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
本成果来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和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横向项目,已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明专利4项,知识产权属于西南交通大学。该系统通过利用各类传感器采集供电系统中关键设备的状态数据及服役环境信息,借助信号处理、信息融合及智能推理算法对系统进行故障预测与健康状态管理,在短时间尺度上进行故障预测与快速诊断、在中时间尺度上进行健康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系统可靠性评估与风险评估,并根据健康状态制定系统的状态维修策略,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热熔型反光道路标线涂料
道路标线涂料是一种涂刷在路面上指示交通的涂料,通常可分为溶剂型和热熔型两大类。溶剂型标线涂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要释放出大量的溶剂,污染环境,并且漆膜干燥时间长,耐磨性差,通常只能保持三个月左右。热熔型标线涂料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快干性、夜间能见度好和无溶剂等特点,因而自1956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使用量逐年增加。日本国的道路大多使用热熔型标线涂料,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LED道路灯、LED校园路灯、路灯
深圳创硕光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轨道交通综合开发与交通枢纽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基金等等一批课题,开展“基于轨道交通枢纽的地铁站建筑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京津冀通勤圈轨道交通接驳空间优化途径与措施研究”,研究轨道交通枢纽站的综合开发与交通接驳效率问题。参加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开发策划、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开发策划、北京市海淀后山线北安河车辆段一体化开发经验与模式等项目,从城市规划、政府管理、建设体制、投融资体制、土地政策等多维度进行综合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CBTC系统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确保列车行车安全和高效运营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是列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该成果应用之前,此项关键技术装备全部依赖引进。在国家有关部委及北京市持续支持下,本项目瞄准城轨交通安全高效运营的重大需求,历经十多年努力,突破了CBTC核心技术,为城轨交通建设、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主要创新点:     1.提出了基于列车运行复杂场景的失效传播模型和涵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开发方法,构建了满足CENELEC标准的最高安全完善度等级SIL4的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和集成研发平台,研制了车载和地面两个信号专用、可移植的安全计算机平台以及CBTC整套技术装备。整套产品和应用工程均通过了国际独立第三方SIL4级安全认证,属我国首次。      2.提出了基于移动闭塞的CBTC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攻克了列车安全防护技术和最佳化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列车最小间隔90秒的安全追踪、平稳运行和精确停车。      3.提出了多模通信方式的融合方法、通信参数自适应优化策略、专用安全通信协议(SFP)和数据传输冗余网络结构,在世界上首次研制了兼容无线自由波、漏泄波导管、漏泄电缆等三种传输方式的车地通信设备,实现了不同传输媒质间无缝切换,保证了复杂线路条件下安全数据的可信传输。     4.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完备性测试案例库(包含12.4万条测试案例),提出基于最小系统的仿真测试方法,开发了硬件在环的CBTC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实现了虚实互换和虚实互控的系统功能与故障注入测试验证,降低了现场调试安全风险,减少了现场测试工作量。      项目共形成国家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50项,其中已授权25项;软件著作权111项;获2010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2008年,先后在大连快轨3号线、北京亦庄线、昌平线及重庆单轨3号线运用,所控制的79组列车已累计安全运行1974.6万公里。运营考核表明,自主研发的CBTC系统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第四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迫使引进系统降价30%。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城市交通监控视频全局编码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交通监控视频全局编码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步骤 1,将原始监控视频分割成 车辆视频和去除车辆的视频;步骤 2,采用可选差分编码方式对去除车辆的视频进行编码;步骤 3,提取车 辆视频中全局运动车辆的全局特征参数集;步骤 4,基于全局特征参数对车辆视频进行全局编码。本发明在 去除场景冗余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了监控视频中的全局冗余,有效提高了城市交通监控视频编码压缩效率。 
武汉大学 2021-04-14
交通车辆远程状态监测智能诊断系统
面向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监控需求,提出和设计了测控管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发了一套运行状态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可对在线设备记录数据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监测和实时远程无线传输,并基于专家系统对设备记录数据和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故障分析与诊断,此系统非常适用于交通车辆运行的监控等。 创新要点: 1.依托便携式车载数据分析装置、多网融合无线车-地通信系统以及地面智能诊断预警平台,进行交通车辆运行状态和设备记录数据远程采集和无线传输、故障分析诊断,诊断信息和故障解决方法可
河海大学 2021-04-14
城市轨道交通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本成果来自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横向项目,目前处于研发阶段,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杂散电流导致的对钢筋混凝土金属结构物、埋地管线等的腐蚀问题及对乘客安全的威胁,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彻底消除地铁杂散电流危害,实现长距离、大容量、无分相供电,具有安全、经济、节能、拓展性强的特点,可以直接利用(邻车吸收或 回馈电网)再生制动电能,使节能最大化,最大可达35%,而现行直流供电望尘莫及。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仿真
本软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进行了系统建模,对由主变电所、中压网、牵引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直流接触网、机车和轨道等组成的整个牵引供电系统,结合全线列车运行图表,进行计算并获得稳态时各个电气设备上的电压和电流。可仿真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绝大部分电气特性。可进行供电能力校验,过负荷校验,短路校验、再生能量利用率统计和计算。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国铁集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历史沿革:197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办学条件:学校坐落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学校临江怀湖、依山傍水,校内百鸟齐鸣、百花争艳、百树竞发,是一所宜学、宜教、宜研、宜居的山水学园。占地面积2816亩,各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81亿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234万册,电子文献233万册。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副教授6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青年长江学者”、以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双千计划”、“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170余人次。教师博士化率达51.1%。 学科专业:学校涵盖工、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4个学科成为江西省学科联盟牵头学科,具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单位。50余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中1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15个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拥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参加全省高校首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16个获评第一、13个第二、6个第三。 教育教学:学校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各类学生3万余人。2014年,学校面向基层一线多维互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推动育人理念从“本科教学”转变为“本科教育”,主体地位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自2015级学生起实施完全学分制,大力推行小班化、互动式教学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卓越工程师班”“中铁国际班”等特色班级;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实施“天佑学子培育计划”,成立天佑学院,发挥天佑学院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特区和试验基地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具有领袖、领军潜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首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奖项300余项。 科研创新:学校现拥有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水果智能光电检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科技平台40余个。近5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80余项,省级项目680余项,获各类科研经费总计4.26亿元;获得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江西省首个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和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奖励;拥有国家级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获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奖11项,其中一等奖4项,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近1/5,位居全省第一;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300余篇,其中,14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900余项;出版论著教材580余部。 招生就业:学校面向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招生,部分专业实施大类招生。在22个分批次招生的省份中,均参加一本批次招生。近年来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生源质量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连续20年获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先后获评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及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位居全省高校前二。每年两成以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四成以上到国企就业,85%以上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学生毕业5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职位晋升次数、自主创业比例较全国同类高校分别高出45.9%、0.5次和1.3%。毕业生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的“五得”交大人才特质,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开放办学: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40余所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学分转换及师生交流交换项目,合作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不断深化“校企、校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555 5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