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王训教授在冰川退缩区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取得新进展
近半年来,资源环境学院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团队(负责人:王定勇教授)在冰川退缩区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取得重大进展。 冰川退缩区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部分之一,冰川退缩区的矿物质丰富, 原生裸地植被演替迅速,土壤发育碳积累过程明显。冰川退缩区形成的植被演替序列,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汞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一个绝佳天然平台。王训教授在传统化学计量的观测研究基础上,联合天然汞同位素技术、年轮化学技术,详尽论述了汞、镉、铅等重要重金属污染物在海螺沟、明永及米堆等冰川退缩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研究成果详细刻画了冰川退缩-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累积过程,对研究气候变化-植被格局-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典的研究范例。特别是对汞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国际通行的高度关注。
西南大学 2021-02-01
含重金属工业污泥低能耗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城市污泥产量必然越来越大。污泥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潜在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减少环境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污泥处置和利用的各种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国污泥处理利用技术还比较落后,同时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将经过稳定 化、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土地循环利用,是我国污泥资源化利用较有前景的一种途径。鉴于污泥土地利用所涉及的研究与利用等方面的种种问题,要想达到安全有效的目标,政府有计划地组织环境保护部门同农业部门开展污泥土地利用方面
南京大学 2021-04-14
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技术、废气技术
利用大功率等离子体处理危险有害的废弃物和一般的焚烧方式大不一样,等离子体火炬的中心温度可高达摄氏2~3万度,火炬边缘温度也可达到3千度左右。当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去冲击被处理的对象时,被处理物的分子、原子将会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的物质,从而使有害物质变为无害物质,甚至能变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科利尔(青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23-03-03
贵金属物料处理
贵金属包括:古老贵金属 Au、 Ag 及铂族金属 Ru、 Rh、 Pd、 Os、 Ir、 Pt,其中易于提取的贵金属为 Au、 Ag、 Pt 和 Pd,其余贵金属因含量低、性质相近而难以提取和分离。易于提取的概念也仅仅相对于其它难以提取的贵金属而言,因为含贵金属物料中往往含有其它的贱金属如 Cu、 Pb、 Zn、 Sb、 Sn 等,而且,贱金属含量远超贵金属,造成贵金属含量低,提取率不高、贵金属相互分离困难。因此,含贵金属物料处理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富集贵金属。富集贵金属的方法无论是火法还
江苏大学 2021-04-14
牛粪资源化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数字化处理彩色电视机
1994年,我校在国内率先提出采用数字处理技术,将现行彩色电视的隔行扫描方式转换为逐行扫描方式,从而减小画面闪烁,提高观赏交往果,并实现与计算机显示的兼容。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以下关键技术:1、用数字梳状滤波器,克服了模拟电视机中存在的亮色串扰,并展宽视频信号带宽至5MHz以上,提高了图像水平清晰度。2、实现了隔行―逐行扫描变换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人才需求:企业目前正在针对“空气收集金属罐表面惰性化处理”进行技术性攻关
企业目前正在针对“空气收集金属罐表面惰性化处理”进行技术性攻关。该技术是将硅通过特殊工艺镀在金属表面,使得金属不再粘附空气中杂质,并延长设备使用期限
山东润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2
BARMS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生化处理革新科技
"BARMS技术的目标是发展一种兼具高效,低污泥产量,低能耗,能在有氧条件下清除氮磷污染的生化处理技术。在先进生物材料技术的支撑下,BARMS技术在微米尺度上实现了上述功能的有机整合。 污水处理机构现场使用结果显示,相对于通常情况下的“活性污泥法”,BARMS能显著提高处理效率,能处理COD高达10000 ppm的高浓污水;BARMS可大幅度降低生化污泥产率,减排达90%以上;BARMS使用搅拌装置即可满足反应需求,节约用电50%以上;结合SND菌培育技术,BARMS可在有氧条件下高效去除水体的氮磷污染,实现一步法去除水体中氮,磷和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简化处理流程,增加系统稳定性。BARMS的技术原理是制备了一种具有独特纳米微结构的微生物载体,BARMS载体 (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BARMS载体是一种直径10微米大小的微球,可支持环境友好型的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并形成稳定性极高的“材料-微生物”复合结构,可以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每一个发育成熟的由微生物活化的载体微球就成为一个微米级的处理单元。微球表面的微生物全部参与污染物的降解,由于微球巨大的比表面积,相对于“活性污泥法”,BARMS系统的水接触面积提高了10000倍以上,是系统高效运转的根本保障。由于BARMS载体强大的吸附性,阻止了细菌之间自发形成的污泥,使得BARMS系统几乎做到了污泥零排放,污泥减排达90%以上,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技术产品。 SND菌是可在有氧情况下进行硝化和反硝化的细菌,并且具有磷聚合的特征,可以一步做到清除水体的三大污染物(N,P,COD)。BARMS载体配合特定的反应条件,可与SND菌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实现有氧状态下的三种主要污染物的一步去除,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实现该技术标准的产品。"
