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警察类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公安同类院校中唯一的“优质校”和“双高校”。学院始建于1980年的宁夏政法干部学校,历经宁夏司法学校、宁夏法律学校、宁夏司法警官学校、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7年3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整建制由司法厅划归公安厅管理,并更名为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同年实现宁夏首批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任务。40余年砥砺奋进,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建校的办学原则,明晰学历教育与教育培训相结合,致力培养高素质政法应用型和警务实战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累计培养4万余名专门人才。2008年被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等11部委确定为首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三个试点司法院校之一。2018年被自治区确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职能划归学院,实现了公安教育培训资源的新整合。2021年成功获批自治区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院占地面积455亩,分校本部和西校区(原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现宁夏人民警察实战训练基地)两个教学点。学院内设10个党政管理机构和11个教学教辅机构,现有教职工280人,现有学生4212人,开设15个专业, 其中13个为司法、公安国控专业;法律事务、刑事执行、交通管理、司法信息技术4个专业为自治区高水平专业,建有72个校内外实验实训室。面向陕西、内蒙古等13个省区招生。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每年组织政法、公安干警及社会各类培训达7000多人次。现有藏书27.5万册,固定资产2.8亿元。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2021-02-01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1995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1996年挂靠扬州大学招生,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大专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校址位于盐城市射阳县。 学院秉承“忠、诚、勤、和”的校训,坚持“崇知、尚才,勤学、上进”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018年2月,学校投资主体变更为北京北方投资集团。北京北方投资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民营教育集团,旗下有16所高校组成北方国际大学联盟,并建立了校际融合、国际联合和校企结合等多渠道、多方式办学机制,北京北方投资集团入主明达学院,迎来学院新的发展契机。北京北方投资集团资金实力雄厚、办学经验丰富,在国内民办高教界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强的办学影响力,使学院共享了集团的办学优势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教学信息化水平,为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注入了强劲动力。 学院占地面积近800亩,具有较为完备的教学、实训、生活设施。现有各类建筑物50余幢,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各类行政用房达5万平方米,各类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馆藏图书27万余册。现开设信息传媒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及基础教学部5个系部28个专业。目前在校生近2000人,教职员工120人。 学院自办学以来,逐年增加办学投入、提升办学品位、扩大办学影响力,拓展办学规模。特别是经过两轮教育教学评估,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和规划定位,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已成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完善的教学设施,严谨的学生管理,创新的办学思路,特色的办学风格,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学院先后与上海和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上百家规模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实行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创业工作一体化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学院还积极为学生构建专转本、专接本等升学立交桥以及开展国际留学专本硕直通合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学院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但始终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作为己任,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2万名合格的各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西安工商学院
西安工商学院(原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校园位于八水绕长安的渭水之滨高陵区,毗邻著名历史文化景区“泾渭分明”。校园建筑传承关学文化余韵,深受长安八水的滋养。学校周边交通便利,即将建成的地铁十号线直达与学校毗邻的高陵区水景公园站,学校配套设施完善,教育教学成果颇丰,拥有一支业务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聘请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的理想家园。学校历经十六载薪火相传,锐意改革和创新,利用信息类专业优势,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设计与创意、艺术与经济、商业、金融等结合,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国际视野、创意设计、商业策划和技术技能”等一定跨界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8 年 4 月,加入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为学校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战略,注重打造建设“平安校园、生态校园和智慧校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依托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国际教育平台,开展本硕直通项目,建立“海外课堂”“实践基地”,帮助和引领青年学生开阔国际视野,提升沟通能力与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牵手世界名校。
西安工商学院 2021-02-01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学院前身为南通医学院杏林学院,始建于1999年2月;2004年5月,在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三院合并组建南通大学后,更名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学院坐落于“中国近代第一城”、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江苏省南通市,以南通大学钟秀校区作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近500亩。设有44个专业,涵盖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一万余人。校园环境幽雅,人文氛围浓郁,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是青年学子理想的求学成才之所。 学院依托南通大学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共享母体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围绕 “提升质量、凸显特色、创出品牌”的总体目标,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名师培养工程”、“辅导员专家化工程”和“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充分挖掘学院、社会及家长三方的优势资源,精心培育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明显的技能优势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院深化改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办学机制的灵活性,形成了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在教育教学、思政党建、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形成了科学的办学管理机制: 科学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制定了适合我院学生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采取“因材施教,科学管理”的教学管理策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有效地为每一个杏林学子成才创造条件。 