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重庆警察学院
重庆警察学院是重庆市唯一的公安院校,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委指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当时主要任务是从事在职民警培训。1982年,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成立,开始举办中专学历教育。2001年,人民警察学校与公安学校合并组建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开始举办专科学历教育。2005年起,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公安专业(方向)本科生。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升格为公安本科院校,主要承担本科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校名更改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6月,学院顺利获得国家学士学位授予权,取得了重庆公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突破。建校67年以来,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崇法、精业、忠勇、笃行”的校训,始终突出忠诚警魂培育,始终强化纪律作风养成,坚持依托公安行业、立足公安实践、服务公安需要、培养公安人才的办学传统,为重庆公安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巴渝警察的摇篮”。 学院作为重庆公安人才培养基地、在职民警训练基地、公安理论与实务研究基地,办学定位是应用型公安院校。学院坚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构建了以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科为主体,具有比较优势、公安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构建了包括领导干部培训、警衔晋升培训、专业警种培训在内的在职民警培训体系。目前开设治安学、侦查学、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等7个公安本科专业,其中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为市级特色专业,警务指挥与战术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另开设侦查学、治安学等2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近年来,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学院设有办公室、政治部、纪检监察室、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后勤处、计划财务处等8个党政管理机构;有侦查系、治安系、警务战术系、刑事科学技术系、公安情报学系、信息安全系、交通管理工程系、法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基础教研部、培训部等11个教学机构;有图书馆和网络管理中心2个教辅机构。全日制在校生2000人左右,年培训民警3000人次左右。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竭力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训练设施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紧扣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立与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紧密对接的人才选拔、培养、入警机制。以培养“政治可靠、专业精通、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的“党和人民忠诚卫士”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建立课堂教学与警务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占地总面积616亩,建筑面积11208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84.35万元,警务战术训练馆、警务驾驶训练场、多功能靶场、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设施完备。学院接入公安网和教育网,与公安情报资源库互联互通,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图书馆公安业务类藏书种类齐全,馆藏纸质图书71.81万册,电子图书10.32万册,中外文期刊740种。学院建有视频侦查、情报导侦、比对显微镜网络实验室、犯罪模拟画像实验室、心理行为训练场等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所40个。同时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建有55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建校以来,为重庆公安队伍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培训民警6万余人次。近年来,学生入警率达到90%以上。目前,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约1/4的警员为学院毕业生,大批校友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学院毕业生涌现出了公安部“一级英模”周鑫,“二级英模”戴晓煜、甘在华、孙斌,50余名一等功臣,500余名二等功臣,6000余名三等功臣,为重庆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各项建设和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始终把师德风范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全员育人体制机制,强化人民教师和人民警察双重身份。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业教师警务实战能力培养计划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推出在国内公安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96名(其中民警294名,专任教师166名),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名(其中教授19名,研究员1名),有副高级职称教师54名(其中副教授38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0名。学院刘开吉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名单,这是截止目前全国公安院校的唯一入选者,同时,他还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学院现有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名,重庆市教学名师2名,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有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1名,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名,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4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聘任客座教授30余人,兼职教官100余人。 学院大力实施校局深度共建,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及国际合作交流。学院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理论创新优势和调研咨询优势,围绕公安战略部署和公安实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学院建有反恐处突协同创新中心、警务情报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协同创新中心,有民安众创空间、公共安全研究所、道路交通事故对策研究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研究中心等10个学术研究机构,有重庆市溯源司法鉴定所等专业服务机构。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9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项。主办《警察论丛》、《重庆警察学院学报》等刊物。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深化与拓展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关及其教育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先后聘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刑事司法终身教授王政博士、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乌国庆,我国著名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香港警察学院枪械训练科警司李杨志、我国著名反恐专家李伟研究员等全国知名的公安教育教学专家及一线业务领导担任学院特聘或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大量举办公安类学术论坛,邀请公安实战部门、公安院校和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警务热点、难点和社会安全领域焦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积极提出预防和处置相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有力促进了学院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改革与发展走过了近70年不平凡的历程,饱含了几代重庆警院人的光荣与梦想,映照着几代重庆警院人艰辛的奋进求索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党委着眼国家公安教育改革和应用型大学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公安改革一系列重大部署,坚持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流,主动融入公安工作改革发展大局,全面实施向应用型公安院校转型发展和校局深度共建战略,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公安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彰显“政治性、职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的特色,努力建设西部地区一流公安院校,更好为重庆公安事业发展和重庆社会安全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庆警察学院 2021-02-0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具有低成本、柔性化、可大面积生产等显著特点,将引领显示和照明两大产业领域。未来市场对涉及OLED的所有材料的需求将呈现飞跃式增长。根据国际知名的产业咨询公司IDTechEx提供的市场调查报告,2016年全球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是160亿美元,2026年将迅速增加至570亿美元。因此,发展OLED关键材料,对于抢占OLED市场份额,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开发了一系列环金属铱/铂配合物、稀土金属配
