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CO和H2O一步制备油品新催化过程
首次 实现 将水汽迁移反应与费托合成反应成功 耦合 , 构建了水汽迁移反应活性中心 Pt-Mo 2 C/C 和费托合成反应活性中心 Ru/C 。将两种催化剂 进行简单的物理混合,通过调节两种活性中心的 结构和 比例调控各自的反应速率。 实现了在低温 200 o C 的条件下,将 CO 和水 一步 直接转化制备油品的过程 。 该过程中费托反应的活性高达 8.7 mol -CH2-  mol Ru -1  h -1 ,与在合成气( H 2 /CO=2 ) 条件下 Ru/C 催化剂 的费托活性相当,且费托产物中 C5+ 油相产物的选择性接近 70% 。 对比双金属催化剂 RuPt-Mo 2 C/C 和物理混合催化剂的结果,发现两种活性金属 Pt 和 Ru 的结合形式在催化反应中起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当 Pt 和 Ru 形成 PtRu 合金后会同时削弱 WGS 和 FTS 两个反应的的活性,进而打破两个反应之间的动力学平衡。而当两种活性中心分别作用的时候则刚好使两个反应的动力学速率达到平衡,实现最优的 CO 和水转化制备油品的活性和选择性。
北京大学 2021-04-11
达一级A标准的改良SBR法工艺与过程控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燃煤过程中砷、硒、铅等重金属的控制技术
本成果提出了一种燃煤过程中砷、硒、铅等重金属的控制技术。本成果采用了“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研发—装备开发与集成—示范工程”的技术路线,基于“形态定向转化并固定”思想,将炉内与尾部调控技术相结合,促进细颗粒态和气态重金属向粗颗粒态和易溶态转化,实现燃煤电厂不同浓度重金属高效控制。 该技术与超低排放技术互补,具有模块化、可移植性强的特点,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组合使用来满足烟气特点和排放需求。模块化特点使其燃料、炉型、工况和成本适应性强,不仅适应不同煤种,还适应生物质、污泥、城市生活垃圾等燃料的耦合掺烧;不仅适应煤粉炉,也适应流化床等炉型;不仅适应电力行业,也可拓展至非电行业。 图1 燃煤重金属控制总体思路 图2 尾部烟气重金属强化脱除技术体系 图3 重金属控制技术工程应用示范 【技术优势】 现有燃煤电厂重金属控制多采用超低排放技术(低低温电除尘、电袋除尘、湿式电除尘、脱硫增效、SCR催化剂等)实现重金属的协同控制,但重金属污染物含量范围宽,形态复杂,使得超低排放技术对重金属的捕集普适性和协同控制能力不强,适用性差。 本技术针对煤中重金属浓度、种类差异,基于“转化与固定”思路,将炉内与尾部调控技术相结合,促进重金属由细颗粒态、气态向粗颗粒态、高毒性向低毒性转变,技术选择性强,针对不同重金属特征的烟气构建模块化控制策略,实现重金属污染物的高效低成本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5-04
揭示了量子三体过程中的范德华作用普遍性
通过实验测量和从理论上分析三原子重组在543.3 高斯附近的6Li-6Li的窄波磁Feshbach共振,表明在有限的温度下,三体重组主要由间接过程支配并在阈值以上的kBT内存在窄共振峰。实验数据强有力的显示连续的成对过程遵循一个普适行为并由范德华力决定。论文给出了三体重组速率常数描述的解析公式和对温度的依赖性,其中三体重组通过连续的成对相互作用进行。基础物理图像不仅适用于窄s波共振,还适用于非零分波的共振,不仅适用于超低温,而且适用于更高的温度。       这个实验结果验证了量子三体在范德华势作用下普遍的行为,发现该普遍行为远远超出零温度范围,从而揭示出双体的量子缺陷理论可以通过多尺度方法进一步扩展到非零温度范围。这种广义的三体作用的范德瓦尔普遍行与通用状态方程的定义瓦尔斯长度尺度有密切联系。通过将量子普遍行为区域扩展到零以外温度和s波共振,纯理论模型通过超冷原子物理实验与真实的少体系统和真实化学反应建立了紧密联系,迈出了量子三体物理研究的关键一步。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工作面支护模拟过程声发射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面支护模拟过程声发射测试装置。为了解决国内现有的液压支架模拟试验台的结构简单、加载装置人工化、检测仪器落后、无法动态的模拟现场的顶底板和自动调节工作面倾角等弊端。由液压加载装置,外接在岩石上的传感器,以及铰接板、楔形体组成。液压加载依据相似比例,模拟现场顶板压力,选取合适的材料模拟工作面的顶底板,通过铰接板的角度模拟不同倾角的工作面,并由声发射传感器接受信号,实时监测顶底板岩石的内部损伤程度,在原有的液压支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试验台模拟可以在不同岩性工作面顶底板和不同工作面倾角条件下完成不同的液压支架进行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粮食收储加工过程中真菌毒素在线消减技术及装备