高效的管理机制—学院管理体系完整,运行机制灵活,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行政、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同时构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网络。 完善的助学体系—建立了由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等构成的助学保障体系。设有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实现家校共育。帮助学生配备人文科学素养和就业创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建立各种各样的学习合作小组、科技创新小组、兴趣爱好小组、创业工作室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助学成才体系。 丰富的校园文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多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培养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技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启东)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启东)坐落于经济发达的启东市滨海工业园区,以建设国内高校一流的生态式、花园式、数字式、海景式校园为目标,规划总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启东校区东临黄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距离上海市区和南通大学主校区1小时左右车程,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已成为启东滨海新区的核心。启东校区共享母体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设施齐全,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2021-02-01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批示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高等学校,2008创办了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是一所集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大学。学校坐落于爽爽的贵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现有八鸽岩路、云潭南路和延安西路三个校区,占地面积639.9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全校现有教职工49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8人,占比为45.8%;具有博士、硕士共172人,占比为57.1%;双师素质教师181人,占比60.13%。现有省级名师5名。建有500余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先后聘有来自美国、英国等外籍教师7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图书馆纸质藏书近40万册、电子图书1万多GB。建有标准化的体育场和会堂,先进的远程教育信息化平台、交互式教学平台、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完备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0个。设有贵州省第100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面向校内外开展67个初、中、高级职业工种鉴定。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设施齐备、功能完善、装备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大学。 学校在全省市州和行业建立了10所电大分校和87个工作站,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远程教育办学体系。学校以深耕贵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不断拓宽办学领域,搭建校政企行合作办学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开设有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82个,高职教育专业33个,重点建设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软件技术4个省级骨干专业,艺术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个校级骨干专业,形成了现代商品流通、现代建筑工程、旅游服务与管理3个省级重点专业群。现有各类学生超过10万余人,其中高职学生11333人,已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0余万人,其中高职教育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7%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平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连续三年达93%以上。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人数超过150万人次。学校成为全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2007年获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优秀,2012年通过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同年被评为贵州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成为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6年“贵州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我校挂牌,2017年成为贵州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省级试点单位,同年成为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单位,还先后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贵州省绿色大学”“贵州省平安文明校园”“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学校”“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我校学生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项技能大赛、校园文化活动月、体育比赛中屡获大奖。学校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远程教育姊妹大学网络”,先后与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和加拿大堪纳多学院、泰国格乐大学等高校开展师生合作交流。学校从201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目前有来自老挝、俄罗斯等8个国家的留学生34名。 学校切实履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在贵州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战略部署下,学校党委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政治责任来担当,集结精锐力量,调动一切资源,投入全部精力,着力打好教育帮扶、产业帮扶、“长征带”帮扶、能力帮扶、组织保障五套组合拳,近三年来,学校招收精准扶贫生1266名,投入帮扶资金640万元,校农结合向贫困地区采购价值276万元的农产品,发展产业扶贫,带动163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学校党委组织部党支部被中共贵州省委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立足“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学校将继续奉行“团结奋进 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秉持“自强,求知,力行,有为” 的校训,立足“一体两翼,多元并举”的办学格局,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主题,坚持内涵建设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满意度,切实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发展生态、民生生态,全面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把我校打造成为具有贵州特色、人民满意的一流新型大学!为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和完善贵州省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贵州民族大学申办,民营资本投资,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毗邻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学校占地面积700余亩,校舍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有16个行政管理部门、7个学院和2个教辅部门,开设有本科专业36个。