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高效大跨度结构体系不仅关系到资源节约、施工便捷和效果美观,更是一个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梁板式结构用钢量大效能低、单层网壳稳定性差支座水平推力大、单一网格结构难以实现轻盈美观,研发新型大跨体系成为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课题组在较早开展张拉整体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从 1998 年开始对张弦结构大跨度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张弦结构分析设计理论和施工成套技术,解决了张弦结构基础理论匮乏、分析方法欠缺和在工程应用中受到结构选型、节点构造、施工方法和监测技术等多方面问题制约的技术难题,为张弦结构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系统研究基于张拉整体思想的张弦结构体系,提出了发明专利-弦支筒壳和弦支混凝土楼盖等新型张弦结构形式,建立了平面、空间等张弦结构分类体系,研发自制设备空气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和水域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了张弦结构核心构件-拉索的膨胀系数,为张弦结构分析设计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确定了平面和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的最优构成规律,揭示了平面和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静动力特性和抗风性能,研发出专利技术—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并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插板式拉索节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解决了平面及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分析计算和拉索连接节点方面的技术难题。 3、提出两种弦支穹顶分类方法和预应力二阶段分析方法,创建连续折线索单元分析技术,建立了弦支穹顶从找形、预应力设定到结构性能分析的设计方法,基于模型和实物试验及理论分析揭示了弦支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和稳定特性,研发了空间张弦结构的节点专利技术—预应力钢结构滚动式张拉索节点,形成弦支穹顶分析设计理论体系,解决了弦支穹顶应用中分析设计和节点构造的技术难题。 4、研发出张弦结构施工工艺仿真系统,提出了预应力施加方法和摩擦损失补偿方法,开发了张弦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解决了张弦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控制、监测、安全和预应力损失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地面整体拼装、一次张拉外斜索成形”的施工方法,突破了大跨度索穹顶结构张拉成形的技术瓶颈。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该项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 72 篇(其中 SCI 检索 9 篇、EI 检索 27 篇),获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8 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天津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本项目关键创新成果代表了现代大跨度结构技术的水平,引领了世界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大跨度技术在世界工程领域的地位,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可应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交通枢纽站房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中。项目发表论文 72 篇(9 篇 SCI、27 篇 EI),获发明专利 7 项,成果编入 10 本著作和 6 本规程,推动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结构工程科技人才,对现代大跨结构的技术进步以及推动中国空间结构从大国向强国迈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领域: 该项目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包括奥运会场馆在内的近百项大跨度结构工程中,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会展文化中心、重大交通枢纽、大型厂房等基础设施工程中,可推广应用程度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工程节支总额超过二亿元,对我国大跨结构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SLM技术的比例换向阀轻量化阀芯及比例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SLM技术的比例换向阀轻量化阀芯及比例换向阀,包括阀芯主体,所述阀芯主体的外部沿阀芯主体轴线方向开有若干节流口组,所述节流口组由若干沿阀芯主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节流口组成;每个节流口组两侧均具有凸肩,所述凸肩均采用镂空结构;相邻两个凸肩处开有截面形状为二次抛物线的倒角。本实用新型具有镂空结构的凸肩以及截面形状为二次抛物线的倒角的比例换向阀阀芯,可以有效的改变流体运动状况,减小液动力;同时可以显著减轻阀芯的质量,提高频响,并且减小运动中的摩擦力,显著提高比例换向阀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浙江大学 2021-04-13
轻量化高效索驱动并联机器人装备
1.痛点问题 在食品、医药、新能源、物流及3C等诸多行业,需要大量对产品进行高速拣选、理料和包装的机器人。高速机器人已成为分拣和包装领域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的核心装备。国际机器人巨头ABB和FANUC等引入并联构型,凭借基础零部件优势,开发的Delta高速并联机器人一直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国产机器人的高性能伺服驱动和减速器等依赖进口,面临中低端锁定的困局。 面向轻量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及日益复杂多样的生产需求,刚性机器人在性能方面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功耗高等亟待突破的瓶颈。 2.解决方案 本项目引入高性能索驱动技术,建立了刚柔融合构型创新设计方法,发明了一类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低功耗和高精度特性的高速索驱动并联机器人,实现了索驱动与刚性支链的并联融合;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从构型设计到性能匹配的一体化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保证了机器人本体的优异性能;突破了轨迹规划和精度保证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基于开放构架的高性能控制软硬件平台,形成系列化机器人装备。 基于本项目技术可以建立系列化索驱动并联机器人产品,突破刚性机器人面临的瓶颈问题,极大降低装备成本,推动国产机器人性能和市场占有率提升。 合作需求 1)市场对接:自动化系统集成公司、分拣码垛需求迫切的大型企业集团; 2)资本对接:具有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背景的投资机构,引导产业链整合; 3)技术合作:具备轻量化高速、超大空间重载、接触力控制等工况需求的企业,可与本团队合作攻关或共同申报、承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清华大学 2022-07-18
