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全省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基础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部),拥有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商科、文化旅游、数字艺术等六大特色专业群。 学校所在的无锡高新区是无锡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窗口、科技创新基地、转型发展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集聚了外商投资企业15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53家,形成了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学校依托无锡高新区雄厚的产业、人才、技术背景,坚持“立足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85%的毕业生在无锡高新区实现优质就业、高薪就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为满足学生学历提升的需求,学校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合作,开通了专转本、专接本、远程本科等多种形式的“专科后”学历提升途径,每年有500多人进入本科学校深造,已有多名同学考入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 学校毗邻新洲生态园,绿植丰富,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学生住宿有四人间和六人间,四人间公寓:1500 元/生·学年;六人间公寓:1200 元/生·学年。学校各项硬件设施齐全,住宿条件优良,每个宿舍拥有独立卫生间、淋浴房、洗漱台、空调、电扇、写字台、上床下柜,24 小时冷热直饮水。宿舍公共区域提供全自动洗衣机、自动洗鞋机、公用吹风机,无线 WIFI 等,定时提供洗澡热水;每栋宿舍均有贴心的宿管阿姨 24 小时值班;每个学生每个月有热水 1 吨,冷水 3吨,电 8 度的免费补贴。学校有三个大型食堂,包括一个美食城,食堂菜肴品种繁多,诸多知名连锁品牌入驻。学校还有超市、医务室、电子银行、体育馆等各类设施齐全。学校交通便利,学校门口即有 10 多条直达公交线路,并且在建的地铁三号线站点也紧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交通非常便捷。欢迎各位考生及家长来学校实地参观!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临沂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设有6个二级学院,规划建设49个专业。2020年面向全国首批招生2000人,涵盖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媒体营销方向)、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宠物医学方向)、环境工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新媒体技术方向)、物联网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技术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建设工程管理方向)12个专业,若干个专业方向。 学院规划占地2065亩,总建筑面积58.4万平方米;一期占地1218亩,建筑面积28.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8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建设标准化考场、数字化教室16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26个,仪器设备总价值9000余万元。建设高档学生公寓、餐厅、体育场馆,确保学生学习、生活舒适方便。投资70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实现校园5G和千兆无线网络全覆盖。 学院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专任教师22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72人,占比31.7%;博士、硕士学位178人,占比78.4%;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0人,50%具有三年以上相关企业从业经历。同时,聘任国家千、万人计划高端人才、专家教授100多人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南阳科技职业学院
南阳科技职业学院是2020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校,由南阳市人民政府和邓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学院位于医圣张仲景故里、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诞生地、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祖居地、南水北调工程渠首市、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河南邓州。学院坐落于市区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一所建筑恢宏、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富有活力的现代化职业院校。总规划面积2000亩,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69亩,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温馨舒适的宿舍、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去处。学院首批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艺术设计(虚拟现实方向)、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5个专业,各专业均建有设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各类教学及仪器设备价值1.0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0.6万册,电子图书13.5万种,各类报刊300余种。现有教职工555人,其中河南省职教专家、教学名师13人,高级以上职称10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98人,“双师型”教师204人,聘请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或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学院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中兴、慧科、南京朗诗常青藤等知名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互派、项目合作等方式,实行“订单式”培养,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深化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专业品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朝着建设“管理规范、特色明显、省内一流、全国知名”高职院校的目标阔步前进。
南阳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
(null)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null)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办学三十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教师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得到安全稳定快速发展! 从建校之初五个人三千元,发展到“两区一基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为社会培养15余万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极大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 一、学院历来重视党建工作,是较早成立党委的民办院校之一,党建工作也取得较好效果,学院先后获省文明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宣教基地、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市党员活动培训基地、先进党组织、团省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董事长也先后获得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领军人物和感动中国模范人物等称号。2018年,学院作为上合青岛峰会上唯一安保志愿者高职院校,服务峰会,并参与中国国际渔博会服务学生在各领域表现优秀受到表障,充分展现了学院风采。 二、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创立了“1十3十N,教学做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規范化管理、全方位育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依托市场设置专业,面向社会培养人才。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技能为核心、以双创为目标,加大教改力度,突出高职特色,建成国家、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和专业群建设成果20余项,教师和学生在各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300余项。仅2018年以来,国家、省级高校教学技能大赛获奖六十多项,其中,机器人大赛荣获山东省第二名,网络技术大赛获省特等奖。“双11”,电商专业师生发挥专业优势参与营销,销售额近六亿元。 三、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创新发展、教授治学、专家治校。先后聘请多名教育界专家担任学院管理职务和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在管理中,重视章程建设和民主管理,推行目标管理绩效承包责任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员工的极积性,极大促进人才培养教学工作。 四、突出的办学业绩,吸引了众多学子就读。2018年,学院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招生六千多人,报到率达92%,在校生规模近两万人。