常州大学 2021-04-14
计算机电缆
计算机电缆分聚氯乙烯绝缘、聚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适用于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防干扰性能要求较高的电子计算机、检测仪器、仪表的连接,在高频场合下更能显示出其稳定优越的性能。
山东昆嵛电缆有限公司 2021-06-25
云上高博会寄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聂强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聂强寄语云上高博会,积极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云上高博会 2020-09-22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其前身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由始建于1985年的原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与原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合并组建,是中国与德国、日本、西班牙三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学校坐落在渤海之滨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隶属于天津市政府。 2013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海河教育园区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与我校师生亲切交流。2014年10月,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出访德国参加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期间,将我校学生亲手制作的“鲁班锁”作为国礼赠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大大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2008年6月、2013年6月及201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技能大赛期间三次视察我校。201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陈昌智亲切会见学校有关领导。 学校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29.44万平方米,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场所259个,全校仪器设备两万余台套,其中大量是由德国、瑞士、西班牙引进的先进生产型设备,价值逾4亿元人民币,遵循“用最先进的设备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实践教学的理念,打造各专业组群多层次“教学工厂”模式。 学校本科、高职和技工学历教育涵盖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与服务、交通技术与服务、软件与通信技术、新能源、经贸管理、文化创意与技术、应用语言等9大专业组群,现有本科专业14个,高职专业39个、中职专业2个。现有在校生近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8%,非学历教育培训规模年均超过2万人次。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82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43.2%,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75.9%。每个专业组群均配备外籍专家和客座教授,现有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特聘教授10人,客座教授60余人,先后在学校工作过的百余名外籍专家中,有5名获国家友谊奖、7名获天津市海河友谊奖。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省市级教学名师4名、国家级技术能手3名、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学校作为唯一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大满贯的院校(杰出校长奖、杰出教师奖、优秀学校奖和理论研究奖),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开发全国性及国际化赛项13个。2012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90项、获得局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11项、授权专利365项,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192人次,获批省级科研平台“天津市智能装备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 经过30余年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以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为三大支柱的办学特色。在中德、中日、中西政府级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学校拓展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韩国、柬埔寨、泰国、印尼、古巴、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获批教育部“中德(天津)职教合作示范基地”,获批工信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培训基地试点示范”,获“国家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单位”称号,设立天津市首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中西机电工程学院。学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成功实施大火箭、空客、天津航空、博世力士乐、大众变速器、弗兰德、菲尼克斯、GF、麦格纳、CSIP、森精机机床、NZWL、Schlote、中科曙光、海尔等20余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举办不同模式的订单班80余期,定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2000人。学校系统构建“政、产、学、研、资、用”六元协同的教育生态系统,获批科技部第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与津南区政府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累计注册企业135家,入选中国青年报社评选的“2016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50强。 学校坚持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承德市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柬埔寨设立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服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牵手香港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流高校,建设“双创平台”;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同成立军民融合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研究院;服务精准扶贫战略,支援贵州毕节职业教育,招收新疆双语班学生,结对帮扶困难村。 学校秉承“崇实 求精 致良知”的校训和“海纳百川 敬业乐群”的中德精神,始终坚持聚焦工业发展需求,传承“科学严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致力于培养“政治过硬、技能精湛、诚实守信、理性平和”的高级技师、一线工程师、大国工匠。2017年,学校获批首届天津市文明校园,“天津市2017-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被市政府确定为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单位,明确建设目标“到2020年,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力争成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到2030年,力争成为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当前,学校正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使命,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使学校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学校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20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1个系,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5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科研机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内地与港澳大学校长圆桌会在香港举行
