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针织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本项目立足自主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了再回收纤维原料与色丝毛绒生产技术创新、数字化提花生产技术创新、零排放染色技术创新、碱减量聚酯回收技术创新与定型热量回收利用创新等多种集成创新技术,并将科研成果快速实施产业化。项目针对绒类面料生产程序繁琐、提花花型变换困难、生产污染严重等多个核心问题进行攻关,形成了再回收化纤原料与色丝生产绒类面料技术、绒类面料数字化提花生产技术、零排放染色技术、碱减量聚酯回收技术与定型热量再利用技术等五大主要关键技术。通过再回收化纤原料应用生产更加环保的绒类面料、通过色丝的应用免除染色工序,减小环境污染;通过绒类提花与 CAD 设计技术实现绒类面料的数字化提花生产,在丰富绒类面料提花图案同时,极大缩短提花变化与实现周期;通过轧染技术,实现绒类面料的连续化染色与零排放染色生产;通过超细纤维绒类面料在碱减量生产中溶解的聚酯回收再利用,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聚酯的循环再利用;通过定型过程热量传到办公区的空调供热,实现能量的循环再利用。基于以上技术,在国内首次研发出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6 项,其中获授权 10 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20 篇。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已形成成熟绒类面料高效提花生产与绿色生产的关键工艺及装备,均已实现了产业化。成果应用五年来,企业新增产值 9.4 亿元,新增利税达 1.8亿元。生产工艺与装备在相关绒类面料生产企业推广、其产品迅速在服装、家纺等生产企业推广使用,用户反映良好,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项目的实施在提高绒类面料品质同时,还可减少传统绒类产品生产时的能源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项目推动了绒类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江南大学 2021-04-13
山东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车间首选济南欧凯净化
产品详细介绍济南欧凯净化设备公司生产各类空气洁净净化设备、风淋室、超净工作台、臭氧发生器、空气净化器、传递窗、层流罩(FFU)、高效空气洁净设备、初、中、高效空气过滤器。同时承接各种净化厂房、无尘无菌室、净化实验室、GMP车间等的设计、安装、维修等。可满足电子、医药、食品、航空航天、光学光电、半导体塑料、化工、包装、喷涂、化妆品、保健品、科研等行业,客户不同的净化需求。 主要服务项目: 1、 承建各种净化级别、工艺要求、平面布局的空调净化厂房、洁净无尘实验室; 2、 设计、建造食品厂净化厂房,协助通过QS认证; 3、 承建相对负压、高温、防火防爆、隔音消声、高效灭菌、排毒排臭、抗静电等特殊要求的净化厂房; 4、承建净化房相配套的照明、电器设施、动力、电器控制系统及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5、承建恒温恒湿净化厂房系统、空调机房、冷冻机房; 6、承接净化厂房配套的给排水、水处理及空气处理系统; 7、承接净化空调系统工程咨询、调试、协助检测。 网址:www.jnokjh.com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0531-82631375
济南欧凯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二次重组的杆状病毒(棉铃虫病毒)作为高效生物杀虫剂生产新工艺
棉铃虫重组病毒杀虫剂施用安全,对人畜无害, 无残毒, 保护了人类健康。重组病毒杀虫剂不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利用它逐步地取代化学农药, 是逐渐消除化学农药残毒,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途径,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由于病毒感染的专一性, 不会危害人类,不会危及有益昆虫及其它有益的动植物, 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维护了生态平衡。 国内外专家预测到21世纪初生物农药将占市场的20-30%。棉铃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杂食害虫,也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害虫,全国受害作物面积近1亿亩。当前棉铃虫对各种化学农药均产生了很高的抗性,单纯依靠化学农药,已很难控制该类害虫。化学农药超量应用引起的中毒事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的防治面积仅占棉花种植面积的0.25%-1% (200万亩),缺口很大,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该项目开发生产的生物杀虫剂不是传统的野生棉铃虫病毒,而是经过二次重组,而且具有高效杀虫效果的重组的棉铃虫病毒HaSNPV-CathL。它的特点是缺失egt基因并插入蝎毒基因。重组棉铃虫病毒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双重重组棉铃虫病毒处理的小区蕾铃被害率低于野生型病毒处理的小区,最终棉花的产量也比野生型病毒处理的小区高20%。    重组棉铃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的工业化生产,国内采用“人工饲养的幼虫――多角体病毒感染”的传统工艺,此法生产时间长、耗人力,产品中含有的微生物、大量昆虫角皮及昆虫蛋白等对人体有危害。本项目以以色列的工作为基础采用离体病毒培养“重组棉铃虫细胞-重组棉铃虫病毒”体系开发了无血清昆虫细胞培养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大规模生产过程。这不仅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 而且降低重组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生产成本。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关于组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构建特色鲜明、能力卓越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培育我省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方案》(赣科发〔2023〕2号),省科技厅将分批次对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开展优化重组。
江西省科技厅 2023-08-0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基因工程活疫苗及制备与应用
