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铁路信号ZPW-2000设备衰耗器自动检测装置
该装置属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检测装置,主要用于对铁路信号ZPW-2000系列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以下简称ZPW-2000)的衰耗器进行自动检测和相应的数据处理。 1、技术背景: 信号设备是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的基础设施,先进技术的应用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检测的项目明显增多、检测精度提高;同时,随着从设备故障修向状态修的转变,检测任务量显著增加。中国铁路区间信号控制主要采用ZPW-2000系列设备,是新建线路和旧线改造的主流设备。 ZPW-2000设备的衰耗器完成信号的隔离和放大,可靠性要求很高。衰耗器主要由调整变压器和衰耗电阻组成,检测项目主要考察调整变压器匝比和衰耗电阻的阻值是否合格。 目前现场应用中,ZPW-2000衰耗器的检测平台是针对具体产品而设计的,利用数字电压表和信号发生器等独立的测量仪器组合搭建,通过手动检测来完成,检测数据手工填表。主要缺陷是:(1)由独立仪器构成,投入费用较高,检测平台体积大。(2)手动检测连接繁琐,效率较低,易带来人为误差。(3)检测数据需手工抄录,数据管理未实现电子化,不利于数据的检索共享。 2、技术内容: 该装置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对ZPW-2000设备衰耗器的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时,原有检测采用人工连接、测量、读数、记录数据,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易出错、纸质数据难于管理。因此,主要应解决如何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同时保证检测精度,还应提高检测数据的信息化、降低劳动强度、兼顾装置成本。 为此,基于美国NI公司接口卡和Lab VIEW软件环境组成虚拟检测平台,界面友好,基本实现自动化,还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检测;检测接口电路(接口板)采用工业标准的模块化结构,易于扩展;自动生成检测数据报表,采用Microsoft Excel格式,便于数据管理和共享。 该装置包括:工业控制机、虚拟仪器采集卡、I/O卡、信号发生器板、接口板。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特点:操作界面采用虚拟仪器面板,操作简便;不同的检测项目采用继电器阵列自动切换,无需人工连接,从而显著缩短了测量和记录时间,时间可减少50%以上;避免了人为误差;降低了劳动强度;自动完成数据的存储,便于检索和信息管理,并可远程检测。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高压直流供电的电气化铁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供电的电气化铁路系统,它包括:高压交流母线、牵引变电站、高压直流接触网、高压直流母线、受电弓、钢轨和电力机车;牵引变电站一端连接高压交流母线,另一端连接高压直流母线,将高压交流母线上的交流电转化为高压直流电,并传输到高压直流母线;所述高压直流母线连接高压直流接触网和钢轨,接触网、受电弓、电力机车、钢轨组成电力回路;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目前单相轮换供电产生的负序电流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问题,接触网电压的升高还大幅度提高了电气化铁路的性能。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本发明从最优等效细粒体体积的角度出发,公开了一种新的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配制方法。基于本发明配制的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无论原材料品种、等级、生产厂家如何变化,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均可以配制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机制砂泵送混凝土,避免了工程上一旦原材料变化而导致配合比反复试验反复验证的实际问题,弥补了现有配制方法的不足,创造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稳定的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配制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8
一种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用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用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其组分所占重量份为:水泥:100份,矿物掺合料:20~80份,细骨料:200~300份,粗骨料:250~350,橡胶粉:2~10,聚丙烯纤维1~3,膨胀剂:10~25份,减水剂:1.0~3.0份,缓凝剂:0.1~1份,流变助剂:0.01~0.05份,消泡剂:0.001份,水:60~80份;由上述物料混合搅拌而制成。本发明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大流态、自密实、无离析、低收缩、高抗裂、吸振等特点,可用于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轨道板与底板间的填充物,也可用于道岔结构中道岔板与底板间的填充物。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铁路散货卸料斗识别与定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铁路散货卸料斗识别与定位方法,涉及铁路散货卸料斗跟踪与定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卸料斗的深度图样本;对深度图样本执行预处理,生成样本数据集;从样本数据集中提取卸料斗的几何特征;将卸料斗的几何特征作为输入,利用CNN进行卸料斗的目标识别与定位训练,得到卸料斗识别模型;将相机捕获到的实时深度图送入卸料斗识别模型进行卸料斗的实时识别与定位,卸料斗识别模型输出卸料斗的三维空间信息和存在概率,将结果传送至控制系统,引导机械臂执行卸料操作。