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 ),英文名称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UCASS),校训“笃学、慎思、明辨、尚行”,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而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致力培养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 2017年秋中国社科大招收首批本科生。计划在4个学院、7个专业招收390名全日制本科生。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学院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经济学院开设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开设英语(国际经济、政治方向)专业。 中国社科大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学科带头人,及国内外知名教授、国家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本科生的教学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特色培养方式包括“师徒制”指导模式,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在某些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开展连续培养试点;国际联合培养,赴海外继续攻读学位;教学与科研结合,鼓励本科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等。 中国社科大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占地面积49.4万平方米。拥有馆藏和共享图书554万余册,及丰富的中外学术数字信息资源。配有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餐饮中心等基础设施先进。 雄厚办学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成立于1977年,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创造性地进行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新时期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6大学部,研究范围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管理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领域。 历史上曾集聚了郭沫若、范文澜、陈垣、潘梓年、金岳霖、陈翰笙、郑振铎、吕振羽、侯外庐、吕叔湘、冯至、尹达、于光远、孙冶方、许涤新、钱俊瑞、丁声树、夏鼐、何其芳、刘大年、顾颉刚、俞平伯、罗尔纲、贺麟、钱锺书、宦乡、张友渔、徐梵澄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 现有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00余人。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员646人,副研究员707人;学科带头人38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31人;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人员1600余人。 建院40年来,几代学术大师和专家学者努力传承中华文明,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奉献了一大批对文化积累和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能够代表国家水准的重大研究成果。截至2016年底,全院共完成专著12938部,学术论文147003篇,研究报告27140篇,译著3724部,译文23473篇,学术资料33266种,古籍整理514种,教材1108部,普及读物1819种,工具书1886部。此外,还有大量的理论宣传文章等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自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实施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有31人次参与授课,内容包括法律、党建、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多个研究所的多名学者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法律和领导人讲话起草等工作,承担一系列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重大研究任务。近年来建成院级、所级、专业化智库共18个,推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理论研究、舆论引导和社会服务功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2016年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智库中排名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学术界领先和独一无二的文献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图书馆藏书170.6万册,研究生院图书馆藏书40.5万余册,各院所图书馆藏书342.9万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图书馆分馆,更是以专业性强、门类齐全、所藏善本孤本的数量和质量在国内专业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知名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学术期刊群。全院拥有学术类期刊82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主管全国性学术团体106个。 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全院所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具备博士后招收资格的研究所35个。在全国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中,有五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优学科占全国人文社科类优秀博士后流动站近四分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成立于1978年,经邓小平、叶剑英同志亲自批准设立,是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建立起适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点的“按所设系、分片教学,集中办院、统一管理”的办学模式。作为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0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114个;还有金融、税务、法律、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现有博士生导师607名、硕士生导师905名,在校研究生3000余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资源、教师力量的支撑下,研究生院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国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和国际专业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多年评估的结果,研究生院综合实力一直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院中排名第一。 研究生院建成后,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学术繁荣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至今共授予博士学位4454人,硕士学位9115人(其中专业硕士学位3230人),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有所成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从研究生院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成长为我国各条战线上推动经济建设、深化理论探索、促进学术研究、带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在1948年创建的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组建,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较强的办学实力。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2012年获批为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5年,中宣部批准的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21-02-01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由华北理工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这里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人杰地灵,走出了文学巨匠曹雪芹,作家张爱玲、管桦,音乐指挥家李德伦,评剧皇后小白玉霜等。