在招生业绩连创新高的同时,毕业生就业立足山东、南联长三角、北接京津冀,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6%以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五、学院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国家、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多位领导多次来学院视察并题词表彰和鼓励,省委书记赵志浩亲笔题词“创办高校,敢为人先”、“社会办学,创新典范”;副省长邵桂芳题词“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动手能力”并指出:你们凭借三千元五个人通过十年来的发展办成知名学校;李铁映副委员长赞誉“走出中国职业教育一条新路子”令人震惊。领导的关怀极大激励了广大教师员工干事创业、教书育人。 六、学院办学得到社会普便认可和高度评价,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后勤管理、公寓管理、安全保卫等先进单位和全国十大名牌高职院校、全国创新示范院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和规范化管理示范院校等国家、省、市荣誉上百项,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視台东方时空栏目分别以“中国职业教育一面旗帜”和“大学生双证就业”为专题全面报道学院办学事迹。 七、学院响应习主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从倡导孝道文化入手,以诵讲践行《弟子规》为途径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忠诚干事。建立了“孝亲尊师大讲堂”,聘请“全国十大孝贤”、“全国十大孟母”道德模范来校授课,通过校报、文化墙、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形式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学院国学会和志愿者团队做带头表率,参加义务清扫校园、餐厅、宿舍,捡拾垃圾等公益活动3000多人次,参加义务献血人数达到1000多人次。努力培育“培养智慧孝子的高校”这一特色教育品牌,打造高校传统文化示范基地。 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以服务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结合学院实际,更新理念,垮入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优秀建设者。为将学院创建成为优质品牌名校,培养千千万万知名的大学生而不懈努力!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由枣庄、滕州两级人民政府举办,是枣庄地区规模较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山东省文明单位”。学院地处墨子、鲁班故里滕州市,现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拥有馆藏图书43.37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138.18万元,开设39个高职专业。现有教职工847人,全日制在校生14600余人。 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前身是山东省枣庄工业学校、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等三所老牌国家级重点中专,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的护理、药学、助产等专业享誉全国;枣庄工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其机械制造类、煤炭类、电气类专业特色突出;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创建于2000年,其建筑类专业特色鲜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建筑类人才;滕州技工学校创建于1986年,于2005年合并到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使办学形式进一步丰富。三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办学资源和文化底蕴。2007枣庄艺术职业中专,2010年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滕州分校,2011年滕州市第二职业高中三所职业学校先后并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进一步丰富了学院的办学资源。 鲜明的专业特色 学院紧贴鲁南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开设了制造、医药卫生、土建、电子信息、财经、资源开发与测绘、艺术设计传媒等七大门类39个高职专业,拥有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药学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2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拥有“3+2”分段贯通培养专业2个(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数控编程与加工》、《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能力平台联合课程》等20门省级精品课程;药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护理3个省级教学团队;《护士临床用药(第3版)》、《建筑工程监理》、《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第3版)》3本“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16年荣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2项,市级科研成果奖励52项,省级教科研部门课题立项35项,省级课题鉴定结题16项;推荐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2项,申报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项,结题1项。 完善的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847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3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174人,“双师型”教师212人。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山东省优秀教师3人,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2人。校内建有5大实验实训基地,拥有120个实验实训室,2个大型生产性实训车间,1个附属医院,1200多台新型计算机(承办全国计算机考试)。其中机械制造、建筑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汽车、医学技术类实训基地为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同时,建有179个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目前,校内所有教室都安装了交互式多功能一体机,实现了教学的智能化。 良好的发展平台 学院秉承“兼爱至善、笃学励能”的校训,为学生搭建了“学生存之技,习发展之能,谋创新之策,立报国之志”的全方位发展平台。近60个学生社团为学生展示才华、发展综合素质搭建了舞台;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科技服务活动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广受社会赞誉。学院为有志继续升本求学的学子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在校学生可选择专升本、成人本科函授教育、成人本科自考教育。我院是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实践本科试点学校。学院通过“奖、贷、勤、补、助、减”一系列奖助措施,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元化学生成长成才资助体系,为优秀学生、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激励机制。 理想的就业去向 学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双证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将毕业生就业端口前移,先后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关系。“鹰普班”、“天元班”等与10余个大型知名企业合作成立的冠名班,以及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青岛)、武警天津总队医院等单位开展的订单培养、就业+实习等就业模式,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便捷的生活服务 学院校内建有人工湖、班墨园、图书馆、体育场以及多处人文景观,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绿树成荫,花草满园,是读书、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①“吃”:建有两处大型学生餐厅,一次性可容纳6000人同时就餐。②“住”:建有11栋学生宿舍。高职学生宿舍有4人、6人间,室内有电话、网线、高标准单人床、电脑桌凳等高标准生活设施。③“行”:校内有大型超市、浴室、美发厅、洗衣房、联通移动营业厅以及多家银行自助存取款机,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滕州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是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中国建筑之乡的美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将继承和发扬鲁班和墨子的传统职业教育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85年,坐落于国家“黄蓝”两大战略、“环渤海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胜利油田基地”东营市,是由政府兴办、地方财政拨款,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列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黄河文化、石油文化、兵家文化、红色文化交汇融合,底蕴深厚。这里企业林立,经济活跃,发展潜力巨大。在优越的经济和文化环境浸润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正日益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占地近9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2%,馆藏图书3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建有实验实训教学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拓展训练中心、游泳馆等教育教学设施。在胜利油田、华泰集团等大型企业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余处。