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龙烟钢铁公司技术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高职院校。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优质高职学校,同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2021年1月26日,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校、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是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实习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50强,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河北省首批混合所有制试点院校。 学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现有红旗、新石、西柏坡三个校区,在校生近2万人。学校设有材料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互联网学院、基础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业基础教学部、成人教育部、老年教育部、宣钢分院15个教学机构。学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定职业教育定位、属性和特色,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立足先进制造,坚持钢铁特色,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围绕河北省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开设有职业本科专业37个,专科招生专业21个。建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有国家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0门,“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5部,全国优秀教材1部;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58个。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近五年新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41项。 学校建有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特约教育督导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2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政府特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等人才37人次。建有5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现代烙画内画技能大师工作室。 (来源官网,有删减)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省佛山市。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其后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良成绩。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列入首批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2016年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软科2020“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全国排名第228位。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习提升本领、以规范夯实基础、以创新塑造品牌、以改革突破难点、以党建促进高建、以高建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明德博学、自强有为”的校训,倡导“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崇尚学术、爱岗敬业的教师文化;成人成才、创业创新的学生文化”,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分别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和禅城区,其中仙溪校区环绕在水面达1700亩的仙溪湖周围),校园占地面积2208.7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学校建立了博士后培养、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办学体系。面向全国14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323人,在校硕士研究生976人(含51名硕士留学生),联招博士3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318人,本科留学生、汉语进修生等共98人。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大批优秀人才16万余人。学校具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39人,其中专任教师1158人。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198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正高170人),副高职称520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3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17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博士609人),硕士学位教师661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硕士454人)。其中含双聘院士5人、海外特聘院士1人,另通过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团队1个,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5人,珠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9人,培育第十四批国家级特聘专家2人、珠江学者4人,聘任岭南讲座教授59人,遴选校内岭南学者171人。此外,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乔治·斯穆特和菲尔茨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沃恩·琼斯等世界著名科学家为名誉教授。9月30日,我校全职特聘外籍教授古睿智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和16个二级学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含公共体育、公共英语、公共艺术)、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个二级学院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了“产业学院”。现有6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农、医、管理、法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十大学科门类,在招理工科专业占比达66%。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国际商务、教育、电子信息、农业、兽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动物医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1个(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艺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护理学(康复护理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省级重点专业4个(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预防兽医学、材料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数学、土木工程),省级“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畜牧学)。目前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学院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重点课程7门,精品开放课程14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 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1819项,其中国际、国家级591项、省级1228项。毕业生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近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均高于1%,其中2017年位列全国本科高校97位,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易班全国共建工作示范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校企共建创业实践基地”、科技部国家级“星创天地”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科技部“校企合作好案例”、工信部首批“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数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社区(佛山站)及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学校、省级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广东省易班十佳发展中心等称号。 学校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和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科研及产学研合作。拥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领域——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独立建设广东省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清远麻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季华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21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33个。当年拨入科研经费从2010-2017连续八年位居全省前十。科研总经费从2010年的772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79亿元。