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污水处理过程恶臭气体减排技术
该技术在保持和提高原工艺技术处理效率的前提下,只需在原有工艺中简单改进,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实现了污水处理过程恶臭气体减排,可免除污水处理单位因恶臭气体排放而带来的扰民困扰。该技术已经在江苏瑞祥化工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站、仪征方顺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站示范应用,受到企业的高度好评,带来显著的环境及经济效益。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反推水库入库流量过程的测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演水库入库流量过程的测算方法,包括步骤:步骤 1,观测水库坝前水位获得 水库观测水位信息,收集水库出库流量数据;步骤 2,考虑水库入库流量过程连续性,建立优化目标函 数;步骤 3,采用拉格朗日法对优化目标函数中反推水库容量求偏导,获得反推水库入库流量的解析公 式;步骤 4,采用解析公式获得反推水库库容,根据反推水库库容反推获得水库入库流量。本发明能保 证水库入库流量过程光滑,避免流量出现负值或较大波动。
武汉大学 2021-04-14
揭示人类抗病毒蛋白MxA的作用过程
对MxA蛋白进行了多种修饰改造,经过不断探索尝试后成功获得了功能基本不受影响的MxA蛋白单体,并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解析了单体MxA晶体结构。此后,高嵩课题组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赵永芳教授课题组合作,根据结构巧妙设计了一系列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实验,最终通过这种技术含量极高的生物物理技术在单分子水平上揭示了MxA蛋白在GTP水解过程中实时的构象变化情况。该研究阐明了MxA蛋白在抗病毒作用过程中结构改变的动态过程,有助于全面了解MxA抗病毒的具体分子机制,并对人们了解其他dynamin家族成员的具体作用方式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含水层人工补给过程非饱和-饱和水流耦合模拟
通过非饱和带入渗井(注水井)进行人工补给,是含水层人工补给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潜水面埋藏较深或地表覆盖不利于人工补给的场地。预测人工补给过程中非饱和-饱和带水流的响应、计算含水层的补给量是评价及设计人工补给方案的重要指标,传统定量评价模型仅适用于饱和带注水井流问题,缺少非饱和带井流模型。因此,采用传统模型评估考虑非饱和带入渗井方式的人工补给方案时会引起较大误差。 这项研究利用解析方法,开发了非饱和-饱和水流耦合的解析模型,用于评价非饱和带入渗井引起的非饱和-饱和水流过程,计算含水层的补给量。研究结果发现,非饱和带的储水性对人工补给的效率有较大影响:储水性小的非饱和带在补给过程中水流可以很快达到稳定,注入井中的水流可以很快到达饱和带,且大部分都可以存储于饱和带中,有利于人工补给;反之,则不利于采用非饱和带入渗井的方式进行人工补给。同时,揭示井的结构和含水介质的各向异性仅会影响初期的饱和带补给量,不影响后期稳定的补给量。传统模型由于未考虑非饱和带的储水性质,会过高估计饱和带的补给量。该解析模型为人工补给定量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典型化工工艺过程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本成果针对化工工艺过程的生产特点,以火灾、爆炸、泄漏事故过程的危险状态及其存在与转化条件、事故成灾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理论模型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软件工程理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GIS技术等,开发典型化工工艺过程实时灾害监测、仿真模拟与综合定量风险分析平台,为过程工业的事故隐患排查、灾害预防和灾情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多尺度参数相关的工业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
