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德宏职业学院
德宏职业学院座落在一个美丽的地方——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芒市,是一所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审批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60年的“德宏州卫生学校”,1999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合格中专学校”;2003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升格为德宏职业学院,2009年教育部审批备案,正式招收全日制专科生;2013年通过国家评估验收;2015年7月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整体并入德宏职业学院。学校占地面积800亩,现总建筑面积为建筑总面积15.2万平方米。有专兼职教师396名,其中教授6名、副高67名、讲师102名、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6名,脱产在读博士2名,脱产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双师型教师145名,缅甸籍教师1名,有省级技师工作站1个。学校设党群部门5个(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统战部)、纪检监察审计处、工会、团委),行政部门8个(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安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教学业务机构12个(思政部、基础部、临床系、护理系、医技系、机电工程系、财经商贸系、旅游艺术系、汽车工程系、建筑与信息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培训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有三年制专科专业 28个。其中有护理、医学影像技术2个特色专业。目前学校设有医药卫生、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旅游、能源动力与材料、装备制造、文化艺术、水利、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等共10个专业大类共49个专业。现开办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工程造价、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珠宝、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前教育、酒店管理、烹饪等31个专业,开设三年制大专、五年制大专、中专、函授本专科、培训等不同办学层次。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11406人,其中全日制在校专科生 5767人,三年制中专及技工2915人,两年制脱产大专148人,成教学生2576人。与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学校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校内建有集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生命科学馆和专业实验室134个;有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教学医院1所;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00余个。附属医校和教学医校,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校,临床医师、护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为学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医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学校坚持产教融合, 先后与2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现已成为一所以医学教育为优势的综合性、多学科的高职院校。建校56年来,学校坚持根植边疆、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厚德自强,诚信和谐”为校训;以“艰苦敬业,求实创新”为校风;以“博学善教,严谨爱生”为教风;以“刻苦求知,尊师守纪”为学风。弘扬“向上、向善、阳光、正气”的校园文化精神,坚持内涵发展,立足特色兴校,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5万多名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缅甸培养了363名医务人员和技能型人才,毕业学生为边疆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边民和睦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重视技能训练,把每年5月定为技能大赛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州校技能大赛,并取得好成绩,成为全省具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自2011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云南省高校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获云南省级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1个,个人二等奖6个,三等奖3个。获云南省汽车、计算机、机电技术等专业技能大赛团体项目二等奖8个,个人项目二等奖21个,三等奖12个。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近3年来教师主编、参编出版教材30多部,在国家、省、州级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有30多项省、州和校级科研课题立项。学校重视社会服务,相继成立云南省社科校德宏分校中缅关系研究所、德宏州对缅友好交流促进会、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德宏站、德宏州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考试中心、德宏会计资格证考试点等,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云南省“平安校园”、“省级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 2014年、2015年被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二等奖”; 2011年学生参演的千人刀舞创下了吉尼斯纪录;2013年学生参演的千人孔雀舞再次创下吉尼斯纪录,充分展示了我学校学生的风采。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与缅甸、印度、孟加拉国、台湾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举办两届孟中印缅卫生与疾控合作论坛,举办首届澜沧江—湄公河大学生友好交流周活动,配合州委州政府成功举办跨喜马拉雅地区合作论坛等国际性论坛;与台湾辅英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合作协定书,交流生交换备忘录,与台湾开南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影响力不断提高。积极与缅甸华侨商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云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德宏分院在我校设立中缅关系研究所,德宏州科协在我校设立德宏州对缅友好交流促进会;相继开办缅籍学生医学中专班、摩托车(电动车)训培班、汉语培训班;学校多年来为缅甸边疆地区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未来,学校将积极向上争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将学校打造为一所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国门大学。
德宏职业学院 2021-02-01
佳木斯职业学院
佳木斯职业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佳木斯市长安路西段,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880人,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3500余人。 学院设有学前教育学院、交通学院、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焊接技术系、艺术系、管理系、农业系、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培训学院、环通驾驶员培训学校和集贤分校等13个院、系及分校。开设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焊接技术、交通运输、管理、教育、艺术、农业等九大专业体系50余个专业。 学院有数控与机械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焊接技术、汽车驾驶、网络信息、建筑工程、现代物流、民族工艺品制作等九个大型实习实训基地;有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数控编程、电工电子、汽车模拟驾驶、量具与测量、电算会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联网、多媒体语音等35个实训实验室;有大型多媒体演播厅、多功能报告厅、环幕影院、舞蹈室、琴房、画室、体育场、拓展基地等完善的教育教学及训练场所。