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仿真实训软件
产品详细介绍 一、功能概述: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虚拟仿真实训软件是为医学护理教育研发的新兴产品,软件模拟医院输血流程,设立仿真情景,分为受血者血样采集,接收血液,输血三大部分,为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的虚拟教学和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工具。虚拟环境使学生们脱离了实训中的风险和制约,从实训中获得感性认知和实际经验,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 二 特点介绍: 1、3D模拟实体场景: 运用Unity 3D技术,实现全数字建模,还原医院真实场景,立体直观,高度仿真; 2、灵活定制多样病例: 使用教师客户端访问软件,对病例和实训流程进行形式多样的编辑设定,包括皮肤状况、体温状况和不良反应状况等; 3、实景流程高度还原:  软件模拟医院输血环节,设立仿真情景,按流程操作,分为受血者血样采集,接收血液,输血三大部分; 4、虚拟空间情景漫游: 系统用户在软件内拥有高度自由,可以在场景内随意走动,查看场景布局,还可以对物品进行放大缩小,方便观察物品细节; 5、操作过程分步记录: 系统能够记录实训者的每一步操作,方便查漏补缺。在多次重置操作时,默认计入最后一次的操作得分; 6、实训结果即时查询  操作完成后,软件会生成一份可供下载的成绩报告单,学生可以通过成绩报告单上的分数及错误点汇总,对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有直观的认识。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集高校学工一体化服务平台、高校人事平台、高校科研平台等高校业务管理系统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智教软件”坚持自主创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创始团队多年来在高校学工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产品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对产品的深入理解,紧跟市场步伐,研制开发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系列产品,适合了教育行业不同需求用户的需要!“智教软件”凭借着对产品不断创新的研发投入,建设过硬的产品质量,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优质的客户售后服务体系。全体“智教软件”人秉承着“客户至上、创新进步、感恩社会、优于行业”的企业经营理念,正在朝着成为高校业务管理系统类产品第一品牌的企业目标,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智教软件”给客户带来了什么:为高校教学改革及发展带来高品质的运行体验;让学生“最多跑一次”、让教师“最多审一次”、让领导“最多问一次”;为高校教学前言探路者提供优质的成长平台。谁影响了“智教软件”:对外坚持以高校客户为中心,通过创新型软件平台为高校客户创造价值;对内以努力钻研奋斗的员工为本,让真正贡献者得到行业最好的回报;对生态链遵从行业规范及政策法规,与合作伙伴、产业机构保持开放沟通。“智教软件”坚持的是什么:“创新、诚信、专业、服务”。踏踏实实的以高校为中心做好业务系统,长期研发投入;以高校客户业务需求为中心,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并与时俱进。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猕猴桃特异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研发
针对当前我省猕猴桃特异种质稀少、自主特色品种缺乏,以及主栽品种单一且无突出性状等问题,对本项目组前期基于野生毛花猕猴桃特异种质发掘、中华猕猴桃实生选育与初步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候选优株子代异位高接、品比试验,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色新品种,以满足市场对猕猴桃果实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同时,开展“猕猴桃新品种的配套雄株配置与高效授粉、合理疏果及果实负载量确定、营养复配液保果及安全果实增大、省力化夏季修剪、适期采收”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对于调优猕猴桃特色品种结构,有效推进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果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猕猴桃果实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高性能CMOS成像芯片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CMOS成像芯片广泛应用于手机、相机、安保、工业、医疗、科学等众多应用领域。该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和技术被国外厂商垄断。成像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存在重大技术风险和政治风险。该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从器件、电路及工艺等多层次突破了高性能CMOS成像芯片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开发了国际首款128级TDI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成像技术上的垄断。本项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相关成像技术已在产业界得到应用。
天津大学 2021-04-10
工业机器人自主控制器研发技术
国内首套基于PC+RTOS+总线架构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支持X85/Arm多CPU架构,支持VxWorks/Windows RTX/Linunux-Preempt/SylixOS多种实时操作系统,具体技术指标: (1) 支持六关节自由度机器人、SCARA机器人、五轴机器人、连杆码垛机机器人、四轴多关节机器人、DELTA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多轴专用机器人等多种结构机器人的控制。 (2) 支持多机协作、最多可实现1台控制器控制器4台机器人。每一台机器人的参数、程序相互独立,在运行及远程模式下可以令所有机器人同步运行、停止;在支持一托多的同时也支持每一台机器人搭配任意种类的外部轴,包括地轨、变位机、龙门架;同时支持双机协作模式,可令两台机器人的启停完全同步。 (3) 支持二次开发,提供开放的API接口,支持客户基于C/C++/Python/Lua进行二次开发集成工艺。 (4) 包含多种工艺算法:上下料、码垛、焊接、焊缝跟踪、视觉、激光切割、传送带跟踪、碰撞检测、拖拽示教等多种通用工艺,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
东南大学 2021-04-11
