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糖化酶活性的提高
糖化酶是糖化工业的重要酶制剂,但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是:酶活力低、没有常温条件下的酶产品(使得糖化工艺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利用定向进化技术获取较低温度下活力提高数倍~数十倍的新的酶分子、并确定新基因序列,转化受体菌。 我们的技术优势:基因分离技术是我们的优势,已报道全长基因序列15条,在天津基金资助下最近已克隆了糖化酶基因。定向进化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资助下对谷胱苷肽-S-转移酶脱氯活性进行提高,已有研究进展。
南开大学 2021-04-14
酶 标 仪318C+
全自动酶标仪318C+广泛用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质量监督局、动植物检疫及食品饲料行业等,除开展血液学、免疫学、肿瘤免疫学、传染病免疫学、TORCH感染免疫学、基因检验项目外、还可以对食品安全三聚氰胺、黄曲霉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所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项目检验,并且有相应版本的软件支持。   产品特点: 1、内置嵌入式系统,无需外接电脑即可操作、存储、打印; 2、测量模式:单波长检测,双波长检测,两点法,动力学法,酶抑制率,终点法、速率法。 3、*可选择吸光度、Cut-Off定性计算、单点定标、折线回归、线性回归、指数回归、对数回归、双对数回归、log-logit、幂回归、四参数回归、酶抑制率等计算方法;  4、在同一板上可进行多至12个不同项目的测试,并可同一板检测定性和定量项目。 5、*全面完善的质控功能,包含westguard多规则质控,即刻法质控等多种质控图及质控参数计算,具有质控报警功能。   技术参数: 1、*波长范围: 400-800nm 2、*滤光片配置:10个滤光片位置,标配405nm、450nm、492nm、630nm,选配6定制波长 3、吸光度范围:0.000―4.000A 4、*光通道数:8通道光路检测,另设一个独立参比通道(选配) 5、示值稳定性:≤±0.002A或≤0.5%T/10min。 6、示值误差(准确性):≤±0.005A或±0.2%T。 7、重复性:≤0.2%或≤0.2%T。 8、灵敏度:≥0.01(L/mg)。 9、通道差异:≤0.01A。 10、波长示值误差:±1nm 11、半宽度:≤8nm 12、分辨率:0.001A(显示),0.0001A(内部计算) 13、*读板速度:单波长≤3秒/96孔,双波长≤6秒/96孔 14、振板功能:速度和时间可调 15、光源类型:进口卤钨灯 16、板条类型:标准96孔或其他型酶标板、条 17、适用孔型:平底、U型和V型 18、显示方式:7寸彩色液晶显示屏显示 19、输入方式:触摸屏输入,可选配鼠标和键盘 20、打印:内置热敏打印机,可外接打印机 21、数据储存:200,000个测试数据,500个以上测试项目(可扩展) 22、接    口: USB(A)口、USB(B)口、串口、并口 23、使用环境:温度5-40℃;湿度15%-80% 24、电源电压:220V±10%,50/60Hz 25、体积:475mm×350mm×210mm(长×宽×高) 27、重量:11.5Kg
上海沛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16
海洋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0046308.4:采用无乳化剂、无有机交联剂的微流控法制备规整球形的海洋高分子微球,微球实心或空心、粒径(200纳米-50微米)、微观结构可控可调,可作为吸附材料、药物香精等载体材料的应用。
厦门大学 2025-02-07
陶瓷纳滤膜法连续染色工艺
本工艺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实现印染行业连续染色的工艺,包括:(1)将纺织品放置于染浴中,将60~100℃的染液排入纳滤膜分离系统进行浓缩过滤,脱除染液的色度和悬浮物;(2)含有无机盐、碱或酸的纳滤膜渗透液返回染浴进行重复利用;(3)纳滤膜的浓缩液直接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结晶,得到固体粉体,实现回收利用;蒸发产生的蒸汽和蒸馏水进入染浴回收利用。与常规浸染工艺相比,可实现染液的循环利用,减少化学品和水的消耗,实现纺织品的连续染色,也可有效利用废染液的热能,降低印染成本和废水排放量。