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为河北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高校首家绿色学校、河北省首家创业孵化园、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全国物流教学十大创新品牌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高职教育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单位、清华大学教学科研培训实践项目基地、河北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会石家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建有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创业孵化园。设有工信部--微软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学院为全国唯一一所同时设立雅思、托福、GRE和托业考点院校。 学院位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南、北两个校区,校园面积1257亩;专任教师584人,教授43人、副教授179人;在校学生12500余人。 学院现有软件与传媒艺术、电子信息、商贸、管理、印刷等五大类专业群和一个直属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共47个招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1个。有各级示范专业10个,重点专业7个,特色专业5个;各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1门。教学用计算机4473台,校内实训基地67个,校外实践基地116个,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按照“政治坚定、思想领先、技能过硬、品质优良”的办学纲领,秉承“优秀员工的摇篮,职业经理的基地”的办学理念,遵循“重技、善学、恒信、自强”的校训,弘扬“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的校风,坚持走“市场引领科研,科研带动教学,教学服务社会”的办学道路,积极推进“职员化教育、企业化教学、公司化运营”的发展模式,改革立院,创新强院,全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品牌院校。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是黑龙江省戏曲学校,1959年建校,1972年更名为黑龙江省艺术学校,2002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与黑龙江省文化干部学校合并组建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目前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艺术职业学院。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南岗区和兴路149号,分校区位于南岗区中兴街21号,总占地面积160亩。除校本部外,我院还在全省设立了10个分校。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建校五十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剧作家,被誉为“黑龙江艺术人才的摇篮”。如作家张抗抗;剧作家张明媛、鲍十、李景宽、费守疆;书法家张戈;表演艺术家刘淑琴、赵三凤、白淑贤、邢美珠、李师友;杂技表演艺术家王虹;舞蹈家唐文娟、魏云、邱辉;歌唱家牟玄甫、金曼、于乃久、王邵玫、刘和刚;作曲家王宁、李黎夫;小提琴演奏家薛苏里;音乐制作人李盾;影视表演艺术家刘佳、刘之冰;画家吴良团、林建群等。 学院现开设有舞蹈、管弦、民乐、声乐、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传媒、流行音乐、公共文化等9 个专业系和音乐理论、文化理论2个教学部。开设了舞蹈表演、戏曲表演、影视表演、音乐教育、文物修复、博物馆管理等28个专业31个方向。其中,影视表演专业、舞蹈表演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和舞台艺术设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我院“花棍舞”和东北秧歌被“三部委”遴选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舞台艺术设计专业为我省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舞美设计人才,目前已成为我省专业演出院团的中坚力量。 多年来,学院积极顺应艺术教育发展形势,坚持高水平、有特色的办学方向,在教学、艺术实践、对外交流、艺术比赛等各项活动中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原创舞蹈《情醉女儿鼓》曾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原创舞蹈《绢花迎春》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舞蹈比赛”表演、创作、指导教师等多项一等奖;戏剧影视系创作演出的剧目曾获“中国曹禺戏剧奖”、中国戏剧“群星奖”、中国戏曲“小梅花”奖、“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等多项大奖;声乐、器乐、民乐、艺术设计等专业参加全国和地区各类比赛斩获各类大奖。2010年至今学院共荣获各类奖项5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0余项。 学院不断提升办学层次,着力打造以高职教育为主、中职教育为辅、成人培训为补充、本科教育为提升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先后推出“教学活动季“、“教学实训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展演”、“乔梁舞蹈艺术中心”、“黑龙江省实验艺术团”等实训活动和平台,与奥特莱斯枫叶小镇、中泰文化传媒、雪乡等文化旅游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举办各类实训演出,为刻画“音乐之城”哈尔滨的音乐氛围奉献了多道艺术大餐。 作为学院前身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曾先后多次被教育部、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艺术中专”。2000年、2004年、2008年、2013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学院组建了青年舞蹈团、青少年交响乐团、青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多年来一直担任国际交流合作和重要的外事演出任务。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海外也有很大影响,建院迄今,已有俄罗斯、美国、尼日利亚、意大利、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学者来学院讲学及交流。我院师生也多次应邀赴美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进行演出,开展文化交流,为弘扬黑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座落于中国最具魅力、最具经济活力的现代制造业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东莞市塘厦镇。这里距深圳中心区25公里,距深圳北高铁站33公里,距深圳机场51公里,交通方便,风光秀丽。 学院以让学生成为一流人才,让老师成为教育家,让学校成为一流大学为愿景,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应知应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技巧,为学生毕业后的生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夯实基础为目标,贴近市场,把握社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设置:设有6个二级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德建筑技术学院,开设了音乐表演、舞蹈表演、音乐剧、戏剧表演、摄影、编导、主持与播音、摄影摄像技术、电视节目制作、装潢艺术设计、影视动画、服装、化妆、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珠宝等艺术专业,和会计、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社区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非艺术专业。 学院贴近职业办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能力、竞争力。学院建有计算机室、三维动画制作室、影视实训摄影棚、影视后期编辑室、录音棚、多功能实验剧场、实训演播厅、戏剧排练厅、舞蹈排练厅、琴房等实训实践基地。