这里距离首都北京,高铁仅1小时10分钟车程,可以非常便利地享受首都各种优质资源。 学院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完善,是培养工、理、经、管、文、法、艺相结合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开设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工科类,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金融管理类,视觉传达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等艺术类,英语、法学等文法类,共计70个本科专业,以及电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16个专科专业,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会员,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 学院坚持以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理论与实践并重,成人与成才并举,密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河北乃至京津地区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20余个。以实习实训促就业,搭建就业立交桥。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京津冀各类型企业中。 学院秉承“勤奋求实,敏思健行”的校训精神,坚持因材施教,强调合格基础教育上的扬长教育,着力推进应用技术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发展空间。近五年,我院学生成功创业184项,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1000余项,包括国际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新锐创作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国包装艺术大赛、全国科技动漫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分获国际奖52项、国家级奖279项、省级奖702项。其中,陈洪飞同学在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中国大学生100名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中位列其中。在历次的研究生、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考试中我院学生均取得可喜成绩。 学院用全球思维拓展学业,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国魏斯马应用技术大学、英国林肯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法国国立普瓦捷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韩国新罗大学校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多种国内外本硕连读、交换生培养、海外实训、短期研修等合作模式。 坚持“特色办学,品牌建校”的办学方针,学院办学受到了各类媒体的关注和好评。在历年各大媒体、网站的院校评比中,学院曾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十大优势专业品牌独立学院”、“最具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学生满意度最高的独立学院”、“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中国最具知名度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在武书连关于大学评价和排名中,轻工学院连续三年位列“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综合实力百强。在2017年武书连排名中,在265所独立学院中位列第26位,河北省第2位。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2021-02-01
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专项工作在清华大学启动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日前,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专项工作启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新华社 2022-03-25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与河北省电力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4年经过国家教育部专家组评估为合格办学单位。科技学院占地约500亩,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先进,教学设备齐全,依托华北电力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拥有先进的英语语音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火电机组仿真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42万册。同时,科技学院还共享华北电力大学雄厚、丰富的教学资源。 科技学院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现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基础学科部等6系1部,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产品设计、软件工程、英语、土木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科技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生近7000人。学生毕业后授予国家统一印发的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授予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科技学院教学组织完备,设有院长办公室、教学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人事工作部、图文信息中心、保卫工作部等行政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辅助、学生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运行规范、有序。 科技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以华北电力大学优质教师资源为依托,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吸引名师来院任课。学院现有教师近500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占4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90%以上。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学院充分调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100余篇。 科技学院以创办具有电力特色的全国一流独立学院为宗旨,按照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起施展才华、发挥能力的平台。科技学院师生在历年“外教社杯”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广告艺术设计大赛、河北省大中学生武术比赛等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三十多个、省部级奖项一百五十多个。就业方面,我院历年毕业生离校前初次就业率在85%左右,毕业生就业稳定、就业质量高,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上研率保持在10%到13%之间,相当数量的同学实现了进入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本着“办一所负责任的独立学院”的办学思想,认真履行“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承诺,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大连海事大学开发航海教育在线实操训练平台
