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周科创资讯|多份重磅文件发布
一周科创资讯|多份重磅文件发布
云上高博会 2022-01-17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学院秉承“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以“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经、管、文为主体,理、工、艺综合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目前开设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4个,涵盖7个学科门类、18个一级学科。其中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等三个本科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应用经济学是市级重点(培育)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市级一流(培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是市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学院在校学生17000余人,办学规模在本市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现有合川与铜梁两个校区,设有跨境商务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影视融媒体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系、政治课教学部等11个二级院(系、部)。 学院建有智慧实验实训大楼、标准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剧场、模拟演播厅和200余间多媒体和智能化教室;设有智能教育与智慧学习协同创新中心、网络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全媒体创意传播研究中心、“智慧管理+”研究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级众创空间、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面深化“产教城”融合发展,各学科专业都深度参与校地、校企合作。“小学卓越教师实验班”获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成果奖、“涉外通关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互联网+”时代下的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跨境数字经济产学融合创新创业人才班教学研究、腾讯云大数据综合实验室建设等5个项目获教育部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与阿里巴巴建有跨境电商实践基地、与腾讯云(北京)有限公司建立了西南地区高校首家腾讯云实验实训室;与爱奇艺(重庆)有限公司、欧文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学生带薪实践项目;与阿里巴巴、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重庆电视台公共农村频道、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局、重庆申基索菲特大酒店、保利重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遵义市软件园区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校企合作项目。近年来,学生赴美国、迪拜等国家带薪实习项目发展成熟,与马来西亚精英大学、泰国孔敬府汉语教学中心、泰国教师发展与服务友好中心定期开展师生访学、汉语教学实习活动。长期为合川区政府、合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财政局等单位开展培训服务,服务于地方发展。 学院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75%以上。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泰国、意大利等国家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在校任课和讲学,派送教师到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访学活动。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位授予率91%左右,考研上线率占每年参考总人数的41%左右。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和大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国家级一等奖30余项、国家级二等奖100多项。 学校招生热线:023-42888768、42897897、42888798(FAX) 学校网址:http://www.swsm.edu.cn 学校招生网:http://www.swsmzs.cn 学校地址:重庆市合川区学府路9号(合川校区) 邮政编码:401520 重庆市铜梁区学府大道304号(铜梁校区) 邮政编码:402560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2021-02-01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由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 类)”——重庆大学参与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独立学院。 学校是教育部“中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37所参研高校之一和重庆市首批转型发展联盟6所高校成员之一。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独立学院报考热度排名第一;2015-2018年,连续四年荣膺新华网“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十强,连续多年名列腾讯网“年度品牌实力独立学院”总评榜前十名;连续多年蝉联重庆市独立学院排行榜第一名,荣膺2019中国五星级独立学院,跻身中国一流独立学院行列。 学校目前有永川和巴南(在建)两个校区,分别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著名风景区茶山竹海之麓和巴南区高职城,总占地面积1977 亩, 总建筑面积53万余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花繁树茂,环境秀美,荣获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称号,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学校建有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可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研究和学习的需要;教学楼所有教室配备了成套多媒体教学设施并可容纳20000 余名学生同时学习;现建成囊括建筑类、电气技术类、数字技术类、机械电子类、经济类、人文艺术类等专业群和专业基础的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120 余个,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依托重庆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由重庆大学各学科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和教学委员会,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和评估。学校目前下设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 个二级学院,覆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等6 个学科门类。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 以上,现有在校生2.4万余人。 学校继承并发扬重庆大学多年形成的浓厚文化积淀和良好校风学风,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推行教育创新,加强“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以“基础实、技能强、素质高”为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努力探索创新与就业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为学生走向成功创造优良的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本着“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着力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做出应有的贡献。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2021-02-01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全国十佳优秀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西部信息产业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研究试点院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41号),由重庆邮电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学校位于重庆合川大学城,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学校建有标准化实验室、现代化大剧院、高规格图书馆、万画影城、风雨操场、室内恒温游泳馆等一流设施设备,目前占地面积2131余亩。现在校学生21000余人,专任教师近1200人。现有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淬炼商学院、远景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爱莲书院、花果书院、别都书院、南湖书院、天渠书院等11个书院,思政教学部、通识教学部等 4个教学部,以及完满教育委员会、创意写作学院、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钓鱼城科幻中心、钓鱼城研究院、德国研究院等多个特色部门。