南京大学 2021-04-10
一种农林有机废弃物炭化处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林有机废弃物炭化处理装置,包括机架(1);螺旋输送机组,安装在机架上具有多个上下平行布置的螺旋输送机(31、32、33、34),每个螺旋输送机上都设置有进料口(31a、32a、33a、34a)、出料口(31b、32b、33b、34b)和出气口(31c、32c、33c、34c),每个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其下方相邻的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相连;动力装置(2),与螺旋输送机相连驱动螺旋输送机输送物料;加热装置(4),设置在每个螺旋输送机(31、32、33、34)上,由控制装置(6)控制其对每个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该设备炭化处理每一处理步骤温度和炭化时间可调,以便满足不同种类物料炭化处理的需要,同时节省资源,设备使用范围广。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基于蚯蚓技术资源化处理分散式污水污泥的应用
本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及污泥处理的现状,结合蚯蚓的生物生态学特点,基于蚯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生态学原理,采用“蚯蚓生物滤池+蚯蚓堆肥”联合对分散式污水污泥进行资源化处理与处置研究。在蚯蚓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填料的级配,提高其污染物降解及原位减量污泥的工艺性能,使其净化后出水满足《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水作作物和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类别的灌溉标准;对蚯蚓生物滤池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蚓粪污泥进一步发挥蚯蚓对污染物稳定及无害化的特性,采用蚯蚓堆肥技术稳定化与无害化处理蚓粪污泥,堆肥后泥质满足《污泥农用规范《CJ/T 309-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的标准,为解决我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置的难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项目负责人所在研究团队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等生物处理技术方向上开展了 10 余年的研究工作,自 2010 年以来,相继获得“2010 年国家星火计划”、“ 2011 年国家青年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的资助。申请人自 2004 年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致力蚯蚓生物滤池技术的工艺优化与机理研究。工艺方面主要集中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泥的同步处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蚯蚓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处理相比于其他工艺具有经济节约、管理方便的突出特点,尤其是污泥的产量少对于分散式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更是提供了有利的解决途径。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申请人熟悉该工艺的运行控制参数与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建设的上海嘉定和四川青川县马鹿乡“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示范”运行良好。申请专利 1 项,授权专利1项。 本项目基于蚯蚓的生物生态学特点进行污水与污泥的生态型转化,工艺技术中无需传统生物处理中的曝气设备,也不会产生常规生物滤池堵塞的问题,因此,具有经济节约,技术高效,管理方便,基建及运行费用低等主要特点,在我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污泥的资源化处理与处置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本项目合作的上海泓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及设备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环保公司,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废水预处理、生化处理、含盐废水浓缩及零排放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以及建设部颁发的环境工程专项工程承包资质、设计资质和环保部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综合实力位于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长期以市场为导向,贯彻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工程和设备产品为两翼的发展战略,能够根据客户特定需求,结合专业水准开展针对性的研发工作,提出先进而创新的系统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可以为本项目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与设备支持。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142 1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