项目来源于国家科技部 “973”重大基础研究、“863”重点项目和上海市重点项目,旨在解决工业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中的科学问题和生产实践推广,此技术可广泛应用到生物制药、食品工业、化工、农业等多个应用领域,开发的技术及工艺、工程和装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技术特点: (1)提出了工业发酵过程工程的多尺度优化理论,建立了基于细胞代谢的宏观代谢流检测与控制和参数相关分析的优化研究方法,建立了基于细胞生理代谢特性和反应器流场特性相结合的工业发酵放大方法; (2)研制了专门用于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用的装备,并应用到工业发酵过程中; (3)建立了基于工业发酵过程数据处理与实时远程诊断的工业发酵过程信息处理系统; (4)开发了专门用于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用软件包; (5)已应用到十余个产品的过程优化中,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6)实现生物过程工艺、工程、装备一体化研究。 曾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申请专利十余项。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XM-801胎儿发育过程模型(宫内发育示教模型
XM-801胎儿发育过程模型(宫内发育示教模型)   XM-801胎儿发育过程模型(宫内发育示教模型)由妊娠胚胎发育过程一、二、三、四、五、六、七个月胚胎和五个月双胞胎等8个模型组成,其中四、五、六、七个月胚胎和五个月双胞胎模型胎儿可以取出,并显示子宫、阴道、胎儿、脐带、胎盘、羊膜腔以及卵巢、输卵管等结构,可用于展览和示教。 尺寸:自然大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微流控移液器枪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移液器枪头,包括本体和外囊,所述本体包括设在本体尾部区域内的进液通道、沿本体圆周周向排布的若干个浓缩微流道、设在本体外表面的空白液体出口,以及设在本体头部区域内的出液通道;浓缩微流道包括直流道、分叉流道、中间流道和两路旁支流道,直流道一端与进液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分叉流道连通,中间流道一端与分叉流道连通,另一端与出液通道连通,两路旁支流道分别设在中间流道两侧,旁支流道的一端与分叉流道连通,另一端向本体外表面弯折并与空白液体出口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通量高,能利用微流体惯性效应来实现微米级粒子的浓缩。
东南大学 2021-04-11
非接触式阵列磁控强化换热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寻求热物理性能优良的冷却介质并发展新型的强化换热和流动控制技术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而液态金属流体(如镓、镓锡、镓铟锡和锂铅等)由于其对流换热系数高、液相温区宽、耐极限热流密度能力强、特定工况下材料相容性好及易于进行电磁控制等诸多优点备受关注。如电磁冶金、芯片散热、熔融3D金属流体打印、镍基合金焊接等。与常规流体相比,液态金属流体与电磁场相互作用可产生洛仑兹力,进而实现对不同流动区域的定向主动控制。磁钝体阵列作为涡流发生器对换热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孤立磁钝体,当雷诺数< 500时磁钝体阵列尾迹是稳定的,虽然这些涡流对换热有促进作用,但换热性能综合因子<1;当雷诺数=600时磁钝体阵列尾迹的不稳定性对换热的促进更强一些。因此可以考虑用磁钝体阵列作涡流发生器来强化换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5-21
一种光控RNA标记新技术
研究开发了 “ 荧光团辅助的 RNA 邻近标记和测序技术 ” ,简称 “CAP-seq” 。   该方法通过可见光激发遗传靶向的光敏蛋白 miniSOG 产生活性氧, 介 导邻近 RNA 分子上的鸟嘌呤与具有生物正交功能把手的氨基探针进行共价交联,既而通过富集纯化与高通量测序检测,实现 miniSOG 定位的亚细胞区域内 转录 组的空间特异性标记与鉴定。 利用 CAP-seq ,他们系统研究了几个亚细胞区域的转录组,包括线粒体基质转录组 、 内质网表面 转录组 以及 线粒体外膜附近转录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CAP-seq 对 活细胞中开放区域的 RNA 标记具有良好的空间特异性和覆盖度 。 他们在线粒体外膜附近检测到 30 个编码氧化磷酸化途径相关蛋白的 RNA 和多达 55 个编码核糖体蛋白的 mRNA ,这一结果不仅支持了线粒体蛋白在线粒体外膜被翻译后直接转运进线粒体的模型,还暗示着线粒体功能可能与蛋白质的翻译调节有关。 CAP-seq 具有操作简单、空间选择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将成为一项适合于在多种生物系统中研究亚细胞 转录组 的新技术。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609 6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