学院投资三千余万元建成的“无线覆盖、家校互动、多终端支持”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实现了专业教学资源、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资源的共建共享,搭建了信息化资源平台,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模拟演示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学院实行“工厂进校园、专业办公司”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校园内有现代化标准实习实训厂房23栋,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飞天机床厂、畅通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格雷特精密模具厂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校园。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创办了三鑫焊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启明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实体公司。上述企业和公司能同时容纳2000余名学生实习实训。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全国开展就业安置工作,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工业密集区域建立就业基地。学院与大连船舶工业工程公司、北京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沈阳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山东泉林集团、人本集团、中国吉利汽车、北京福田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青岛政建集团海梦圆大酒店、大连东泉酒店、中国人民解放军2703工厂、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各省分公司等千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学生在享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同时,还可通过学院完善的奖学与助学政策,通过设立“振华助学金”、“阳光助学工程”、“校园爱心超市”等方式保证生活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思想,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努力把学院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职业院校。
佳木斯职业学院 2021-02-01
临沂职业学院
临沂职业学院组建于2008年,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由临沂广播电视大学和原临沂商业学校、临沂市职业中专、临沂经济学校等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合并而成,六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优秀人才。学校是山东省单独招生资格高校、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近年来,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后勤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学校坐落在风景秀美、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之都、滨水生态之城、红色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临沂市。主校区位于罗庄区、毗邻临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二校区位于国家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占地1100余亩,建筑总面积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6亿元,馆藏图书47万余册,电子图书15万册,仪器设备总值9800万元。学校设有会计金融、商贸物流、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现代服务6个二级学院,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3个教学部,社会化培训中心、开放教育中心、奥鹏教育中心3个培训机构,机械、建筑、电子商务3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1个职业教育研究所。开设8大类32个高职专业、5个五年一贯制专业、15个三二连读高职专业,建设了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校级品牌专业群和12个特色专业。建有商贸物流、财务会计、建筑工程与管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艺术设计、公共管理、餐饮旅游等8大类实训中心、12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拥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航空模拟仓等各类先进实训设备5143台套,可开展257个实习实训项目和3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多功能语音室、网络直播课堂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和体育馆等现代化体育设施。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文体活动纷呈,成才氛围浓厚,是莘莘学子求知成才的理想园地。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58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9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86人,“双师型”教师200余人,校外兼职教师93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40余人,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劳动模范50余人,优秀教学团队4个。各领域专家2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大师8人。学校坚持“围绕产业转,围绕就业干,围绕需求办”办学理念和“严管、善教、乐学”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采用“2326”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订单教育,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与国内27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境内外10多所知名院校达成校企、校际合作协议,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招生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实施深度合作。学校重视文化育人,建有非遗大师工作室7个、教师工作室50余个、学生社团76个,形成了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品牌,构建了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位一体三全”育人格局。近三年,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成果研究、科研课题、文化教育与传承、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取得省级以上成果70余项,师生在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8个,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2个。打造了“5+3”、“3+2”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特色、“O2O”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技能实践相结合教学特色、“中-高-本”系统人才培养特色、“五子登科”学历提升特色、“红色文化+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特色,内涵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招生数量和生源质量稳步提高,现有全日制学生10789人、成人本专科教育学生11750人,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每年开展社会培训20000余人次。“十三五”以来,学校确立了“建优质、争一流”奋斗目标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活校、特色亮校、配置强校、文化铸校“六大工程”,积极对接服务山东省、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力的国内知名、省内一流高职院校,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临沂职业学院 2021-02-01
枣庄职业学院