积极支持内地与港澳大学联合成立生命科学开放联盟,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微言教育 2025-08-13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20年,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集现代农牧类、现代服务类、教育类、医疗卫生类等专业于一体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的综合类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学院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农研地区。学院规划占地80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9.2亿元。学院现有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公寓楼、图书馆、体育场、餐厅等教学基础设施。院内建筑布局合理,整洁幽雅,绿荫环绕,环境怡人,完全满足建院初期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正在建设实训楼、宿舍楼、体育馆、食堂等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于2021年投入使用。其余建筑均于2021年开工,2022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学院投资1.2亿元用于实验实训室建设和设备购置。目前,已建成动物疾病诊治中心、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有机械设备、护理、学前教育、计算机、无人机、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70多个装备先进的专业实训(验)室,实训设备3万多台(套),理论授课与实训课时达到1:1。图书馆藏书16万多册。正在建设中的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师资队伍学院举全市之力精心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副教授以及上120余人。就业保障学院秉承以“就业为导向,高起点建设,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就业”的办学理念,坚持“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校企融合”和“就业导向”特色,企业深度参与培养全过程,实现了“先就业,后招生”的学生就业体制。目前,我院与山东威高集团、澳亚牧业集团、牧原股份、正邦科技、赤峰市中蒙医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3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搭建了稳定的就业平台,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赤峰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内蒙古、河北、辽宁三省区交界,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地区。随着赤峰至北京、沈阳高铁通车,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利用傍京临海的优势,使赤峰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物流集散的枢纽、科创发展的中心、人才聚集的高地,为有志之士创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赤峰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农牧、旅游、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利用各种资源优势,赤峰市政府精心打造的“冶金、清洁能源、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等“六大产业”彰显效力,数个百亿产业项目即将建成,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入驻赤峰,为莘莘学子毕业后提供广阔就业空间,为我院各专业学生毕业就能高端、高薪、体面就业提供了有利保证。 学院网址: www.cfyyzy.cn微信公众号: cfyyjszyxy咨询电话: 0476-5893322 李老师:13847662969 0476-5896647 刘老师:19947168123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参加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目前设财经系、旅游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传媒艺术系和基础部等五个教学系部。2017年开设27个专业:会计、证券与期货、审计、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旅游英语、食品营养与卫生、景区开发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与维护、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制作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玉器设计与工艺。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学院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重视全面素质培养,注重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教学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地方和行业提供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 学院和北京等地的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酒店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与证券等专业的部分学生可在第三年赴京实习与实训,优秀者可推荐在京就业。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位于蚌埠市北郊,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距合肥、南京只有2小时车程。学院规划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米。校园处于千亩梨园之中,空气清新,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生活服务中心、行政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齐全,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成长中的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会更加茁壮,并将成为皖北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热诚欢迎广大青年学子来我院学习。我们会让政府、员工、学生和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由哈尔滨市政府创办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十几年来,坚持育人力本、质最至上、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笃学,精技,致用"的校训,在提高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突出办学特色、优化课程结构,全力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层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17年,学校顺利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家长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学校坐落在哈尔滨市金源肇兴地-阿城,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吉林省宾州道立师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一所集金源文化与现代元素于一体的花园式高职院校,学校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同时还拥有由近70位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政府官员等组成的客座教授队伍。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下设体育学院、现代服务学院、财经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师范与艺术学院5个二级学院和1个中职部,并设有继续教育处。2020年高职拟招生专业36个,校内设有60多个综合实训中心、实训室和专业模拟室,成为以冰雪体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航空服务管理、师范教育专业为代表的哈尔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牵头组建了哈尔滨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被确定为国家冬冰夏滑训练基地、国家轮转冰试点单位和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黑龙江省退役运动员培训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培训与测试中心。学校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师生免费上网学习。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0 81 82
  • ...
  • 912 9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