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 学院实行2+1教学,打造以项目驱动为手段的教学实践载体和平台,成立或计划成立用于学生实训的学院歌舞团、演唱乐队、话剧团、音乐剧团;影视文化制作公司、微电影、网络电视剧、网络电视台、广播站;动漫制作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咨询公司、电商平台、微商平台等。与深圳保利剧院、东莞玉兰剧院、深圳市春雨艺术团、东莞塘厦松雷音乐剧团、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深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院现有教师多数为“双师型”教师,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占35%,主要是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NOVOSIBIRSK舞蹈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单位的教授、工程师、艺术家。学院还计划组建学院经纪人公司,对有专业技能的老师、学生实行系统的包装,宣传推广,培养明星教师和明星学生。 学院倡导爱的核心价值观,实施爱的教育。提出以爱立教,以爱促教,以爱立学,以爱促学,让学生能成才,让学院更美好;爱学生,爱老师,帮同事,助伙伴,遵纪守法,厚德为先,行为文明;以标准管事,以制度管人,从严治校,建设健康、快乐、友爱、协作、团结的工作氛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爱教学生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知识,只有不爱学习的学生,把学院当家业,把职业当事业,共同成长的职业态度;爱心付出必须全情投入的价值导向。 学院毕业生活跃于全国各省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企事业单位、文化艺术单位,他们以所学专业从事管理、技术、文艺、设计等工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着积极的贡献。 新时期,全院师生正以勤奋进取、积极奉献的态度,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院树立了以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传媒类为特色,以经济管理、信息工程类为主体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正在朝着创建华南地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不断迈进。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简称“南洋理工”。学校与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同属广东南博教育集团旗下的高等院校,依托南博教育集团雄厚的办学实力与集团化办学优势,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校以“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为愿景与使命,遵循“育人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制度治校”的办学理念,立足广州、面向珠三角、服务广东,主动适应珠三角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技能突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6年底,学校正式确立了“十三五”期间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着力打造“思想道德好、实践技能高、综合素质高和就业质量高”即“一好三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先后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优秀服务品牌”称号;被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全军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就业工作督查优秀等级”,并荣获“最具竞争力提升院校”称号。学校还先后荣获“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民办学院”、“广东最具社会认可度学院”、“广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工作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殊荣。目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广东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民办理工类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发展历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创建于1984年,其前身为“广州南洋自学辅导大学”,后于1996年更名为“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条件基本完善:学校坐落在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广州市从化区。设有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服装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通识教育部等六院一部;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07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500人;校园占地508.8亩、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现已建成校园308亩、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场)113个,多媒体教室156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4300多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5万多册、电子图书41万册;拥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学生文体活动场馆;学生公寓全部装有空调、宽带,提供热水供应等,并在生活区建有商业一条街等生活配套设施。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专业设置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经、管、文、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现有招生专业38个,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个,校级重点专业8个;5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获省教育厅立项;“高职院校‘技能优先 基础模块’教学改革研究”入选2016年度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十佳”案例;依托“学生军政教导队”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3项、市级奖项5项。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遵循“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原则,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在校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网站设计开发大赛、全国跨境电商大赛、全国电子商务类三创大赛等赛事中成绩优异;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报告,学校在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全省第二;根据权威媒体广州日报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国民办高职高专排行榜”显示,我校位居全国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排名第29名、广东省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第3名。 科研实力大幅提升:近五年来,学校教科研实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先后有100多项科研课题获立项,科研经费位居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二;多次获评“广州市科普先进集体”、“广州市先进企事业科协”。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上海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也是上海市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由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建于1960年)与上海第二轻工业职工大学(建于1979年)于2003年联合组建。