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X射线电池自动检测系统
本系统是国内第一台 X 射线电池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多种型号的电池的电极进行检测判断,控制软件同时还具有图像采集、数据通信、数据及工艺文件存储、空夹具判断、合格不合格统计及数据库查询、图像处理、加密、打印及帮助等功能,既可以工人进行自动操作,也可以工艺员进行示教操作。该系统能长时间稳定可靠地运行,检测误差在静态 GR&R 指标可达到 5% 左右,动态 GR&R 指标可达到 10~15% 左右。各项指标与目前日本电池检测系统的指标接近。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国内首款液态金属电池及系统
本项目研发了大容量新型储能电池、储能装备及系统,研发出国内第一款50A、200Ah 的大容量液态金属电池,解决了新能源电网大规模储能与峰谷差调结的技术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锂氟电池生产技术
和传统电池相比,锂氟电池以电压稳定、适应温度广和体积轻等优点被运用在极端工作条件下,如植入式医疗器械供电设备、汽车报警器、轮胎测试器、工业控制主板,智能电子标签和紧急疏散设备电源系统等。氟化碳纳米管作为锂氟电池的阴极材料,以良好的机械、光电、热稳定以及生物兼容性受到电池材料行业的广泛关注,它的可控制备是锂氟电池制造中的关键技术所在。这项技术作为高能电池储备项目,技术附加值极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投资价值。 目前,氟化纳米碳管的合成技术可以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求,相关生产技术难点均已得到有效解决。该项技术已经成功运用在美国Contour Energy System能源公司,使它成为世界上首家可以批量生产用于高性能锂氟电池电极材料的公司。此项技术成熟度高,投资风险小,可持续性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新型能源材料及燃料电池研究
“氢化燃烧合成(HCS)镁基储氢合金”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和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的资助,并与美国通用(GM)公司开展国际合作。主要研究HCS和高能球磨(MM)复合制备纳米镁基储氢材料的工艺条件;研究高容量、高活性镁基储氢材料的HCS反应过程和MM复合机理;研究HCS+MM制备镁基储氢材料结构特性,揭示低温高容量高活性储氢机理。纳米镁基储氢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1)储氢量> 5.5 wt.%,(2)吸氢温度< 100℃,五分钟内吸氢达到储氢量90%,(3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锂离子电池超声扫描仪
锂离子电池超声扫描仪是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从声学角度来表征锂电池内部多相结构变化的检测设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锂离子电池超声扫描仪是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从声学角度来表征锂电池内部多相结构变化的检测设备。它可以实现软包电池及方形电池中电解液浸润状况及微量产气的原位无损检测,并能迅速灵敏地反映电解液浸润状态,评价电解液稳定性,检测SEI生长情况,从而对电池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为优化电池装配工艺,分析电池失效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预警与故障的及早排除。 锂电池整体为封闭式结构,可见光、红外线、电子束等信息载体无法穿透金属外壳,内部状态难以直接观测,无法获知是否存在如电解液浸润不良、产气等影响电池性能,甚至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极大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发展及应用,亟需一种原位、无损的新型表征技术来研究这些结构演变。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锂电池分布式带电拆解
团队已完成退役锂电池带电破解分选回收生产线、移动式拆解车等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了“1+N”锂电分布式带电拆解新模式,解决退役动力锂电池分布散乱、难以集中无害化处理的难题。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锐锋智锂(陕西)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张志杰 注册时间 2022.5.16 注册所在省市 陕西省西安市 组织机构代码 91610113MABLKTJR6C 经营范围 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转让及推广 企业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博源科技广场C座1401 获投资情况 海沃能量盒子1000万投资意向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 入学时间 张志杰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21 陈博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9 董梓竣 管理学院 2019 宋自远 电气学院 2019 陈昊煊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9 黄嘉慧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19 罗寒非 化学学院 2019 陈楷林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9 师鸣遥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丁书江 化学学院 教授/院长 电化学储能 杨国锐 化学学院 副教授 锂电回收 延卫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授 污染控制 五、项目简介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爆发时增长,大量退役动力锂电池涌入报废市场。