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小学科学化学探索包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图片                        产品特点        1.  小学科学化学探索包—包含pH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高温传感器、色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 2.   典型应用:生活用水的研究、探究食言的变化、观察牛奶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蜡烛燃烧的变化、测量各种瓶装水、果汁喝牛奶的酸碱度等。        产品范围        朗威®DISLab产品支持的学科以物理、环境科学和小学科学为主,兼顾化学、生物;并且涵盖基础教育的全学段,即从小学科学到初、高中理科实验教学。         产品用户          凭借强有力的教学科研支撑、稳定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售后服务,朗威®DISLab产品先后中标沪、京、浙、苏、皖、鲁、闽、粤、桂、陕等省大型政府项目,多年间装备了全国2000多所中学及20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           产品服务            朗威®DISLab产品每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新疆等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数字化实验室教学培训,为各校提供了系统的产品应用培训、有力的促进了数字化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推广。     山东远大深切了解一线用户的需求,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十年来的服务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天山脚下、白山黑水和西南边陲,从而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产品意义         在中学物理教学领域的应用逐步从课件和虚拟走向了数据采集和实时实验,这是由物理教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具有代表性的首先是上海市编写的《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物理教材》,其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以及广东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教材。在这些教材中,均明确提出了以朗威®DISLab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为基础的数字化物理实验的概念,并明确给出了教学实施方案。学校选用朗威®DISLab,既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课改理念,又能够使实验教学装备与新课标教材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生产能力         山东远大总部及生产基地位于济南市,公司占地2000平方米,有员工近1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公司拥有整套完善的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程序。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论证及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简介        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依托山东大学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注册商标为“朗威”牌llongwill®。 山东远大立足知名学府,身处高科技前沿。自1999年起,致力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研发,并于2000年推出第一代产品,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实验教学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模式。2001年度,山东远大研发、生产的“微机辅助中学物理实验系统”产品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部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并荣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山东远大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格外注重向整个教育领域传播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技术为依托、以产品为载体、以理念为先导,是山东远大一贯坚持的发展思路。作为中国数字化实验教学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先者,山东远大的业绩在十年间有了长足进步公司影响力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朗威®系列产品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际一流品牌抗衡、冲击国际教育市场的实力,山东远大也正向教育行业的中型高科技企业稳步迈进。   山东远大,必将为中国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山东远大朗威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氯化钠浮选药剂合成、复配及 在氯化钾生产中应用
