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央广网】高博会上长春工业大学亮出“硬核工科”形象
在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上,长春工业大学的志愿者正向各位游客介绍学校的科研创新成果。展会现场,长春工业大学展出了从碳纤维原丝到碳丝再到成品的产业链式原创科研项目成果,这些项目在吉林省内实现了转化和产业化。
央广网 2025-05-24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国家民政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重庆市首批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84年,原为国家民政部创办的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2001年3月升格为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2006年3月更名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校位于重庆大学城,占地700余亩。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拥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中心)20个,实验实训室154个,校外实习基地297个。图书馆藏书123.8万余册,报刊800余种。建有重庆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商学院、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财经学院、智慧康养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45个,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79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254人,博士、硕士569人,聘请500余名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拥有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个、重庆市市级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1个、重庆市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3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1人。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建有国家级、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6个,国家级、市级精品开放课程20门,国家级、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发展项目1个。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深化政校企合作,成立学校合作发展理事会,与300多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建有企业学院5个。学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积极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形成以能力本位、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学业成长与职业成长结合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学校被民政部确定为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民政部西部民政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近三年学校培训规模达2万余人次,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建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培训测评点等考核鉴定机构,可对100余个职业(工种)进行技术等级鉴定。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芬兰、黑山共和国、南非、泰国、柬埔寨、孟加拉等近30个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长期合作与交流,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和中东欧国家10余个。建有英国威尔士、澳大利亚海外教师工作站、柬埔寨职业教育中心、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接收来自英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非洲、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学历留学生、长短期研修生400余人次,对外交流师生人数达500多人次。2016、2017、2018连续三年被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为“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具有广泛影响,2016年作为重庆市属高校的唯一代表(全国9所高职院校之一)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7年当选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副会长单位,2018年作为全国高职院校的唯一代表参加教育部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并交流发言,2019年作为全国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参加第2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交流发言。学校是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面对高职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自觉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面向产业的开放意识、密切企业的合作意识、工学结合的培养意识、对接区域的服务意识、促进就业的民生意识、应用研究的学术意识,立足现代城市服务和民政社会工作,积极面向城市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服务一线,培养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应用型高校。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56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建;2000年,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和重庆机械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学校从九龙坡区袁家岗整体搬迁入驻渝北空港仁睦滩新校区。学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业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9-2020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研发)中,学校获得“5*+”好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前1%),位列全国第10位,西南地区第1名。2019年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职成司遴选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和“学生管理50强”;《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中,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三所获得“育人成效50强”“教学资源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的院校之一。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项目19个,位居全国前列,重庆第一。学校主要为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就业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人才培养层次包括全日制专科和本科(本科为“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方式)。学校占地1365.9亩,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0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0亿。现有校内实训(中心)基地27个,校外实训基地200余个,已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10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心)4个,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实训基地等市级实训基地8个。智能制造共享实训基地被列为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0万余册,电子图书147万余册,电子专业期刊11825册。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90人,其中专任教师595人,正高职称70人,副高以上职称15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358人,其中博士66人,双师型教师476人,聘请企业、行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师资队伍412人。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第五届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重庆市技术能手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管理与航空服务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通识教育学院(体育工作部)等10个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招生专业51个,其中,国家示范专业等国家级专业16个,市级骨干专业等市级专业14个。主体专业与国家重点产业、重庆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两江新区“3331”产业契合度达92.5%。学校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7个。学校以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坚持德技并重、分级分类培养。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创新“三为”育人理念,引导学生踏实为人、用心为事、积极为业,引导学生成为有品德之人,有品质之人,有品位之人。学校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三位一体”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了专业能力提升、技术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综合素质提高四大平台,先后荣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108个,其中一等奖19个。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13个,获奖总数在重庆市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已累计培养12万余名毕业生。近年,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均在98%以上,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千名毕业生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国顶尖级科研单位和知名企业,30余名毕业生作为企业技术代表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技术服务。就业质量高,毕业生质量获得用人单位一致认可。学校先后开展了15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组织教师赴海外研修300多人次,140余名教师获得海外师资资格证书。学校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开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会计专业的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与德国GBS经济与技术专科学校等德国高校合作筹建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联合培养项目5个,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9个。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俄罗斯设立中国首个职教领域海外“鲁班工坊”,该项目已纳入经教育部、外交部审核同意的 “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国家框架,在埃塞俄比亚和沙特阿拉伯挂牌成立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和”鲁班工坊”,共培养当地技能人才450人次。