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依托优秀资源,延揽优秀教师、培养优秀学生”的理念,以“修身、自信、乐学、笃行”为校训,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研开发支撑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思路,以“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社会信赖、民族团结、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工程建成了一支德才兼备、生师比匹配、专兼比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有专兼任教师6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占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0%。其中,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办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等近30人。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行业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校政、校企、校地、校所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文、法为主,理、工、管、教、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推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1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基地1个,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研究基地1个,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与文化传播研究基地1个,中国民俗学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研究基地”1个。2017年,学校被全国社科联评选为“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称号。近五年来,学校自有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5部。学校“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创新研究团队”荣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称号。学校面向全国12个省(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万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2.5万余名合格人才,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近年来,毕业生中已有400余人考上了研究生,如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并建成各级各类实习实践基地160余家。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100余名学生交流学习一年。通过“千人留学计划”项目,每年选派20余名优秀学生赴台湾大叶大学、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等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办学体制机制富有活力,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学科门类齐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独立学院。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贵州省民办非企业等级评估5A级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贵州省第五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十二五’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贵州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2021-02-01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沿革: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是2008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组建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毕节农业学校同时并入,2015 年加挂“毕节市第一技工学校” 牌子。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两翼,科研、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为助推的办学格局。办学性质:由贵州省教育厅和毕节市共建、以毕节市为主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法人。办学理念:立德树人、校企同心同行育工匠,职教扶贫、师生创新创业奔小康。办学定位:立足毕节、助力脱贫攻坚,开放办学、实现内涵发展。(1)服务面向定位:服务毕节、辐射周边,重点瞄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全面服务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2)功能层次定位:高职教育为主、中高职贯通,培训与继续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并举。(3)专业发展定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优化专业结构;以农牧、电子商务、土建等 3 个专业群为重点,以电子信息类、旅游类、装备制造类为骨干,煤炭类、航空运输类专业为特色,学前教育、护理等多专业协调发展。(4)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知行合一、自信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发展目标定位:建成极具职教精准扶贫特色的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全国贫困地区职教精准扶贫的生动典型。办学模式:政行校企合作、多方协同育人、开放聚力发展。办学特色:(1)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打造贫困地区“创新引领,跨越发展”的生动典型。(2)牢记“扎根毕节,精准脱贫”的使命,职教扶贫尽锐出战决胜脱贫攻坚主战场显身手。(3)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校园文化活动凸显特色。办学规模: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条件确定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左右。师资力量:共有教职工517人,在编教职工362人,专任教师431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80人,中级职称75人,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81人,贵州省职教名师4人,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发展前景:“十三五”期间,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引领、创新发展”发展战略,围绕新时代毕节试验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和建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三大任务和“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通过实施“520工程”提升“院校治理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和优质社会服务能力”三大能力,努力培养知行合一、自信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为以职教精准扶贫为特色的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全国贫困地区职教精准扶贫的生动典型,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于2001年经贵州省教育厅同意成立,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获得办学许可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本科学院。2014年4月16日,贵州财经大学根据教育部和贵州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规范独立学院办学,并在黔南州惠水县建立新校区,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学院占地总面积1038亩,总建筑面积268655.2平方米,纸质图书157余万册。学院下设五系一部,开设有会计学、金融学等2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6个学科门类,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8000人。学院拥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截止至2019年10月,专任教师446人,兼职教师330人,其中硕士358人,博士50人,正高级46人,副高级96人。 学院依法办学治校,严格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升教学质量,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以经济管理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即“两有一强”人才。学院历经十七年风雨,秉承使命,砥砺奋进,以“富民兴黔”为己任,为社会输送了近3万名优秀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上善若水,博学明德”的校训,以学生为本,以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落实学院“一个主基调,两个发展极,三个着力打造”的发展战略,努力把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西部有影响、全国知名、经管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服务民族经济的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 2021-02-0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长江之滨,龙王山下,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内,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正在崛起。