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子科技大学-国星宇航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商业AI卫星网络公司,在国家双创政策的支持下,2018年5月,由原卫星及应用领域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应用及部队领军人才创办。国星宇航成功研制发射了全球首颗AI卫星,截至2019年8月,国星宇航已顺利完成5次太空任务,成功研制并发射了8颗AI卫星。国星宇航攻克了单星智能化、多星网络化、运控自动化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全球领先全栈AI卫星网络技术体系,THZ星间通信网络技术体系,拥有AI卫星大脑系统、THZ卫星通信系统、多功能交互卫星整星研制、移动智能运控网络、星时代AI星座组网、星云大数据平台等核心能力,形成了防务级、城市级、行业级、消费级等多层级产品,致力于实现“记录历史,直播地球”的美好愿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国腾实业集团合作创办,采用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2001年,位于IT、电子类企业云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高新西区,下设7个学院,50余个专业,在校学生17000余名。学院专业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专业为核心,涵盖理、工、经、管、文、艺术、体育、设计和航空等多学科门类。学校立足成都,辐射全国,以建设人民满意、社会认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多元教育服务,为其成人、成才和终生自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厚基础、重实践、会创新、能成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历史沿革● 2001年7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国腾软件学院成立。● 2001年9月13日,电子科技大学国腾软件学院正式开学。● 2002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国腾微电子学院成立。● 2003年7月14日,电子科技大学国腾软件学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国腾微电子学院合并,成立“电子科技大学国腾学院”。● 2004年2月23日,电子科技大学国腾学院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并被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坚持不渝地建设一支课堂教学效果好、指导学生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千方百计、不拘一格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始终把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培养目标●培养“厚基础、重实践、会创新、能成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办学理念● 坚持“一个宗旨”:以学生为本,以学院长远发展为重● 贯彻“三个面向”: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办好“四类专业”:在传承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办好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核心专业,经济管理与人文类专业,游戏、动画、艺术设计与体育类专业和航空航天类专业。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2021-02-0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创办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实施普通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举办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四所电子科技大学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孙家栋院士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胜地桂林,毗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以及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普通本科院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在校生近万人。 办学定位。 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建成以工为主,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 求学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近1000亩,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条件完备。学校被评为“中国综合实力独立学院”、“广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学生食堂和公寓被评为“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和“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公寓”。 专业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格局。构建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三大工科专业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评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平台建设。 分别与TI、NI、讯方三家公司合作,获3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立了通信等6个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1个大学生爱心茶室。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育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被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被评为首批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示范中心。加入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进一步助推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进程。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实施“3+1”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了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培育“知行文化”,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2011年以来,学生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中获全国性奖项600余项、自治区奖项1300余项。学生男子篮球队在2016年CUBA(阳光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决赛中获第9名,这是广西高校大学生篮球在全国联赛中的最好成绩。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历年就业率均在93%以上。学校五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综合水平高。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创新团队培养、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国际化、“双师型”教师培养等计划,聘请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请等措施,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教师中有广西高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广西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1人、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对象1人。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我校教学团队一举夺得了大赛的最高奖——特等奖。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做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与英、美、澳、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参加各类长、短期出国(境)研修、交流、交换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 奖助学金。 为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优良学风,学校设立了各类奖学金,其中特等奖学金10000元/年,一、二、三等奖学金分别为6000元/年、3000元/年、1500元/年,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5000元/年。设立了新生奖学金,奖励额度最高为 40000元/生。 展望未来,学校秉承“博文约礼、敬事益谦”的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走特色化、差异化和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逐步将学校建设成为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2021-02-0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 学院的前身是1947年8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开办的中央工委青年干部训练班,由中央工委直接管理。70年来,先后经历了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和北京电子专科学校、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发展时期。