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项目17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科技部课题4项);获得授权专利1623项,其中发明专利207项。2016-20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坐落在湖南常德市江南城区,规划总面积2145亩,现已建设1057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学校始创于1994年,时称常德电脑技术学校;1998年成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院校,更名为常德电脑专修大学;200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大专院校,更名为湖南同德职业学院;201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本科院校,更名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798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人,兼职教师12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5人,副教授118人,博士21人,硕士2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学校升本以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138项,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62篇,出版专著及教材3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理授权109项,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1项,其中一等奖3项。 学校设有农林科技、机电工程、经济管理、设计艺术、信息工程、外国语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创新创业就业学院,已经开设20个本科专业、20多个专科专业方向。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财务管理、水产养殖技术、园林技术等一批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或社会就业热门专业。学校以“博今古、承文明、强技能、事国家”为校训,全面推行“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六业贯通、学历+技能+职业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技能训练,工学结合,机加工与数控加工中心、机电设备检测与维修、电工电子数控系统、汽车维修、检测、美容、会计、物流营销等实训室和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园一应俱全。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与一百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合同,其中20多家企业在学院建立了专题人才培养班。 学校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15个民族的学生10858人,其中本科生8146人,专科生2712人。校园总规划面积2145亩,已建成生态绿化校园1057亩,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幽,古树奇石,鸟语花香,湖水碧波,高塔巍峨,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教学设施齐备,有多功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85个,有5万多平米的科技大楼,有2万多平米的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刊物110万多册,配套电脑设备3200多台,宽带、无线网络、闭路电视覆盖全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00多万元,资产总值达6.9亿元。 学校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培训考试并获得相关技能证书,近年来有两万多人次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网络管理工程师、模具设计工程师等50多项专业水平等级与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的培训考证,合格率90%以上。学校被省、市定为“关爱企业定点培训单位”、“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所”。 学校注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国民素质培养提升,《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报刊杂志专题报道了我校新的办学理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特色,曾在全省最受欢迎的品牌学校公开评选中名列榜首,先后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第一轮和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综合评估。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围绕专业特色和兴趣爱好组建了60多个学生社团协会,活动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社团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管理组织”,武术协会、计算机协会、普通话推广协会获“全国高校特殊鼓励社团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财务会计、英语协会、书法协会、街舞协会、交谊舞协会等被评为“湖南省百佳社团”。丰富多采的活动形成了活泼、生动的大学校园文化,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与综合能力。 学校是全国“温暖工程”培训基地,对西部地区及困难家庭学生加大资助力度,建立了完善的奖励资助体系。近六年来有10000多名学生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学院互助基金的奖励和资助,总金额达2850多万元,奖助比例达50%,家庭困难学生还可按规定申报国家助学贷款,寒暑假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并按国家财政补贴优惠标准,为学生全部办理医保和意外伤害保险。 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每年召开两次大型招聘会,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上海广达、南车集团等百余家大中型企业来学院招聘,对就业情况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人人能就业,就好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法律、水产养殖、建筑装饰等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供不应求。办学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培训技术技能型人才6万余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精英,已培养出15届大专毕业生2万余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收专科、本科新生,本科招生专业有:园林、水产养殖学、林学、园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英语、商务英语、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21个专业 ,专科招生专业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脑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财务管理、商务英语、园林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等20多个专业方向。 面向未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将始终秉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立足常德,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坚定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教育教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相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20年1月)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2021-02-01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是在原中州大学的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郑州市文化艺术学校(创建于1956年)整体划入,2014年,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79年)整体划入。建校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2013年以来,学校以“一•五五”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建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2016年5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名启用。随后,学校以“一二三四”工程为统揽,全面改革整体推进,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现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声誉良好的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位于郑州市北部,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483.8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8.2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754亿多元。学校图书馆馆藏纸介质图书157.70万册,中外文期刊1211种,电子图书120万种,电子期刊22016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20个中外文数据库。 学校现有教职工1144人,专任教师788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5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03人,博士、硕士共621人,双师型教师449人。学校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2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0人,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20余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市级教学名师8人。