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远距离穿针技术及装备研制
常用的煤层气增产措施是水平井技术,精确导航钻头钻进将水平井与目标井连通,是煤层气开采时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目前开采技术发展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而研制地下导航装置并于2011年5月在山西晋城某煤层井进行现场试验,效果良好,在全国多家知名媒体都有报道。 两井连通示意图 远距离磁穿针整体样机 操作室 山西晋城现场试验
南昌航空大学 2021-05-04
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及设备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合作研制开发的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及设备已经成熟,研制的电磁搅拌制备铝合金半固态坯料连铸设备可以制造直径为50~100mm的铝合金非枝晶半固态连铸棒料,研制的感应加热技术可以将铝合金非枝晶坯料快速加热到固液两相区,半固态坯料温度差可控制在1~2℃之内,研制的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可成形各种铝合金零件毛坯。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国家“863”计划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验收。 目前制备铝合金半固态连铸坯料的最佳工艺是电磁搅拌方法,该工艺制备的半固态连铸坯料纯净, 不易卷入气体, 控制方便, 产量大。铝合金半固态连铸坯料的最佳重熔加热工艺是电磁感应加热,该工艺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组织均匀,坯料不易变形。非枝晶铝合金在半固态成形中不会喷溅,凝固收缩小,毛坯致密,能够热处理强化;毛坯不存在宏观偏析, 性能更均匀;可以实现近终成形,大为减少机加工量,降低生产成本;易于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高;减轻了模具的热冲击, 提高了模具的寿命。 目前,铝合金半固态成形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零件和耐压阀体零件毛坯,如汽车制动总泵壳、油道、轮毂等,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要求较高的零件毛坯,如航空、摩托车用铝合金零件等。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多模式激光跟踪测量技术及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随着现代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光跟踪在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卫星遥感、定向能应用及工业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束偏转原理、跟踪机构及其控制方法等是影响跟踪范围、精度、实时性和稳定性等光电跟踪性能的决定因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及上海同新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面向机器人误差测量等工业应用的多模式激光跟踪仪的研究。该研究对复杂场合下时变轨迹跟踪、测量或加工具有强适应性;结合图像采集系统,可以精确调整成像视轴以实现视觉导引或大范围高精度图像拼接。该项目从原理上拓展了激光多模式、变尺度跟踪的实现方法,形成了复杂场合下大范围高精度动态目标激光跟踪的核心技术,在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动态成像检测、空间激光通信以及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用范围:该项目经过几年培育,截至2018年6月已生产多模式激光跟踪系统样机5台套,主要应用于中国科学院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综合实验中心等单位。 在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激光雷达、光纤光开关、激光指示器等领域中,可用于激光光束的转向及指向稳定调整。在空间观测、侦察监视、红外对抗、搜索营救、显微观察、干涉测量、机器视觉等领域中,可用于改变成像视轴,扩大搜索范围或成像视场。国内外对基于旋转双棱镜的激光跟踪理论研究集中在光束转向机制、光束扫描模式、棱镜回转控制等方面。 产学研合作开发,意向合作单位:从事光电精密仪器开发的经验,对于激光跟踪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如ABB公司、Leica、西门子、新松机器人、沈阳机床厂、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防单位等。项目阶段:小试效益分析:本项目在多模式激光跟踪方面形成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能够解决工业生产中对大范围、高精度特征的测量需求,而且在多自由度特征信息提取以及智能化控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推动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0
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用户数量及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传统互联网日益暴露出安全性、移动性、可扩展性及服务质量差等严重问题,无法满足当今乃至未来网络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构思和设计全新的互联网体系与机制。近年来,国际上对新型互联网体系与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美国和欧盟自2007年起,相继启动了FIND、FIRE和FIA等计划,但至今尚未见到综合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line在这种背景下,“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项目以自主创新为主要手段,提出了新型互联网体系的构思,并获得国家973、863等科技计划的支持。项目组发明了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0
