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流化床炉渣为外包滤层的暗管排盐系统设置方法
一种流化床炉渣为外包滤层的暗管排盐系统设置方法。其是以带孔波纹塑料管为排盐暗管,管外壁用透水无纺布包裹形成预包管,然后在盐渍土中挖槽,选用流化床炉渣作为排盐暗管外包滤材,先在沟槽底部铺装流化床炉渣,接着将预包管放置于沟槽中心轴线位置,继续填装滤材至超过管顶,使暗管周围形成10~20cm厚外包滤层,然后盐渍土回填、夯实,最后在顶部覆盖一层客土。该暗管排盐系统自上而下剖面分别为植物层、客土层、盐渍土层、外包材料与暗管层。本发明主要以保护砾石等自然资源,开发以固体废弃物炉渣作为排水/盐暗管的外包滤层及其技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废碱渣循环流化床高效烟气脱硫应用技术的研制
目前,我国火电厂所采用的烟气脱硫装置许多从国外引进,如:日本三菱重工、挪威ABB、德国Lurgi等,不仅造价昂贵(投资几百万至几千万美元之间),而且运行费用很高。还有一些电厂采用国内研发的湿法烟气脱硫净化技术,虽然造价较国外引进低一些,但仍然存在运行费用高,脱硫效率低等问题。 纯碱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废弃碱渣是制碱工业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我国每年利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约300多万吨,年产生废液3000多万m3,废碱渣近300万吨。大部分氨碱厂的氨碱废液废渣靠筑坝堆存,天津碱厂在 70年生产过程中已积存碱渣1500万吨,占地3.5km2,造成渣山周围地区地上地下的严重污染。 利用废碱渣作为脱硫剂,采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净化技术,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脱硫效率不降低的条件下降低了烟气脱硫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实现废弃物的转化消纳、减少了石灰石开采对环境的冲击。 本项目利用氨碱厂所产废弃碱渣作为脱硫剂,采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净化技术,研究成果如下: 1.     废弃碱渣理化性质全面分析,为脱硫可行性,脱硫机理研究,脱硫后废弃物组成及毒性分析奠定基础。 2.     搭建一循环流化床试验装置,对废碱渣脱硫剂脱硫性能及动力特性进行研究。 3.     设计、研制并搭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试实验装置(塔高5.6米),实验研究最佳脱硫工艺条件。实验证明,在最佳脱硫条件下,脱硫效率可达到85%以上。同时研究脱硫装置运行期间各测点温度、湿度、压力、脱硫剂浓度、SO2浓度等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粒径废碱渣,不同喷水量,不同脱硫剂循环量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实际废碱渣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的设计和运行调试奠定基础。 4.     嘉兴35t/h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塔现场实验研究,确定废碱渣脱硫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证明,在最佳脱硫条件,脱硫效率可达到85%。同时研究脱硫塔运行期间不同测点温度、湿度、压力、脱硫剂浓度、SO2浓度等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粒径废碱渣,不同喷水量,不同脱硫剂循环量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5.     对比脱硫前后废碱渣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脱硫机理。分析测定脱硫后废弃物的毒性,证明此废弃物无毒,可直接排放或利用。 6.     对废碱渣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经济性进行评估,与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相比,在相同的脱硫效率下,建造费用降低30-50%,运行费降低50-60%。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下吸式固定床连续生物质气化及无水除焦系统
本系统是针对现有固定床气化与净化系统存在的连续运行性差、产气量小、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研发的,国内首创。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主动式氧量分层供入技术、滚动式炉排结构等实现气化过程的优化调控及连续稳定运行,采用基于可再生循环溶剂作为焦油去除工质,集成冷凝、萃取、吸收和吹脱气提等工艺技术,实现对生物质焦油的高效低成本脱除净化,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获得2011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系统已先后在全国13个省市实现推广400余处,并成为三大军区13个师旅级单位指定产品,累计实现
山东大学 2021-04-14
去阻启动喷动床秸秆与煤共催化气化制燃气技术
项目简介 本成果利用去阻启动喷动床为反应器,将生物质秸秆和煤共催化气化,产生燃气, 形成了生物质稻草催化水煤气反应低焦油中热值燃气制备工艺,可用于农村地区以村镇 为单位的小型气化站的建设。成果已取得发明专利授权,ZL 2009 1 0264047.8。 性能指标 120kg/h 的生物质稻草等与煤、碳酸钙和水蒸汽共气化,生成焦油含量低于 10mg/m3 、 热值 10-15MJ/m3 的农村用燃气。 适用范围、市场前景
江苏大学 2021-04-14
镍基高温合金组织结构超声智能评价方法