一大批享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在学校长期任教。 学校现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法学7个学科门类,本、专科专业共计63个,其中本科专业19个。学校毕业生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校现有216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317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1市级重点实验室、22个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学校积极开展为企业、为社会服务活动,长期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研发新产品、革新生产工艺和技术。学校建有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学术研究基地、中原绿色发展研究院、高性能有机功能材料郑州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郑州安全检测中心等16个研究所(中心);先后与加拿大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英国奇切斯特学院、日本筑波技术大学、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校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环境,积极参与京豫合作战略,落实《全面深化京豫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了《北方工业大学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合作协议》。2018年6月,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的共同支持下,依托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共建的郑州中德学院成立。有效推进“一校五区”建设,英才校区、龙子湖校区、航海校区、金河校区校园文化环境明显改善,航空港新校区已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乘借国家大力推动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转型的时代东风,以加快河南省五大国家发展战略和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对接产业发展,以服务河南省和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积极服务郑州建设国际商都为引领,以加快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一二三四”工程为抓手,统揽学校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学校“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工生正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高效的作风,齐心协力,克难攻坚,争取早日实现“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努力奋斗!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1997年,是经教育部批准,以实施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学校占地面积近千亩,自然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较高。学校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科研设备先进,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一应俱全。学校建有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门类齐全,且电子图书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完善。学校是“中国就业影响力典型高校”、“星级安全校园”、“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级单位”、“全国就业质量建设示范高校”、“对口支援西藏职业教育单位”、“河北省人社厅省级示范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多次被《中国青年报》、《河北电视台》等各大媒体予以专题报道。学校融合工、管、经、文、艺等学科门类,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现有建筑与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软件学院7个学院。2020年学校安排了28个社会亟需的本科专业和8个特色专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应用型教育特色鲜明。一方面,学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校企共育人才,实现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河北世纪建筑材料设备检验有限公司、中科恒运股份有限公司、新龙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企业建立了稳定、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得以在企业一线锻炼,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一方面,学校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历年来的“挑战杯”“学创杯”“品茗杯”等全国知名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旨在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学校设有运动社团、器乐社团、电竞社团等各类专业学生社团,各类文化艺术节、舞会、cosplay动漫展等定期举办。新时代下,学校正在秉承“专家治校、名师执教,依法办学、特色办学”的办学治校方针和“修德凝道”的校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深化各项教育事业的改革,推进学校转型发展,为服务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警察学院
重庆警察学院是重庆市唯一的公安院校,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委指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当时主要任务是从事在职民警培训。1982年,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成立,开始举办中专学历教育。2001年,人民警察学校与公安学校合并组建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开始举办专科学历教育。2005年起,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公安专业(方向)本科生。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升格为公安本科院校,主要承担本科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校名更改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6月,学院顺利获得国家学士学位授予权,取得了重庆公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突破。建校67年以来,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崇法、精业、忠勇、笃行”的校训,始终突出忠诚警魂培育,始终强化纪律作风养成,坚持依托公安行业、立足公安实践、服务公安需要、培养公安人才的办学传统,为重庆公安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巴渝警察的摇篮”。 学院作为重庆公安人才培养基地、在职民警训练基地、公安理论与实务研究基地,办学定位是应用型公安院校。学院坚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构建了以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科为主体,具有比较优势、公安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构建了包括领导干部培训、警衔晋升培训、专业警种培训在内的在职民警培训体系。目前开设治安学、侦查学、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等7个公安本科专业,其中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为市级特色专业,警务指挥与战术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另开设侦查学、治安学等2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近年来,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学院设有办公室、政治部、纪检监察室、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后勤处、计划财务处等8个党政管理机构;有侦查系、治安系、警务战术系、刑事科学技术系、公安情报学系、信息安全系、交通管理工程系、法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基础教研部、培训部等11个教学机构;有图书馆和网络管理中心2个教辅机构。全日制在校生2000人左右,年培训民警3000人次左右。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竭力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训练设施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紧扣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立与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紧密对接的人才选拔、培养、入警机制。以培养“政治可靠、专业精通、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的“党和人民忠诚卫士”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建立课堂教学与警务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占地总面积616亩,建筑面积11208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84.35万元,警务战术训练馆、警务驾驶训练场、多功能靶场、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设施完备。学院接入公安网和教育网,与公安情报资源库互联互通,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图书馆公安业务类藏书种类齐全,馆藏纸质图书71.81万册,电子图书10.32万册,中外文期刊740种。学院建有视频侦查、情报导侦、比对显微镜网络实验室、犯罪模拟画像实验室、心理行为训练场等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所40个。同时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建有55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建校以来,为重庆公安队伍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培训民警6万余人次。