学院以工艺美术为办学底蕴和优势特色,59年来培养了3万余名行业人才和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大师、工艺大师、艺术家及企业家。学院是百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艺术设计类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和育人成效50强;连续四年位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海第一名,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艺体类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名;是上海市“一流高职”建设院校。学院认真贯彻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精神,以建设特色型高等艺术院校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深植中华文化、独具海派风貌,拥有时代特征和世界视野一流的文化传承与创意人才教育高地。近年来,学院确立“工艺美术+”战略,努力推进工艺美术与时尚生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相融合,设置了手工艺术学院、产品设计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WPP视觉艺术学院5个二级学院,涵盖工艺美术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22个专业,为艺术创作、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娱乐、文化传媒等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创意领域提供优秀人才和服务。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研究中心,着力非物文化遗产传承和生产性保护。学院抓住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建立了“上海市数码艺术公共实训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公共实训基地”等,汇集“东方学者团队”、国际设计师、工艺美术大师、民间特艺大师等领衔的大师工作室,逐步形成以生产型实训工场和各类工作室为主体的办学形态。学院不断探索与国际顶级企业合作办学新途径,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学院教育改革项目成果《对接国际顶级企业,创新办学机制培养高端艺术设计职业人才》破解了高职校企合作的瓶颈,获得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学生多次在国际四大创意设计顶级赛事之一的D&AD大赛、德国汉堡国际动漫大赛、华人世界最具规模的广告类创意奖时报金犊奖评选、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比赛中获奖。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座落在美丽的北部湾滨海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钦州市城区。 学院是由英国英华教育集团投资创办,2005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公布备案成立的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是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普通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并且与英、美、泰、越、日、加拿大、西班牙、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合作大学互派留学攻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国际化院校。学院位居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之中,地理位置处于广西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前沿,规划占地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实训设施齐全。学院共有34个专业,在校生8000多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学院努力打造国际院校品牌,坚持立德树人、以技立业、以特兴校的开放办学理念,依托国际化优势,注重内涵建设,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一技之长、通晓一门外语的国际实用型人才”。 学院凭借面向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毗邻珠三角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与国内外500家著名企业强强联合,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确保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 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打造成为一所现代服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在国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院校。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2021-02-01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是由原乌盟财贸粮食学校、乌盟农牧学校、乌盟工业学校资源整合,2004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成立的公办全日制综合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882亩,总建筑面积170869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87489平方米,实习实训及辅助用房23950平方米,学生宿舍66388平方米,体育场馆8031平方米。学院把节能减排、低碳高效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抓手,校区建设突出“节能、环保、生态、人文” 理念,在自治区高职院校中率先全面使用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水源热泵技术建成新的供热系统,运行安全高效,节能环保,基本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建筑节能率50%, 2010年顺利通过了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能效测评、能效标识、系统监控等工作的验收。新校区总体设计方案注重实效,适度超前,获国家第三届百年建筑优秀作品奖。 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5967人。图书馆藏书 31.2万余册,电子图书6000GB,纸质专业期刊480余种,电子专业期刊2000余种,阅览室座位数1818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4600个,语音室座位数108个,校园网宽带接入1000Mbps。建有各类实践场所81个,教学设备总值7700万元,生均设备总值1.29万余元。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实训设备功能先进,堪称一流。从丹麦DPP公司引进的国内第一条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马铃薯研发线,居国内领先地位。 学院设有六系二部一分校,分别是机电技术系、农学与马铃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技术系、商务信息技术系、畜牧兽医系、综合素质教学部、体育教学部、附属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马铃薯生产加工、畜牧兽医、会计电算化等41个专业。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首开先河。现有自治区重点专业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7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5门。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专兼职教师35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4人,副教授133人。具有博士生学位的教师3人,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64人,双师型教师114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人、教坛新秀3人,院级教学名师9人和教坛新秀10人。 