本发明适用于卸料作业中的实时监测,实时精确定位铲斗的当前位置,及时避免铲斗与货舱之间的冲击性损伤,提高卸料的效率与安全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李荣鹏教授团队在Science子刊Science Signaling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据李荣鹏教授介绍,人类基因组中编码功能蛋白的基因仅占基因总量的2%,其余98%的基因转录产物为非编码RNA,过去这类RNA一直被认为是冗余,其相关功能研究一直是空白。近年来,非编码RNA的研究逐渐成为国际热点,大量实验证据证明,非编码RNA控制着几乎所有的细胞生理功能。李荣鹏教授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母系遗传的长链非编码RNA MEG3的4号转录产物,在肺部感染免疫过程中能够特异性表达,然后通过调节炎症因子IL-1b的表达水平,精准控制宿主的免疫反应。在感染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通过降低MEG3-4的表达量,释放出游离的小分子非编码RNA miR-138,然后miR-138结合到细胞因子IL-1b的mRNA 5‘UTR区域,形成剪切复合体降解mRNA,以维持IL-1b在体内的较低水平,防止过度的炎症反应杀伤细胞。这一结果深层次解析了MEG3-4调节宿主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推进MEG3-4作为RNA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28
一种基于块的子图构建及分布式图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块的子图构建及分布式图处理方法,其子图构建方法,包括图分割、对子图中的顶点重新贴标签、将区间与数据片关联、分块和构建子图的步骤;采用启发式的、轻量级的 SGP方法进行图分割,采用用户定义的启发式函数把顶点按顺序指派到 P个子图,具有性能高,边的切割率较低的特点,并且可以兼顾子图工作负载平衡问题;其分布式图处理系统,块分割之后,子图之间以整个内存块为单位进行通信;与现有技术的细粒度通讯方式相比,本发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GZX92A绝缘电阻表检定装置 兆欧表检定装置
产品详细介绍  /////////////////////////////////////////////////////////////////////////                                                                //////////////// 深圳市世纪经典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15914142916 传真:0755-84812743 邮箱:186jl@163.com                                                                //////////////// ///////////////////////////////////////////////////////////////////////// 一、概述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是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其检定规程为JJG622-89。检定装置的主要标准器为高压高阻箱和高压电压表。GZX92A型绝缘电阻表检定装置将高压高阻箱(高阻输出部分)和高压数字电压表(电压输入部分)合为一体。 检定装置中电阻输出部分的测量上限为200GΩ,标称工作电压为5kV。该装置设计有独立的泄漏屏蔽端钮和接地端钮,在测量过程中无明显不稳定及短路、开路现象。满足JJG622-97绝缘电阻表检定规程和JJG166-93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的要求。可用于各种型号的指针式绝缘电阻表的检定。 检定装置中电阻输出部分选用获得专利的滚动式高压开关,使用10万次后仍可满足检定规程的要求。其具有较长的技术寿命和机械寿命。检定装置中电压测量部分的标称测量电压为5kV,输入阻抗≥10GΩ。本装置能测量兆欧表的开路电压、中值电压和峰值电压。 二、主要技术参数 1. 电阻输出(高压高阻箱)部分 1.1 电阻输出部分的准确度等级及工作电压(电流)    阻值   100GΩ ×10GΩ ×1GΩ ×100MΩ ×10MΩ ×1MΩ 准确度等级 5 5 2 1 0.5 0.2 标称电压 5000V 5000V 5000V 5000V 2500V 1000V   阻值   ×100kΩ ×10kΩ ×1kΩ ×100Ω 准确度等级 0.2 0.2 0.2 0.2 标称电流 1mA 8mA 20mA 50mA   1.2 调节范围:100Ω~200GΩ,调节细度为100Ω 1.3 使用环境条件 1.3.1 参考温度范围:20~25℃    1.3.2 标称使用温度范围:18~28℃        1.3.3 参考湿度范围:40~60% 1.3.4 标称使用湿度范围:25~75% 1.4 电阻变差极限:在参考条件下,由单一影响量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变差 影响量别   标称使用范围 允许的变差 环境温度 18~28℃ a/2 % 相对湿度 25%~75% ≤10GΩ a/2 % >10GΩ a% 工作电压 (1~1/5)标称电压 ≤10GΩ a/2 % >10GΩ a%   ★ a为检定装置中电阻输出部分电阻盘准确度等级(各电阻盘a值不同) 1.5 绝缘电阻:检定装置中电阻输出部分的电路与电路无电气连接的任何其它外部金属间的绝缘电阻,在标称电压下测得的电阻值不小于5TΩ。 1.6  绝缘强度:检定装置中电阻输出部分的电路与测试用参考接地点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45~65Hz的实际正弦交流电压11kV并历时1min的试验,而不出现击穿与飞弧现象。 1.7 检定装置中电阻输出部分输出端的残余电阻应<0.1Ω,其变差<0.01Ω。 1.8 外形尺寸:442mm×270mm×145mm 1.9 重量:<5kg 2.电压测量(高压直流数字电压表)部分 2.1 测量范围:0~5500V 2.2 准确度:±(1%读数±1个字) 2.3 供电电源:DC9V 2.4 输入电阻:≥10GΩ 2.5 显示:四位半、液晶显示 2.6 峰值电压测量回路满足JJG622-97绝缘电阻表检定规程中图3的要求。  
深圳市世纪经典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二维反铁材料MnPS3中磁振子输运的实验进展
