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高效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用聚乙二醇与丙烯酸酯化合成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简称A物质﹚;再将丙烯酰胺与甲醛进行羟甲基化,然后用氨基磺酸进行磺化反应,生成含有碳碳双键并带有酰胺基和磺酸基的B物质;最后用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B物质,A物质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B物质是一种带有酰胺基和磺酸基的不饱和物质,能提供极性很强的阴离子磺酸基,其中酰胺基可提高减水剂的流动性和分散性能,并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本合成方法在水溶液条件下反应,无污染且符合国际环保发展方向,原料易得价格较低,工艺新颖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性能优异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兰州大学 2021-01-12
铱配合物声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铱配合物声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抗肿瘤声敏剂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铱配合物声敏剂具有两种结构,分别命名为Ir‑1,Ir‑2,并提供了两种结构的铱配合物声敏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提纯便捷易操作,而且制备得到的铱配合物声敏剂具有优异的光物理性质,在小鼠乳腺瘤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优异的声动力治疗效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碳纤维/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吸波材料即雷达吸波材料(RAM),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消耗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一类材料。目前,随着电磁波污染的日益严重,吸波材料在民用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许多研究已证明,持续、高强度的电磁波照射会诱发细胞变异、诱发肿瘤、癌症等疾病,电磁波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本世纪重点治理的环境污染之一。不让电子设备发射电磁波是不可能的,所以消除电磁波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吸波材料。这项属于电磁干扰(EMI)范畴的研究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项目研究制备含有不同含量及分布的碳纤维(毡)树脂基复合吸波材料,主要研究碳纤维(毡)排布方式、含量对于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参数,实现材料对电磁波的宽频吸收、高效吸收、选择吸收的目的;其次,通过对纤维(毡)表面改性、添加电磁损耗剂、改变基体种类等制备具有刚性和柔性基体吸波材料,同时对吸波机理进行研究,以求开发一种低成本、宽频、高效、轻质的吸波材料。试样的制备采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压缩模塑。将环氧树脂与低分子量聚酰胺按质量比 2:1 搅拌均匀(E-44 型环氧树脂: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100:50~100:100 质量比),在真空干燥箱中脱泡,然后浇注到事先预热的半溢式模具中,模具中预置碳纤维或碳毡。在透波层表面加一层 S-玻璃布,目的是达到与自由空间的阻抗匹配,在模具底部也加一层玻璃布,目的是抵消由透波层玻璃布引起的应力,使试样不致弯曲而造成测量误差。然后将浇注好的模具在 60℃,10MPa的压力下固化 2 个小时,得到所需的 180mm×180mm,厚度为 4mm 的正方标准试样。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本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大量实验,获得具有良好吸波性能和商用价值的环境功能材料。可用于消除环境空间中的有害电磁波。本课题组制备了材料样品,完成了 4 个专题的研究报告,发表论文 12 篇,申请专利两项。本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随着电信业的飞速发展,吸波材料的应用已深入到通讯抗干扰、环保及人体防护等诸多领域。 成本估算: 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E-44 环氧树脂:15.4 元/公斤,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24 元/公斤。碳纤维:300 元/公斤 每块试样用碳纤维:0.36 克 其他费用:电费,模具费,人工费 每块试样成本:约 4 元(180×180mm) 折合成本:约 120 元/平方米 应用领域:电磁波污染的防护,构筑微波暗室。 