枣庄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枣庄技师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为主的技术院校。枣庄职业学院与枣庄技师学院两位一体,由枣庄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省市两级管理。 学院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区祁连山路中段,毗邻京沪高速铁路,京台高速公路。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135个。在校学生12900余人,教师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研究员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7人,"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 学院下设医学院、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与信息技术系、化工系、建筑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农学系、基础教学部、台儿庄古城校区等10个教学单位和13个管理、教辅机构。开设32个高职专业、6个五年一贯制与三二连读专业、17个技师与高级技工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旅游管理、口腔医学为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装备与维修专业为省级名牌专业;数控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机电类专业群为省级示范专业群。 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能并举、学做一体、合作共赢、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多阶段、多循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生先后获国家和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奖项100余项,其中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为拓宽办学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学院秉承"尚德尚能,励志励学"的校训和"至诚至善,唯实唯新"的校风,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环境育人功能,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成功承办中国首届焊工电视大赛、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决赛等;被确立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国家级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高校标准化食堂先进单位等称号;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多次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荣记集体二等功、三等功。部分教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十大劳动之星、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枣庄职业学院 2021-02-01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前身是陕西海棠中医美容培训学院,1999年更名为陕西海棠美学专修学院;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更名为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树立职业教育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寻求多元合作,丰富文化育人成果,提升社会服务功能,走内涵发展道路,呈现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学院设有理事会、院务管理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10个专门机构,下设学院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等20个职能处室和医学美容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5个二级学院;学院地处西安市东郊白鹿原大学城,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千多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95万册,各类期刊400余种,其中电子图书约30T,教学用计算机约900台,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生活用房等学生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食堂、浴室、超市、医务室等学习生活场所一应俱全。 学院现有在校生为10000余名,教职员工6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90多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70多人,荣获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各1人。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联培、联训、联考”模式建立了一支校企资源共享的师资队伍,同时引进以及聘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著名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比例基本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满足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和办学特色,开设了医学美容技术、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24个专业,覆盖国家高职高专目录中7个专业大类、18个二级门类,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已成为美容行业的品牌,2017年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医学美容技术、护理、中药学、口腔医学技术4个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市场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等6个专业成为院级重点专业;健康管理、建设工程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等4个专业为校企合作企业需求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美容为特色,以医学技术类专业为主体、经济管理类专业并举,颇具传统文化特色、又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专业群。学院坚持“大学与企业并行,科技与财富共赢”的办学理念,以立足陕西,紧贴市场,面向一线,服务全国为办学方向,为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且符合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学院依托陕西西咸新区海棠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属600多家直营店,近千家连锁经营机构及海外分公司)的资源优势,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7个,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渭南市第一医院、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等40多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关系,成为学院教学医院,与香港娇芙达美业集团公司、杭州安杰玛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颂海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企业定制班”,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学生岗前培训就能享受生活补助,实习有保障,就业有岗位,实现了学习与就业零距离。另外,校内建有医学美容实验实训中心、医学技术实验实训中心、护理实验实训中心、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网络教学中心等,其中被评为省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2个,校级重点专业实训基地6个,实训(实验)室78个,学院职业劳动技能鉴定站获得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鉴定工种达20余项;学院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美容博物馆,史料详尽、藏品丰富,充分发挥了其存史、展示、宣传、教育、科研、交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效;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韩国韩医大学、大邱未来大学、圆光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越来越多学生有机会出国留学深造。 办学初期,学院明确了“自主创新,科学定位;突出特点,适应发展;服务全国,追求卓越”的办学思路,一贯秉承“重德、博能、求真、唯美”的校训,坚持奉行“笃学求真、拼搏创新、敬业奉献”的海棠精神。