自蔓延高温合成新技术及应用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也称为燃烧合成,是利用化学反应自身放热来制备材料的新技术,具有能耗低、工艺及设备简单,产品纯度高等特点。SHS广泛应用于制备陶瓷、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陶瓷、梯度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材料。并且SHS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形成SHS制粉、SHS烧结、SHS加压致密化、SHS冶金、SHS焊接和SHS涂层等新方向。其应用范围涉及工业及军用等诸多领域。本项目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SHS制备陶瓷复合钢管方面:利用高放热的铝热反应体系,在离心力或重力作用下使熔融反应产物中比重不同的相分离,使比重小的陶瓷相凝固在钢管表面形成陶瓷衬层。SHS陶瓷复合钢管具有耐磨、耐蚀、抗热冲击和抗机械冲击等综合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石油、炼铝和冶金等行业,输送电厂煤粉、灰渣、腐蚀介质、铝液、矿山矿粉、尾矿和回填料,以及高酸性、高碱性、高硬度或高温物质的输送。2. SHS制粉方面:采用SHS技术制备硅化物和硼化物粉末,通过控制原料状态、以及合成后的冷却过程,获得均一物相高纯度的所需硅化物和硼化物粉。应用于耐高温的防氧化涂层,例如姿控发动机防护涂层,可明显提高发动机的性能。3.SHS制备钛镍多孔合金:多孔钛镍合金强度高、密度低、耐腐蚀性强,弹性模量与人骨弹性模量接近,生物相容性好,生物界面结合牢固,能被组织固定,是理想的生物医学植入材料,在临床各科和医疗器械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注射成形或注凝成形可以成形复杂的骨骼形状,脱脂预烧后,再预热点火燃烧合成多孔钛镍多孔合金,其孔隙度高、孔隙大小及分布均匀、连通性好。4.SHS处理放射性核废料方面:放射性废料制约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采用SHS直接固化放射性废物的固化效率高、工艺及设备简单,且可有效避免核废物二次污染,易实现规模生产,具有明显优势。该成果已通过部级鉴定,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电能接入模式存在的诸如 设备移动灵活性差、环境不美观、接触火花及其他不安全因素等问题,且对用 电设备使用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特别适用于易燃易爆、潮湿水下环境以及 生物体内等用电设备(机构)的供电。可广泛应用于电气化交通、人体内置设备 供电技术、工矿企业移动电气设备、工业机器人、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重庆大学 2021-04-11
浆固碎石桩及复合地基技术
项目组研发了一种桩土互动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施 工工法,主要包括:钻机进入地基至设计深度成桩孔,桩孔周边采用泥浆护壁, 在桩孔内放入注浆管,然后向桩孔内投入骨料,由灌浆泵通过注浆管向桩孔内的 注入浆液,浆液与骨料固结后成桩并渗入到桩周土体中去,在桩顶铺设褥垫层, 形成复合地基。在具体实施方式里,还详细地讲述了该施工工法的步骤,包括: 成孔、投石洗孔、注浆加固、褥垫层设置等。浆固碎石桩的施工机械高度低,可圆满解决施工场地上方存在既有障碍 物的难题、且无噪音、不挤土、对周围建筑物无影响、施工机械轻便、施工速 度快。桩身强度高,能够改善桩周土、桩端土性质,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并 减小沉降变形,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重庆大学 2021-04-11
集成高速光开关技术及关键器件
磷化铟基集成高速光开关芯片
中山大学 2021-04-10
摩擦副工作表面设计及制备技术
织构化表面在不改变材料本身的情况下,可获得特殊的表面性能。近年来,随着摩擦学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深入,织构表面作为改变机械摩擦性能的可控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摩擦副表面上规则表面形貌几何造型的设计、加工、试验以及数值分析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摩擦学材料表面织构化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项目运用平均流量雷诺方程建立圆坑织构表面微流体动压模型。分析了无限大摩擦接触面织构参数对流体动压润滑影响,并提供了新的优化方法。 本项目可运用电化学法、掩膜压印法和激光加工等方法高效的制备大面积织构表面。图1为电化学法制备的圆坑表面。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金属喷涂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及设备
项目主要是针对汽车制造企业和模具制造企业而开发的一种新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新车型试制和模具开发周期,同时降低成本、减少新产品开发风险,该成果的研制成功为轿车新车型开发和模具试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支撑手段,既可以满足中小批量冲压件生产要求,支持200辆样车试制,同时又可以通过实际试冲压和快速反求技术为钢模具加工提供可靠的设计数据和工艺参数。该成果创新性的开发了运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7 78 79
  • ...
  • 971 9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