本成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纳米金属粉体连续制备技术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广泛用于催化剂、润滑剂、建筑材料、陶瓷材料、气敏材料、绝缘材料、纺织材料、发光材料、木材、灭火剂、生物医学材料等,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子、国防、核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金属纳米粉体制备技术是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本技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粉体研究所,已开发出三代年产1000公斤级高性能、高产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金属纳米粉体连续制备产业化生产线,并实现了平均粒度在15~300nm的金属Cu、Ni、Fe、Ag、Sn、Bi、Zn、Co、不锈钢及高均匀混合性Cu-Ni-Sn等金属粉体材料的产业化生产。所制备的纳米金属粉体纯度高,可满足不同行业特别是电子行业对高纯度纳米金属粉体的需求;可满足多系列、多品种纳米金属粉体的生产,易控制粉体的粒径以及粒度分布;有利于降低粉体粒度分布范围,减小粒度;易收集,包装,且能在后续环节中保证粉体的高纯度。该生产线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制备成本低,产率高;可靠性高,易维护;原材料可适应性强,即可采用不规则金属块体,也可采用粉体;产品均一性好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转让给相关企业,并在同行业具有强的竞争优势。技术优势(特点、指标等) 生产线真空度高,极限真空度可达5×10-4 Pa,采用三枪结构,为高均匀性复合金属纳米粉体、合金纳米粉体和薄壳修饰形纳米粉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采用最新的等离子体电源组合技术,可有效解决国内现行产业化生产线依赖使用国外进口大功率等离子体电源的现状;根据不同金属特点,在一条生产线上,采用不同结构粒子控制器,可有效解决多品种金属纳米粉体的生产问题;引入纳米粉体分级系统,可进一步降低生产金属纳米粉体的粒度分布范围,提高产品质量;所研制的生产线已考虑到金属纳米粉体的钝化、真空储存和设备与后续产品生产设备的连接等问题;采用复合蒸发和特殊蒸发坩埚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设备能量利用率,降低制备成本;设备主要操作由计算机控制,易于操作,稳定性高。与国内现有技术相比,在粒度相同情况下,铜粉产率可提高1.5倍,镍粉产率可提高2倍,银粉产率可提高5倍,铁粉产率可提高2~5倍。基本解决了现有纳米金属粉气相法生产中存在的产率低、成本高、纯净度低等问题。中国颗粒学会鉴定结果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陶瓷纳滤膜法连续染色工艺
本工艺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实现印染行业连续染色的工艺如图所示,包括:(1)将纺织品放置于染浴中,将60~100℃的染液排入纳滤膜分离系统进行浓缩过滤,脱除染液的色度和悬浮物;(2)含有无机盐、碱或酸的纳滤膜渗透液返回染浴进行重复利用;(3)纳滤膜的浓缩液直接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结晶,得到固体粉体,实现回收利用;蒸发产生的蒸汽和蒸馏水进入染浴回收利用。与常规浸染工艺相比,可实现染液的循环利用,减少化学品和水的消耗,实现纺织品的连续染色,也可有效利用废染液的热能,降低印染成本和废水排放量。本成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可提供现场试验装置。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天然药物超声连续提取浓缩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天然药物超声连续提取浓缩装臵,可以广 泛应用于制药行业,同时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分离等行业, 实现连续提取、连续浓缩的高效生产过程。本装臵即可适用于单次提 取、浓缩过程,又可适用于多次提取、浓缩过程。可实现在溶剂完全 回收的情况下对药物的多次提取,节省步骤及溶剂,具有很强的环保 特性。通过在不锈钢反应釜外增加超声波振子,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 应,增加天然药物有效成份向溶剂中转移的速度,使有效成份的浸取 效率大幅提高,真空技术在浓缩阶段的应用使得浓缩更加充分,通过 两种技术的有
兰州大学 2021-04-14
微流芯片及利用微流芯片制备聚合物微球技术
已有样品/n该项目所开发的仪器设备可以实现对FNRBCs 准确、高效、快速、低廉的分离与富集,并进行基因组层面的全面分析,为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提供有力的推动和支撑平台。项目团队在该研究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该成果,方法独特,效果明显并成功用于三体综合症检测。
武汉大学 2021-01-12
