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型风电叶片仿真与设计平台
成果简介:     大型风电叶片一般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复杂外形薄壁结构,其建模、仿真与设计工作异常烦杂。该项技术采用Matlab平台建立友好的GUI窗口,根据用户输入参数,通过现代全局优化方法,形成叶片气动优化模块,可得到用户需求的最优叶片外形方案;形成诸如ANSYS等通用商用软件叶片有限元模型输入文件和自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效叶片泵水力设计软件 PCAD
项目简介 1、PCAD是由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体中心)从1983开始研究的泵199 水力设计软件,经过多位教授和博士27年的研究,PCAD现在已成为国内实用性最强、设 计泵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历史最久、最知名的泵水力设计软件。 2、在申请 2 项;已授权 4 项,专利号:ZL201010520494.8;ZL201210382477.1; ZL201210382442.8;ZL 201210446201.5。
江苏大学 2021-04-14
板带轧机板形控制技术
提高板带轧机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采用新的板形控制技术。目前普遍采用的诸如加大弯辊力、采用可移动中间辊等手段在提高了轧机板形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轧辊剥落、辊耗增加等负面结果。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板带轧机在板形控制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 本成果在板形控制和辊形设计思想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通过与宝钢和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合作,获得了板形质量明显提高的实际效果,年经济效益超亿元。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原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本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 板带轧机变接触轧制技术 板带轧机变接触轧制简称VCR(Varying Contact Rolling),由与轧机形式相适应的辊形设计(“VCR变接触支持辊”、“均压型PPT中间辊”、“轴向移位变凸度工作辊”和“ASR非对称自补偿工作辊”)及配套的工艺制度、控制模型和带钢平坦度检测装置等多项技术所组成。具有增强轧机对板形的调控能力、提高消化来料板形和规格波动能力、使机架间负荷分配趋于合理、保证轧制过程顺行、提高板形质量和生产率、实现超平材超薄材等极限难轧品种的轧制、降低轧辊及轴承消耗等效果。武钢和宝钢等企业的冷热连轧机已采用了这项技术。 板带轧机板形控制模型 板形控制模型与控制系统是现代化板带轧机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板形自动控制的关键。通本单位自主开发了热连轧机板形自动控制模型、板形板厚解耦模型、冷连轧机的弯辊自动设定模型和板形控制目标生成模型,并成功应用于大型工业轧机,属于国内首创。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提高了轧机板形自动控制的水平,改善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显示在板形控制这个国际前沿领域,我国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侧斜形拦污栅
宽度小于 4 m 的过流断面,采用侧斜形拦污栅,可以省去清污工作桥,清污方便、可靠,可降低泵站主机运行费用,减少清污工作量和清污费用。
扬州大学 2021-04-14
U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产品详细介绍 U形多孔玻板吸收管我厂主要产品有: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型、碱性和浸渍活性炭采样管;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型、碱性、酸性和浸渍硅胶采样管;401有机担体、CDX-501、CDX-103、XAD-2、碘化钾、聚氨酯泡沫、Tenax TA(TVOC)等特殊吸附材料采样管;总粉尘采样收集器;大小型气泡、多孔玻管(白,棕)和冲击式吸收管;三氧化铬氧化管、顶空瓶、螺口瓶等玻璃仪器等吸收瓶是用溶液吸收法采集大气中污染物的一种玻璃容器。为了采集大气中的某种污染成分,在吸收瓶中装入特定成分的溶液,气体通过吸收液时,待测污染物被吸收,经分析测定可确定大气中该污染物的浓度。吸收瓶的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在充装一定量的吸收液条件下,它的最适宜的采样流量、吸收效率和阻力降。常用的吸收瓶有喷泡式气体吸收瓶、棕、白色多孔玻板吸收瓶、气泡吸收瓶、冲击式吸收瓶、撞击式气体采样瓶、二氧化硫吸收瓶、标准口氮氧化物吸收瓶、烟气吸收瓶等不同的结构形式。 李 丽 : 1 5 8 0 1 2 6 6 4 3 4 联 系 电 话 :0 1 0 –5 8 4 3 1 7 8 1  /  8 0 3 3 6 3 7 3  /  5 9 1 4 5 1 3 1 Q  Q 号;5 2 5 5 0 0 9 8 8 
北京华博科技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渐开线齿轮齿廓修形方法、修形齿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渐开线齿轮齿廓修形方法,特征在于,该方 其通过对相互啮合的主动轮和被动轮均进行齿顶修形,使齿轮的齿面 和齿顶以形成的修形曲线过渡,该修形曲线既与齿面未修形的渐开线 相切又与齿顶相切,以保证齿面的平滑过渡以及所述修形曲线与齿顶 的平滑过渡,从而改善轮齿啮入啮出时的接触变形和接触应力。本发 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齿廓、齿轮以及该方法的应用。本发 明保证了齿面的平滑过渡,又保证了修形曲线与齿顶的平滑过渡,这 样既减小了齿轮的啮入啮出冲击,又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不仅有利 于齿轮系统的减振降噪,而且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渐开线齿轮齿廓修形方法、修形齿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渐开线齿轮齿廓修形方法,特征在于,该方其通过对相互啮合的主动轮和被动轮均进行齿顶修形,使齿轮的齿面和齿顶以形成的修形曲线过渡,该修形曲线既与齿面未修形的渐开线相切又与齿顶相切,以保证齿面的平滑过渡以及所述修形曲线与齿顶的平滑过渡,从而改善轮齿啮入啮出时的接触变形和接触应力。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齿廓、齿轮以及该方法的应用。本发明保证了齿面的平滑过渡,又保证了修形曲线与齿顶的平滑过渡,这样既减小了齿轮的啮入啮出冲击,又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不仅有利于齿轮系统的减振降噪,而且延长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螺旋叶片轧制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
