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深部张力打结技能训练模型
XM-DJB深部张力打结训练器   一、功能特点: ■ XM-DJB深部张力打结技能训练模型(深部张力打结训练器和深部张力打结考核指导模型)由透明材质制成,五种不同大小的圆柱体构成不同的打结空间,可进行示教和观察及评价自我操作能力,模拟多种打结环境,使用灵活、拆卸方便。 ■ 打结方法:单手打结法、双手打结法、器械打结法。 ■ 打结种类:单结、方结、三重结和外科结,辩论假结、滑结。 ■ 模拟多种打结环境:如外科结小切口打结,腹腔、盆腔深部打结、大切口深部有角度打结等。 ■ 可反复进行练习。   二、标准配置: ■ 深部张力打结操作模型:1个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级外科多技能训练模型
XM-DJA高级外科多技能训练模型   一、功能特点: ■ XM-DJA多技能外科操作组合模型由肠管吻合训练架,血管钳夹、切断、结扎训练架,打结训练器,皮肤切开缝合模块组成。 ■ 肠管吻合操作模块:可供学生进行肠管的钳夹、切断和吻合训练。 ■ 血管钳夹、切断、结扎训练架:可供学生进行血管的钳夹、切断、结扎训练。 ■ 打结训练器:可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深部打结技术的训练。 ■ 皮肤切开缝合模块:可进行外科皮肤切开、缝合、打结、剪线、拆线等技术的训练。 ■ 此模型底部有吸盘,可以固定于桌面上,便于操作,模型上所有练习模块均可以更换,拆卸方便。 ■ 可反复进行练习。   二、标准配置: ■ 高级外科多技能训练模型:1个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脉象训练仪(单机版)
XM-MXII脉象训练仪 (单机版/网络版)   ★ 用户可自行选择5.7英寸、9英寸显示屏。 XM-MXII脉象训练仪(单机版/网络版)不但能够模拟临床中各种脉象,而且能使学生提高对脉象实际认知能力,还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中医脉象学习、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平台;全按键选择的设置和友好的操作界面适合教学及训练,网络版脉象训练仪分为两个部分,教师机和学生机。学生机不仅可以受控于教师机遥控发射平台,也可独立工作。   一、功能特点: ■ 一条仿真手臂可以自动输出28种脉象,还可升级增加16种相兼脉。 ■ 具有寸关尺3个诊脉部位,触诊时寸、关、尺自动识别并以指示灯显示(选配)。 ■ 液晶屏幕实时显示脉图,屏幕上的脉搏波与脉象完全同步,全按键选择设置,操作界面友好。 ■ 教师机采用无线网络,可以控制所有学生机,控制范围200米。 ■ 共有联机和单机两种工作状态,联机时学生机接受主控台命令后,键盘处于锁定状态,只能由教师机控制,通常在教学测试中采用;单机时解除联机状态,各学生机可自行进行各脉象训练操作。 ■ 具有清屏和显示两种状态,清屏时各学生机不显示脉象图,适合于脉诊测试,解除清屏状态时,各学生机可显示脉象图。 ■ 具有训练模式、综合测试、考试模式三种模式。 · 训练模式:教师机可以控制所有学生机,能够同时发送各种脉象到各学生机,学生机也可以脱离教师机控制进行自行练习; · 综合测试:教师机上有10套试卷可以选择,每套试卷有20道题(如试卷1:浮脉类:浮、浮、濡、革、革、芤、洪、散、洪、散、革、濡、散、洪、洪、芤、芤、浮、濡、浮),题目无线发给学生机进行考试,学生机考试结束后可无线把成绩发给教师机进行显示。 · 考试模式:教师机可以自己编辑试卷中的试题内容和试题数量,发送到学生机进行考试,考试结束后在教师机和学生机上显示分数。 ■ 模拟手臂采用医用发泡材料制成,更贴近于临床。 ■ 共模拟脉象28种:平脉、迟脉、缓脉、数脉、疾脉、促脉、结脉、代脉、紧脉、滑脉、弦脉、虚脉、实脉、动脉、洪脉、涩脉、微脉、散脉、浮脉、濡脉、革脉、沉脉、伏脉、牢脉、弱脉、细脉、芤脉、短脉。   二、技术指标: ■ 发射频率:433±5,驻波比 V.S.W.R:≤1.5 ■ 输入阻抗:50欧姆 ■ 最大功率:10W   三、标准配置: ■ 脉象训练仪:1台 ■ 发射天线:1个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康大夫”骨髓穿刺训练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功能特点:■ 仿真标准化病人取平卧位,质地柔软,触感真实,外观形象逼真。■ 解剖标志准确:胸骨上切迹、胸骨柄上缘、髂前上棘等可明显触知,便于穿刺定位。■ 可行髂前上棘穿刺术训练、胸骨柄穿刺术训练,刺透模拟骨髓腔有明显落空感,并可抽取骨髓。 注:皮肤和模拟骨髓腔可方便更换,供应耗材 
上海康为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用于微纳操作的微运动平台设计与控制
主要技术要点(创新点) : 设计一种基于柔顺机构仿生物尺蠖运动规律设计的微动机器人。 设计了一种能夹持不同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物体的新型空间微夹持器。 针对微夹持器在夹持微小物体过程中的粘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控制的释放操作方法。项目背景:该成果来源于胡俊峰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柔顺机构的智能微操作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微操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成果主要研究微操作机器人的力学建模、设计和控制。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5-04
针对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模糊核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模糊核计算方法,本发明是基于稀疏特性、超拉普拉斯先验和集成BP神经网络的模糊核参数估计算法,首先,在图像灰度梯度符合超拉普拉斯分布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分析模糊图像的稀疏表示系数确定模糊图像的模糊角度;然后,将模糊图像傅里叶变换后获取的傅里叶系数幅值和作为输入,通过训练基于Bagging方法的集成BP神经网络模型,完成对模糊长度的估计;最后,通过一步已知模糊核的去模糊算法得到去模糊图像。本发明估计模糊核参数准确,运算速度快,耗时短,去模糊效果好,通过本发明恢复运动模糊图像,可以使恢复出的图像边缘更加清晰,振铃效应更少。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光控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便捷调控技术