学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富丰路7号,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 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先后题词勉励,江泽民同志还为学院题写了校名。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王刚、栗战书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多次亲临学院视察工作。 学院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管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现有4个系和2个教学部:密码科学与技术系、网络空间安全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和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下设8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1个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1个电子信息类别(包括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拥有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密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型硕士点;拥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点。 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55%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比例达85%以上。20余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名教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学院为党和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学院校友中涌现出一批各行各业的工作标兵和先进模范人物,有50余人曾担任省、部、军级和国家局领导职务,有400余人担任国家部委和各省司局级领导职务。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2021-02-01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始建于2001年,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现有在校生9686人,专任教师55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8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04%;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2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72%,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9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建铨教授受聘为我院名誉院长,亲自指导学院学科专业与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主校区坐落在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分校区坐落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区总占地面积701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9767.34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资9315.58万元;学院馆藏纸质图书775380册,电子图书230000册,电子期刊4789种,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无障碍检索;学院建有各类实验室125个,校内实训基地7万平方米,并先后建立了11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10年,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2018年,学院跻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8强”,名列吉林省独立学院综合排行榜首位,被命名为“中国一流独立学院”。学院被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授予“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光电信息学院分会、”“书香大学示范基地”称号。 学院董事长王思迪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现为长春中光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董事长、吉林中光技师学院董事长、吉林省青年联合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吉林省侨联海归协会会长、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市宽城区人大代表。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负责、党委政治核心、民主管理、专家治学的办学机制。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学科专业定位: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人文和创业、创新精神,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 学院拥有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个学科门类,31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18个,占全部本科专业总数的58.06%。学院设有光电科学分院、光电工程分院、电子工程分院、信息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语言文学分院、传媒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 学院现拥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秀课程2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近三年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含)教科研课题108项,在省级(含)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81篇,获得教育科研成果奖1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出版教材22部,授权专利51项。近三年来,学生参加的全国及吉林省各类竞赛,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44项,获得省赛区奖项582项。 深化产教融合,我院与115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业实行深度合作,与华为-讯方合作创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尚观学院”;与吉林省通用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开设“工程师”班;与长春合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建了高校-企业-职校合作新模式,以优质教育资源赢得入股合心机械300万元股份;与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为一汽集团、长春轨道交通、吉林油田、松原热电厂等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难题。目前正在与阿里、苹果等大型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学院将与行业企业共建教育集团、行业企业学院、特色专业集群、“工程师、会计师班”,为大型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我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2016年新增签约项目11项,与7个国家和地区的13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韩国清州大学签署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校际合作协议,并成功开设韩国清州大学英韩复语实验班。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联合举办留美培训班。2017年,我院迎来了第一名留学生来我院学习国际汉语课程。 学院招生就业两旺,招生的平均分数高出吉林省三本线50分。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截至目前,我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21410名专业技术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37%。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汽集团、海尔集团、东软集团、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条战线。学院先后有1625名毕业生考取哈佛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历年平均考研率为7.59%。 建院十多年来,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壮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大大提升。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2021-02-01
