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郭鹏飞课题组在国际能源领域顶级期刊Nano Ener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郭鹏飞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源移动式纳米线生长技术,通过材料在微纳尺度的能带设计和生长控制,可控制备了一种一维半导体钙钛矿CsPbCl3/CsPbI3异质结构,解决了由于单纳米结构带隙不可控导致的钙钛矿纳米线激光器发射波长单一的问题。
太原理工大学 2022-06-07
物理学院路红亮团队在单层异质结调控新型高温电荷密度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路红亮副教授和宋志朋博士后等人与物理所、高能所等单位科学家合作,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构筑了单层TiSe2/CuSe/Cu(111)异质结以调控TiSe2的CDW相。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6-01
中国科大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首次实现全球公里尺度大气物理-化学全耦合数值模拟
初步揭示了全球高分辨率大气物理-化学耦合模拟能显著改善极端天气事件预报的准确性,展现出高空间分辨率和耦合化学反馈效应对数值天气和空气质量预报的重要意义,对预报极端和高影响天气、以及大气污染事件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物理学院高鹏、刘开辉等利用电镜测量转角h-BN/石墨烯中的可调带间跃迁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高鹏课题组,与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刘开辉课题组、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余洋课题组等合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能量损失谱测量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h-BN/石墨烯异质结构中的转角关联耦合效应。研究发现,角度依赖的层间摩尔势改变了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导致石墨烯M点层内带间跃迁能量红移,并且晶格相对扭转诱发的h-BN的布里渊区相对于石墨烯M点的旋转也贡献了新的带间跃迁途径。结果表明,在堆垛的二维材料器件中需要仔细考虑扭转耦合效应带来的影响避免意外干扰;同时,转角连续可调的带间跃迁也可以为新型光电器件设计提供新的自由度。该研究成果以《转角h-BN/石墨烯中的可调带间跃迁》(“Tunable Interband Transitions in Twisted h-BN/Graphene Heterostructures”)为题,于7月5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3, 131, 016201)。
北京大学 2023-08-22
材料与物理学院煤基燃料电池团队在高温电解及CO2资源化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逆过程,图一所示,SOEC通过电解H2O产生氢气,通过电解CO2减少CO2排放,并对H2O/CO2进行共电解以产生用于化工生产的H2/CO合成气。其产品可应用于炼钢、化工、农业、航空航天和医疗等众多领域。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物理学院刘开辉课题组在12英寸二维半导体晶圆批量制备研究中取得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开辉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模块化局域元素供应生长技术,成功实现了半导体性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晶圆批量化高效制备,晶圆尺寸可从2英寸扩展至与当代主流半导体工艺兼容的12英寸,有望推动二维半导体材料由实验研究向产业应用过渡,为新一代高性能半导体技术发展奠定了材料基础。2023年7月4日,相关研究以“模块化局域元素供应技术批量制备12英寸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晶圆”(Modularized Batch Production of 12-inch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by Local Element Supply)为题,在线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北京大学 2023-08-22
《Nature Physics》刊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袁丽副教授团队希格斯粒子宽度测量成果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袁丽副教授团队联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相关团队,通过分析CMS实验数据,获得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希格斯粒子宽度测量结果,相关成果以“Measurement of the Higgs boson width and evidence of its off-shell contributions to ZZ produc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 Physics》期刊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11-08
物理学院张霖与城环学院刘刚合作揭示全球食物损失浪费背后的空气污染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负担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刚教授等合作,通过融合多学科研究工具(食物损失与浪费数据、氨排放清单和模型、大气化学模型及流行病学方法等),评估了在当前或未来减少全球食物供应链中损失与浪费(FLW)对氨减排、PM2.5污染减缓、氮沉降减缓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效益。研究揭示了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2.3.1(食物损失与浪费减半)将有助于减少PM2.5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并显著减缓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biodiversity hotspots)的超量氮沉降。相关研究成果以“全球食物损失与浪费蕴含尚未被认识到的对空气质量及生态多样性热点的危害”(Global food loss and waste embodies unrecognized harms to air quality and biodiversity hotspots)为题,于2023年8月7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食物》(Nature Food)。
北京大学 2023-08-22
报道太原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超快混沌物理随机码(密钥)研究成果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全球科学新闻发布平台“EurekAlert!”及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Phys.org”等国际主流学术媒体分别以“Ultrafastall-optical random bit generator”和“Photons can enable real-time physical random bit gener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app”为题对该成果进行了报道,认为该技术可消除物理随机码实时产生技术面临的电子瓶颈,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太原理工大学 2022-06-0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李源课题组与合作者对钴基六角蜂窝晶格磁性材料的中子散射研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长聘副教授李源的课题组与合作者运用非弹性中子散射实验和高质量的单晶样品,在国际上首次完整测定了一种量子自旋液体候选材料的自旋激发谱。
北京大学 2022-11-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 32 33 34 35 36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