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图形码子母印章族信息关联机制的软证件防伪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图形码子母印章族信息关联机制的软证件防伪方法,证件的子母印章族中嵌入了持证人知识型隐私特征信息,子母印章信息之间有逻辑约束关系,能够杜绝假冒欺骗;证件的不可模仿性主要由密钥和持证人知识特征信息的逻辑结果来决定,而与技术设备无关,所以技术规范可以为开放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高强高硬Fe-Ni-X软磁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成果来自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横向项目,它以自制的小于10微米直径的Fe-Ni-X复合粉末为原料,通过液相烧结的方法制备了高密度的高强、高硬的Fe-Ni-X软磁合金,该合金抗压强度可达2000 MPa以上,同时压缩率在50%以上,平均硬度高于300HV,同时饱和磁化强度可以达到160emu/g以上,与传统的Fe-Ni合金相比,硬度提高3倍以上,屈服强度提高1倍左右,可以粉末注射成型(PIM)技术,取代不锈钢进行结构复杂、高性能的精密制件的制作,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外领先水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之一。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是中软国际人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网络安全等领域的IT技术人才培养。20余年来,在与高校、政府建立校企合作及数字人才基地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此次展览重点展示集团在实践条件建设、产学合作产教融合、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数字人才基地、信创产业学院、鸿蒙工坊、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同其他企业、高校开展的合作成果。
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5-24
一种基于包芯结构复合相变储热层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包芯结构复合相变储热层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系统壳体、彼此层状交错分布在壳体中的电池单体模块和储热模块,以及执行装配和定位的上盖板和锁紧螺杆;其中各个储热模块整体呈包芯结构,并包括处于各模块外层且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密封外壳、以及真空灌装在该密封外壳内腔且由导热材料和石蜡类相变材料共同混合而成的复合相变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的固化温度被设定为高于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并且在由其制成的密封外壳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下吸式固定床连续生物质气化及无水除焦系统
本系统是针对现有固定床气化与净化系统存在的连续运行性差、产气量小、 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研发的,国内首创。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主动式氧量分层供 入技术、滚动式炉排结构等实现气化过程的优化调控及连续稳定运行,采用基 于可再生循环溶剂作为焦油去除工质,集成冷凝、萃取、吸收和吹脱气提等工 艺技术,实现对生物质焦油的高效低成本脱除净化,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
山东大学 2021-04-13
一种新的产生暗物质和希格斯的理论机制
一种基于真空非对齐的新的暗物质非热产生机制,这一机制可以适用于包括复合希格斯在内的一大类模型。真空非对齐是对称性自发破缺的一种方式,如图1(a)所示。我们以一个简化的复合希格斯模型为特例阐述了机制的运作方式。在高温时,电弱真空随手征对称性破缺而发生大的破缺,真空非对齐角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90度,即对应于一个无希格斯粒子(Higgsless)的真空。此时希格斯场会与模型中其它的赝南部-戈德斯通玻色子组合成一个质量复标量场,假定这个复标量可以携带一个新的U(1)对称性的非零荷,则它在这个真空中不会完全衰变为标准模型的粒子。如果模型中还有一些暗物质粒子也带有这个U(1)对称性的荷,那么希格斯场在这个真空中与暗物质受到相同对称性保护,同属于所谓的暗的部分。如果引入的新的U(1)对称性是电弱反常的,则在发生电弱相变时可通过sphaleron不对称地产生正反暗物质,之后正反暗物质会互相湮灭,直到反物质(或正物质)被全部湮灭,而最终残留的部分就可作为宇宙的暗物质遗迹。在我们的理论机制中,暗物质遗迹的不对称产生是在无希格斯真空下发生的,但随着温度的降低,真空非对齐角会开始变小并最终演化为今天的标准模型真空,真空非对齐角随温度的变化参见图1(b),而暗的U(1)对称性也随之发生自发破缺。在真空非对齐角开始偏离90度时,希格斯粒子开始从暗的部分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说希格斯粒子有可能在较高温度时曾经属于暗的一部分,但在温度降低后从暗的部分中演生出来,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实标量粒子。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复合暗物质粒子因为受到一个Z_2对称性的保护而不会完全衰变为标准模型粒子,它们虽然在无希格斯真空下是复标量场,但在标准模型真空下却会劈裂为两个有质量差别的实标量场,于是通过Z规范玻色子与原子核散射的过程被运动学禁戒,从而不会受到很强的直接探测限制。我们的理论机制预言,总会存在一个轻的赝标量粒子,这对暗物质直接探测如Xenon1T实验、宇宙学观测、超新星观测以及在对撞机实验中探测“Z规范玻色子衰变到光子及这个赝标量粒子”过程等结果都有深远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到检验。
中山大学 2021-04-13
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高效利用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
该技术是在物料处理过程中,固体原料颗粒团经过微切变,细胞表面产生新鲜切面,助剂与活性物质之间发生基团或分子间的相互吸附或作用,改变活性成分的微观性能,增加水溶性,活性成分产量比传统加工方法提高70-350%。运用该技术得到的微切助粉,粒径在0.5-40μm,粒度细微,口感细腻,活性物质便于动物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无需进一步加工,即可直接用作功能性添加剂(食品和饲料)或用于制备特殊功能产品,效果明显,成本低廉。目前全球中草药市场需求量为每年160亿美元,估计到2010年将达到200亿,我国中草药市场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生物质绿色环保多功能涂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
研发了基于生物质的一系列绿色环保无毒无害多功能的零 VOC 水性室内涂料,解决了现有室内涂料对室内空气的污染问题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同时,赋予了水性室内涂料隔热、防火、抗菌、防腐、导电、自清洁等一系列功能,实现了水性室内涂料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 生物质绿色环保多功能涂料实现了纯水分散,不含任何有机溶剂,涂刷及使用全程不产生任何挥发性有机物 (VOC),优于市面上所有有机室内涂料;对于各种基底, 涂刷性和黏附性均优于商用涂料;从生物质废料出发,经过可工业化的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成本极低, 且可实现废物利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下吸式固定床连续生物质气化及无水除焦系统
本系统是针对现有固定床气化与净化系统存在的连续运行性差、产气量小、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研发的,国内首创。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主动式氧量分层供入技术、滚动式炉排结构等实现气化过程的优化调控及连续稳定运行,采用基于可再生循环溶剂作为焦油去除工质,集成冷凝、萃取、吸收和吹脱气提等工艺技术,实现对生物质焦油的高效低成本脱除净化,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获得2011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系统已先后在全国13个省市实现推广400余处,并成为三大军区13个师旅级单位指定产品,累计实现
山东大学 2021-04-14
基于深海活性物质的HIV-1新药物研发及关键技术
HIV的感染和艾滋病已经夺取了全球几千万人的生命,截止目前全球仍有三千多万人感染HIV。过去三十多年,虽然在HIV疫苗开发、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潜伏激活新治疗策略如“shock and kill”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进展,但到目前仍没有一种治疗策略能够治愈艾滋病。HIV治疗新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制药公司关注的热点。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活性物质化学结构的新颖性和活性功能的独特性,海洋动植物80%以上的活性成分源于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药源最具开发应用前景已是国际共识。海洋微生物源生物活性物质为人类寻找和开发彻底攻克艾滋病特效药物提供了巨大的天然资源宝库。 基于深海微生物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海洋抗HIV活性物质,发现抗HIV先导化合物及候选药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建立海洋抗病毒药物研发团队与平台,以抗HIV药物研发为特色和突破,包括如抗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药物发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海洋抗病毒新药物研发产业核心和平台。
厦门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 24 25
  • ...
  • 30 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