已有样品/n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基因工程活疫苗及制备与应用。  成果简介:本发明的重组菌株表达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其中S蛋白的A、D抗原位点和N蛋白的N321抗原位点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重要的免疫原性基因片段,COE基因和SD基因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重要的免疫原性基因片段,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可以同时提供针对猪霍乱沙门氏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三种病原的保护力。  应用前景:目前,PED商品化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这两种疫苗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单链片段抗体-多肽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链片段抗体-多肽融合蛋白及其应用,该蛋白是一种具有结合 Her2受体和携带抗癌siRNA药物双向功能的融合蛋白,可以作为抗癌siRNA的药物 载体。其中,单链片段抗体为Her2-ScFv,多肽为鱼精蛋白片段多肽。该单链片段抗 体-多肽融合蛋白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本发明构建的Her2单链片段抗 体与鱼精多肽的融合蛋白具有结合Her2受体和携带抗癌siRNA药物的双向功能。本 发明的融合蛋白能把抗癌siRNA药物定向导入目标癌细胞中,开发了非病毒载体工 具,加速RNAi技术应用于临床。
中山大学 2021-02-01
一种单链片段抗体-多肽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链片段抗体-多肽融合蛋白及其应用,该蛋白是一种具有结合 Her2受体和携带抗癌siRNA药物双向功能的融合蛋白,可以作为抗癌siRNA的药物 载体。其中,单链片段抗体为Her2-ScFv,多肽为鱼精蛋白片段多肽。该单链片段抗 体-多肽融合蛋白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本发明构建的Her2单链片段抗 体与鱼精多肽的融合蛋白具有结合Her2受体和携带抗癌siRNA药物的双向功能。本 发明的融合蛋白能把抗癌siRNA药物定向导入目标癌细胞中,开发了非病毒载体工 具,加速RNAi技术应用于临床。项目阶段:成果已转化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一种TNFSF15可溶性蛋白的纯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TNFSF15可溶性蛋白的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IPTG诱导、(2).菌体裂解、(3).上柱洗脱、(4).除盐分装。本发明纯化方案通过低温诱导的方式,并且以很低的IPTG诱导浓度,降低蛋白在包涵体中的表达,提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用较为温和的裂解纯化方式,提高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并且操作简便,制作周期短,消耗资源少,方便放大生产。
南开大学 2021-04-10
吴益东教授团队揭示Bt杀虫蛋白“双通道”进攻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吴益东教授团队在Bt杀虫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一种新型“双通道”杀虫机制。 吴益东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棉铃虫ABC转运蛋白ABCC2和ABCC3均为Bt受体,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分别敲除这两个基因,不能获得Bt抗性;而同时敲除这两个基因后获得了超过1.5万倍的极高水平抗性。这意味着,同时敲除这两个基因会使Bt毒素对棉铃虫的进攻完全失效。 吴益东解释,ABCC2和ABCC3是一对结构高度相似、功能相互重叠的Bt受体,Bt毒素在寻找受体发起攻势时,相当于获取了深入敌营的“双重通道”。因此,棉铃虫缺失ABCC2和ABCC3中的任何一个受体均不影响Bt的杀虫效果,从而限制了棉铃虫在ABCC2和ABCC3通路上的抗性进化能力。 棉铃虫和Bt毒素的攻防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协同进化的复杂关系。在Bt毒素对棉铃虫“双通道”杀虫机制的压制下,棉铃虫可以避其锋芒,在Bt毒素进攻薄弱环节进化出新的抗性机制。在吴益东教授团队的前期研究中,发现了棉铃虫为削弱Bt杀虫能力进化出的2种抗性机制:一种是棉铃虫Bt受体HaCad(一种钙粘蛋白)通过基因缺失突变,另一种是四跨膜蛋白TSPAN1通过L31S点突变,在这两种情况下,棉铃虫通过丧失HaCad的受体功能或增强肠道修复能力,使Bt抗性显著增强。 团队的研究还发现,我国棉铃虫田间抗性个体携带的抗性基因在2010年前以HaCad突变为主,2013年后以TSPAN1点突变为主,尚未在田间检测到ABCC2和ABCC3突变,其中原因,可能正是这次的研究所揭示的,是ABCC2和ABCC3这一对功能冗余的受体为Bt毒素的进攻提供了相互并联的“双通道”,因此捆住了棉铃虫利用这一对受体发生变异而逃逸攻击的“手脚”。
南京农业大学 2021-02-01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稻米蛋白品质形成分子机制
我校万建民院士团队在植物学权威刊物《The Plant Cell》在线出版了题为“GPA5encodes a Rab5a effector required for post-Golgi trafficking of rice storageproteins”的研究成果。 万建民院士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谷蛋白后高尔基体分选缺陷突变体gpa5,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证实GPA5编码一个具有磷脂结合能力的植物特有调控因子。在胚乳细胞中,GPA5特异分布在致密囊泡外围。亚细胞定位分析证实GPA5的膜定位依赖于前期鉴定的GPA1/Rab5a和GPA2/VPS9a。生化分析进一步证实GPA5可特异与GPA1/Rab5a的激活态形式互作,表明GPA5可能是GPA1/Rab5a的效应子(effector)。后续的功能研究发现,GPA5可与栓系复合体CORVET和含有VAMP727的膜融合复合体SNARE互作,介导致密囊泡与蛋白贮藏液泡的膜融合,以完成谷蛋白的转运。 万建民院士团队以解析水稻谷蛋白合成、转运和沉积的分子网络途径为目标,长期致力于稻米蛋白品质改良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本研究是该团队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和《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等杂志相继报道GPA1/Rab5a, GPA2/VPS9a,GPA3和GPA4/Got1B调控谷蛋白分选后,在稻米蛋白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谷蛋白转运分子网络途径的认识,为稻米蛋白品质的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南京农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67 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