山东悦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悦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5-03-01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统招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81年,地处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美誉之称的河南省周口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传承着人类5000多年的文明。学院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沙颍河畔,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是理想的修身治学之地。学院占地900多亩,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在校生6000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50多万册。有教职工500多人,专任教师3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河南省教育专家2人。学院设置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医学系、教育系、艺术与设计系、公共基础部等9个教学系部,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护理、助产、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等33个社会急需专业,其中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7个,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内涵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重德强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人才培养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工科为主、重视实践、爱心办学”的办学特色。一是实施专家治校方略,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强。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河南省教育专家,学院领导班子中四人具有教授职称,熟悉高等教育并具有丰富的高等学校管理经验。二是专业设置前沿,教学设备一流,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学院建有综合实训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室15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8个。实验实训课开出率100%。同时,通过开展文体、学术及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协调发展。三是管理规范,教风严谨,资助制度健全,办学的公益性非常明显。四是实施一专多证,学生双证率达到98%。五是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在遵循“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治校方略和“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周科人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主动为中原经济区和周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使学院建设不断向前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秣兵厉马,全面准备,为晋升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原科技学院而努力奋斗。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2021-02-01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一、学校简介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是在2008年海南省建省20年并向国际旅游岛华丽蜕变之时在原中央美术学院海口校区的基础上创建,于海南全面建设自由贸易区(港)时成功更名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现有海口市美兰和云龙两个校区。学校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立足海南,面向全国,着眼行业发展,关注社会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开设有60多个全日制本科与专科专业。学校以工科为主特色立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海事学院、城建学院、财经学院、设计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国际护理学院、临床医药学院、传媒与音乐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学校2019年全日制在校学生10934人,2020年9月全日制在校学生预计可达16000余人,2021年9月全日制在校学生预计可达20000人。学校占地面积1092亩,2020年各类房屋建筑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不含在建面积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5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28万册,电子图书135万册,有中外期刊100余种,根据在校生规模将逐年增加图书与教学设备。近五年师生获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奖500多项;教师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批100多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北创助教”基金课题等;获权专利300多项;学校所获荣誉100多项,其中包括“5A级社会组织”称号。学校办学前八年由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秀英担任校长,2015年8月开始由原海南师范大学校长韩长日担任校长;学校第一任党委书记是原海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肖玉明,第二任党委书记是原海南医学院院长焦解歌,现任党委书记是省教育厅委派的党委书记兼政府督导专员文强。学校第一任政府督导专员是原海南大学学工处处长王大群,现任政府督导专员是省教育厅党委办公室正处级督查专员文强。二、教师教学改革学校一直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以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杨秀英教授主持并带头组织与南昌航天文体用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航天牌浓缩广画颜料研究与制备》项目,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发明专利并获权。学校建立了海南省唯一的“海南海科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实现了海南省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不出岛”的目标。曹维良教授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联合技术攻关,共同申报获批海南省科技厅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效余热回收与热泵技能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生态设计》,获专项经费50万元,企业配套经费780万元。黎冬楼副教授与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海南省科技厅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口湾智能化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获批立项,专项经费25万元,服务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为船舶、船员和航运公司提供海上交通和安全信息服务。郑兵副教授组织优秀教师与北京丰源智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7项,与北京镭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24个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与水滴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展全校智慧教室、私有云项目建设并取得了6项软件著作权等等。这只是学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典型案例的一小部分,这些校企合作项目的研发,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也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条件。三、学生创业就业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加快推进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现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之中有的投身基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有的成绩优异,在各类大赛中斩获颇丰;有的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成为双创时代的弄潮儿……学校首届毕业生谷兵兵,海南大学海科全日制自考本科毕业生,数学等三门课程连续2年获得省级状元。留校任教校内孵化基地,从2015年开始带领2009级、2010级优秀毕业生共同创办海南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校内孵化公司),主要经营物联网领域系统集成开发,近年来获批政府创新基金项目,项目投入总资金200万元,为国家电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水务集团、中国联通等单位提供服务,每年创造效益400万元以上。海事学院2019届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吴进奇,在校期间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考取了船员大证。现任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散运部)实习三副,月工资福利15000元。财经学院2019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何春雨,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现就职于海南省腾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任店长并入股餐厅股份成为合伙人,月工资福利12000元以上。