循环撞击流干燥机
“循环撞击流干燥机” (中国专利号Chinese Patent  ZL No 03235519.x)为我室研制的新型干燥机。 在化工、医药、轻工等许多工业生产中需要对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其中的一大类是粉粒状物料。湿的粉粒状物料中水分的赋存状态大致有三类:表面游离水、孔隙水和结晶水。凡含有孔隙水或结晶水的物料,同时也含有游离水。游离水很容易脱除,现有的多种干燥机例如流化床干燥机、气流干燥机等都可以满足脱除这类水分的要求;脱除孔隙水和结晶水就比较困难,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某些孔隙水或结晶水含量较低的松散粉粒状物料,采用流化床这类停留时间较长的干燥机可以满足要求。然而某些物料水分含量较高,并含有孔隙水或结晶水,例如悬浮法制得的PVC含水25%,其中表面游离水约5-8%,其余为孔隙水。这类物料的干燥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1)必须快速脱除绝大部分表面水,否则半干状态的物料很容易结成团块,破坏干燥机正常操作;(2)总的干燥时间必须足够长,否则产品水分含量达不到要求。对于这类物料,传统的技术多半是采用气流—流化床两级干燥,至今仍广泛采用。气流干燥在数秒钟内迅速脱除表面水;流化床则提供足够长的干燥时间,保证达到最终脱水要求。这种两级干燥技术流程长、设备庞大,能耗也较高。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德国研发了一种名为旋风干燥机的PVC专用干燥装置;我国已引进消化并在若干生产厂使用。该机本体外形为圆筒,内壁设有螺旋形折流挡板。热空气携带湿物料切向进入干燥机下部并旋转向上运动。由于折流挡板的存在延长了物料停留时间,可以满足干燥要求。该技术的不足之处是已干燥物料全部被气体带出干燥机,增加了旋风分离除尘回收系统的负荷,动力消化较大;装置结构也较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脱除游离水和孔隙水或结晶水要求的更有效和节能的粉粒状物料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同轴垂直撞击流原理工作。循环撞击流干燥机由本体、上加速管和与之等直径的下加速管三个基本部件组成;本体为异径锥/柱形圆筒。其下半部分为较小的圆筒下接锥台形筒体,锥台小直径端与下进气管连接;锥台近圆筒壁处设有出料管;该下半部分与下加速管之间形成环室,是循环物料运动的空间;下加速管的下端与下进气管的顶端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使得从下进气管进入的气流能够抽取并携带环室中下流的物料进入下加速管向上运动。本体的上半部分直径逐渐扩大为一个更大的、带顶盖的圆筒,其内部除了与之同轴的上加速管所占截面以外是沉降室;顶盖上设有排气管。上加速管兼作上进气管;在其伸出本体顶盖一定高度处连接进料管。上加速管的下端与下加速管的顶端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撞击距离;从上加速管出来向下流动的气-固两相流与从加速管出来向上流动的气-固两相流在该距离的中点处撞击,形成高度湍动的撞击区。 操作时在下进气管和上加速管连续通入热气流的情况下,先用适当的加料机例如螺旋给料机通过进料管加入同种干物料,由热气流带入干燥机,直至环室中充满干物料时停止加干料。此时干物料在干燥机内循环。待干燥机内温度达到正常后,用加料机通过进料管连续加入待干燥湿物料,开始运行。从进料管进入上加速管的湿物料与热气流混合并被加速,形成气-固悬浮体从上加速管出口高速向下流出;经下进气管进入的热气流抽取并携带环室底部的部分基本干燥的物料沿下加速管向上流动并加速物料颗粒,形成气-固悬浮体从下加速管出口高速向上流出;两股反向流体在上、下加速管出口之间撞击,形成撞击区。撞击过程中发生强烈的相间热、质传递,湿物料所含水分大部分被脱除。撞击后两股流体合并,并转为径向向外流动。由于重力的作用,部分固体颗粒直接落入环室;部分颗粒随气体向本体上部内壁运动并与壁碰撞后沿壁滑落进入环室;小部分颗粒可能被气体携带向上运动,但在沉降室中与气体分离、落入环室。分离掉大部分固体颗粒、温度已降低的气体经排气管排出干燥机,随后再经过适当的装置除尘、回收处理后放空。进入环室的物料藉重力向下运动,到达环室底部时被经下进气管进入的热气流抽取、携带,再次通过下加速管向上运动,并与从上加速管出来的向下流体撞击,如此反复循环。通过若干次循环后物料水分含量可以保证达到要求。出料管在控制流量下连续卸出已达到干燥要求的物料作为产品。出料量的控制应使得环室中料位基本恒定。本实用新型循环撞击流干燥机的突出特点是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两股气-固两相流相向流动撞击和固体物料循环运动。撞击流有利于达到高的干燥强度;物料循环则可以保证足够长的平均干燥时间。撞击流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已有大量实验结果证明它对强化相间传递非常有效。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撞击流的这一特性。