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安全稳定等方面获得一系列荣誉,先后荣获“中国十大专业特色高等院校”、“全国民办高等就业示范院校”、“陕西十佳知名品牌学院”、“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2015年度创新创业教育典范”等多项荣誉;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陕西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主流新闻媒体曾对学院进行专访或专题报道;承办了5次世界中医美容大会;牵头制定的《世界中医美容高等职业教育标准》被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认证通过;在历年上级组织的教学、德育、体育、卫生、安全、就业等专项工作检查评估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得到社会、政府、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2021-02-0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全省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基础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部),拥有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商科、文化旅游、数字艺术等六大特色专业群。 学校所在的无锡高新区是无锡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窗口、科技创新基地、转型发展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集聚了外商投资企业15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53家,形成了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学校依托无锡高新区雄厚的产业、人才、技术背景,坚持“立足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85%的毕业生在无锡高新区实现优质就业、高薪就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为满足学生学历提升的需求,学校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合作,开通了专转本、专接本、远程本科等多种形式的“专科后”学历提升途径,每年有500多人进入本科学校深造,已有多名同学考入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 学校毗邻新洲生态园,绿植丰富,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学生住宿有四人间和六人间,四人间公寓:1500 元/生·学年;六人间公寓:1200 元/生·学年。学校各项硬件设施齐全,住宿条件优良,每个宿舍拥有独立卫生间、淋浴房、洗漱台、空调、电扇、写字台、上床下柜,24 小时冷热直饮水。宿舍公共区域提供全自动洗衣机、自动洗鞋机、公用吹风机,无线 WIFI 等,定时提供洗澡热水;每栋宿舍均有贴心的宿管阿姨 24 小时值班;每个学生每个月有热水 1 吨,冷水 3吨,电 8 度的免费补贴。学校有三个大型食堂,包括一个美食城,食堂菜肴品种繁多,诸多知名连锁品牌入驻。学校还有超市、医务室、电子银行、体育馆等各类设施齐全。学校交通便利,学校门口即有 10 多条直达公交线路,并且在建的地铁三号线站点也紧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交通非常便捷。欢迎各位考生及家长来学校实地参观!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起源于1960年广州市建筑工程局主办的“广州业余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在原广州大学城建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置,是一所公办转民办、晚起步、快发展的“年轻的老学校”。作为广东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深化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获批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获评“教育部第三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 学校位于有“广州市后花园”之称的从化区,办学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约1355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8万余册,建有千兆主干带宽、10G出口带宽网信息化校园系统以及室内体育馆、400米塑胶跑道标准运动场和大型文体广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拥有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占26.47%、研究生以上教师占47.26%,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广东省教学名师、劳动模范和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代表。设有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经济与管理、艺术与设计、外语外贸、人文、创业教育和继续教育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市场营销与策划、环境艺术设计、商务英语、网络新闻与传播等51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为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营销与策划为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工程造价、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形成了以建筑技术、建筑管理、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电子信息和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群为主的办学格局。 学校本着“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城市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实施创新强校“1177”工程为抓手,紧扣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制度激励、以人为本”的城建治理模式,以制度激励引导教师确立践行“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习惯养成”育人新理念,积极探索“理实一体、产学结合”实践育人模式。挂牌成立了以广州天马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广东城建职教集团,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日渐深化。联合东方雨虹等名优企业投资3900多万元、占地120多亩,打造“华南地区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建筑高技能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与恒盛建设合作共建绿色建筑学院,实施双院长负责制;与中铁一局合作开展地铁站场建设,协同进行项目服务、技术咨询、学生顶岗、课题研究;与中建二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项目合作;与扬海科技、华浔装饰等名优企业探索现代学徒制,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和设计项目;并与“走出去”的企业联合办学,启动建设中辰钢结构、东方雨虹等公司在卢旺达等“一带一路”国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建立防水技术与材料实训基地;着手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拉曼大学等共建“国际建筑与房地产学院”、“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具有城建特色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库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近年来,学校立项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成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实现全省民办高职院校一类品牌专业、协同育人平台零的突破,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和3个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成功验收;立项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公共实训中心、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近30个;校企共建具有现代学徒制特征的绿色建筑等特色专业学院5个。学生获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和省一、二、三等奖,“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奖等荣誉近400项。学校连续3年录取超过7千人,新生报到率高达90.16%,居全省前列;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荣获“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按照省“创新强校工程”A类规划,全力推进“2235”工程建设,继续以产教融合为载体,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以教师受益为出发点,以学校发展为目标,为创建全国民办优质高职院校而努力开拓进取。