控软体机器人是智能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然而,如何实现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的便捷调控,是该领域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性问题。传统的光刺激调控法,需要将光束集中在软体机器人的某个局部区域,或者沿某个角度或方向去照射软体机器人,使之产生局部的形变差异,进而推动软体机器人沿某个方向前进。例如,在文献中经常看到的场景是,将光束照射在软体机器人的头部,使其后退;照射在尾部,使其前进;从左向右扫描软体机器人,使其右拐;从右向左扫,使其左转。此类光刺激调控法缺乏便捷性,非常不方便。东大科研团队另辟蹊径,构建了多层次结构的液晶弹性体基软体机器人,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中加入三种分别对520nm、808nm、980nm波段光源响应、且互不干扰的有机光热转换试剂,从而利用可见和红外三个波段光的开/关变化去操控软体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和传统的光刺激调控法相比,该方法是通过软体机器人不同区域对光刺激的选择性吸收,来实现整体的形变差异,进而推动软体机器人运动,因此光源的照射位置、方向、角度等因素都不会对运动方向产生根本性影响。该策略为实现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的便捷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涡旋运动的碟形水下航行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涡旋运动的碟形水下航行器,采用碟状导流罩,碟状导流罩的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周向推进器,垂向设有涡旋生成机构和至少一个垂向推进器。周向推进器用于驱动航行器在碟状导流罩水平面内的运动;垂向推进器用于驱动航行器在碟状导流罩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涡旋生成机构用于产生相对于吸附面的吸附力。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涡旋吸附机制实现物体表面吸附的新技术,使得水下航行器具有牢靠的表面吸附能力;配合推进器的推进作用,航行器兼具爬行和游行全向运动能力,较现有爬行或游行水下航行器有航行速度快、运动控制敏捷的优点。根据需要搭载探测传感器和作业工具,可用于执行水下工程检测、应急搜索及施工作业等任务。
浙江大学 2021-04-13
面向电子和激光制造的超精密高速运动平台
1.刚柔耦合运动平台:将平台设计成刚性框架和工作平台两部分,两者之间由柔性铰链连接,巧妙地结合了机械导轨直驱平台的大行程、高速度和柔性铰链无摩擦的特点,实现低成本,更高速,高精度的运动。 2.自抗扰控制算法:目前,大部分工业产品依旧使用传统的PID控制,由于刚柔耦合平台引入了柔性铰链,降低了系统的固有频率,这就限制了PID的控制带宽。因此,采用
广东工业大学 2021-01-12
机器人运动避障与虚拟形象合成技术
1.痛点问题 拟人化的智能体,在人类生活中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辅助工作、提升生产力和情感交流等作用。具体形式包括实体化的机器人和虚拟的数字人形象两种形式。 在实体化的机器人技术中,由于各行业场景范围的多样性,移动机器人的避障问题是阻碍机器人广泛应用的一大痛点。 (1)基于视觉信息和深度强化学习来解决移动机器人避障问题,会因为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的较大差别而导致泛化性能不足,使得真实场景下的避障的成功率下降。 (2)目前避障问题中的深度强化学习往往需要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场景重新训练或者再训练模型,难以训练出适用各种密度场景的通用模型。 (3)基于雷达的深度强化学习避障方法受限于成本、功耗和仿真的难度等,往往使用单线雷达。但单线雷达仅能对某个固定的平面进行检测,如果移动机器人具有较高的高度,只对某个平面检测无法实现完美的避障。 此外,随着虚拟形象在金融、文旅、医疗、零售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数字虚拟形象产业应用路线逐渐清晰,但仍存在产业链相对割裂、产品与需求匹配度低、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虚拟形象交互能力弱的问题。 2.解决方案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成果的解决方案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在移动机器人避障方面,本成果设计了一种同时结合单线雷达与单目相机的避障方法框架,并设计了新的更有效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其次,本成果还提供一种虚拟形象说话视频生成方法及系统,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基于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语音模型,对预设音频文件进行预测处理,通过在说话视频生成过程中引入三维人脸信息,并结合神经网络模型生成头部姿势自然转动且具有个性化说话习惯的说话视频。上述算法可搭载于通用硬件平台,构建低成本高效的虚拟形象视频生成系统。 基于以上科研成果,本项目将致力于国民经济各主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等领域持续积累智能场景应用创新技术,结合优秀的前沿技术整合与应用开发融合能力和深厚的市场推广能力,全力打造智能巡检/服务/协作机器人和虚拟人平台等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体机器人并搭载虚拟说话人虚体,通过实体、虚体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独一无二、具有全新体验的智能巡检/服务/协作机器人,提高智能巡检/服务/协作过程中交互的效率与质量。 合作需求 寻求在清洁能源、储能、新能源等行业智能运维部门和相关企业合作,对相关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在清洁能源、储能、新能源等行业中部署巡检/服务/协作机器人以及虚拟人服务平台,打造无人值守范例,赋能智能化运维,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清华大学 2022-07-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322 3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