学院遵循“立德树人,崇能重技”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子,大力开展“订单”教育,先后与乌兰察布市诚信建筑设计院、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火箭研究院内蒙古航天万源风机制造有限公司、瑞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项目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为学院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和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公司共同引进德国汽车职教模式,在学院创办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基地,采用“两校三方”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全套引进德国原版教材、优质教学资源,贯彻“双元制教育模式”精髓,运用德国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深入推行“教中学,学中做”的原则,培养具有国际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熟练技能的复合型汽车人才。学员学习期满将由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HWK)组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考核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HWK证书被视为全球顶尖汽车维修的“通行证”该证书在欧洲及全世界具有极高的含金量。 学院在自治区教育厅立项科研课题29项,其中15项获自治区资助并顺利结题;我院教师共同完成的--“《手工电弧焊工艺》学习领域任务驱动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践”荣获2013年自治区级高职类教学成果二等奖;“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14(1)1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2013年自治区级高职类教学成果三等奖。院内立项课题32项。学院自编《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程》,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市场营销专业的师生团队,以作品“小土豆做大产业”参加了2009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取得三等奖。物流管理专业师生团队,获得“2010年全国物流职业技能竞赛学生高级组团体三等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12年,学院成功举办“社团文化艺术节”,并在教育部校园文化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2级工程造价班杨建国同学在2013年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5年学院捷报频传。5月在全国第六届“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高职院校132代表队,学院建筑技术系首次由4名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决赛,获得结构设计与结构分析专项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安装算量与清单计价专项比 赛获得全国二等奖;项目管理与投标工具箱专项比赛获得全国二等奖;设备设计与暖通负荷挑战赛三等奖;建筑设计专项三等奖;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 全能比赛三等奖。 5月在全区高职院校财经类技能大赛,学院经济管理系派出了旅游管理专业2位指导教师和3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中文导游服务,通过综合知识理论考核、景点讲解(现场)、才艺展示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 5月,学院机电技术系派出了焊接和汽车修理两支参赛队八名选手。参加了2015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能大赛。2人获三等奖、6人获优秀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院连续三年被教育厅评为高校综合治理工作维稳达标先进单位。就业率连续稳定在92%以上,就业工作在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评选中,被评为“就业工作进步奖”,2013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就业先进工作单位”。2013年学院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全区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获准部分专业实行单独招生。学院还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署了五年制应用本科合作办学协议。开创了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 十多年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长远发展,为打造高职教育强势品牌谋篇布局,围绕“创全国特色、建全区一流学院”的战略目标,发扬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精神,全面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大胆开展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创出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跨越和发展。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2021-02-01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是为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对水利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厅。学院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毗邻国家5A级风景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和长影世纪城。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特聘教授19人,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3人,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66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7人,“双师型”教师57人;此外,省水利厅直属设计、科研单位50多位经验丰富的专家,长期作为我院的兼职教师;全国近10所水利高职院校支持我院建设,派名师来我院长期挂职28人。学院是以水利、电力、测绘地理信息和建筑为主,管理类、信息类、经济类等相关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学院设有水利系、电力系、测绘地理信息系、建筑系和管理学院等5个院系。水利系开设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务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5个专业;测绘地理信息系开设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4个专业;电力系开设供用电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客户服务与管理等4个专业;建筑系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3个专业;管理学院开设家政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建筑工程技术等为重点专业,供用电技术、工程造价、无人机应用技术、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为特色专业。吉林省水利厅高度重视学院工作,先后投入资金2.3亿元,用于学院基础设施和实习实训能力建设,并将学院的建设列入吉林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后续投入还将持续加大。新立城水库、星星哨水库、哈达山水库、二龙山水库、石头口门水库、老龙口水库、沙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和全省重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工地为学院实习实训场所,水利行业办学优势明显。 学院注重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水利高职院校互派教师交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合作。