一方面,镍钴锂元素作为电池极粉生产的关键性材料,而我国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面临巨大的材料供给缺口;另一方面,退役电池因含有余能,在堆积、运输及拆解过程易发生起火爆炸(相当于1/8同质量TNT的爆炸威力),危害操作人员安全,同时造成不可逆的镍钴锂产物损失。 因此,预放电步骤是传统工艺中的必经之路,而在预放电过程中又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致使传统拆解企业难以进驻工业园区,大大压缩了行业的发展空间。针对上述痛点,本团队研发的项目: (1)首创性实现了对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带电拆解,避免了传统拆解高浓盐水预放电工艺,降低拆解成本,单条产线可年减少20万吨高浓盐水的排放; (2)通过自研高效吸附剂与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实现生产线三废零排放,年减少超百万元的治污成本,获得准入工业园区的资格; (3)内置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电池残余电能,年减少超1万吨标准煤燃烧,减少超4万吨的CO2排放。 经过学生团队技术攻关和基础实验研究,我司已获得了成套的动力锂电池破解分选技术,已申技术专利20余项。其中负责人已获5项核心授权专利,实审专利11项,对技术、产品形成全方位保护。经过多次技术升级,已成功调试安装了退役动力锂电池破解分选成套设备生产线,该生产线完全达到工业生产要求,锂电池年处理量提升到5000吨,处理能力里超同行10%,产品回收率超同行20%,产品价值率领跑同行30%,并可入驻工业园区。 此外,团队已完成退役锂电池带电破解分选回收生产线、移动式拆解车等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了“1+N”锂电分布式带电拆解新模式,解决退役动力锂电池分布散乱、难以集中无害化处理的难题。公司已获得海沃能量盒子1000万投资意向,并与多家智能化设备供应商达成代工生产合作,研发的生产线已在云南云天化集团、陕西全通集团完成中试验收,即将投入大规模生产使用。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8-10
手触式蓄电池演示仪
探究课题:探究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8-23
商用车标准电池箱体
国内一家使用产业化重载机器人搅拌摩擦焊实现轻量化电池托盘制造。多种电池箱制造工艺布局...
科尼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2022-03-01
基于POMs的新型储能材料
POMs开放式的结构适合大的金属阳离子(比如Na+、Mg2+等)的快速传输,单个多金属氧酸盐团簇处于纳米尺寸(1~5nm)在发生可逆的多电子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能够保持其团簇结构的稳定,从而实现稳定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该类材料易于设计合成,易于回收,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储能材料。首次报道了Li7[V15O36(CO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1.9-4.0 V的电压窗口范围能发生稳定可逆的14个电子的反应,表现出250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而且依然能够保持Li7[V15O36(CO3)]团簇结构的稳定。展示出POMs材料作为储能材料的应用潜力。同时,后续的研究发现{V15O36(CO3)}团簇中,由于不同位点的钒展示出不同的电化学性能,对金属锂表现为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因此{V15O36(CO3)}团簇展示出同时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潜力,作为锂离子对称电池,在100 A g-1的电流密度下仍然能够提供高达51.5 kW kg-1的能量密度。同时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周,容量保持率仍然在80%以上。显示出POMs材料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V15O36(CO3)}团簇不仅具有良好的储锂能力,而且作为钠离子电池材料也显示出优异的性能。 {V15O36(CO3)}团簇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够释放240 mAh g-1的容量,全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390 Wh kg-1(Adv. Mater. , 2015, 27, 4649–4654; Adv. Energy Mater. 2017, DOI: https://doi.org/10.1002/aenm.201701021)。
厦门大学 2021-04-11
工业过程余能回收利用技术
提供一种余能回收利用的技术及装置。以回收硅冶炼反应生成气体的载热能及其携带的化学能为例:通过在炉内布置辐射受热面和在炉膛烟气出口处布置余热锅炉以回收硅冶炼炉的排气余能,利用余热锅炉产生的热蒸汽推动汽轮机组做功,并带动发电机组发电,最终把回收的余能转变为电能。余能回收装置的主要设备包括有炉膛辐射受热面、余热锅炉、除尘器、汽轮机、发电机及风机等配套设备。 能量回收方案的工艺原理如下图所示。
集美大学 2021-04-2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5 66 67
  • ...
  • 129 13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