2、 连续碳纳米管纤维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碳纳米管被誉为超级纤维,是 21 世纪的基础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密度只有钢的六分之一,强度超过钢 100 倍,具有高导电导热性,导热性是铜的 5-8 倍,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能源电极,电场发射等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世界各国和大公司都争先投入抢占碳纳米管市场,近年来产业发展迅猛。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是无数碳纳米管构成的长纱线,轻于碳纤维,有高柔性,具有碳纳米管所有结构和功能特性,可编织和成型,较碳纳米管更接近应用,在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方面,极具潜力,可用于宇航、汽车用高性能复合材料、风力发电叶片、导电导热材料、电力传输电缆、高强编织物,智能纺织和柔性光电器件等。 基于天津大学的气相法制备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技术,研发碳纳米管纤维量产化技术,制备万米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材料, 研发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和相关新材料,在国内率先推出碳纳米纤维新产品,主导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方法是一步制备连续碳管纤维的方法,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2010 年天津大学技术团队取得关键制备技术的突破,纺出千米连续的碳纳米管纤维,为产业化提供了基础。气相纺丝法是以含碳原理和催化剂输入到高温炉中,在气流中生长碳纳米管并组装成丝,用机械的方法纺出碳纳米管纤维的新方法。主要成果包括发明了乙醇/丙酮混合碳源,发明了水密封反应器和致密碳管纤维的纺丝方法。目前已经取得连续纺丝数小时数千米连续碳管纤维,在方法、技术和材料性能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碳纳米管的价格范围较大 2-20000 元/克,价格取决于碳管种类和纯度,有些容易合成,有些受制备限制,尚未量产化。目前市场上多壁管 2000 元/公斤,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高纯碳管价格十倍以上。高纯单壁碳管尚未量产,目前仍以克量计,纯度 80%的单壁管价格为 60 美元/克,高纯(>90%)单壁管在 1000-2000 美元/克以上。连续碳管纤维为双壁管,纯度 90%,短期可参考单壁管价格 60-2000 美元/克。 应用领域: 高性能复合材料、导电导热材料、储能材料、功能电子和织物,产业领域航空航天、能源、环境、化工和纺织等。 合作方式及条件: 技术合作与专利转让 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单位建立合作,引领碳纳米管纤维新产业的发展
天津大学 2021-04-11
功能寡糖产业化制备技术及新产品开发
寡糖是功能性生物活性物质,不仅在功能性食品中充当功能因子,而且在农产品安全生产、食品质量和品质的提升方面有着极其广阔的开发前景。利用生物酶降解生物质多糖制备寡糖,是功能寡糖的总体发展趋势,需要大力发展与复杂来源生物多糖类底物相匹配的生物酶制备技术,并发展配套的高效预处理和多种方式联合的原料预处理技术,进而基于活性筛选与评价开发新型产品。项目系统开展了多种糖苷水解酶的高效筛选和发酵制备技术研究,已获得多样性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壳聚糖酶、褐藻胶裂解酶、海藻糖酶等多个品种。同时,引入联合降解以及清洁生产方式,形成多个品种寡糖的规模化制备技术体系。完成了壳寡糖、魔芋甘露寡糖、褐藻寡糖等在免疫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降血糖、降血脂、抑菌、抗氧化等多方面活性评价,形成了寡糖及其配方产品等系列健康制品。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14 项,撰写和发表相关论文 22 篇,协助合作单位完成 5 项寡糖产品的标准制定,合作开发 7 个新产品,其中 2 个产品获批高新技术产品。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生物基光固化树脂的制备技术
以生物基原料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物基涂层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涂料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前沿。传统的生物基光固化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偏低,力学性能较差,影响了其应用推广。团队围绕如何制备兼顾生物基含量与综合性能的生物基光固化树脂开展研究,通过化学结构的设计,在提升生物基光固化树脂性能的同时保证了其较高的生物基含量。目前团队所研发的生物基光固化树脂具有较高的生物基含量和双键转换率,其固化膜的热稳定性及硬度、弹性模量、抗冲击性等性能与常用商业石油基光固化树脂相当,产业化前景广阔。 
江南大学 2021-04-13
实用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技术