本技术淘汰螺旋叶片的落后加工工艺,将轧制技术成功地运用于螺旋叶片的成型,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效率最高、质量最好、经济性最佳的螺旋叶片成形生产工艺。 1991年以来,北京科技大学长期从事螺旋叶片轧制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先后研制LP20、LP30两代螺旋叶片轧制机组;对螺旋叶片轧制工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两套机组都己投入正常生产,产品涵盖8个常用螺旋叶片品种。 1998年,本技术通过国内贸易部鉴定,主要结论是:轧机结构设计独特、参数合理、性能稳定可靠,完全能够满足冷轧成型螺旋叶片生产工艺的各项要求,属国内首创。轧制工艺技术基本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同年,“螺旋叶片轧制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研究”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特征 1、螺旋叶片轧制设备LP30机组工艺能力 轧制原材料:08AL、08F;板料宽度:40~150mm:板料厚度:4~6mm 冷轧螺旋叶片规格:外径:120~600mn;螺距/外径:0.75~1.5 年生产能力:1500吨 2、螺旋叶片轧制工艺特征 本技术通过对轧件的连续辗轧,同时实现周向及轴向的两种变形,从而获得各种不同规格、任意长度的螺旋叶片。叶片长度可据用户的要求进行不停机切割。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小型风电叶片批量自动优化配对装置
近几年,世界风能发电平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全球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风电机组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一般可划分为大型风电、中型风电及小型风电。小型风电多为离网型风电,是独立运行的供电系统,即在电网未通达的偏远地区,用小型风电机为蓄电池充电,再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向终端电器供电,单机容量一般在100W-10kW。早在20世纪70年代,小型风电技术在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内蒙古、新疆等地得到了发展,最初小型风电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送电到乡项目中为农牧民家用供电。目前,在小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生产过程中,由于叶片采用的原材料多为木质、玻璃钢、合金材料,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偏低,很难保证每根叶片的重量和重心位置满足装机要求。这就给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安装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要保证小型风力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平衡和稳定性,需要安装在每一台风机上的叶片重量和重心位置满足装机要求。于是对所生产的叶片进行测试和配对就成为叶片出厂前的关键技术环节,目前的配对方法和技术不仅生产效率低,并且无法快速大批量自动实现小型风电叶片的最优化配对和配重。针对上述现有小型风力发电机生产过程中叶片配对工序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小型风电叶片批量自动优化配对装置。该配对装置包括测量系统、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并配套有相应软件,在对叶片重力、几何尺寸等数据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处理装置计算出叶片的实际重量、重心位置,将重量和重心位置相同或相近的叶片编号配对,具有测量精准、配对准确、配对效率高的优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风电叶片制造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1. 项目概述风力发电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产业之一。按照国家规划,未来15年风电设备市场份额将高达2100亿元。风力机叶片作为风力发电机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达到整机价值的20%左右。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仅1.5兆瓦风力机叶片需求量将达8000套。由于风电机组大型化,技术难度不断提高,大型风电机组叶片对设计与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制造设备的设计与开发将是前提和关键。风电叶片制造设备是高度机电液一体化的集成设备,要求具有很好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和执行精度,同时,由于风电叶片是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产品,对制造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叶片制造设备效率低、精度差,例如叶片上下模具的翻转、顶升作业均需用大型起重机吊装,操作繁琐,迫切需要自动化程度高的模具翻转设备。南京工业大学车辆与工程机械研究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风电叶片制造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成功开发了风电叶片模具和模具翻转设备等产品。所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通过轻量化设计有效节约了制造成本,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了结构的强度与刚度。所设计的模具翻转设备可实现上下模具的自动开合、顶升与夹紧,其结构新颖,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全自动化作业,作业精度高,可遥控操作,使用方便,通过PLC与变频控制等技术,解决了翻转过程中翻转角度的同步控制和系统的安全保护。风电叶片制造设备的成功研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风电叶片的制造水平。2. 技术优势特点:①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可全自动化作业;②结构新颖,具有创新性;③可遥控操作,使用方便;④采用了结构优化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结构合理,性能先进;⑤采用冗余设计等技术,具有可靠的安全保护系统。技术指标:①翻转角度同步误差小于1~2°;②上下模具的合模精度小于±5mm。3. 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8 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