这里铭刻“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大学校训,这里坚守“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花香与书馨是不变的风景,特色与创新是永恒的追求。 学校创办于1998年,坐落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占地1011亩,校舍31万平米,师生员工12000人。学校的举办方——百年名校南京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过去一个多世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成果卓著,享誉海内外。南京大学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院系、部门的关心支持,雄厚的办学支撑,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依托南京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采用全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牢固树立“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思想,探索创新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路径,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自创办以来,综合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近年在同类院校中招生录取线高居全省榜首,综合评价稳居江苏第一,已经迈入全国一流行列。学校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先后被列为“江苏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国家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单位”“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南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等。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强化应用、注重创新、交叉融合、彰显特色”为专业建设指导方针,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不断探求新的应用学科增长点。现有传媒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七个二级学院,下设27个系、43个专业,文理工医经管艺等多学科并举,并培育了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历次参加全省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抽检均获第一。学校还策划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增强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影响:成功举办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暨首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公开赛、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等重要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引发社会热烈关注。连续四年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发布会,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有效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生动范例。在接收南京大学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学校投资数千万兴建了媒体融合、量化金融、同声传译、现代通信技术、虚拟城市、护理教学技能、数字媒体等一批理念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建立了200余个产学研平台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与中国联通、香港有利、方正电子等知名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学校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精心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众多教学名师与知名学者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由中科院院士郭子建任主任委员、南京大学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教学工作,与广大教师共同维护着教学质量生命线。在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学校采取多元化培养举措,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重点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结合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施“优秀辅导员成长计划”,形成教职工多渠道发展的“三提升”计划。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多人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和“南京321计划”。随着南京大学优秀教师、双师型师资和外籍教师的加盟,学校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秉承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学校开设“金陵大讲堂”,每年举行高水平讲座近百场,两院院士、知名学者和业界名家、社会名流以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感染着莘莘学子。一批南京大学中青年管理骨干构成了学校管理层的中坚力量,他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校事业得以青蓝相继、薪火相传。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推出提高培养质量的新举措。2011年承担江苏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全面学分制改革”项目,充分借鉴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优质课程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近年来实施“专业+”计划,构筑“新闻无人机”等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实验区,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装配式建筑”等为切入点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打造一体两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组织开展教学改革,承担多项国家课题立项项目和教育部教育改革创新项目,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和省级重点教材,出版了《工程数学》等20余部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品教材。学校于2015年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启专硕培养新模式。与此同时,科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取得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系列进展。由艺术学院主创的2013年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之一——老城南记忆馆展陈设计,得到省市专家高度评价;同年11月,传媒学院制作的微纪录片《孙明经:远去的金陵背影》亮相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凭借充沛的人文情怀和冷峻的历史表达,获得最佳文献纪录片奖。学校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南京大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就业创业能力,连年获得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多项立项,并大力开展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大学生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校生各类等级考试通过率持续领先全国同类院校,在各种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中屡创佳绩,并荣获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获奖之多,奖项之高,在全省同类院校中首屈一指。