近年来,学生入警率达到90%以上。目前,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约1/4的警员为学院毕业生,大批校友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学院毕业生涌现出了公安部“一级英模”周鑫,“二级英模”戴晓煜、甘在华、孙斌,50余名一等功臣,500余名二等功臣,6000余名三等功臣,为重庆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各项建设和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始终把师德风范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全员育人体制机制,强化人民教师和人民警察双重身份。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业教师警务实战能力培养计划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推出在国内公安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96名(其中民警294名,专任教师166名),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名(其中教授19名,研究员1名),有副高级职称教师54名(其中副教授38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0名。学院刘开吉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名单,这是截止目前全国公安院校的唯一入选者,同时,他还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学院现有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名,重庆市教学名师2名,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有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1名,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名,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4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聘任客座教授30余人,兼职教官100余人。 学院大力实施校局深度共建,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及国际合作交流。学院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理论创新优势和调研咨询优势,围绕公安战略部署和公安实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学院建有反恐处突协同创新中心、警务情报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协同创新中心,有民安众创空间、公共安全研究所、道路交通事故对策研究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研究中心等10个学术研究机构,有重庆市溯源司法鉴定所等专业服务机构。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9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项。主办《警察论丛》、《重庆警察学院学报》等刊物。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深化与拓展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关及其教育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先后聘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刑事司法终身教授王政博士、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乌国庆,我国著名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香港警察学院枪械训练科警司李杨志、我国著名反恐专家李伟研究员等全国知名的公安教育教学专家及一线业务领导担任学院特聘或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大量举办公安类学术论坛,邀请公安实战部门、公安院校和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警务热点、难点和社会安全领域焦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积极提出预防和处置相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有力促进了学院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改革与发展走过了近70年不平凡的历程,饱含了几代重庆警院人的光荣与梦想,映照着几代重庆警院人艰辛的奋进求索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党委着眼国家公安教育改革和应用型大学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公安改革一系列重大部署,坚持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流,主动融入公安工作改革发展大局,全面实施向应用型公安院校转型发展和校局深度共建战略,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公安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彰显“政治性、职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的特色,努力建设西部地区一流公安院校,更好为重庆公安事业发展和重庆社会安全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庆警察学院 2021-02-01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学院简介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是2003年3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试办、2004年2月经教育部确认,由湖北工程学院举办的一所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校位于武汉市卫星城市、汉孝子董永故里——孝感市城区,与武汉市相距45公里,距天河机场30公里。京广、汉渝铁路,107、316国道、京珠和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孝感市、孝汉城际列车直通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依托湖北工程学院优质办学资源,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按大学科门类整合的思路现设置有语言文学系、财经政法系、信息工程系、城市建设系、生物化学系和机电工程系等6个教学系和1个公共课部,开办有32个本科专业和22个专科专业,其中大部分专业依托湖北工程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开办,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生物工程专业现被列为湖北省教育厅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认定为第二批“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目前,学校共有学生近6000人,专任教师253人,外聘教师130人。 近年来,学校狠抓内涵建设,逐步推进转型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学生在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其中,学生获得第八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湖北省第三十三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湖北省高校第十五届“福创杯”新青年小说大赛一等奖等多个省级及以上大奖;学生小说《爱上世界上唯一的你》和散文集《梦里花落,流连未央》、《逆流梦雨》等作品公开出版;法学专业学生国家司法考试年均一次性通过率保持在20%以上;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多名学生获得国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机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和“湖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地方,培植特色;创新机制,开拓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理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学校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文化艺术、学习竞赛、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学校还有人文、科技、公益、艺术、体育等近20个学生社团,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目前,正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将秉承“明德明志,求是求新”的校训精神,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朝着一所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有影响、有特色的独立学院的目标奋进。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求学!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2021-02-01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建校于2005年,为民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简称“山外”,英文名称为“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s Vocational College”。学院的举办者是山东华信工贸有限公司。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为学院名誉院长。2018年12月,教育部批复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自办学以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开拓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脚踏实地、放眼世界,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院 是“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日照市外向型经济研究基地”“日照市外语外宣研究基地”。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山东最具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等100余项荣誉。 