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2021-02-01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是天津市教委直属的以培养海运人才为主,具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62年成立的天津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学院是我国海事局向国际海事组织申报船员培训机构之一,是天津海事局在华北地区最先开办海员对外适任证书培训的机构之一,也是华北地区首批通过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认证的教育培训单位,被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授予“滨海新区航海运输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2016年,学院被确定为天津市国内一流校(优质校)建设单位;2017年,学院被确定为天津市世界先进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学院位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总占地面积4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体育场馆以及设施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实训室等。现有馆藏各类书刊近70万册。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八千人,教职工近五百人。 专业建设 学院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大力发展适应海运特色和环渤海地区建设所需专业,形成以水上运输类专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为主干,以装备制造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两翼的“一核一干两翼”专业构架。现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通信与导航、游艇设计与制造、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27个专业。其中,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等五部委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3个专业被确定为天津市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优质骨干专业,航海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轮机工程技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和港口与航运管理5个专业被确定为天津市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骨干专业。同时,学院还承担完成了天津市航海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轮机工程技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4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项目的开发工作。 人才培养 学院下设航海技术系、轮机工程系、航运经济系、国际邮轮乘务和旅游管理系、工程技术系、信息工程系、社科部(体育部)等7个教学部门。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秉承“工学结合、三证融通、军事化管理、礼仪教育”办学方针,融“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于一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海洋意识与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结合海运特色,采取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强化对学生的素质训练和养成教育。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学院高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有适用够用、适度超前,以中央财政投资建设的船舶操纵模拟实训室、轮机模拟器实训室、集装箱运输管理实训室等为代表的校内实验实训室97个和校外水上训练基地,与社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17个。成为目前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培训资质最全、功能最具领先性的海船船员学历教育和培训基地。 社会服务 学院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努力创新服务形式,依靠科研和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全方位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200项,积极开展基本安全培训、保安员培训、船长培训、轮机长培训、大副培训、大管轮培训、客船船员特殊培训、履约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商务管理培训等90余项培训项目,培训人次数达到13万余人次。 国际交流 学院按照航海教育国际化标准、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就业的特点,瞄准培养适应国际人才市场竞争,满足国际品牌企业用人需要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先后与美国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等多家国际企业以及荷兰海事大学、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英国达德利学院、法国勒摩尼耶学院、波兰马拉帕斯卡酒店管理学院、新加坡海联海事学院、欧洲职业教育中心、欧亚商业教育基金会等20所院校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师资培训、合作办学、订单培养、专家讲座、学生互换、学生海外实习实训与应聘就业、国际企业岗前培训等深层次合作,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成长足迹 2006年,学院经市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改制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成为天津市唯一一所航海类高职院校;2007年,学院通过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审核,获得船员教育与培训资质;2008年,被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天津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并被市政府确定为首批进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5所高职院校之一;2009年,学院被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授予“滨海新区航海运输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通过了教育部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国家海事局专家组“10号令”现场核验;2011年,学院顺利进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并被评为“天津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天津市2009-2011年度文明单位”;2012年,学院被评为“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平安校园”,并成功跻身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学院党委被评为“天津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学院被评为“天津市高校阳光体育先进学校”,并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2014年,学院在第九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上获得“中国邮轮年度大奖——最佳培训设施奖”;2015年,学院被评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2014年度“平安校园”;2016年,学院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国内一流校(优质校)建设单位,在第11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上获得“2016中国邮轮年度大奖——最高就业率奖”,在天津市饭店餐饮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团体金奖”和“优秀组织奖”,荣获“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舟与赛艇分会优秀院校”奖,被评为“放心食品系列工程高校A级示范食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学院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世界先进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通过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换证审核和项目核验,被教育部认定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在第四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荣获航海院校组团体三等奖,在天津市“平安高校标准化建设”考核中荣获优秀。 