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适于用作有机染料催化剂的笼状纳米金银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用作有机染料催化剂的笼状纳米金银合金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步骤以下:将海藻酸钠水溶液和银盐水溶液混合,在搅拌条件下,控制反应温度为50 100℃,完全反应10 180min;之后,加入氯金酸,控制反应温度为50 100℃,继续反应10 180min,即得;其中,银盐为硝酸银、氯化银或银氨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为1︰1 10。本发明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所制备出的纳米金银合金为笼状结构,产品质量稳定、活性高,不易聚集、可长期储存不变性;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可催化有机染料的降解与脱色,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铌钼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铌钼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铸坯采用热轧机组进行轧制,粗轧开轧温度为1150——1200℃,精轧开轧温度为950——1000℃,精轧终轧温度为900——950℃;然后以30——50℃/s的速度冷却至420——450℃,再空冷至330——380℃,在330——380℃条件下保温30——45min,然后水冷至室温。所述铸坯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是:C为0.19——0.224wt%,Si为1.43——1.50wt%,Mn为1.94——2.05wt%,Nb为0.025——0.027wt%,Mo为0.142——0.15wt%,P<0.008wt%,S<0.002wt%,N<0.004wt%,剩余部分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和生产周期的特点,所制备的制品的强度与塑形良好匹配,综合性能优良。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5年)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有限元的钛合金变齿距铣削三维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钛合金变齿距铣削三维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获取刀具系统参数、工件与刀具的材料参数,并制定切削工艺参数;根据工艺参数,按照铣刀各刀齿与前一刀齿的径向夹角之比等于对应的每齿进给量之比的原则进行铣刀几何建模;对铣刀与工件的物理模型、接触关系与运动关系进行建模;提交工作到ABAQUS/Explicit求解器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求解结果后,绘制铣削力-时间曲线图,铣削温度-时间曲线图,或某特定节点集合的应力、应变图。由于本发明中考虑了铣刀的螺旋角,更加接近真实的加工状况,而且采用变齿距的几何建模,能够一次性模拟不同每齿进给量的工况,节省了建模与计算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关于富溴籽晶诱导法助力提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长期稳定性的研究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以其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扩散距离长、制备方法简单、带隙连续可调等特性,被广泛认为是发展下一代光伏器件的理想材料。自2009年以来,仅仅历经10年的发展时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25.2%,发展速度为各类太阳能电池之最。但是,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前面临的热稳定性、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发展。针对此问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赵清教授课题组利用材料工程方法,设计提出了富溴钙钛矿籽晶诱导生长两步法,实现了钙钛矿薄膜中溴离子的高效掺杂,有效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时间工作稳定性。 通过在碘化铅薄膜中引入微米级富溴钙钛矿籽晶,一方面提供后续钙钛矿生长所需的成核位点、诱导薄膜生长、提高薄膜生长质量,另一方面为钙钛矿生长提供充足的溴元素,解决两步法中溴离子难以有效掺杂的问题。通过改变钙钛矿籽晶的添加量,可以实现对钙钛矿成核、晶粒大小、缺陷态密度等的精确调控,实现对最终钙钛矿成分与带隙的精准控制。测试表明,利用富溴钙钛矿籽晶诱导生长两步旋涂法制备得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其能量转化效率可以达到21.5%;更为重要的是,其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AM1.5G太阳光下持续工作500小时后,仍然能保持超过80%的初始效率。这一成果远远超过传统两步法仅有的数小时稳定性。该研究表明,溴元素对钙钛矿材料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稳定的基于钙钛矿两步法的溴掺杂方法。此研究将为钙钛矿领域内卤素离子的均匀高效掺入、器件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的提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9, 1902239 (2019),并被选为当期封底图片。北京大学博士生李琪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赵清教授为通讯作者。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的支持。
北京大学 2021-04-11
清华大学电机系易陈谊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清华大学电机系易陈谊课题组采用真空热蒸发镀膜与传统溶液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突破了目前无甲胺铯甲脒铅卤钙钛矿(铯甲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记录。
清华大学 2022-05-27
一种表面富含二氧化铱的氧化铜掺杂二氧化铱钛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富含二氧化铱的氧化铜掺杂二氧化铱钛阳极及其制备方法。该阳极通过以下步骤制备:1)钛基体的预处理2)配制涂覆溶液:将CuO的前驱体和IrO₂的前驱体溶于乙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中制成前驱体涂覆液;3)热分解法制备涂层:利用浸渍提拉法在预处理后的钛板上均匀覆盖上述涂覆溶液,焙烧、冷却;如此涂覆、烘干、焙烧、冷却过程循环多次,最后一次在300‑500℃下焙烧1‑3h,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4)后处理:将上一步制备好的涂层电极放入浓硫酸中浸渍或者放入稀硫酸中进行电化学处理即得。该阳极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都得到显著提高。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7年4月)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1-12
通过调控合金界面结构和化学成分实现超高耐磨性能的新策略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任富增课题组提出通过调控合金界面结构和化学成分实现超高耐磨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金属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cta Materialia上。该研究成果对服役于极端环境的新型高强耐磨合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将有助于开拓多主元合金在耐磨损领域的应用,对设计用于严苛环境的高强度、耐磨损、热稳定合金具有一定意义,且为拓展界面相工程在多主元高熵合金领域的应用挖掘了潜在研究方向。本研究中开发出的TiMoNb合金除可用于高温耐磨材料之外,其高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使其在牙科、骨科等医用植入材料领域亦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真空吸铸的非晶合金微细零件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微细零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非晶合金所需的各种纯金属按比例配制成非晶合金原材料,并置于所述真空电弧吸铸炉的真空熔腔内;准备用于制备非晶合金微细零件的硅模具,将该硅模具置于内部型腔为通孔的铜模具中,并将所述铜模具置于真空电弧吸铸炉的下型腔中;将真空熔腔抽真空并充入保护气,对非晶合金原材料进行熔炼,并通过降低铜模具内的气压使熔炼后的非晶合金熔液通过所述通孔由真空熔腔吸入硅模具内;脱模即可得到非晶合金微细零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非晶合金微细零件的制备装置。本发明采用真空吸铸,克服了非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690-730MPa 超高强度 80-100mm 淬透性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简介 一种 690-730MPa 超高强度 80-100mm 淬透性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 铝合金主要由铝(Al)、锌(Zn)、镁(Mg)、铜(Cu)、锆(Zr)和锶(Sr)组成,其中, 锌(Zn)的质量百分比为 10.78∼13.01%,镁(Mg)的质量百分比为 2.78∼3.51%,铜(Cu) 的质量百分比为 2.26∼2.80%,锆(Zr)的质量百分比为 0.204∼0.24%,锶(Sr)的质量 百分比为 0.0025∼0.0751%,余量为铝和少量杂质元素。所述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具有可光致细胞脱附的二氧化钛/白蛋白/生物信号分子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具有可光致细胞脱附的二氧化钛/白蛋白/生物信号分子复合涂层,自下而上依次有基底、二氧化钛纳米点层以及白蛋白与生物信号分子层,其中,二氧化钛纳米点层中二氧化钛纳米点的尺寸为20~300nm,密度为1.0×109~1×1011/cm2,白蛋白与生物信号分子层充满二氧化钛纳米点之间的间隙,并覆盖二氧化钛纳米点。其制备:包括制备二氧化钛前驱体溶胶;依次将前驱体溶胶、白蛋白与生物信号分子的混合物旋涂在基底上并进行热处理。该所得到的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初始附着、增殖和后续脱附。可广泛用于体外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浙江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