学院占地68.2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5.0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44.63万元,纸质图书115.44万册;专任教师521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03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05人,“双师型”教师222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建有“日照市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贸易、金融、同声传译、数字媒体等115个实验实训室;有大连商品交易所、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262家实习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学院现有经济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45个专业。拥有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3门,参与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项目1项、国家级2项。 在长期的探索与积累中,学院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一是加强了党建与思政工作。我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建院伊始,就成立了院党委,历任党委书记均由日照市委委派,设有专职副书记,健全了各级党组织。党委书记是董事会成员,党委班子多数成员与行政班子交叉任职,参与干部选拔、教师选聘、物资采购等关键事项的决策与监督。建立了党委议事规则、“三会一课”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实行了党委委员联系二级学院、中层党员干部联系班级、教工党员联系宿舍三级联系制度,使“凝聚力工程”“阵地工程”“先锋工程”三大工程落到实处,全方位加强了党建工作。学院团委连续三年被评为“日照市红旗团委”。 党建工作全方位加强,促进了思政工作水平的提升。我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经贸文化,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了“一二三四六”育人体系,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搭建社区公寓和社会实践“二个平台”,依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三支队伍”,拓宽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个渠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安全保卫、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六进公寓”。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效果明显,涌现出了2017年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李伟、连续两次潜入河底救人的“日照好人”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唐志伟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办学以来,学院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二是形成了“外语+职业、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主动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形成了“外语+职业、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外语类专业根据职业面向,设置职业方向课程,提高职业能力;非外语类专业根据岗位特点,加大专业外语课程开设力度,强化外语能力。充分发挥双语和“双师型”教师优势,开实、开好双语课和实践教学课,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学生总体就业率均达95%以上。根据麦可思调查,我院毕业生呈现出“就业率高、创业率高、薪资水平高、对母校满意度高”的特点。 三是推行了“精讲多练、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我院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了“精讲多练、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精讲”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多练”专业技能,坚持学为基础、用为关键,实现“教、学、做”一体。通过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平台,搭建校内企业平台,建设创业平台,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延伸到企业,拓展到创业基地,使学生在“精讲多练”“学用结合”中得到提高。近年来,学生有1100余人次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103人次,省级特等奖、一等奖170人次。 四是畅通了“三引三送”的国际化办学道路。我院坚持开放办学,畅通了“三引三送”的国际化办学道路,即引进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外优秀教师和优质教材等资源、引进国外留学生,送学生国外留学、送学生国外就业、送教师境外进修。截至2018年底,累计引进高层次外教180余人次、“海归”人员60余人,引进国外留学生300余名;累计输送800余名学生国外深造,300余名学生国外就业,近200名教师境外培训;与美国帕克大学、俄罗斯卡卢加国立大学等77所境外高校结为姊妹学校,与韩国仁德大学等11所高校发起成立“AU+亚洲大学联盟”,有力促进了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高。 五是践行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我院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一是广泛开展应用研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立日照外向型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等机构。二是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2017年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共建产业培训基地(该所在全国设立的唯一一所),截至目前到我院接受免费培训的金融类企业达100余家;依托电商物流专业群及“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为企业免费培训500余人次;依托外语各专业,先后为日照五征集团、日照港集团等企业免费开展外语培训600余人次,为日照市、陕西大荔县免费培训英语教师600余人次,为日照市委市政府、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和中澳经贸论坛等提供翻译服务百余次。 当前,山东省和日照市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大重大工程”,推动省市高质量发展。我院将以全新的理念,牢牢抓住新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机遇,始终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探索走出一条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的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国际化”,办好新时代本科职业学校,为国家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地处肇庆市著名国家5A风景游览区七星岩湖畔,是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之一。学校环境优美,被誉为全国最美的民办大学之一,紧邻全长20公里的“北岭休闲运动带”。办学23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工、管双轮驱动,工、管、经、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1个通识教育中心。建有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建筑、财经商贸、艺术创意等五大实验实训中心,各类实验实训室16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亿元。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122万册,中外文期刊1100多种。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财政资助专业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省级决策咨询基地一个。2020年我校本科招生专业共15个,专科招生专业50个。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创建于1938年,历经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毕节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毕节师范专科学校等时期。1993年,教育部定名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3月,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毕节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3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2个亿,纸质图书103.38万册,电子图书128.24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学校设有13个教学学院、1个教学部、5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全日制在校生11578人。现有教职工879人,其中博士78人、硕士394人、正高职称74人、副高职称284人。教师中有省管专家3人、市管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学校现有1个区域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以及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工程中心,6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2门省级精品课程,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产学研基地。近三年来,承担了百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面向未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秉承“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办学精神,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培养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等需要的一线工程师和服务基础教育需要的一线教师为目标,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3 74 75
  • ...
  • 858 8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