航空发动机机匣是一种复杂薄壁零件,其加工变形问题是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关键技术瓶颈。机匣毛坯组织结构的均匀性是影响机匣加工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镍基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是航空发动机机匣的主要原料。镍基高温合金铸、锻件组织结构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评价是实现组织结构均匀性检测与评价的基础,有助于准确判断毛坯制造质量,表征制造工艺改进的有效性,降低机匣加工变形概率。 超声检测具有穿透能力强,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可定位和定量检测等优点,在航空发动机大规格高温合金构件制造质量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超声检测信号特征值与材料组织结构变化、二次相或沉淀物的形成相关,具备有效评价镍基高温合金的组织结构的能力。现有镍基高温合金铸、锻件组织结构的超声检测以噪声波高为主要判据,指标简单、阈值设置严格、误判率高,无法适应不断改进的制造工艺。 组织结构超声定量评价技术的核心是确定微观组织特征参数与超声检测特征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其本质是以模型待定系数为决策变量,以评价准确性为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超声波在镍基高温合金中传播时,受到晶界、相界、孪晶等复杂组织结构的综合作用,若采用声速、衰减系数、非线性系数等单一超声检测参数对组织结构进行建模与评价,会因信息量的缺失而导致评价误差大;若增加检测参数规模,则会导致所对应优化问题的困难性大幅增加。 本研究以镍基高温合金组织结构定量评价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如何利用协同进化算法求解定量评价的大规模优化问题、以及如何同时利用多种微观组织特征参数对镍基高温合金进行综合表征展开研究。科研成果为航空发动机机匣镍基高温合金毛坯制造质量检测、评价、性能预测提供技术支持,为制造工艺改进提供数据支持,也可进一步推广至其它高温合金、钛合金等材料中。
南昌航空大学 2021-05-04
耐蚀耐磨化学镀Ni-W-P合金
化学镀Ni-P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应用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化学镀层是阴极性的,如在施镀过程中形成针孔、麻点以及使用过程中外力对镀层的损坏等,往往造成镀层在腐蚀介质中形成电偶腐蚀,使得镀层不仅对基体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加速了基体的腐蚀。三元合金Ni-W-P镀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Ni-P镀层中所存在的问题。W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镀层的致密性,减小了腐蚀介质穿透镀层在镀层与基体之间形成电偶腐蚀的几率。此外,W是一种自钝化元素,在腐蚀介质中有利于镀层表面钝化膜的形成,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能,因此,P的含量相近时Ni-W-P镀层的耐蚀性能优于Ni-P镀层。但是Ni-W-P镀层与Ni-P镀层相比在与基体的结合力上并没有提高,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如受到一定外力作用时,镀层很容易脱落,这就使得镀层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该技术针对现有化学镀层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含有一定量W元素的Ni-W-P镀层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提高镀层的结合力和硬度,大幅度提高镀层的耐蚀耐磨性能,延长镀层的使用寿命。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稀土贮氢合金铸片产业化技术
中国生产的镍氢电池性能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这是由于工艺设备落后、材料性能较差等原因造成的,电池的一致性、稳定性均有待提高。日本稀土贮氢合金全部采用片铸(Strip Casting)工艺生产,我国则全部采用模铸(Mold Casting)工艺生产。在国家“八六三”计划支持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贮氢合金的铸片产业化技术,达到日本同期水平。该技术优点有:(1)可以提高稀土贮氢合金的比容量。相同成分的稀土贮氢合金采用模铸工艺生产比容量为320mAh/g,如果采用片铸工艺生产则比容量提高到340mAh/g;(2)活化速度快。模铸工艺生产的稀土贮氢合金需要10-15个完全冲放周期才能达到最大吸氢量,片贮工艺则只需要2-3个完全冲放周期。(3)抗氧化、耐腐蚀、寿命长。片铸工艺生产的相同成分稀土贮氢合金比模铸工艺生产的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200个循环周期;(4)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例如生产比容量为320mAh/g的稀土贮氢合金,采用片铸工艺可以大幅度降低金属钴,降幅达到30%-50%;(5)能耗降低。片铸工艺生产的稀土贮氢合金全部有均匀细小的柱状晶组成、相分布均匀、偏析降低到最低限度、没有富锰析出,不需要热处理。模铸工艺生产的稀土贮氢合金偏析严重、富锰相析出,因此需要热处理来消除或减弱。 LaNi5型稀土贮氢合金是1969年荷兰菲利浦公司发现的,它具有电化学容量高、循环工作寿命长、对电解液有良好的耐蚀性、对过充电时正极产生的氧要有良好的耐氧化性、电催化活性高、反应阻力(氢过电压)小、氢扩散速率大、电极反应可逆性好、在电池工作温度范围(-20~+60)内有合适的氢平衡分解压、无污染。稀土贮氢合金的重要应用是它可以被用作镍氢电池的阴极材料。镍氢电池与传统的镍镉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提高两倍,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电子、宇航、军事及民用各个方面,如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摄像机、收录机、数码相机、通讯器材、电动工具、混合动力汽车等。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稀土镁合金薄板带生产技术
