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工程治理
利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和高 效利用,工矿污染区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生态阻断,降低和消除重金属的环 境毒害效应。我国重金属污染面积占耕地面积 20%以上,工矿企业场地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污染治理和土壤保护工作将日益受到 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工程治理技术(绿色原 位修复)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点与优势:重金属污染物年度年均下降 5%以上;土壤质量和生产潜 力得到恢复;生产效益(产值)比治理前提高 15%以上。绿色技术,治理与利用 同步,阻断污染危害,保持和提高土壤生产效率。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
成果重点研究了污染土壤修复功能材料的高效性、配伍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等问题。针对As、Sb污染土壤,以白炭黑为基体,开发了生物型铁基材料,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表面络合、静电吸附、配体交换、氧化还原;针对Pb、Cu、Zn、Cd复合污染土壤,以高岭土/白炭黑为基体,开发了生物型硫化零价铁材料,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吸附、沉淀、矿化、表面络合;针对As、Sb、Zn、Ni、Cu复合污染土壤,以赤泥为基体,开发了含磷型修复材料,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吸附、表面络合;针对Pb、Cu、Zn、Cd复合污染贫瘠土壤,以硼砂为原料,开发了含硼型修复材料,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吸附、表面鳌合;针对多金属(Cd、Pb、Cu、Zn、Sb、As等)复合污染土壤,以白炭黑为载体,以配位、螯合、矿化沉淀、静电吸引等作用机制为导向,通过多种配方的优化组合,已开发出适用不同污染行为的稳定化材料。 目前已完成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基地2个。对东安县金江流域锑矿区周边锑、砷污染土壤采用生物性白炭黑材料和硫酸盐还原菌协同稳定化修复后,锑的稳定化率达到53.13%-92.03%,砷的稳定化率达到52.36%-70.9%;对水口山铅锌煤矿区周边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采用含硼型白炭黑材料和红麻联合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别降低为:Cd,75.46%、Pb,60.54%、Cu,57%、Zn,59.29%、As,44.57%,Sb,21.12%。 成果研制的稳定化材料具有高效的重金属稳定化效果,且能够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和抗逆性能;同时白炭黑材料施入土壤可以增加土壤活性硅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水肥涵养能力等。
中南大学 2022-12-08
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土壤治理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技术成果包括:(1)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筛选;(2)生物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工艺优化;(3)修复植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置;(4)土壤污染物缓释剂的研发与应用;(5)有机物污染土壤热脱附技术等。该成果来源于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已在浙江、湖南等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中得到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1
重金属污染修复三维滤毯
矿产开发、农药、化肥等已致大量土地和水质发生重金属超标 污染,严重影响了农牧渔业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通过纤维改性和无机物 分子筛技术处理,先后开发了 4 种不同的重金属吸附材料。根据用途,开发了 土壤重金属吸附膜,重金属水质吸附网,超级重金属吸附毯等 5 种产品。通过 本产品的实施,土壤、水源等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符合国家农牧渔业生产的 要求,提升产品品质,确保产品无污染生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土壤治理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技术成果包括:(1)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筛选;(2)生物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工艺优化;(3)修复植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置;(4)土壤污染物缓释剂的研发与应用;(5)有机物污染土壤热脱附技术等。该成果来源于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已在浙江、湖南等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中得到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农业安全利用技术
已有样品/n针对农田重金属镉铅污染形势严峻、治理难度大等问题,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按照“轻度污染肥料改良-中度污染钝化降活-重度污染断链改制”的总体研究思路,根据土壤镉铅污染程度及其变化动态、作物吸收/转运特点和重度污染农田农用途径等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研究建立了镉铅污染农田原位钝化修复与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生物高分子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1/5),以镉、铅影响最大。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效率低、代价大,还容易带来二次污染。 课题组针对以上重金属治理难题,开发出了复合生物高分子修复技术。该技术针对作物不同的生育期,反向调节生物高分子的分子量以及DL单体构型比例,根据需求,实现高分子对土壤重金属的3~12个月的补集固定,有效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胁迫作用,并降低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本成果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使用方便、易加工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实用价值。 技术特点: 1.生物高分子含量≥25%,分子量≥200kDa; 2.根据需求,对土壤重金属吸附固定时间达3~12个月; 3.易加工,粉剂、颗粒、液剂皆可。使用方便,随水冲施或滴灌均可,省工省时,操作简单; 4.使用成本低,约为100~300元/亩; 5.根据本团队多年相关成果积累自主研发的技术,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城市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与示范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各地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调整中出现了许多工业企业遗留地块的重金属 污染问题。有一些厂区由于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在土地的重新利用上存在着很多争议,有的废弃厂区闲置 至今。严重的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地区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城市污染土地的处理一般 要求时间较短,而土壤淋洗技术是利用淋洗液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置换出来的技术,正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 快速性而被广泛地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并且应用于野外实际治理中。
中山大学 2021-04-10
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在处理重金属‑草甘膦复合污染中应用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PP84,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6年7月2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798。具有利用草甘膦作为碳、氮源的能力,以及对重金属具有抗性的能力,可在快速将草甘膦分解同化的同时吸附重金属,达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滨岸拦截- 河道修复耦合的矿区流域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
针对矿区地表径流和河道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结合矿区流域特点,在矿区径流汇集区构建以改性生物质材料、天然矿物以及甲壳质和微生物为填充材料三级拦截箱,当地表径流流经拦截箱时,在填料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吸附径流中重金属离子,实现地表径流中重金属有效削减。在河道构建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搭配的水生植物修复带,并辅以自主研发的生态浮床,利用不同植物对各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各植物间的协同强化作用,构建水生植物生态削减缓冲屏障,以进一步削减河道水体重金属。通过滨岸拦截沟和河道植物修复带,实现河道水体中重金属 V、Cr、As、Cd、Pb、Hg 浓度稳定低于地表 II 类水标准。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83 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