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是由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控股组建的国内首家AP1000核电钢制安全壳、结构模块、机械模块、一体化顶盖组件等设备的专业制造公司。 作为三代核电AP1000堆型部分设备的设计、制造及现场安装调试的生产基地,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保障AP1000堆型核电站安全壳压力容器、模块、一体化顶盖组件及其他核电设备生产的专业企业,肩负着AP1000核电项目有关关键设备国产化、自主化的历史使命。  公司于2009年9月顺利通过美国ASME协会N、NPT、NA核级认证,在生产与组装领域和核电工程现场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成为中国第一家取得ASME核级综合认证的企业;2010年9月,被认定为山东省省级技术中心;2009年10月,获得中国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2010年12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三标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承担着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家重大专项两项课题研究,并有1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公司已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掌握了三代核电AP1000钢制安全壳、模块制造及现场组拼装的先进工艺,并形成了批量化生产能力;设备生产及现场组拼装工作整体进度满足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浙江三门、山东海阳核电建设进度要求,为中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AP1000核电机组的工程建设以及后续项目的批量化、自主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6-18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是集工业环境特种机器人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紧密跟踪机器人技术及产品的发展,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领域展开创新性工作,致力于打造成世界领先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主营产品有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钢制壁面喷砂除锈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及生产线、自动包装系统、检测系统、环保工程、机器人手爪及全自动机器人码垛系统、全自动化配料生产线等,广泛应用于电力、造船、粮油饲料、化工等众多行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相关技术产品领域,不断推动智能机电系统自动化水平的创新与提高。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作,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通过采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公司的科学管理能力。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将永远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忘使命,以创新性技术与营销模式努力成为一家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高科技公司。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2021-09-13
浙江土工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土工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微机化、数字化、智能化试验仪器专业生产企业,自1981年公司成立以来,经过四十载的风雨历练,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公司现占地面积26680平方米(40亩),有现代化的标准厂房14幢,车、刨、铣、磨、镗设备配套齐全,设计研发能力卓越,控制系统能自主研发,曾多次参加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产品在国家重点工程和世界银行招标中屡屡中标,浙江交通两大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的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以及浙江省交通系统一百多家试验室采用本公司的试验仪器,是试验仪器行业的隐形冠军。 我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2018年11月30日—2021年11月30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AAA级单位,浙江省土工试验仪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绍兴市出口名牌单位,上虞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上虞试验仪器行业进入上虞纳税大户名单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产品出口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提供英标、法标、美标产品,为中国企业在国外施工提供过100多套仪器,为国内交通甲级试验室提供过多套试验仪器。企业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法国BV国际质量认证、欧盟CE认证、瑞士SGS认证。六十六只产品获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九十一只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压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固结仪、直剪仪、三轴仪获得绍兴名牌产品称号。我公司的土工试验微机数据采集处理软件、试验机微机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具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土工仪器、公路仪器、建材仪器品种齐全的企业,与全国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逾峰”商标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服务塑造形象,用诚信铸就品牌。逾峰人将以超强的研发能力,可靠的产品质量,高效的管理模式,优质的售后服务,现代化的设备和超前的意识创造行业奇迹,谱写中国试验仪器历史上璀璨的篇章。
浙江土工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2021-12-07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虚拟仿真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虚拟仿真是模拟实际工厂,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晶圆制造、芯片制造和封装制造工艺,与真实生产操作环境和工艺环境下的虚拟现实仿真。
安徽青软晶芒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6
金属层状复合板带短流程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技术
北科大独立开发了金属层状复合板带轧制复合成形新技术,比传统爆炸复合、热轧复合和冷轧复合技术的流程短、成本低且产品的性能优异,可广泛用于钛/钢、铜/钢、铝/钢、钢/钢、镍/钢、镁/钢、铝/铜、钛/铜、镍/铜、铝/铝、铝/钛、镁/铝等各种异种金属双层或多层复合板带的生产,产品在海洋工程、汽车交通、电力建筑、石油化工、信息能源、国防军工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用途广阔。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含重金属倍废渣解毒固化一体化技术研究
该成果建立了铭渣还原解毒及稳定固化一体化处置新方法, 该方法将工业固体废弃物矿渣的资源化利用与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进 行有机结合,达到了 “以废治废"的目标;该技术将六价铭•的还原和深度包埋固 化融为一体,包埋固化体地聚合物强度高、密实度好、抗渗性强、耐久性优,能 保持其长期稳定性和有毒物的溶出低浓度;研究发现六价铭的还原产物三价铭可 进入地聚合物的晶体晶格,进一步降低固化体中有害离子浸出浓度,可远低于国 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为实现铭离子在固化体中长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该 成果所使用的技术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其他重金属的防治,工艺过程简单,并且不会留下残渣,适合现场实际操作,解决了大量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和环境污染问 题,固体废物的再次利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重庆大学 2021-04-11
基于激光冲击波技术的金属变径管成形的方法和装置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技术的金属变径管成形的方法和装置,属于激光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激光能量吸收层涂覆在与管件分离的堵杆上端部,激光束沿待成形的管坯的轴线进入管坯的内部,辐照在堵杆上端部的吸收层上,吸收层吸收激光能量后气化、电离,形成高压等离子体,高压等离子体急速膨胀形成高幅冲击波,以此推动管坯的膨胀直至和模具的型面贴合,使管坯的变形形状和模具的型面一致。本发明采用参数受控的激光冲击波作为管坯内高压成形的力源,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不仅适合于材料屈服极限较低的管坯成形,也适合屈服强度很高的管坯成形,可进行连续多个脉冲激光辐照和实施不间断多次冲击,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高功率密度金属燃料电池催化剂及膜工艺技术
应急备用电源、便携式动力电源市场。高活性高稳定性廉价催化剂与先进制膜工艺相结合,克服了传统电池低功率密度,低寿命的问题。组装的电池具有高功率密度, 高比能量和机械式快速换电的优势,在能量密度上远超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有望应用于便携式动力电源和应急备用市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深井大型金属矿床三步骤连续开采理论与技术
围绕大型复杂深部矿床安全开采的技术难题,结合建设现代化矿山与大规模回采的关键问题,首创暂留隔离矿柱的大盘区、大采场、大产能三步骤连续回采工艺与安全高效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形成了深井大型矿床三步骤连续开采理论与技术。 完成了铜陵有色公司冬瓜山铜矿隔离矿柱回采工作,提出了冬瓜山铜矿初步设计、盘区回采方案、隔离矿柱回采方案、隔离矿柱回采关键技术,2015年中南大学冬瓜山项目团队开始现场调研与科学论证,2017年第一个隔离矿柱试验采场成功回采,2018年两隔离矿柱采场连续回采试验获得成功,2019年底完成52线与54线两条隔离矿柱的回采工作。
中南大学 2023-07-18
金属层状复合板带短流程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技术
北科大独立开发了金属层状复合板带轧制复合成形新技术,比传统爆炸复合、热轧复合和冷轧复合技术的流程短、成本低且产品的性能优异,可广泛用于钛/钢、铜/钢、铝/钢、钢/钢、镍/钢、镁/钢、铝/铜、钛/铜、镍/铜、铝/铝、铝/钛、镁/铝等各种异种金属双层或多层复合板带的生产,产品在海洋工程、汽车交通、电力建筑、石油化工、信息能源、国防军工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用途广阔。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736 7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