“高性能稀土镁合金薄板带生产技术”项目是以北京市科委经费支持为起源、以国家“十二• 五”科技支撑计划为发展,以北京科技大学与美国波音公司国际合作开发高性能稀土镁合金等为基础,逐步形成的一项特色科技成果。通过系统地研究铸轧、挤压板坯热轧、铸锭热轧和热处理过程中镁合金组织演变机理与性能控制技术等,研发出具有高成形性能的稀土镁合金;实现了高精度镁合金板成卷轧制过程自动化控制及精整、表面处理技术的开发,并完成了高精度镁合金专用轧机机组及控制装置的研发设计及应用,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高性能稀土镁合金薄板带生产工艺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电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架空输电导线作为电力输送的“血管”是电网中用量最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导线的导电率每提升1%IACS,全国每年节约线损超70亿千瓦时。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清洁能源利用的发展,对架空导线的导电率、强度、耐热性能和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提升导电率与同时提高强度和耐热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我国电网建设急需的特种导线难以满足工程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孙宝德教授团队与江苏中天科技集团合作,经十余年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发明了耐热高导Al-Zr-Y合金材料及微结构调控工艺,解决了耐热相粗大和溶质锆(Zr)原子析出不充分的难题,使导电率从60% IACS提高到60.8%IACS,耐热温度从150℃提高到210℃。研制的耐热铝合金导线电网改造工程中获得大量应用,占国内耐热导线40%市场份额; 2. 发明了高强抗疲劳Al-Mg-Si导线,解决了强化相调控和超细夹杂去除的难题,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在运行张力增大的条件下,振动疲劳寿命超过3000万次。研制的特种大跨越导线和全铝合金节能导线,占国内30%市场份额,特别是大跨越导线,几乎包揽了国家电网大跨越工程; 3. 发明了高效除氢、活性涂层陶瓷过滤和新型细化剂制备等导线冶金质量控制技术,解决了微量杂质元素与气体去除的难题,实现了电工铝导线的导电率从61%IACS提高到62.5%IACS以上,研制的新型节能导线在特高压工程中获得大量应用。 上述成果依托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等项目,共获得19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专利和25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49篇。成果在特高压电网建设、电网增容改造、新能源并网发电、电网领域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出口到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累计架线超2万公里,打破国际垄断,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电力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导线性能测试实验室 超细夹杂物去除-现场试验 加拿大奥尔兹湾跨海大跨越——世界拉力最大的输电跨越工程 晋东南-南阳-荆门 1000kV 黄河大跨越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耐蚀耐磨化学镀Ni-W-P合金
化学镀Ni-P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应用的增多也 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化学镀层是阴极性的,如在施镀过程中形成针孔、麻点以及使用过程中 外力对镀层的损坏等,往往造成镀层在腐蚀介质中形成电偶腐蚀,使得镀层不仅对基体起不到 保护作用,反而加速了基体的腐蚀。 三元合金Ni-W-P镀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Ni-P镀层中所存在的问题。W元素的加入 可以提高镀层的致密性,减小了腐蚀介质穿透镀层在镀层与基体之间形成电偶腐蚀的几率。此 外,W是一种自钝化元素,在腐蚀介质中有利于镀层表面钝化膜的形成,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 能,因此,P的含量相近时Ni-W-P镀层的耐蚀性能优于Ni-P镀层。但是Ni-W-P镀层与Ni-P镀层 相比在与基体的结合力上并没有提高,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如受到一定外力作用时,镀层很容易 脱落,这就使得镀层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该技术针对现有化学镀层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含有一定量W元素的Ni-W-P 镀层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提高镀层的结合力和硬度,大幅度提高镀层的耐蚀耐磨性能,延长 镀层的使用寿命。 可应用于换热器、泵、轴、空冷等耐蚀或者耐磨的场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62 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