新冠肺炎疫情对航海教育的冲击日渐显现。虽然各航海院校和船员培训机构的航海类教师已通过各种远程教学软件开展了理论课程教学,但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航海类实操课程来说,迫切需要能够进行网上实操训练的模拟软件。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动态仿真和控制实验室尹勇教授团队联手大连海大智龙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远程航海教育在线实操平台,日前正式上线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雷达/ARPA模拟实训软件、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智能配载、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消防训练模拟、救生艇筏收放模拟、锚机缆机等甲板机械操作模拟等十几种模拟实训软件和资源包。疫情期间,国内外各航海类兄弟院校及各企事业单位均可免费使用。尹勇介绍说,实操训练课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而设置的实践技能操作课,在航海类学生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2月10号复工后,实验室教师和海大智龙公司的开发人员迅速确定了航海教育在线实操训练平台的系统框架和开发方案。经协力攻关,用30天时间就快速整合了实验室和公司现有的成熟实操类产品,搭建了远程航海教育在线实操平台,解决了目前航海教学和培训单位的航海类实训教学无法开展的难题。 平台推出的中英文版本系列在线实训产品完全满足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国际公约(STCW)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大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中关于船员培训与评估的相关要求。“之所以能这么快开发上线,是因为大连海事大学在这方面有近20年的积累,这次开发的线上资源,操作页面和内容与实验室里学生使用的软件一模一样,学生可以不受地域和开放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相关的训练。”登录航海教育在线实操训练平台,可以看到多种不同内容的学习系统。智能配载计算机在线学习系统内包括散货船、液货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等多种船型,可用于航海类学生上课及沿海航区及无限航区三副及大副培训;JRC雷达在线训练系统采用分层显示、图像裁剪、岸线数据简化等技术,模拟真实雷达的各项功能,研发了“无纸化”雷达人工标绘仿真系统;GMDSS在线学习系统可用于GMDSS无线电操作员进行GMDSS设备操作项目的培训与评估;船舶操纵与避碰在线学习系统包括仿真项目、避碰规则介绍、号灯号型训练等内容,其中的在线虚拟仿真项目包含了靠泊、离泊、对遇、追越、在航工程船避让、受限制水域及干支流交汇水域等7种典型场景的仿真模拟……
大连海事大学 2021-04-11
安徽大学在理论数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陈昌昊教授与合作者结合丢番图方程与调和分析,给出了几乎处处Weyl和的最佳下界估计;并且对于Weyl和相关例外集,通过构造正则的康托子集,得到了相关例外集的Hausdorff维数下界估计。
安徽大学 2022-06-13
天津大学冷源监测预警浮标海试成功
近日,由天津大学应用海洋学团队自主研发的冷源监测预警浮标系统在国家海洋博物馆试验海域成功海试。该研发工作是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电厂冷源致灾物报警预警软件验证及应用示范平台搭建研究”项目支持下开展的,项目负责人是苏荣欣教授,技术负责人是张学峰教授和胡浩丰教授。
天津大学 2023-03-01
北京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基地下设“两中心、一园区”,校内基地主体面积1985平米,包含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其他场地面积5037平米。
北京交通大学 2022-08-10
安徽大学在理论数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期,数学科学学院青年教师钮维生和陈昌昊分别与合作者在偏微分方程均匀化理论、Weyl和度量理论等理论数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连续发表于数学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MathematischeAnnalen。
安徽大学 2022-06-0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在校生达万人,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体,工、管、经、文、法、艺六大学科门类,37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几年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连续报道了学院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上海世博会期间,学院作为吉林省教育特色品牌,通过上海世博会吉林省会刊《长白山下放歌行》推介到海内外,受到好评。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院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院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 “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2014年3月,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院积极探索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6年12月,学院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院各专业均有名师担任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同时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3人,占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硕士学历426人,占教师总数的75%;“双师型”教师78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院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绿化面积达48.8%,环境幽雅。学院已建成78个实验室、20个艺术设计室、8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教学用计算机336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33台;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藏书26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0万册,电子图书189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维普期刊数据库、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超星移动图书馆、歌德电子借阅机和MOOCS学习平台等数据资源;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六个养成”为目标,加强学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单项奖外,学院还设立“陈坚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院正积极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修正药业、一汽国际物流、欧亚集团、浙江吉利汽车、苏州博众精工、阿里巴巴、北京中科软、长城汽车、苏州绿控、苏州汇川、大连东软、宁波亚德克、嘉兴敏实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院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院现有省级“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被推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绿化生态单位”、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吉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吉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创意中国”设计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全国高等院校BIM(建筑信息化)应用技能网络大赛等多项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1455人次在省级以上(含省级)竞赛中获奖546项。 多元的就业渠道和较高的就业率 学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引入校内定单培养、携同育人的企业;拓宽校外人才市场,与各省人才中心、大型企业结成就业协作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起广泛的就业信息网络化平台。与美、日、韩、俄等国高校建立联系,为学生留学或实习提供机会。截止2017年,学院已有24000余名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90%以上。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中有自主创业成功者,有企事业岗位业绩突出者,也有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者。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2 103 104
  • ...
  • 191 19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