组织400余名学生先后赴国(境)外开展游学、交换、带薪实习等,学校打造鲜明的来华留学教育特色品牌,确定了旅游管理等47个留学生招收专业,吸引4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和进修。学校是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的项目院校,是重庆市市属公办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是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服务。紧密对接30余个区县、200多家企业、100余所中高职学校,以国家示范技能鉴定所、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等,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承接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市内外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服务近百项,解决了大量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得到合作企业的高度认可。非学历培训达到6.3万人日/年,近三年职业资格证书等各类证书获取人数共计2.2万人次,全力打造出“重工培训”品牌。与阿里云、长安集团、成飞集团、华为、重庆长江航运集团、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学校现有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市级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等3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9个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心),近年,学校共获市级以上课题170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文章1065篇;公开出版教材、专著401种;国家专利授权671件(发明专利66件),软件著作权41项。横向项目到款数971.76万元,纵向科研到账经费681.9万元。学校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校园文化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机械行指委模具专指委主任单位、机械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西南)职教集团、重庆智能制造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先后三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魅力校园、中国特色办学职业技术学校、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12项;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市级荣誉22项。建校6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工成于思,业精于勤”的校训,坚持“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立足重庆,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朝着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国际先进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阔步前进。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高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中国航天工业部“甲级优秀学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单位” ◆ 重庆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著名高职院校” ◆重庆市“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酒店管理实训基地” ※重庆市财政支持“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重庆市财政支持“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重庆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计算机类)培训基地” ★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点” ★重庆市“数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美丽的山城重庆,一个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山青水秀,丰姿卓越,孕育了重庆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西南航天职工大学,始建于1983年4月;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转制为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08年3月更名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被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财政局确立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高校”和“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6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2018年被确定为“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的关怀和指导下,历经三十年的办学实践,学院以“敢为人先、严谨务实”的作风,逐步形成了“开放办学、科学管理、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勤学、自强、敬业、创新”的优良校风。 学院现有江北校区和江津校区,共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25余万平方米。学院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高职在校学生930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2.5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46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 60万余册,并配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 实训基地 学院拥有16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酒店管理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是重庆市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院依托航天企业、重庆地方企业和国防部队,建设了200余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人文社科系、艺术设计系、学前教育系、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等教学单位,开设有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会计、空中乘务、园林工程技术、学前教育等37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专业。学院已建成国家级重点(支持)专业6个,重庆市财政支持的重点或特色专业20个,重庆市高职示范专业4个,重庆市高职特色专业2个。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等20门。教师主、参编教材200余部,15部列入国家规划教材;承担各级科研、教研项目300余项,取得教科研成果134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10余项;科研教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0余项。 师资队伍 学院有教职工478人,其中专任教师308人,教授25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10人,讲师、工程师15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62人,双师型教师271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职教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国家和市级专家库成员13人。学院还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聘任3位两院院士担任特聘教授,聘请航天军工等企事业单位百余名技术、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学院还有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37个和8个通识课程教研室。其中有6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航天七院优秀班组6个。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了“校企一体、产学结合、职业导向、立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建设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技术为主,适应航天航空事业、国防事业和重庆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社会职业培训及其他社会服务,成为国内知名、业内有影响力的航天特色鲜明的一流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建校以来,为航天和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大专毕业生,多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的骨干。2010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获得市级以上等级奖130余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级奖30余项。近年学院毕业生初始就业率在97%以上,就业对口率在80%以上,名列重庆市高校前茅,连续四次获得重庆市学生就业工作表彰。 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重庆市数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是“航天科技集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航天科技集团管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点”、 “重庆市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近年来,为航天和重庆市企事业单位培训职工4万余人次。为重庆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航天军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学院先后被授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甲级优秀学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单位”、“航天七院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招生考试先进集体”、“重庆市人事考试考务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北部新区服务外包示范单位”、“重庆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园林式单位”、“市容整洁单位”、“绿化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目前,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第七研究院、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院全体教职工努力发扬“航天三大精神”,以创建“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崭新目标为引领,充分发挥“行业办学,校企一体”的技术和人力优势,与航天和国防企业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办学校企合作的典范、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典范和国内知名、业内有影响力的航天特色鲜明的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2009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西南政法大学全面接管了学院,成为学院的投资者、举办者和管理者。2013年9月,四川泛美教育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斌鑫集团有限公司成立重庆新元投资有限公司,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举办学院。