今后,学院将继续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海运教育特色,以“百年办学、百年立校、百年树人”为发展战略,秉承“知学善建,诚达思远”校训,发扬“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同心协力,拼搏创新”的海运精神,坚持“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工作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强化素质教育、双创教育、文化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担当作为、创新竟进为动力,加快推进世界先进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地址:中国·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雅深路8号 邮编:300350 传真:022 -28779661 招生热线:022 -28779900、28779722、28779901 人才热线:022 - 28779607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2021-02-01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前身是始建于1984年的辽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是公办省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位于中国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周边地区教育科研单位集中,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气氛浓郁,是求知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院拥有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双师型教师为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副教授以上职称56人,注册会计师、律师、经济师、土地评估师等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以上。 学院设有商务贸易系、财务管理系、商务外语系、技术经济系、信息技术系、公共管理系、素质教育教研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法律事务等23个切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普通高职专业和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4500人,是培养商务贸易类和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 学院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创建了“基础理论平台+个性技能模块+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各专业都建有强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设施和模拟仿真的实践训练场所,具备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毕业生在取得毕业文凭的同时,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在140家企业建有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与用人单位合办多个订单式培养班,为就业创造条件。毕业生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同类院校位居前列,是辽宁省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2014年,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金融管理与实务、财务信息管理、文秘、法律事务、国际商务、市场开发与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3个专业和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河北省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建于1976年华北石油会战初期,2004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渤海石油职业学院。2006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学院成立了“中国石油华北技师学院”,承担集团公司技师、高级技师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任务。 学院位于北京南特大型国有企业华北油田所在地——河北省任丘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开放带,毗邻驰名中外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和京开公路(国道106线)从本市通过,交通极为便利。 学院占地面积1129亩,校舍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教学设施设备原值1.28亿元,图书馆藏书总量49万册。学院拥有校园网、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电视教学系统,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语音教室、微格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石油工程等六大实训中心以及水力学等33个实验室,其中石油工程和护理实训中心被河北省确定为重点实习实训基地,由我院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合研制的石油实训中心的钻井、井下作业技能实训设备可模拟生产现场的各种操作,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金工实训中心(实习工厂)具有ISO9001认证资质和一、二类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产品远销苏丹等七个国家及国内二十余个省市。同时分别在华北油田公司、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建有48个固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还拥有十口原油生产井作为采油、储运等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学院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井控培训中心、驾驶学校。其中,井控培训中心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钻井、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基地,被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确认具有井控培训资质和HSE国际认证权。我院护理专业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9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8名,讲师248名,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华北油田副总工程师刘钺等在内的客座教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及高级技能的兼职教师46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名。 学院坚持 “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依托油田企业市场、继承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基础和实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培养专科层次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突出特色,促进“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特色,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育人和用人结合的关系,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相配合的“零距离”模式。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油田、面向行业、服务企业,利用学院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学院在中海油、中海油服、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冀东油田、江汉油田、新疆石油管理局等石油企业以及北京、天津、东南沿海、西部地区建有近百家就业基地,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部分专业就业率达95%以上。在河北省组织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评估检查中,我院被评为“优秀院校”。 三十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自强、勤奋、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已为石油系统和社会各界培养各类人才数万人,毕业生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毕业生以文化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思想作风过硬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326 3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