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一航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能源建设有限公司、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吉林天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与我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与我院举办订单班;学院与华为公司共建ICT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建京东产业学院、与“三个阿姨”共建家政学院。2020年初,吉林省教育厅指定我院为家政行业领跑者高职院校。学院是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全国水利e教育平台发起成员单位,国家人社部、水利部认定的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18年8月,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加挂吉林河湖长学院牌子。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将坚持“依托行业、面向社会、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与服务社会能力,秉承“修身报国、水利万物”的校训,立志为社会培养更多水利电力技术技能人才!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2021-02-01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学校概况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创建于1947年,是海南省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外语类高等职业院校,也是海南省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专业最齐的高校。2012年成为全省第二所省市共建高校,2022年4月获批建设省“双高校”。 学校坐落于中国首个滨海卫星发射基地——文昌市,校园占地面积850余亩,教学条件优越,拥有校内实训室50多个,在全国各地建有近百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海南分院、海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东盟语言与文化普及示范基地、海南省应用外语研究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多个省级学术机构。 学校现有英语、日语、韩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泰语、印尼语、越南语、阿拉伯语、缅甸语、柬埔寨语、马来语、老挝语、菲律宾语等18个外语语种,涵盖外语、国际商贸、国际旅游、教育、艺术等共40多个专业。在校生6700多人,教职工400多人,其中外籍教师30余人,另聘有大批来自国(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和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能手。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会通中外、德能双馨”的校训,对接海南四大重点产业需求,着力培养厚植家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学校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人才培养成效明显。长期以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翻译、演讲、技能、文体等大赛中屡创佳绩,近5年共荣获100余项国家级奖励(其中全国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和400多项省级奖励,尤其是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英语写作大赛、日语技能大赛、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供应链大赛等特等奖及一等奖等,屡次开创了我省高校参加国家级比赛的最好成绩;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海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一批先进典型。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400多人,其中每年聘请各语种外籍教师近3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以上教师18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多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达63%,高层次人才59人,其中拔尖人才6人。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外语教学专家、留学归国人才、商贸与旅游行业资深专家来校任教,培养了一批省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同时聘请了大批来自国(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和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能手;实施教师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计划,选派专业教师赴境外培训学习和到企业挂职锻炼,打造了一支“专家引领、中外融合、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近5年,教师获得200多项省级、50多项国家级荣誉和奖励。成功打造应用外语、国际商务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师资团队,积极培育了旅游管理、东盟语、欧盟语等多个校级高水平专业师资团队。 专业建设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自贸港需求,外语办学语种由12门增至18门,实现东盟语种全覆盖。突出“一语多职、一职多语”特色,坚持“强专业、重技能、提素养、育全人”的理念,推进“五育并举”和双创实践、区域文化协同育人,实施“教、学、训、做、评”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构建了“一体两翼一提升”的专业布局。应用外语专业群和国际商务专业群成功入选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应用英语专业获GDI智库高职专科专业评估A档专业。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三基地多中心”的“3+N”学术科研应用体系。《当代外语教育》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AMI综合评价”入库集刊。近年来,教师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60余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编)著、教材80余部。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2021-02-01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是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素有“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国际旅游岛海南省三亚市,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别具特色,毗邻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海棠湾一线海景等风景名胜,是理想的学习生活之地。 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三亚第一所高校,现有财经与文旅系、城建与设计系、信息与服务系、传媒艺术系,开设旅游类、经济类、信息类等专业。学院依托北京法政集团的国际教育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已逐渐形成旅游与酒店类,信息与数字媒体类及建筑设计、财经、传媒类等五大专业集群与服务中心,满足社会发展的高标准,高素质的人才需求。 学院秉承科学发展观,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追求卓越的发展观念,着力提升学院办学活力,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争创海南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国际化职业学院。截止2024年1月,学校设有7个教学单位;有教职工344人,其中专任教师259人,学院在校生5900人。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5 206 207
  • ...
  • 910 9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