本成果以最易受真菌毒素侵袭的大宗粮食品种为原料,以粮食在收储加工等过程为时机,研发以在线方式消减真菌毒素的系统技术体系和工业应用的成套工程装备,实现粮食资源利用最大化,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 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 真菌毒素污染粮食刷光结果表明,超标 3 倍以内的试验原料的真菌毒素消减了 70%~80%;超标 3~5 倍以内的试验原料的真菌毒素消减了 80%以上。臭氧脱毒结果表明,120 min 内超标 3 倍以内的试验原料的真菌毒素消减了75%以上。
江南大学 2021-04-13
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流体直写工艺制备场效应晶体管的方 法,包括:(1)在基板上制备有机半导体薄膜;(2)利用电流体直写工艺, 在具有半导体薄膜的基板上制备平行的直线纤维;(3)通过电流体直写 制备与之垂直的平行介电纤维;(4)在基板上真空沉积金属;(5)在介电 纤维两端涂覆导电银浆,引出栅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产品。 本发明的方法利用介电微纳纤维得到晶体管沟道,沟道长度尺寸与纤 维直径尺寸相当,能够达到亚微米甚至纳米级,同时该纤维也是晶体 管的绝缘层。另外通过一次金属真空沉积,可同时形成场效应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项目针对制约我国设施蔬菜持续发展的连作障碍问题, 揭示了连作障碍高发成因与规律,发现了连作障碍防控的突破口;攻克了土壤连作障碍因子消除技术难点;发明了蔬菜根系抗性诱导技术,突破了优质蔬菜连作难的技术瓶颈;创建了“除障因、增抗性、减盐渍”三位一体连作障碍防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从传统的“大药大肥”向环境友好型消除的重大技术变革。成果应用和辐射近二十省70%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高发区,实现了蔬菜稳产高效、安全和生态环保多赢。
浙江大学 2021-04-11
光控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便捷调控技术
控软体机器人是智能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然而,如何实现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的便捷调控,是该领域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性问题。传统的光刺激调控法,需要将光束集中在软体机器人的某个局部区域,或者沿某个角度或方向去照射软体机器人,使之产生局部的形变差异,进而推动软体机器人沿某个方向前进。例如,在文献中经常看到的场景是,将光束照射在软体机器人的头部,使其后退;照射在尾部,使其前进;从左向右扫描软体机器人,使其右拐;从右向左扫,使其左转。此类光刺激调控法缺乏便捷性,非常不方便。东大科研团队另辟蹊径,构建了多层次结构的液晶弹性体基软体机器人,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中加入三种分别对520nm、808nm、980nm波段光源响应、且互不干扰的有机光热转换试剂,从而利用可见和红外三个波段光的开/关变化去操控软体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和传统的光刺激调控法相比,该方法是通过软体机器人不同区域对光刺激的选择性吸收,来实现整体的形变差异,进而推动软体机器人运动,因此光源的照射位置、方向、角度等因素都不会对运动方向产生根本性影响。该策略为实现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的便捷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东南大学 2021-04-11
煤矿控水安全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安徽煤田地质条件复杂、 防治难度大,首次提出近含水 层下“短大快流” 、采动裂隙 疏放、协同耦合的控水开采新 技术。发明了长顺层与短穿层 钻孔快速立体疏水技术,形成 “定量放、疏-堵-控-用”结合 的承压水上开采技术。提出了 巷道穿越深大断层的“三区” 新方法,攻克了穿越深大断层、 缩小断层大煤柱防控采支技术。 项目技术成果达到优于同类, 国际先进水平。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2 53 54
  • ...
  • 610 6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