L-鸟氨酸和L-瓜氨酸生物制造关键技术
L-鸟氨酸在食品、医药和精细化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L-瓜氨酸在抗氧化、医用检测、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需求巨大。 L-鸟氨酸和L-瓜氨酸的生产有天然提取法、化学合成法、生物转化法等。天然提取法由于成本高,无法工业化生产;化学合成工艺难于控制,投资大、设备利用率低;生物转化法条件温和,但还是受原料精氨酸生产、已有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及环保因素等多条件制约。 本成果利用先进代谢工程技术,通过从头理性设计和系统优化谷氨酸棒杆菌,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L-鸟氨酸和L-瓜氨酸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生产L-鸟氨酸和L-瓜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不含任何质粒,遗传稳定。以葡萄糖无机盐培养基生产L-鸟氨酸,目前在7L发酵罐水平,通过分批补料的方式,通过约72小时左右发酵,L-鸟氨酸产量可达到50g/L左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乘用车与轻型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轻量化与可靠性分析技术
该项技术针对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结合ADAMS、HyperWorks、FE-Fatigue等软件进行多平台联合动态仿真,获取其在多种工况下的载荷谱,通过灵敏度分析方法甄选出可优化对象,在保证整车性能的前提下,结合动载荷对其进行合理的拓扑优化,达到轻量化与可靠性兼顾的工程目标。  技术优势:(1)以理论分析和仿真代替经验设计,结果更具可靠性,适用范围更广。(2)研发周期短,研发经费少。  (3)同时兼顾车辆操纵稳定性,平顺性要求。  (4)节能减材。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猕猴桃特异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研发
针对当前我省猕猴桃特异种质稀少、自主特色品种缺乏,以及主栽品种单一且无突出性状等问题,对本项目组前期基于野生毛花猕猴桃特异种质发掘、中华猕猴桃实生选育与初步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候选优株子代异位高接、品比试验,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色新品种,以满足市场对猕猴桃果实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同时,开展“猕猴桃新品种的配套雄株配置与高效授粉、合理疏果及果实负载量确定、营养复配液保果及安全果实增大、省力化夏季修剪、适期采收”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对于调优猕猴桃特色品种结构,有效推进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果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猕猴桃果实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关键技术
方案1清浊分流,轻污染水(COD≤300mg/l)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其它水合并处理达标;轻污染水回用率70%,总体回用率50%,吨水处理费1.5元。   方案2混合废水处理达标,部分水深度处理达到回用,运行费用较方案1高。   轻污染水-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复合反应器-陶瓷膜-达回用标准;   部分污泥回流,陶瓷膜过滤浓水与其他废水合并,处理达标排放。   该技术的技术特点:   1、自主研制陶瓷膜和动态涂膜技术,可形成预期孔径的无机膜。   2、研制生态陶粒、活性炭等组成的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多个厂的深度处理;   3、将物化预处理、多孔陶粒过滤、曝气生物滤池、陶瓷膜等分离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用于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具有设备价格低廉、能耗省、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环保效果:   分别对棉印染、针织印染、化纤印染废水进行清浊分流和混合废水回用中试(120吨/日-360吨/日)污染物削减75%以上;出水透明度>30;色度<25;高锰酸盐指数≤20mg/l;pH6-9,达到暂定的印染水回用标准,并已使用了约5万吨回用水,染色几十种织物。
东华大学 2021-05-21
深部冲击地压灾害监测解危关键技术及装备
本成果揭示了深部围岩粘弹介质积蓄与释放能量机理,针对深部开采条件提出了煤岩组合冲击能速度指数和卸围压冲击能速度指数两个新指标,建立了深部应变型、深部坚硬顶板型、深部断层滑移型三类冲击地压倾向性评价方法及最优模糊识别模型;获得了深部三类冲击地压的前兆信息特征并给出了监测预警方法,自主研发了相应监测系统;提出了深部三类冲击地压的组合解危技术,研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卸压解危装备,为深部不同类型冲击地压有效防治提供了有力技术和装备支撑。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4-22
海水液压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水液压传动技术是当前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研究方向,在高层建筑灭火、食品加 工、高压水射流清洗、潜器浮力调节、水下液压机械手及作业工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北京工  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中心经过长期实验和实践积累,在国内水液压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通过国家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已经掌握海水液压泵的关键技术,并成功研制出多台高可靠海水液 压泵样机, 样机采用全水润滑的盘配流轴向柱塞式结构,其额定工作压力可达 14 MPa,额定转速 1500 r/ min,工作流量在 100 L/min 左右,容积效率约为 85%,也可根据需要进行系列化设计,满足不同工作压力和流量需求。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改良分段进水工艺及优化调控关键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