近年来,磁振子电子学在信息计算和信息传输领域表现出了极具价值的应用潜力。磁振子电子学利用以磁振子为载体的电子自旋进动来实现信息处理,有望实现无热量产生、低耗散的信息传输,相比于传统意义上通过操纵电荷来实现信息的处理的微电子学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磁振子电子学领域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够有效传输磁振子的新材料的发现,而获得长距离的磁振子输运始终是磁振子电子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与通常的三维磁性绝缘体(如Yttrium Iron Garnet)相比,二维尺度下的磁振子被理论预言有很多的新颖物理效应,例如自旋能斯特效应,拓扑磁振子,以及外尔磁振子等。 在最新的研究文章中,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韩伟课题组在二维磁性体系中展开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观测到了二维反铁磁体系中磁振子的长距离输运。MnPS3晶体是一种层状反铁磁材料,利用机械剥离手段得到了二维的MnPS3薄片。MnPS3薄片上制备了用于测量磁振子输运的非局域器件,器件结构如图A所示。器件左侧Pt电极通过热方法来注入磁振子,右侧Pt电极探测在二维MnPS3中扩散传输的磁振子。在二维反铁磁MnPS3中,实验上观测到了几微米的磁振子扩散长度。并且从图B中可以看出,随着注入端和探测端距离的增加,探测到的非局域信号表现出e指数衰减的形式,跟一维漂移扩散模型的理论模型一致。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系统研究了MnPS3厚度对磁振子弛豫性质的影响。随着MnPS3厚度从40nm降低至8nm,磁振子弛豫长度由4μm减小到1μm(图C),这可能是由较薄的MnPS3中较强的表面杂质散射效应导致的。 该文章中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二维材料中的磁振子输运实现为二维磁性材料在磁振子电子学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有望推动磁振子在量子尺度下的新颖量子物理性质研究。图:二维反铁磁体系中磁振子输运研究。(A)二维反铁磁MnPS3中的磁振子输运测量结构示意图。(B)自旋信号R_NL^*随电极间距的依赖关系,与理论预言的e指数衰减吻合。(C)磁振子弛豫长度随MnPS3厚度的依赖关系。 该工作于2019年2月7日在线发表于物理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X上(Phys. Rev. X 9, 011026 (2019) )。 DOI: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X.9.011026。该工作由韩伟研究员设计和指导完成,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2015级博士生邢文宇为文章第一作者,物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邱露颐为第二作者(今年9月份将去哈佛大学读博士),韩伟研究员为文章通讯作者。本工作的顺利完成得到了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贾爽教授和谢心澄院士的合作帮助,以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
北京大学 2021-04-11
耦合分子振子同步化的能量代价及其最优设计原理的研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课题组在Nature Physics发表题为“The energy cost and optimal design for synchronization of coupled molecular oscillators”(文章网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19-0701-7)文章,揭示了互相耦合的分子振子达到同步化所需的热力学代价,表明分子振子的同步化需要额外能量耗散,并揭示了能量耗散与所能达到的最优同步化效果及耦合的最佳设计之间的关系。 振子之间的同步化现象在自然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非线性理论与实验很好地回答了很大一部分非线性振子中的同步化问题。然而,对于分子振子而言,他们的振荡节律由随机的、大噪声的生化反应所决定,与之前相对成熟的非线性理论所涉及的情况有所不同。这类分子振子的同步化规律,尤其是同步化所需的热力学代价尚不明确。 欧阳颀课题组与美国IBM T. J. Waston 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杰出访问教授的涂豫海教授展开合作研究,首次在理论上阐明了实现分子振子同步化所需的热力学代价。该研究提出一个简单而普适的随机理论模型,假设不同的分子振子之间被一些额外的分子间化学反应耦合起来从而使彼此的相位相互靠近,用以描述一般的可产生同步化振荡的分子振子。在这个理论模型中,研究者们找到了单分子稳定振荡状态的概率密度的解析解,由此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能量耗散,并通过平均场近似得到了该振荡出现同步化现象的条件。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能量耗散,研究者发现,若要实现分子振荡的同步化,除去驱动单个分子振荡的能量以外,还必须要有一部分不为零的额外的能量耗散。除此以外,当外界条件给定能量耗散的大小时,虽然可以通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达到各种不同的同步化效果,但是可以达到的最优的同步化效果由给定的能量耗散所限制。当能量耗散小于一个临界值时(这个临界值大于驱动单个分子振荡的能量)同步化是不可能的,给定的能量耗散越大,所能达到的最优同步化效果越好。该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随后研究者在蓝藻的生物钟系统中检验了该理论,验证了生物体内的分子振荡体系确实需要额外的能量来实现同步化。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欧阳颀课题组的张东良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涂豫海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欧阳颀教授和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的博士后曹远胜博士。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26 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