我国氯化钾主要通过盐湖卤水盐田蒸发结晶形成光卤石矿,主要成分包括NaCl和 KCl·MgCl2·6H20,通过脱除氯化钠和氯化镁制备氯化钾产品,目前最先进的工艺是反浮选- 冷结晶工艺,其中反浮选技术是增加氯化钠晶体表面的疏水性,经过搅拌鼓入空气,氯化钠表 面的水层迅速破裂并与气泡形成富含氯化钠的泡沫层。该泡沫层通过刮板分离,实现光卤石中 的氯化钠分离,获得高质量的低钠光卤石。氯化钠浮选药剂的物化性能及加料操作方式,直接 影响氯化钾产品品位。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过程工程研究所基于浮选机理研究、浮选药剂合成与复配设计、浮选工 艺设计优化及工程放大,开发了非催化、无三废排放的氯化钠浮选原料药绿色合成工艺,工业 规模药剂产品有效成分达93%以上;研制了多元药剂复合配方,其氯化钠捕获能力达到国外复 合药剂同等水平,捕钠能力达到4500克氯化钠/克药剂以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含有丁香酚与芥末精油的复配组合物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环境相容性的植物源活性物质丁香酚与芥末精油以1:10~10:1重量比混合的复配组合物,优选重量比为1:4~4:1,该复配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制备成微乳剂、水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等制剂,用于防治作植物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等,从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减少施药次数,扩大防治范围,延缓了抗药性,符合目前减量施药技术的要求,而且所制备的制剂为环境友好剂型,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基于配准和深度学习的接触网鸟巢检测与识别系统
已有样品/n1)主要技术特点: 该成果的特点是针对高速铁路巡检车捕获的接触网服役状态的高清 图像,利用关键部位检测与配准方法,自动检测和定位接触网关键部位, 然后,利用深度特征学习方法,自动检测和识别接触网关键部位鸟巢危 害。与现有的接触网鸟巢人工巡视相比,具有检测和识别速度快、精度 高等优点。 2)主要技术指标: (1)接触网鸟巢检测精度率:漏检率为 0,虚警率<5% (2)接触网鸟巢检测的速度:>10fps 3)应用范围: 可用于高速铁路巡检车接触网鸟巢危害的检测与定位,提高处理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 B/S 架构的灌区配水综合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B/S 架构的灌区配水综合管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终端、网络服务器 端、客户端和无线网络;系统集成灌区水情数据采集与检测、灌区实时灌溉预报与配水决策和灌区水情 信息管理与分析等功能。系统具有 B/S 构架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维护方便、成本低,同时可以方便利 用网络气象数据,注重数据的实时通讯能力,使系统克服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访问方便。系统浏览器 端开发采用新兴网站开发技术,页面简洁、交互友好,降低了管理人员专业技
武汉大学 2021-04-14
用于配煤炼焦的非粘结性煤预处理工艺技术
项目简介添加弱(非) 粘煤或不粘结煤进行配煤炼焦时扩大炼焦煤源、 降低配煤成本的主要方向之一。 但弱(非) 粘煤的利用存在两大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如何改善弱(非) 粘煤及其配入后的配合煤粘结性问题; 二是在高温干馏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弱(非) 粘煤。 为了解决上述两大难题, 必须对弱(非) 粘煤进行改质处理。 本技术在综合日本 SCOPE21 炼焦工艺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煤质特点, 开发了这套非粘煤快速加热处理装置, 经处理后的非粘煤可以替代部分气煤或 1/3焦煤或贫瘦煤进行配煤炼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人才需求:应用化学,化学分析等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1.应用化学,化学分析等专业专科以上学历2.有实验室相关工作经验;3.参与中试生产线工艺优化实验;4.执行实验工艺方案,及时反馈状况及结果;5.跟踪产品工艺在生产线的执行状况,及时反馈并纠正;6、跟进样品的制作和工艺参数调整和修改。
山东三岳化工有限公司 2021-09-10
一种四容水箱液位分布式状态反馈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容水箱液位分布式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包括初始化分布式状态反馈控制器参数;迭代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组成的凸优化问题,求解被控对象每个子系统各自的最优状态反馈矩阵;将计算得到的最优状态反馈矩阵,分别实施到相对应的子系统。本发明方法相比集中式状态反馈控制,在很小性能损失的情况下减少了控制器计算时间,且安全性、灵活性和可靠性更高,相比分散状态反馈控制,控制品质更高;具有跟踪速度快、跟踪过程平滑、抗耦合性能强和稳态误差小的优点。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 ROS 的复杂曲面叶片力位混合控制加工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ROS 的复杂曲面叶片的力位混合控制加 工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单元、处理单元、力/力矩传 感器、砂带磨抛机;处理单元用于录入刀路轨迹规划、力轨迹规划以 及实时接受力/力矩传感器的反馈信息,从而得到刀路轨迹规划、力轨 迹规划的运动学逆解并实时发送到机器人控制单元;机器人控制单元 用于将接收到的运动学逆解转换为刀路轨迹指令和力轨迹指令,并发 送给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用于装夹叶片并机器人控制单元的指令 带动叶片绕砂带磨抛机运动以完成叶片的磨削。该系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3′-C位修饰的虫草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3'‑C位修饰的虫草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3'‑C位修饰的虫草素衍生物如式I所示,该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潜在化疗药物,直接抑制肿瘤增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56 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