学院注重内修外培,尤其注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7%以上,到目前为止,学院已培养了5万余名大中专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学院坚持“立足黄蓝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内涵发展促规模发展”的指导思想, 确立了“以人为本,厚德尚能,服务经济,引领社会”的办学宗旨,秉持“修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以“扩规模,上水平,抓内涵,育特色”为办学目标,构建起了以机电工程、能源工程为主干,兼顾经济贸易的学科体系,搭建了注重专业知识、突出能力训练、践行德育为先、提高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平台,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实训基地为依托,以科研和技术服务为支撑,实行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教育,突出“严、新、高、实”的特点,强化实习、实践,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大力培养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学院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山东财政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开展在职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本科教育,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山东财政大学成人本科班设于我院。 学院自建校来,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促特长”的办学模式,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的表彰,先后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基地”、“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全国首届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达标单位”荣誉称号,获得“国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点”资格;2012年《橡胶轮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的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13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达标单位”; 2014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留学中心授予“山东省教育厅留学中心留学生源基地”。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民族化学工业先驱者范旭东先生于1934年创办的“远东第一大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錏厂厂办校(大厂地名由此而来),历经永利化工专科学校、南化化工学院、南化公司技工学校、化工部南京动力学校分校、化工部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南化公司化工学校、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历史变迁。2001年学校独立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校;2007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正式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2015年2月学校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学校地处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腹地,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 办学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高职教育,根植化工、立德树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质量为本,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化工为本,促进特色优势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政行校企合作共赢,产学研用结合共进”的开放办学方针,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办好专科、提升层次,以化工为主干,服务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定位,坚持“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制度创新”四大战略,实行“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管理制度,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学校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责任关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及全国责任关怀院校工作组组长单位、教育部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及职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职教育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江苏省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是教育部等主办、省教育厅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化工设备维修”、“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定点基地,是“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培训基地”,是“中石化系统优质人力资源培养输送基地”,是与本科院校“3+2分段培养、“4+0”本科联合培养项目和中职“3+3”项目试点的高职院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示范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2016年学校以第9名的好成绩挤入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 学校现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现设十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控制学院、航空与汽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三部(社会科学部、基础科学部、体育工作部)、一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14个教学单位。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形成以工为主,集工、经、文、管、艺于一体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涵盖51个专业的9大专业集群。 学校建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涵盖23个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7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2015年,学校精细化工技术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获批立项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学校建成包括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实训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225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资源共享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3门,获国家和省级课件奖各1项,主要参与完成3项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643名,专任教师493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94人,占比达39%,具有硕博士学位376人,占比76.3%,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达92%,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达35%。现有全国化工职教名师6名、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21人。自2007年以来, “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10个,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5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1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4名,南京市“321人才”2名,业已建成科技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五个层级的教师发展梯队,同时,聘请了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552名,形成了结构合理、规模稳定、资源配置优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 学校每年招生稳步在4000人左右,招生范围已扩大到浙江、山东、湖南、江西、安徽、海南、内蒙古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建校60年来共培养输送了近8万名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98%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据近几年麦可思公司调查报告结果来看,学校化工类毕业生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85%以上,高出全国高职院校平均专业对口率2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学校践行“四级递进、虚实结合”教育理念,探索实践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教学做赛合一、工学交替互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全面化发展、健康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终身化发展的“四化”教育理念,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实践为重、创新为魂”,着力培养“四有”(有德、有志、有才、有为)人才。