高精密微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高精密微小几何特征零件在航空航天、国防、医疗等领域的产值已超过千亿美元。目前,我国主要用传统设备对这些零件进行微细铣削,存在着精度低、耗能高、占地空间大等突出问题。另外,超精密微细铣削设备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高端超精密微细铣削设备还对我国禁运,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精密微小几何特征零件的精密加工与相关应用行业的发展。通过本项目高精密微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解决了以上突出问题,取得了高精密微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创新研究成果如下: 1.发明了系列超精密微细铣削机床,提出了小型超精密微细铣削机床创成式精准设计方法,解决了超精密微细铣削机床的创新研发问题。与国内目前用于微细铣削的主要加工机床相比,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节约了70%的能源和75%以上的占地空间。 2.发明了系列微细球头铣刀,切削部旋转包络球面直径为50μm~1000μm,前刀面与后刀面均为直纹面,从原理上保证了切削刃轮廓制备误差≤±2μm。提出了微细铣刀的直纹面组合设计方法,研发出了其制造关键技术,解决了超硬微细铣刀的创新研发问题。 3.发明了微细铣削用工件姿态微调整装置,工件上表面调整精度达1.7μm,减少了超精密微细铣削时40%的工件调整时间。提出了微细铣削工件姿态微调整夹具设计方法与技术,解决了工件姿态微调整夹具装置的刚度与阻尼优化匹配的问题。 4.提出了微细铣削的微观关系模型与微细铣削临界工艺参数分析优化方法,解决了塑性材料微细铣削尺度效应所对应临界条件的判定、硬脆性材料塑性切削判定准则不统一的问题,为超精密微细铣削装备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理论与技术。 本项目研究成果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研发的微细球头铣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67篇,其中被SCI/EI收录47篇。所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度高,不但能够替代进口产品,而且具有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社会效益显著。 本项目成果附加值高,已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近3年,新增产值149590.2万元,新增利润21520.6万元,经济效益重大。
山东理工大学 2021-04-22
抗过敏益生菌的研发及制剂的高效制备技术
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涉及全球 22%的人口。如哮喘、鼻 炎、过敏性湿疹、食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均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gE)介 导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目前过敏疾病的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通过体外高通量筛选。细 胞、动物模型,人群临床试食及多组学机制解析等手段,研究得到能够有效调 节免疫,缓解过敏性疾病,可长期食用无毒副作用的益生菌;并以此为基础, 开发了提升益生菌在消化道中抗逆性的关键技术,并攻克了菌种在产业化应用时的发酵工艺、活性保持、生产技术等多层面难题。 主要成果包括: (1)研发得到 3 株有效缓解不同过敏性疾病的益生菌,长双歧杆菌 CCFM1029 通过降低血清中总 IgE 水平,皮肤组织 IL-4、IL-13 水平,局部组织 中组胺的释放,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缓解过敏性湿疹;短双歧杆菌 CCFM1067 通过改善肥大细胞炎症浸润,降低皮肤组织中 IL-13 和 CCL11 水平,且提高皮 肤组织中 IL-10 的表达,最终实现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罗伊氏乳杆菌 CCFM1040 显著降低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病理炎症,抑制血清中尘螨特异性免疫30 球蛋白 IgG1 的产生,降低肺泡灌洗液中 IL-5、IL-13、IL-17A 的含量,缓解过 敏性哮喘症状; (2)通过剖析益生菌的底物代谢规律和关键限制性生长因子,建立科学有 效的益生菌特异性增殖培养体系,并基于生长过程碳氮代谢规律,提出遵循底 物消耗规律的自动补料技术和发酵精准化自动控制工艺。益生菌增殖密度达到 1.0×1010 cfu/mL 以上,是传统培养方法的 5~10 倍: (3)开发了提高益生菌消化道耐受性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菌株通过胃肠道 后存活率低的技术难题。通过开发高渗预胁迫、微胶囊预包埋等技术,使功能 菌株在胃酸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 95%以上,在胆盐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 90%以 上。 
江南大学 2021-04-11
新型高强高导铝合金节能导线制备技术研发
:本项目拟开发的新型高强高导铝合金节能架空 导线,主要用于远距离高压输电。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压输电 用普通钢芯铝绞线不同,新型全铝合金导线 AAAC 采用单一的 铝合金材料,具有抗弧垂性能好,电阻小,耐热好,载流量大 等非常突出的优势。由于其拉重比大、直流电阻小,此类产品 的应用,能够极大的增加塔距,减小输电线路建设成本,同时 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和运行成本,符合我国建设“两型三新”的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4
先进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单元之一,但是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多年来一直受制于人,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合作于2006年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于2008年8月份研制了第一台自己的机器人样机,经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攻克一系列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工业机器人,并通过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长期合作实现了产业化,现公司年产销自主产权的工业机器人1000台套,实现工业产值近2亿元,带动相关智能制造产业产值10亿元。使得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4
小麦“五因”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发与示范
该成果提出了小麦机械化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因茬精准技术组合模式、因墒耕整播种方式、因种肥药施用模式、因苗实时诊断与管理技术、因逆实时防御补救技术,集成小麦“五因”(因茬、 因墒、 因种、 因苗、 因逆) 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 5 套技术体系。 通过多年多点高产攻关、示范、辐射推广,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736 7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