城建学院2017届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毕业生林探,在校期间学习优异,2016年开始进入海南捷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实习,2018年为公司创造两百多万的业绩。2018年进入广东九艺三星装饰工程技术公司海南帝豪总部分公司工作,月工资福利20000元。信息工程学院2019届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关泽日,在校期间担任校艺术团宣传部长,获2018年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大赛省级二等奖。现就职于海口海晋启弘有限公司(vivo海南分公司),月工资福利8000元以上。四、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注重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海南省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1个,海南省老年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1个,海南省药食同源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筹)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中国残联、教育部批准的海南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1个,海南省高校特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个,海南海科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1个。学校有18个校内实训中心,164个校内实训、实验室,近百间智慧教室,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上海中船海员管理有限公司、海医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天来泉康复疗养院等117家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校外实训基地。五、师资力量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年青教师专业发展和应用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学校2020年专任教师642人,兼职教师16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79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12人;学校出资在国内外名校培养硕士61人,博士16人,并不断深化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全国招聘、引进人才,根据所开设专业及在校生规模逐年增加专任教师。未来五年将建设一支数量过千,结构合理(高职称占比40%以上,高学历占比5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60%以上)的师资队伍。六、人才培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在锤炼师德师风上下功夫,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创新育人方式上下功夫,使思想政治工作如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海科大学子自觉地把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珍惜韶华、励志勤学,在艰苦奋斗中绽放青春风采,为新时代追赶超越做贡献。七、专家治学学校施行专家治学,校长韩长日是原海南师范大学校长,校级领导刘康德是原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教学科研副校长周兆德是原海南大学分管教学科研副校长。学校二级学院院长皆是硕士或博士生导师,均具有名校教育教学管理25年以上工作经验。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2021-02-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1999年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由教育部确认的第一批独立学院。学院地处杭州市临安区美丽的青山湖畔,学院一期占地500亩,二期占地200亩。 学院秉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弘扬“团结、自强、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本着“立足区域、贴近行业、服务浙江”的服务宗旨,确立“面向行业企业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综合性职业技术人才,致力于建成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为主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 学院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学科布局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五类,建设与形成机械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经济管理类、外语、艺术设计五大类专业群,建设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含专升本)、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会计学(含专升本)、财务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英语2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学院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200余人,学生在学院规定的修读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的,颁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遵循“结构优化、重点建设、持续推进”原则,重点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路与系统省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重点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个省新型特色专业;培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金融学、电子商务等院级重点专业。近几年,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0余项,获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近20项,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JavaEE Web应用实践基地、网中网产学合作财会实践基地。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近5年,学院共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623项,涵盖电子设计、多媒体、服务外包、案例分析、财会信息化等40余个项目及类别,参与学科竞赛学生达8300人次,累计获奖人数达2164人次。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学院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本科组中位列全国独立学院第三。2015-2017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全省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学院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三。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港澳台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重点开展新西兰林肯大学3+2本硕连读项目、Passages赴美调研游学项目、中外服青年师生赴美调研项目、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交流学习项目、美国西俄勒冈大学交流项目、英国BPP大学“ACCA”交流项目等六大精选项目。 学院不断加强教师培养与能力提升,加强引进与聘请高层次教师,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占30%以上,86%以上教师具有硕博学位,其中引进博士学位教师40余人。学院教师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学院教师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纵向课题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企业政府横向课题近80项,成果转化项目5项,高质量论文80余篇,其中一级权威期刊收录3篇、一级期刊收录12篇、SCI收录21篇、EI收录38篇、CSSCI收录3篇,出版专著近20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24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21-02-01
广州野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野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Guangzhou Yem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是一家致力于智能卡和生物识别应用领域,以智能卡读写器和指纹识别为核心,从事智能卡读写器和指纹考勤门禁的研发、生产、销售、工程为一体的高科技实体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读写器供应商之一。主要产品有:指纹考勤、指纹门禁、指纹读头等指纹系列产品;ID/IC卡收费机、ID/IC卡门禁机、ID/IC卡考勤机、IC卡水控机、ID/IC卡读卡器、多门控制器等一卡通产品。同时给客户提供性能稳定的:各种ID、IC非接触式感应印刷卡、电插锁、遥控锁、磁力锁、电控锁、静音锁、酒店锁、电源、防盗报警、楼宇对讲、闭路监控系统等系列产品。公司产品已在金融、油库、电信、政府机关、电力、保险、交通、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广州野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609 6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