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科德劲半金属窗口对讲机KDJ-3B河南厂家直供
产品详细介绍  新型半金属带语音窗口对讲机KDJ-3B  一.技术参数 通道控制:快速智能切换 频率响应:主机、副机200Hz-10KHz 输出功率:主机2W,副机2W 规格:272(L)*165(W)*120(H)mm 失 真 度:小于2% 话筒插孔:3.5双声道插座 监听插孔:3.5双声道插座 电源电压:AC220V 50Hz DC12-15V 消耗功率:0.5W   二.功能简介 1.全自动双向对讲机,不用按键,自由交谈 2.三种副机可自由选配,外型美观 3.外话筒已置于副机内,内外只有一根连线,安装简捷 4.对讲系统语音逼真、清晰,内外音量可自由调节 5.最新技术,微电脑处理电路,具静噪功能,并彻底解决回音啸叫问题 6.可以用在任何窗口内外交谈困难的地方,适用于银行,金融,售票窗口等不同工作环境 具有较宽的动态工作范围,有效适应各种工作环境;超强的背景噪音抑制电路,静态时本机无噪音; 线性音量控制功能,音量调节时无噪音;功率大,最大达8W(主机3W,付机5W)可长时连续工作;自动双向录音转换 。 设计:专业窗口对讲,适用服务窗口 外型:全新外观设计,贴近客户环境 音质:音响芯片处理,纯真优美动听 功能:通道自动切换,监听语音输出 安装:一线转接内外,灵活选择整机 使用:音量独立调节,静音手动选择 维护:SMD表贴元件,经久稳定耐用 升级:不断探索创新,客户拥有信心   
河南身份证阅读器服务有限公司 2021-08-23
金属元素分析仪, 锰磷硅分析仪,分析仪器
产品详细介绍 南京金牛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专业制造各类钢铁成分分析仪器,铸造生铁化验仪,有色金属分析仪,多元素分析仪,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电脑碳硫分析仪,五大元素分析仪等高速分析仪器,产品高、中、低档齐全。一、碳硫主要技术指标:1、测量范围:碳0.02%~6.00%  硫0.002%~2.00%;2、测量时间:C、 S约45秒;3、测量精度:符合GB/T223.69-97 GB/T223.68-97标准;二、元素分析主要技术指标:1、分析方法:光电比色分析法;2、量程范围:吸光度值0~1.999A、浓度值0~99.99%;3、测量精度:符合GB223.3-5.88标准;4、可测元素:锰、磷、硅、镍、钼、铬、钛、铜、铅、锌、铁、铝、镁、稀土、铌、钒等元素的分析;5、电源电压:220v±10%  50Hz ;三、碳硫主要特点:1、气体容量法差压式定碳、碘量法定硫;2、单片机控制电路,工作过程全自动操作、彻底消除人为误差、性能稳定可靠;3、进口精密传感器检测数据,测量准确,自动打印测量结果。4、启动一次完成碳硫全部测定。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四、元素分析主要特点:1、零点、满度均可自动调整,无需准确调整,直读吸光度或百分比含量,自动打印结果,包括炉号、日期、浓度百分含量;2、采用单片机控制电路,可储存15条曲线;3、采用精密触摸式键盘,32键音响提示,操作简单、适用、稳定性好;4、更换不同的冷光源或滤光片,可扩大测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范围;5、采用先进的光电转换技术,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化验。
南京金牛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金钟团队在高倍率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金属镁可以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理论体积容量高、镁沉积/溶解过程不易形成枝晶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体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二价镁离子的电荷半径比大、极化率高,导致其与常规储镁正极材料中的晶格阴离子之间发生强的静电相互作用,阻碍Mg2+离子在正极活性材料中的嵌入和扩散动力学,导致充放电速度缓慢。因此,镁二次电池非常欠缺高性能的正极材料,严重阻碍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与应用。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金钟教授带领的“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机制”研究团队研发了基于一种特殊的置换反应机制、非化学计量比的立方相硒化铜,用于高倍率的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以该硒化铜为正极、金属镁为负极组装的镁电池能够在100 mA g-1下表现出222 mAh g-1的最大放电比容量,在1000 mA g-1大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仍可达155 mAh g-1,此外,在1000 mA g-1大电流密度下,电池循环500次之后,容量保持率约为84.3%。 该团队通过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高结晶度的非化学计量比的立方相Cu2-xSe纳米片(图1)。以Cu2-xSe为正极组装镁电池在100 mA g-1下循环25次后,放电比容量达到最大222 mAh g-1,在300、500和1000 mA g-1下,放电比容量分别可保持为182、166和155 mAh g-1,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图2)。此外,该工作从正极和负极两方面对电池经历较长的活化过程给予了一定的解释(图2f)。具体而言,随着Mg2+的嵌入和脱出,Cu2-xSe电极材料的尺寸会逐渐减小,而适当减小活性材料的尺寸可以有效地缩短Mg2+的扩散路径,便于活性材料与电解液充分接触,从而使容量增加。对于Mg负极来说,电解液中具有腐蚀性的氯离子会腐蚀Mg负极表面的氧化物等钝化层,从而使Mg负极表面暴露出更多具有活性的金属镁表面,从而利于容量的提升和稳定。最后,通过非原位表征技术(包括XRD、XPS、TEM和EDX等)对不同充/放电状态的电极片进行详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非计量比Cu2-xSe正极材料的储镁机制为一种特殊的镁/铜离子置换反应。该研究为基于可逆离子置换反应机制的新型高性能多价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南京大学 2021-02-01