2016年至今,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由重庆新元投资有限公司独立举办。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创办于2000年,其前身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2016年,学校获批重庆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单位,也是重庆市迄今唯一一所立项建设的民办高校。学校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草街,坐落于凤凰山麓、嘉陵江畔,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办学之地。学校用地面积约2055亩,绿化率达70%,校舍建筑面积近42万平方米,各类图书近300万册。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2000多人,教师约1200人。学校设有18个二级院(部),45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自2018年起开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重点建设法律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艺术硕士、教育硕士等项目。学校有1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培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3个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视觉传达与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个重庆市智能化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6门重庆市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活中的语言学》《校园足球基础技能》《批判性思维》《解构音乐—大学生音乐素养入门》《带上文化去旅行》《动态构成》)。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文化体育、学习生活等设施设备配套齐全,教学科研、实验实训设备值达1亿多元。学校还建有体育馆、标准灯光运动场、高尔夫球练习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办学二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担当社会责任,着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水平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全国一流民办应用型大学,已初步形成了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师范教育、艺术教育、民族教育等办学特色。近3年,学生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牌、2018年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本科组)一等奖、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投资理财规划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南方赛区第一名、“百蝶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命题创意先锋奖和金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2018年全国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二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青年教师郑磊斩获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教法组个人全能一等奖、教法组教学展示单项奖、专业展示单项奖等全国性奖项近百项。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毕业季》,作为重庆市唯一入围中国第四届校园戏剧节的作品,荣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中的“优秀剧目奖”;师生创作的剧目《家园》参加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囊括全部五项大奖等。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重庆市先进社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5万余名合格人才,已有约两千人被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校训,大力弘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学精神,深入实施“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优质特色的全国一流民办应用型大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2021-02-01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学院秉承“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以“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经、管、文为主体,理、工、艺综合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目前开设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4个,涵盖7个学科门类、18个一级学科。其中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等三个本科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应用经济学是市级重点(培育)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市级一流(培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是市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学院在校学生17000余人,办学规模在本市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现有合川与铜梁两个校区,设有跨境商务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影视融媒体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系、政治课教学部等11个二级院(系、部)。 学院建有智慧实验实训大楼、标准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剧场、模拟演播厅和200余间多媒体和智能化教室;设有智能教育与智慧学习协同创新中心、网络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全媒体创意传播研究中心、“智慧管理+”研究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级众创空间、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面深化“产教城”融合发展,各学科专业都深度参与校地、校企合作。“小学卓越教师实验班”获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成果奖、“涉外通关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互联网+”时代下的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跨境数字经济产学融合创新创业人才班教学研究、腾讯云大数据综合实验室建设等5个项目获教育部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与阿里巴巴建有跨境电商实践基地、与腾讯云(北京)有限公司建立了西南地区高校首家腾讯云实验实训室;与爱奇艺(重庆)有限公司、欧文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学生带薪实践项目;与阿里巴巴、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重庆电视台公共农村频道、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局、重庆申基索菲特大酒店、保利重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遵义市软件园区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校企合作项目。近年来,学生赴美国、迪拜等国家带薪实习项目发展成熟,与马来西亚精英大学、泰国孔敬府汉语教学中心、泰国教师发展与服务友好中心定期开展师生访学、汉语教学实习活动。长期为合川区政府、合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财政局等单位开展培训服务,服务于地方发展。 学院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75%以上。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泰国、意大利等国家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在校任课和讲学,派送教师到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访学活动。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位授予率91%左右,考研上线率占每年参考总人数的41%左右。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和大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国家级一等奖30余项、国家级二等奖100多项。 学校招生热线:023-42888768、42897897、42888798(FAX) 学校网址:http://www.swsm.edu.cn 学校招生网:http://www.swsmzs.cn 学校地址:重庆市合川区学府路9号(合川校区) 邮政编码:401520 重庆市铜梁区学府大道304号(铜梁校区) 邮政编码:402560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2021-02-01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全国十佳优秀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西部信息产业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研究试点院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41号),由重庆邮电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学校位于重庆合川大学城,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学校建有标准化实验室、现代化大剧院、高规格图书馆、万画影城、风雨操场、室内恒温游泳馆等一流设施设备,目前占地面积2131余亩。现在校学生21000余人,专任教师近1200人。现有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淬炼商学院、远景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爱莲书院、花果书院、别都书院、南湖书院、天渠书院等11个书院,思政教学部、通识教学部等 4个教学部,以及完满教育委员会、创意写作学院、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钓鱼城科幻中心、钓鱼城研究院、德国研究院等多个特色部门。共开设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与信号控制、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广播电视编导等36个本科专业,通信技术、工商企业管理等4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秉承“乐教、乐学、创造、创业”校训精神,明确信息产业商学院的总体办学定位,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创新构建了“四位一体(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双院制(学院+书院)”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致力于建成以新工科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优势、中西部一流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信息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打造中国最受尊崇的一流民办大学。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措施有力。创新探索“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新工科”“新商科”专业集群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完满教育”搭建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竞技体育、艺术修养与实践四个版块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素质教育大平台,“通识教育”形成基于公民意识、全球视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情趣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创意写作学院、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淬炼领导力训练营、创业学院等多个特色育人项目,品牌成熟、西部领先。