因此,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其突出优点就是干燥强度高,从而设备较小。与传统的、用于同时含游离水和孔隙水或结晶水的物料的气流—流化床两级干燥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流程、设备简单、紧凑,能耗、动力消耗较低;与前述旋风干燥机相比,由于绝大部分产品在干燥机底部回收,本实用新型具有除尘系统负荷低、动力消耗较小的优点。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网络流分类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在带给人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日趋严重。各种新的应用和未知协议导致网络越来越复杂、多样化和难以管理。例如:P2P、视频 流等应用,占用了大量带宽,造成网络带宽耗尽;各种网络恶意攻击(僵尸网、蠕虫、病毒 等)更是严重地危害到网络服务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问题不仅使普通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 和隐私受到威胁,还使得企业机密变得不再安全,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管理者对网络的管理也 变得更加困难。更为严重的是,不法分子在网上肆意进行盗版、黄色和反动内容传播等不法 行为,如果不将这些恶意流量从骨干网的背景流量中识别并分类出来,就会对网络的净化、 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网络流分类技术的提出和发展解决了网路流量的实 时分类和识别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研究之一。网络流分类技术是网络安全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和热点问题。只有对流量进 行实时的有效识别和分类,才能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 络和信息安全。本系统基于采样的、基于交互控制命令信息和基于载荷的网络流分类技术,提出了融合 三种分类技术的层次化网络流分类方法,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用于网络流分类问题,由基本 模型、分类算法、硬件平台和体系结构组成的实用系统,系统具有在真实环境下的网络中对 网络流进行快速、准确和实时分类的能力。应用说明 政府管理部门 通过精确的网络流分类系统,可以对一些涉及盗版、黄色内容、网络攻击、非法反动思想的传播工具所使用的协议作出有效识别。同时对一些 P2P 视频网站、国外热门论坛等内 容进行流分类,只有将这些恶意不法流量或者敏感流量准确并实时地识别和分类,才可以从 技术上提供有效的后续管理和控制。 企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了电子办公和互联网办公,因此 网络安全对于企业尤为重要。首先,企业的网络管理十分严格,如果没有流分类技术将无法 进行流量识别,那么如 P2P 等流量必将会对企业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其次,企业的机密 可能会因为网络安全问题被泄露,使得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准确有效的流分类技术对 于各大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网络服务提供商非常关心如何保证其服务能够正常运行并使用户满意,对于网络流分类 技术的需求也很迫切。准确有效的流分类技术能够提供当前流量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网络 服务提供商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合理的收费政策,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提升网络服务的 经济效益。 网络管理者网络管理者需要利用网络流分类技术来更有效地管理带宽,避免出现带宽被 P2P 等流 量耗尽而使得正常业务流量不畅的问题,同时避免网络攻击等危害。这就需要流分类技术实 时有效地将这些流量识别分类出来。 研究者5 合作方式 商议。6 所属行业领域 电子信息领域。对于现有协议的分析可以促进新的更完善的协议出现,通过对流量的分类,也可以判断 当前网络流量的组成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整体网络模型的研究。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10 1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