艺系统刚度特性的多轴数控加工刀具运动规划方法
一种基于工艺系统刚度特性的多轴数控加工刀具运动规划方法,通过雅克比矩阵法和有限元法建立多轴数控装备工艺系统综合刚度场模型,根据刚度场模型建立三维空间力椭球,在复杂曲面任一控制点以沿进刀方向对应的力椭球轴长作为刚度性能指标,根据所有控制点的刚度性能指标实现进刀方向优化,在任一控制点以与刀具姿态对应的力椭球最短轴轴长作为刚度性能指标,根据所有控制点的刚度性能指标实现刀具姿态优化。本发明弥补了现有多轴加工运动规划仅考虑几何约束条件的不足之处,可实现基于多轴数控装备工艺系统综合刚度特性和几何约束条件的多轴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面向 GPU 集群的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 GPU 集群的资源管理方法,包括:主管 理节点建立两张表:资源信息表和任务信息表;主管理节点接收到新 任务;判断任务是 CPU 任务还是 GPU 任务;主管理节点查找满足任 务需求的空闲资源;对于 CPU 任务,次管理节点对任务的数据进行预 处理,将数据片分发到其管理的所有节点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主 管理节点根据任务号回收次管理节点管理的所有节点的相关 CPU 资 源;对于 GPU 任务,在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管道完整性监测系统
管道运输由于内部腐蚀、外部环境、管材和施工等原因,易发生管道失效甚至引发爆炸事故,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和人民财产安全。现有管道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已铺设管道加装传感器定期巡检排查,无法做到管道在线自检且实施成本极高。因此,亟需构建一套管道安全完整性监测终端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管道运营状态,实现全天候、分布式、高灵敏度、长距离的油气管道健康监测。 本技术研发的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DAS)可以连续记录长距离光纤沿线的声波信号,是一款世界领先的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由于瑞利散射效应,入射进传感光纤中的部分背向散射光会沿原传播路径返回,当光纤沿线周围环境发生微小变化时,散射光的特征也会受到调制。通过记录时间域散射光信号的变化,可实现对光纤沿线声波信号的测量。本系统基于高精度相干解调算法,将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的探测能力优化至皮应变级,响应带宽涵盖次声到超声,可应用管道安全和周界安防等领域。与传统管道监测技术相比,具有全天候、低成本、多参量、高响应、长距离在线管道监测等突出先进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9-28
基于Pro/ENGINEER的数字化建模系统(Digital Modeling V1.0)
Ø  成果简介:本成果面向具体企业,根据其特定需求定制Pro/E,为用户提供具有自定义功能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和方法,解决了Pro/E作为通用软件的低效率问题。该系统以基于网络的设计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器端的Oracle等数据库系统为统一数据源,实现了包括“特征建模”、“标准件设计”、“典型结构件设计”、“装配建模”、“属性管理”、“修改标记”、“模型重构”等分模块。开发了可扩展的开放性常用特征库、典型零件库、标准件库以及相应的设计和库管理界面。用户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利用友好的界面建立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大型风电叶片磨抛移动式加工机器人系统
本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式磨抛加工机器人方案,实现了具有高转动输出特性的并联机构构型创新设计与尺寸参数优化,建立了机器人整机高刚度高能效设计方法,开发了高能量密度关键驱动单元,搭建了开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并研制了移动式混联磨抛机器人系统样机,攻克了机器人精度保证难题并实现了末端执行器的准确定位。 项目研究了曲面自适应的主被动耦合柔性磨抛法兰,建立材料去除模型以研究进给速度与接触力同步耦合规划方法、开发了面向大型风电叶片磨抛加工余量检测的原位视觉测量系统,进行了面向大型风电叶片磨抛的原位视觉测量-余量补偿-力控加工的自适应打磨与验证,为大型风电叶片力控磨抛工艺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手段。 并且项目研制基于玻璃钢叶片高光反射表面三维激光扫描测头,构建了面向超大叶片的多移动机器人协作型激光三维测量系统,并完成了大型风电叶片测量软件的开发,实现风电叶片高精度定位以及健壮、高效高精的多机器人协作测量与叶型分析。 【技术指标】 【市场前景】 目前机器人打磨技术在汽车零部件、五金卫浴、3C电子、工业零件、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等行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应用。但相对焊接、喷涂、搬运码垛等机器人应用来说,打磨应用规模还比较小,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产品成本降低和产品质量提高的要求,这一细分领域也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几年,我国打磨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2年的15.58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96.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未来随着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及智能制造的发展仍有开拓增长空间。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9
中国科大实现多种空间转录组分析算法的系统性评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瞿昆教授课题组通过设计一整套分析流程,系统性评估了16种空间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整合算法在预测基因或细胞类型空间分布方面的性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基础理论及综合防治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1.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基础理论(1)非正弦、不对称情况下的功率定义和功率理论;(2)各种非线性负荷的谐波产生机理及谐波分析;(3)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建模与数值分析方法。2.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综合防治基础(1)各种谐波防治手段和装置的评估与对比分析;(2)复杂供用电系统谐波的综合防治的策略;(3)谐波综合防治系统的设计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可穿戴的第二代智能石墨烯人工喉系统