钓鱼城科幻中心、钓鱼城研究院、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钓鱼城城市化研究院等多个部门立足本土,将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名家讲坛·大师课堂邀请国内外各领域权威专家和知名人士面向全校开放性授课、远景学院借鉴国外办学先进模式,探索并打造寄宿制文理学院以及万画影城、光影学堂、素质拓展、重庆市大学生影评大赛、大学城·钓鱼城国际音乐节、中德国际教育论坛、劳动教育等多个特色举措已成移通名片,影响深远。学校实施全员书院制育人。书院作为社区化、交互性、共享式的育人平台,支撑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办学愿景,匹配“完满教育”育人理念,依托家文化和领导力双核驱动实践服务式管理、生活式学习、社区式教育,为学生创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助的新圈层。现有专业集中式书院3个、社区文化式书院7个、文理式书院1个。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继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中德应用技术学院以来,已与德国、美国等国十余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广泛开展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本科双学历教育活动,目前已输送出近八百名学生到国外深造,在校预备赴德学生1700余人。学校特色办学成果斐然。近年来,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艺术教育、竞技体育等方面共获市级以上奖项2267个,其中荣获全国最热公益校园、 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全国校园铁人三项赛邀请赛总决赛第一名等国家级奖项820个。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专业学科竞赛获奖上千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特等奖第三名、2次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111项、国家一等及特等奖30项。近5年,教师共承担市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29项,公开发表论文75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9篇,被SCI、EI检索12篇,获各类专利36项。出版著作教材221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高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居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现学校累计毕业生近5万,就业主要分布在通信、制造、软件开发等行业,基本实现对口就业。在世界或中国五百强企业就业的学生占比达到10%,服务我市第一支柱信息产业的毕业生占比达到60%以上。学校连续两届获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优秀奖;是我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园林式单位、数字化校园、就业示范中心;获得全国十佳优秀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数字化校园、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30余项荣誉。学校被教育部、市教委确定为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智能工程学院是我市独立学院中唯一获批的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二级学院;7个专业入选市级三特专业、一流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成为市级重点培育学科;有市级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2013年被教育部列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首批改革试点院校,2014年被评为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2015年被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2016年获评重庆市就业示范中心,2017年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获得重庆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2018年获评“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办学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21-02-01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创办于2005 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以中国早期教育家、革命家、留英博士——耿丹烈士的名字命名。学院秉承“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办学理念,传承耿丹烈士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铸造“耿耿丹心,为国为民”的校魂,践行“学会学习,决心奋斗,追求先进,争取全面”的校训,致力于打造一所担负社会使命的百年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坐落于北京市顺义区,校区占地面积32.73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2.33万平方米,绿化率达50%。校园四季景色宜人,是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资源,赋予师生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日新月异的创新与时尚。学院设有国际商学院、国际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工学院四个二级学院。开设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体育经济与管理、金融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英语、汉语国际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城乡规划、建筑学等本科专业。 办学十多年来,这座有着优秀传统和创新精神的年轻大学,逐渐形成了高品质的办学特色。在“开放式、国际化、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上,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上,在“工科背景、学科交叉、校企结合、国际视野”的办学特色上,初步形成了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十分注重人才的选聘和培养。校园不仅有百年大树,更是名师济济、青年才俊云集。各系部主任与专业负责人均来自国内重点院校,以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企业背景的双师型学者。与此同时,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也作为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国际化作为战略先导,全面开展教师海外进修项目,已经派多名教师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美国陶森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进修学习,开阔教师眼界、增强本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掌握、提高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目前,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梯次分明和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渐趋形成,为5000多耿丹学子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和强力支撑。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2021-02-01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于200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于2004年经教育部重新审核予以确认,在天津市红桥区和河北省廊坊市分别设有校区。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办学所依托的母体学校——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14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将重点建设“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三个学科领域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母体学校设有18个教学机构,建有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20个河北省级重点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学科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纳入了天津市学科建设体系,3个一级学科、5个特色学科(群)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名单,新增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学校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榜上有名,7个学科进入B级。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含MBA和EMBA)、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 母体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引才、聚才的氛围越来越浓郁,人才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学校已全职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并成功引进数百名高水平博士,290余人具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认真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手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努力适应城市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天津企业创新人才促进会、天津华明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推进产教融合,进行深度合作。近两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及河北省、天津市各项各类竞赛,有160余人次获得包括国际以及国家特等、一等奖项在内的各类奖项。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人”工程,并结出累累硕果,屡出先进典型。冰窟救人“河北最美大学生”周桂川同学,见义勇为勇抓小偷的齐贺同学,辽宁舰退役士兵“蓝色勇士”王雅道同学、古彩戏法传习人王艺达同学以及“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杨乃斌同学等均为学院素质教育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700多篇(次),向全国、向世界释放了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的正能量,弘扬了学院的优秀文化。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被评为“河北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中心”。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被评为201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中国十佳独立学院、2016-2017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2017京津冀影响力品牌等荣誉称号。学院发展迈进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 学院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精诚团结、奋斗拼搏、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深化学院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力争将学院建设成质量高、效益好、影响大,科学发展、特色鲜明的中国一流独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610 6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