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组特殊的高性能材料,它可以像热塑性塑料一样熔融加工,但在室温下可以呈现橡胶的韧性和弹性,并且可以重复成型加工的一类新型多功能材料,但这些热塑性材料很难满足在严苛环境中的使用要求,因此,具有特殊优异性能的塑料和橡胶的共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白绘宇副教授选用可以利用常规熔融共混加工的特种塑料聚偏氟乙烯(PVDF)为塑料相、具有优异耐低温性和粘附性的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为橡胶相,采用动态硫化制备热塑性动态硫化弹性体。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即高的拉伸强度、较大的断裂伸长率以及出色的回弹性,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应用的要求。 关键技术 1、塑料相与橡胶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相容性的研究; 2、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作为一种反应性增容剂,可以用来提高 PVDF 与PTW 间的相容性,当体系中 PBS 的用量增加到 7%时,PVDF 与 PTW 间的界面粘结性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3、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热塑性动态硫化弹性体。 获得成果 1、论文发表方面:发表 sci 论文 3 篇; 2、专利申请方面:申请相关专利 6 项; 3、产业化方面:与无锡优塑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阻燃性的热塑性弹性体橡胶,并大批量运用到手机数据线的制备。
江南大学 2021-04-13
枯草芽孢杆菌氨肽酶的发酵制备及应用
菌种来源于传统食品,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无安全性风险;发酵原料以农副产品为主,资源丰富,成本低;发酵周期短,能耗少,工艺相对简单;发酵菌株基因工程菌已构建成功,产酶水平提高潜力巨大;二次膜过滤组合步骤提取,收率高,步骤简化,废水排放少。最适 pH 在 8~10,最适温度 55℃;具备与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的良好匹配特性。 创新要点 无酸性蛋白酶活性,而中性和碱性内切型蛋白酶的活性很低;;与 ProteAX酶同样酶单位加量下比较,Zj016 氨肽酶水解后的小肽含量更高,水解更加彻底。 
江南大学 2021-04-11
化妆品特种功能原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本项目围绕化妆品中常用的特种原料,包括绿色表面活性剂、新型聚合物和各类功能粉体原料,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工作。具体内容:开发了烷基磷酸盐、N-酰基氨基酸盐系列、烷基葡糖苷等多种具有天然来源、绿色温和特点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工业化生产技术。同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个人清洁用品配方和产业化技术(洗发水、沐浴露、洁面产品等)以及家居洗涤用品(洗衣液、餐具洗涤剂等),配方技术处于国内较领先水平;开发了包括阳离子聚季铵盐和有机硅衍生物等系列功能聚合物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技术;开发了有机硅弹性体、新型防晒剂、彩妆粉体等各类功能粉体原料等,部分产品已实现工业化。
江南大学 2021-04-13
化妆品生物活性物制备与应用技术
本项目旨在发掘天然植物中具有美白、抗皱、保湿、杀菌及防腐等天然活性成分,开发其提取、纯化技术。 另一方面,本项目组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 院合作,利用发酵法制备具有美白、抗衰老、抗皱、保湿等功效的发酵产物,产品分为直接发酵产物和植物发酵后的提取物。在活性成分先进制备基础上,根据美白、抗衰老、抗皱、防晒、抗污染等理论,对天然活性原料进行协同复配,形成多靶点、多动能集成功效原料组合,并建立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细胞水平、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完整功效评价技术平台,打通从天然原料到实际配方应用的通路。
江南大学 2021-04-13
精氨酸脱亚胺酶及瓜氨酸的生物制备
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简称 ADI,它能将精氨酸水解,生产瓜氨酸和氨,是生物体中参与尿素循环而起作用的酶。基于这个反应机理,目前精氨酸脱亚氨酶一方面可用于功能性氨基酸 L-瓜氨酸的生物制备;另一方面可作为药物用于癌症诸如肝细胞癌、黑色素细胞癌、肾癌等以及一些病毒感染的 治疗。 瓜氨酸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提高运动员力量与耐力、增加创伤愈合和改善微循环等功能。本项目通过菌种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精氨酸脱亚酶的粪肠球菌菌株,通过分子改造,获得适合人体生理条件的精氨酶脱亚酶,可用于医药;利用粪肠球菌来源的精氨酸脱亚氨酶可用于瓜氨酸的生物制备,瓜氨酸产量可达到 250g/L 以上,底物精氨酸的摩尔转化率 100%。 创新要点 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氨酸脱亚胺酶生产菌株及瓜氨酸制备工艺,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8 79 80
  • ...
  • 285 28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