共开设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与信号控制、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广播电视编导等36个本科专业,通信技术、工商企业管理等4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秉承“乐教、乐学、创造、创业”校训精神,明确信息产业商学院的总体办学定位,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创新构建了“四位一体(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双院制(学院+书院)”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致力于建成以新工科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优势、中西部一流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信息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打造中国最受尊崇的一流民办大学。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措施有力。创新探索“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新工科”“新商科”专业集群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完满教育”搭建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竞技体育、艺术修养与实践四个版块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素质教育大平台,“通识教育”形成基于公民意识、全球视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情趣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创意写作学院、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淬炼领导力训练营、创业学院等多个特色育人项目,品牌成熟、西部领先。钓鱼城科幻中心、钓鱼城研究院、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钓鱼城城市化研究院等多个部门立足本土,将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名家讲坛·大师课堂邀请国内外各领域权威专家和知名人士面向全校开放性授课、远景学院借鉴国外办学先进模式,探索并打造寄宿制文理学院以及万画影城、光影学堂、素质拓展、重庆市大学生影评大赛、大学城·钓鱼城国际音乐节、中德国际教育论坛、劳动教育等多个特色举措已成移通名片,影响深远。学校实施全员书院制育人。书院作为社区化、交互性、共享式的育人平台,支撑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办学愿景,匹配“完满教育”育人理念,依托家文化和领导力双核驱动实践服务式管理、生活式学习、社区式教育,为学生创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助的新圈层。现有专业集中式书院3个、社区文化式书院7个、文理式书院1个。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继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中德应用技术学院以来,已与德国、美国等国十余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广泛开展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本科双学历教育活动,目前已输送出近八百名学生到国外深造,在校预备赴德学生1700余人。学校特色办学成果斐然。近年来,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艺术教育、竞技体育等方面共获市级以上奖项2267个,其中荣获全国最热公益校园、 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全国校园铁人三项赛邀请赛总决赛第一名等国家级奖项820个。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专业学科竞赛获奖上千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特等奖第三名、2次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111项、国家一等及特等奖30项。近5年,教师共承担市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29项,公开发表论文75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9篇,被SCI、EI检索12篇,获各类专利36项。出版著作教材221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高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居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现学校累计毕业生近5万,就业主要分布在通信、制造、软件开发等行业,基本实现对口就业。在世界或中国五百强企业就业的学生占比达到10%,服务我市第一支柱信息产业的毕业生占比达到60%以上。学校连续两届获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优秀奖;是我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园林式单位、数字化校园、就业示范中心;获得全国十佳优秀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数字化校园、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30余项荣誉。学校被教育部、市教委确定为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智能工程学院是我市独立学院中唯一获批的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二级学院;7个专业入选市级三特专业、一流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成为市级重点培育学科;有市级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2013年被教育部列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首批改革试点院校,2014年被评为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2015年被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2016年获评重庆市就业示范中心,2017年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获得重庆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2018年获评“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办学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21-02-0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文为主的多科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始建于1954年3月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1973年10月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7月,合并原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等教育师范专科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改建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做精做优师范教育、做特做强非师范教育,积极培育“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和重庆市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定位。获批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实施的 “‘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 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 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和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与教育部规建中心合作共建儿童研究院,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学校现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600.31万元,9个实验实训中心下辖各类实验实训室94个,纸质图书115.09万册,数字图书277.71万册,有83.4TB在线图书资料和专题数据库资源。坚持服务地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围绕重庆教育、信息、商贸、文化、健康等五大重点产业服务领域进行布局,现有34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围绕教育服务、健康服务、营商服务三大领域,构建“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特色专业集群,大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相互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已获批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点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4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重庆市本科特色专业6个。