01. 成果简介 世界上有数以百万的语言障碍患者,其中有的是由于先天缺陷导致其存在语言功能障碍,也有的是后天的一些疾病致使其丧失语言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电子人工喉是一种简易的语言康复方法,其通常需要安装在口内喉部,由肺部发出的气流经过舌、唇的调制,引起人工喉膜片振动,使其发出语音信号。然而,现有电子喉助音器无法清晰还原患者声音,发音模糊,训练周期长,并且需要患者自己手持助音器于喉部,造成极大不便,所以亟需便于失语者携带、操作简单、性能优异的新型人工喉的器件及系统研究。 本成果团队研究的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WAGT)在器件柔性可贴附、声音收发系统集成、动作监测系统、轻型可穿戴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首先,第二代石墨烯人工喉采用了更贴合人体皮肤的纹身式薄膜作为衬底,无需胶带粘贴,可直接贴敷在人体喉咙,极大地提高了佩戴舒适感;其次,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在收发声系统方面有了双重突破,实现了石墨烯的器件级应用至系统级应用的跨越。通过专用电路对声音信号的放大和转换,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首次将收声系统和发声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了声音输入到输出的闭环,并可以通过示波器实时观测喉部运动情况。接着,通过与单片机的结合,该器件可以将人体喉部的不同动作“翻译”成不同的声音,实现了动作发声系统。通过连接解码器,该器件还可以播放任意音乐。最后,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系统可通过臂包穿戴在胳膊上,首次实现了石墨烯人工喉的可穿戴功能。未来将进行体积更小及功能更多的集成,有望实现像“创可贴”一样贴附在人体喉部并帮助失语者“开口说话”。图1. 可穿戴的第二代智能石墨烯人工喉系统02. 应用前景 第二代智能石墨烯人工喉集收声和发声于一体,可直接贴附于失语者喉部,并将喉部的不同动作转化为对应声音,有望帮助失语者正常与他人“交谈”。在未来,该器件将与声纹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在语音识别、家庭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03. 知识产权 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04. 团队介绍 本成果项目团队负责人为任天令教授,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环境与健康传感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IEEE电子器件学会副主席(中国大陆首次)、国际微电子领域顶级学术会议IEDM执委(中国大陆首次)、IEEE电子器件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席(中国大陆首次)、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等。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等多项国家重要科技项目,做出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学术成果。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微纳电子器件、芯片与系统,包括:智能传感器与智能集成系统,二维纳电子器件与芯片,柔性、可穿戴器件与系统,智能信息器件与系统技术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重要SCI期刊论文400余篇,国际微电子领域顶级学术会议IEDM论文11篇;获国内外发明专利70余项,入选2018年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微电子领域唯一入选者)。获2018年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石墨烯智能人工喉”荣获科技导报评选的2017“中国十大重大技术进展”,“人工智能微纳电子器件”荣获2017“清华大学十大重大学术成果”,石墨烯“人工喉”在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被评为“最受公众喜爱项目”,还入选2018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十大“黑科技”创新产品(从1082项创新产品中脱颖而出)。团队成员有副教授、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等7人。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 联系方式 邮箱:qyc16@mails.tsinghua.edu.cn、liuyi2017@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大型建筑屋面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1 成果简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对于大型工业厂房、体育馆、展览馆、候机楼等跨度大、结构复杂的屋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设施系统。其功能是依靠水流自身的重力或水流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负压抽吸力将降雨产生的屋面积水安全、快速的排放到市政雨水管道内,避免发生雨水通过天窗翻入建筑物内以及地面冒水等现象。 与现有的屋面排水系统相比,“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用了更先进的设计原理、理论和方法, 因此具有优异的排水能力、 自清洁能力、经济性和可靠性。 建国初期,我国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主要参考前苏联的设计方法,工程建设中完全采用重力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导致 20 世纪 50 年代屋面雨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很多问题,造成重大损失。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开始,由清华大学和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清华大学王继明教授主持开始研究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研究组采用了掺气水流等更合理的理论,经过两个阶段的研究,研究成果于 1988 年编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88,经过 20 年的实践验证,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研究组在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完善了原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更具应用价值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及“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本成果获得 1996 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这是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工业、运输、娱乐、体育、民用等事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大型建筑的建设,安全可靠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价值。2 应用说明“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由清华大学等单位结合国内具体情况经过长年试验研究、验证获得,属于自主开发产品。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程序、雨水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斗、连接管、悬吊梁、立管、固定件、排气装置)、施工要求和规定等。 应用时主要通过设计程序确定出专门雨水斗的位置、个数、悬吊梁的高度等关键参数,然后由建筑单位进行施工。施工过程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和规定。3 效益分析针对屋面雨水排水量 72 L/s,屋面雨水天沟长度 60m,且排水管材为焊接钢管的初始条件,分别采用现有屋面排水系统和“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进行排除,结果显“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建设材料消耗最少,建设成本比现有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节省 30%以上。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23 524 525
  • ...
  • 620 6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