打造了具有高职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搭建了“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众创空间、教育部、科技部“双实双业”基地等学生创业平台,设立创业种子基金、校友创新创业奖学金基金,大力支持学生创业。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学习生活条件优良,新生宿舍全部配备空调和网路,学校拥有校院两级社团100余个,常年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学术科技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荣获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 学校现拥有“江苏省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磁共振靶向显像剂研究工程实验室”等4家省级中心;“南京市氨基模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机械密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40个学校“科研北斗计划”创新平台及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以低碳、节能环保产业为先导,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方向发展的校企合作开发研究的科技服务体系。建成校内科普实践体验中心12个,年服务人数上万人次;2014年先后被认定为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2011年成立了由政校企共同投资、股份制企业化运作,学校控股的南京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获得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科技创业园、国家级“双实双业”基地资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现有在园企业132家,其中教师创业25家,大学生创业41家,产值累计超8亿元,税收超3000万元,为社会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依托各类平台,获国家、省市级科研和人文社科类项目150余项,纵向研究经费400多万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2018年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获批江苏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1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328项,实现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到账总经费5100余万元,其中四技服务突破2300万元。申请专利1293件,授权473件,其中发明专利56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33项,授权PCT国际专利2件,连续三年获得地方政府专利大户奖励。在SCI、EI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33项,其中“第四届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2015年度江苏省轻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近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与地方政府共建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共建省级优秀“社区学院”。2013年,在由江苏省科技厅等四家单位首次联合组织的“在宁高校与南京互动发展评估”调查活动中,获得在宁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排名第一;2015年学校又成功挤入全国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6强。 学校是欧洲职业教育机构联盟(EVBB)中国唯一的全权会员,美国社区学院国际发展联盟(CCID)三个中国会员单位之一,并依托“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培训基地”和“南科院—德国马格德堡海外培训中心”两个平台,积极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提供国际交流和培训服务,与加拿大、荷兰、爱尔兰、印尼等17个国家及地区的40余家高校或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2013年首次招生海外留学生,当前在校留学生达540名,位列全省前列。2013年起,与加拿大道森学院共同举办中加数控大赛,开国内高职院校举办国际技能大赛之先河,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接受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单位。2013年学校首次荣获“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 “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2016年获批“留学江苏目标学校”。2018年3月31日,受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前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纳米比亚总统哈格·根哥布携夫人莫妮卡·根格斯来校参访。 学校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领导有力、机制顺畅、于法周严、于事简便、与时俱进、注重实效”等原则,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契机,及时通过“立、改、废”方式,持续强化党建体制机制和纪律规章的科学化系统化研究、设计和建设,近年来及时制定出台了涵盖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工作管理要求的127项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基本扫除了制约学校党建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标准严格、能用管用适用的制度体系,扎紧织密了制度笼子,基本形成了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 学校以“仁爱、求真、笃行、拓新”为校训,形成了“文明、团结、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铸就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南京科院精神。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承担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的办学使命,以“两聚一高”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以学校建校6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致力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职院校。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阜阳科技职业学院
阜阳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国家教育部备案,参加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和自主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统招专科学历的资格。 学院坐落于安徽西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文化历史名城-阜阳市,学院占地面积300余亩,校内各项学习、生活设施齐全,各类教学行政用房达10万多平方米,生均教学资源为省内高校前列。学院拥有计算机、电子电工、医学影像、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汽车电子、语音室、会计模拟室等涵盖管理学、工学、人文和艺术学科等相关专业的现代化实验实训中心。学院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有覆盖教学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为一体的校园网络系统。 学院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为办学宗旨,以育人为导向,注重内涵建设,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内部管理体制,开设专科统招专业18个,5年一贯制专科专业4个,涉及财经、旅游、电子信息、机电几大专业群,构成了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学院坚持“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来自知名高校和部分企事业的专家教授到校任教,基本形成形成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校内建立创业中心,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创业,而且还为创业者提供智力、人脉资源和资金支持。 学院在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东莞等地),长江三角洲(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台海经济区(厦门、石狮、漳州等地)和环勃海经济区(北京、天津等地)设立就业办事处和合作单位,构建了宽领域的就业体系。学院与境内外100多家著名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学院丰富而畅通的就业渠道,构建了宽广坚实和就业服务平台,使我校历届毕业生在六月中旬前就能顺利就业。 办学30年多来,不断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届的悉心关怀与大力支持,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亲临学校视察,调研和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或题名、题词鼓励,肯定了办学业绩,鼓舞了学院的发展信心。胡锦涛称赞“学校条件好,社会效益高,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职业教育的方向。”
阜阳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08 50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