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不断深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师范与非师范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校政企协同、一二三课堂协同的“一中心两融合两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等12门,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115项,其中国家级476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高于重庆市高校平均水平。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改建以来,学校引培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21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46.22%;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6.95%;双师型教师占比23.03%。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1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1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坚持科研兴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依托自身办学资源禀赋及社会发展需求,以教育学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为抓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聚焦“服务0~12岁儿童成长”,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全国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儿童成长的综合科研平台——儿童研究院,建设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及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功能性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儿童大数据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和启智众创空间等一批重庆市政府、市教委、市发改委和科委等研究开发平台。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66项;公开出版专著、编著、译著8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94篇;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3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重庆市发展研究奖3项。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5个。坚持开放办学,合作育人局面深度拓展。以推进产教融合为牵引,通过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等方式合作育人,积极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建成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与凤凰传媒、中兴通讯、东方宇新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国际学院与美国、英国、西班牙开展合作办学并与60多所国际和港台地区教育机构及院校开展了交流合作;与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签订合作协议393个。60余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学校形成“锲而不舍 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和“负重自强 创新求真”的校风品格,培育出“正德厚生·博学善教”“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优良教风和学风。面向新时代,学校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四个扎实”和“三个作用”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将学校建成重庆有地位、西部有影响、全国有个性的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2021-02-01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扬州繁花亮相第61届高等教育博览会
4月15日至4月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福州市海峡两岸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高博会以“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为主题,旨在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我校带来的扬州繁花展区受到了来宾的一致好评。本次展出既有静态的成果呈现,也有动态的现场互动。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2024-04-20
沙洲职业工学院
底蕴深厚的办学历史:沙洲职业工学院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84年,作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被载入中国高等教育史。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寄语“沙工有如扬子水,不尽人才滚滚来。”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自开办之初一直担任名誉院长,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题写校名,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勤奋、求实、开拓、进取”的校训。 独具优势的外部环境:学院坐落于全国闻名的张家港市,地处沪苏锡一小时城际圈内,紧邻沪通长江大桥。作为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工业港城,张家港市经济繁荣、城市宜居、生态文明、民生幸福,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甲,产业发达、人杰地灵的区位优势,为学院的事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力不凡的办学条件:由政府投资12亿元的新校园占地530亩、校舍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现代、基础设施先进、环境生态秀美、文化气息浓郁,教学、实训、科研等设施设备先进,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科技服务平台。24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正副高职称的占39%、研究生学位的占63%,有多名省级名师、“333工程”培养对象及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等。 服务发展的专业设置:学院开设建筑、纺织、机电、电子信息、机械动力、经济管理等六个系30多个专业,其中有1个教育部“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2个央财支持重点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近年专转本、专接本的录取率达80%,学生还可以出国至美国荷晶大学、韩国昌原文星大学等进一步深造。 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办学32年来,学院累计培养全日制大专毕业生2万余名,与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在校内联办19个本科学历班,举办多种类型的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及企业员工培训。8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张家港,成为本地主体产业、重点企业中的骨干,数千人走上高层管理岗位或成功创业,被称为“盛产老板的学府”。学院服务地方案例入选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以生为本的育人设施:学院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高水准的技能训练助力学生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高品位的创业园和众创空间成为地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张靓丽的名片;堪称一流的图书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创新创意、文艺娱乐、健身锻炼等业余活动;学生公寓、美食广场的优良服务营造“家的感觉”。 再创辉煌的办学愿景:学院秉承钱伟长老先生“眼光向下、开放办学”的谆谆嘱托,坚持“根植张家港、融入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理念,以“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急需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多样社会培训服务”为办学使命,在“十三五”期间,为港城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为职教现代化建设引领县域高校的改革创新。
沙洲职业工学院 2021-02-01
一周科创资讯|10月17日-23日
一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政策、热点新闻导读
高教科创 2022-10-24
一周科创资讯|10月24日-30日
一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政策、热点新闻导读
高教科创 2022-10-31
一周科创资讯|11月1日-6日
一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政策、热点新闻导读
高教科创 2022-11-0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5 66 67
  • ...
  • 326 3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