高效率、大面积碳纳米管 - 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碳纳米管-硅太阳能电池将具有优异透明导电性能的碳纳米管和高吸光性能的单晶硅完美结合,工艺简单,备受学术界关注。和目前光伏领域所研究的钙钛矿、半导体薄膜、量子点等材料相比,碳纳米管-硅电池将传统硅材料和新型碳纳米材料两者优良的光电性能相结合,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候选技术。和传统晶体硅电池相比, 该电池省略了制备p-n结的热扩散工艺,小面积时无需蒸镀金属栅格,单壁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和载流子迁移率远远高于晶体硅,因此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目前, 该领域的典型结构,无论是碳纳米管-硅还是石墨烯-硅电池,都存在电池效率仍有待提高、电池面积偏小的问题,距离实际应用还比较遥远。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一种定位三氟甲基取代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何凤课题组在能源领域顶级期刊Joul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团队合成的一种定位三氟甲基取代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该材料可通过H/J聚集的协同作用形成具有更多电子跳跃传输结点的三维网络结构,可极大改善电荷在分子间的传输,大幅提高器件性能。在该研究中,团队成功地将三氟甲基引入到稠环电子受体中,得到了超窄带隙受体BTIC-CF3–γ,并将其应用于太阳能电子器件中,极大地提高了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充分体现出光谱红移和超窄带隙的优势,在多元体系、半透明器件和叠层器件应用方面展示出非常有潜力的前景。更重要的是,BTIC-CF3–γ的单晶结构有助于研究人员从分子层面理解这类分子的堆积形式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也为进一步设计新的高性能材料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和指导。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光增强的离子迁移现象的研究
利用实验室自行搭建的温度,光强,电场三场共同调制的集成测试系统,对CH3NH3PbI3薄膜进行了变温(17-295K)和不同光强(0-20mW/cm2)下的恒电流测试,发展了一整套将钙钛矿材料中的电子电导与离子电导分离开来的方法。通过系统和定量分析,得到了CH3NH3PbI3在不同光强下离子迁移的活化能数据。发现随着光强的增强(从0增大到20mW/cm2),活化能降低了五倍左右(0.82 to 0.15eV)。这强有力的证明了离子迁移在光照下得到了显著增强,而离子迁移的增强会导致更多的缺陷态产生,从而导致电池效率的下降。
北京大学 2021-04-11
发表论文在国际材料学期刊《物质》攻克固态锂电池电极-电解质瓶颈
2019 年 9 月,两个团队合作制备了倍率性能可与传统浆料涂覆正极相比的复合正极,为克服固态电池中电极-电解质接触差这一瓶颈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材料学期刊《物质》上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监测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方法 以及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首先,以声波穿过不同充放电电流条 件下的各种荷电状态的锂离子电池,以获得声学参数,进而建立声学 参数分别与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接着,通过 监测锂离子电池的声学参数,再根据所述的声学参数分别与锂离子电 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判断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和健 康状态。本发明还提供实现如上方法的装置。本发明方法和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太阳能薄膜电池一种关键技术:磁控溅射制备微晶硅薄膜
目前在工业上广泛采用的CVD技术制备硅膜,工艺和设备复杂,成本高,且在安全和环保环节上投入巨大。我们在国内首创出了微晶硅薄膜的PVD法沉积工艺,在温度低于300度的条件下,在单晶硅片和普通玻璃片上制备出不同结晶度的微晶硅薄膜和纳米结构硅薄膜,可以得到具有高度<111>方向取向生长的微晶硅薄膜,并实现了控制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利用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实现微晶硅薄膜的制备是一项重大突破,从根本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具有绿色、高效、简单等优点。目前需要合作伙伴,把该实验室技术放大到工业规模。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含Te-Ti-Cu预置层的碲化镉太阳电池
一种含Te-Ti-Cu预置层的碲化镉太阳电池,采用一种周期结构的Te-Ti-Cu预置层,置于碲化镉太阳电池的吸收层背表面,作为碲化镉太阳电池的背接触层和背电极材料。从材料构型和材料本身性质上抑制铜扩散,消除铜扩散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欧姆接触,避免化学腐蚀和单独沉积其他金属作电极,减少器件制作工序,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改善器件的长效稳定性。
四川大学 2016-10-2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1 102 103
  • ...
  •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