信工院团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历年斩获17项冠军,商学院团队连续四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决赛金奖,金陵学子志愿服务青奥会、亚青会等多项国际赛事,更是赢得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率高、去向好,特别是国(境)内外升学率高,如2017届西班牙语专业达46.23%,2018届毕业生的升学去向有清华、南大、复旦、国科大等国内顶尖名校,亦有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先后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法国土伦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商学院等50余所境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实施国际交流生与合作培养项目,为学生未来发展打造多途径、宽口径的“立交桥”。每年传媒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媒介融合教学周,特邀麦金教授等学界权威讲学,在省市媒体界产生热烈反响。“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已成功举办12届,西班牙与拉美各国领事官员定期来访并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中央电视台西语频道两次进行了专访报道。国家汉办连年选拔西语志愿者赴拉美任教,表现出色,受到刘延东副总理称赞。 作为南京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打造“两岸三地”办学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所在的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拥有“三湖两园一山”等标志性景观,被誉为“南京最美十所高校”之一。名人园中,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等上百位世界知名人士和学术大家亲手栽植的树木蔚然成林,树木树人,同系千秋大业。3.1万平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丰富,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不竭源泉。2400座的科学会堂气势恢弘,是展现师生风采的最佳舞台。先进的各类实验室,设施齐备的学生公寓,南北风味俱全的餐厅,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2016年,南京大学与江苏首个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作为重要内容载入协议。漫步在今天的浦园,三湖澄澈如镜,辉映出春华秋实的风景;双园沧桑砥砺,铭刻了百年树人的艰辛;竹山茂林修竹,坚韧挺拔,象征着全体南大金陵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继续追逐新的愿景,谱写新的华章,创造新的辉煌!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2021-02-01
潍坊理工学院
潍坊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2005年,至今已有1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秉持“文化优先、体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一体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宗旨,强化基础知识,注重人文涵养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学校分青州主校区和潍坊中心校区,占地16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九州之一的青州市,占地11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运动设施国内一流,建有室内体育馆和游泳馆、室外游泳池、两个室外体育场以及云门山四季滑雪场。校内还建有三星级标准宾馆、诊所、银行、警务区、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学生公寓配备有上床下桌的四人间、六人间、经济间满足不同需求。校内餐厅及学堂实现太阳能中央空调全覆盖,两个太阳能洗浴中心以及学生公寓内配置的洗衣房、自助开水房、自助复印打印机全方位满足学生生活需求。中心校区位于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市,占地500亩,规划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校内建有国际交流中心(四星级酒店)、游泳馆、新松机器人展览馆、数字图书馆等,中央空调全覆盖,数字化、智能化的各类校园设施引领着智慧校园发展的新潮流。学生公寓采用书院制管理模式,分为松林书院、翰林书院、博雅书院、鸢都书院和云门书院五个书院,书院大堂咖啡厅、会客室、钢琴弹奏等生活娱乐设施应有尽有,导师轮流入住书院,在课外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书院的温馨高雅陶冶着大学生的情操,密切着师生情谊。校园采用巡检机器人、人脸识别系统,对市民开放,与白浪河北辰湿地公园融为一体,被誉为公园里的大学,展示着“潍坊理工学院”开门办学、拥抱未来的教育情怀。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数理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对外合作学院3个教学机构,新能源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所3个科研机构,开设39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2020年秋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18000余名,现有教职工824人,外聘教授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82人,教授50人,副教授17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19人,外聘教师中长江学者2名、泰山学者1名,形成了一支素质精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和精干高效、严谨规范的管理队伍。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1项教学成果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3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30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承担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6项、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5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在新能源等领域荣获专利31项。近三年来,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总决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竞赛奖励36项;获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省部级竞赛奖励168项,1300余人次获奖。学校以建设零碳校园为目标,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在获得2017年世界绿色大学全球第21名、2018年第17名的基础上,2019年世界绿色大学评比中,学校再次以综合排名全球第17名的成绩,位居亚洲高校第一名。与牛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瓦格林根大学等世界名校同榜排序。学校绿色校园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学校连续三年获评“年度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2019年获评“山东省十大就业竞争力本科高校”、“融媒传播最具创新力高校”。学校紧跟社会需求,全力发展“新学科”专业。与中科院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坚持打造名牌专业,共同培养社会紧缺人才和探索政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稳步实施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的办学思路,精准把握新时代开放办学工作的任务和使命,广泛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青岛大学签署全面帮扶、合作协议,二级学院对口帮扶,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引进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潍坊医学院等省内外大学知名教授担任我校本科授课教师,大大提高了本科教育水平,考研率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加强与东南亚高校的合作交流,积极拓展我校师生学历提升渠道,先后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菲律宾碧瑶大学、菲律宾国立新怡诗夏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培养硕士、博士项目,全面与国际接轨,为教师、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深造和学生就业空间。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构筑起由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资助、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在校内还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其他资助,保障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浓墨重彩写春秋,继往开来铸辉煌。潍坊理工学院坚持以“勤朴端勇、求是创新”为校训,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名牌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潍坊理工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5 136 137
  • ...
  • 257 2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