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效节能等离子体静电烟气净化机
一、烟气及其危害 烟气是由燃烧、氧化等过程伴随着物理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含大量固体微粒和有毒气态污染物的产物。 烟气中的烟尘是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很小,多在0.01~1μm范围,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是造成尘肺、硅肺病的主要根源;烟气中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有些还含有致癌作用的二恶英、苯并疪及醛类物质。餐饮也造成严重的油烟污染问题,餐饮行业厨师患肺癌、鼻咽癌和食管肿瘤的比例比其它人群明显提高。 二、等离子体静电烟气处理技术由于烟气中的污染物颗粒粒度太细,常用的旋风除尘、袋式除尘、喷雾除尘都无能为力,传统的电除尘技术也不能发挥作用。低温等离子技术作为21世纪环境科学四大技术之一,由于大量微细颗粒在等离子场中因荷电而被除去;同时等离子体所激发的大量高能量活性自由基可使有机废气得到降解。 三、技术经济指标 1、烟尘净化率:≥99%,可收集0.001~0.01μm级的超细粒子; 2、有机挥发物VOCs去除率:≥85%。 四、特点 1、烟气净化效率高、能够处理其它工艺设备无法处理的极微细可吸入颗粒物和气溶胶烟气; 2、兼有净化可吸入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治理的双重功效; 3、性价比高,投资小见效快,安装、运行、维修方便。 五、应用领域 1、冶金行业:焙烧、冶炼、铝电解、炼焦烟气; 2、玻璃行业:窑炉含尘烟气、配料粉尘; 3、沥青行业:沥青烟气、沥青防水油毡生产; 4、纺织粉尘:制鞋、制革、合成纤维、汽车内衬加工; 5、电焊烟尘:机械加工、汽车修造; 6、铸造粉尘:铸造、喷砂; 7、陶瓷磨料:胚体加工、施釉、烧制窑炉烟气治理; 8、橡胶塑料:橡胶制品生产、混炼,塑料混料; 9、电子通讯: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 10、饮食业 :油烟治理。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电磁声发射无损检测技术
一、 项目简介传统的声发射检测需要机械加载使整个结构或材料受力,经常引起附加损伤,并且大型构件的整体加载比较困难。电磁声发射技术创造性的把电磁加载应用于声发射检测技术中,通过对导电部件直接进行直接电磁加载或涡流加载以产生洛仑兹力,进而激发声发射效应,并利用该效应实现对金属结构的无损检测。二、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与效益分析本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金属结构的整体检测。相对于传统的声发射加载方法,电磁声发射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电磁加载可以对指定区域进行局部加载,不用对整个结构加载,避免附加机械损伤;(2)电磁加载能够使能量集中于缺陷处,增强信号强度,降低对检测设备的要求;(3)电磁加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从而减少了传统声发射长期持续加载的时间要求。本研究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有2项发明专利已受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大型金属装备的无损检测,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三、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张闯,Tel:13502001350 Email:zchebut@gmail.com四、 高清成果图片3-4张电磁声发射技术原理电磁加载下的应力波传播过程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山地综合电磁法探测技术
项目简介 山地综合电磁法探测技术包括可频域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CSAMT(Controlled Source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 时 域 瞬 变 电 磁 TEM (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解决山地勘探中,山地测点布设、地形影响的快速校正、地表及近 地表电性不均匀导致的静态偏移影响以及不同装置、不同分量对地质体的反映差异等问 题。
江苏大学 2021-04-14
铝缸体表面陶瓷化技术
项目简介: 缸体轻量化是发动机轻
西华大学 2021-04-14
高温高含尘烟气高效余热回收与深度净化一体化技术
工业高温(800℃以上)高含尘(2000mg/m3 以上)烟气具有成分复杂、含尘量高、有腐蚀性、工况变化大等特点,余热回收装置易堵塞,余热回收效率低;净化装置存在滤料堵塞和再生困难的问题,净化效率低、滤阻高、设备运行成本高;温度及含尘浓度大幅度波动的时变性工况余热难以有效回收利用。针对时变性高温高含尘烟气的特点,以高效除尘、减小滤阻及高效蓄/换热为目标,开发集成荷电分离与滤体过滤高温高含尘烟气除尘技术的变孔隙率和比表面积的三维金属蜂巢结构耐高温蓄热体,形成高温高含尘烟气高效余热回收与深度净化一体化技术,实现对高温高含尘烟气高效余热回收及低阻力深度净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氨合成原料气节能净化技术
合成氨工业在沿海化工产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合成氨工业属传统化工,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特别是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方法,将会使合成氨生产过程能量消耗大幅度下降。如采用新技术净化合成氨原料气,将会提升这一传统行业的水平,加上我国煤资源的优势,可使化肥工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HR-3000型微机灰熔熔性测定仪
产品详细介绍功能特点:  1.采用微机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WINDOWS98操作系统,在测试的同时可进行数据处理、查询、修改等其它工作,实现一机多用。  2.采用CCD摄像技术,图象清晰,能直接摄取高温炉内灰锥形态变化并实时显示图象,测定过程直观。  3.按国家标准规定方法微机自动判断熔融特征温度: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并将全过程图像存盘,以便于检验、分析。  4.屏幕显示温升曲线,可打印灰锥图象结果及温度。  5.采用先进的加热器件和保温材料,升温快、控温准确、故障率低。  6.高温炉带有转盘,装样方便、简装。  技术参数:  测定精度符合GB/T219—1996要求  控温范围:(0~1600)℃  温度显示分辨率:1℃  测温误差:±3℃  高温恒温区长度:≥30mm  控温精度:≤±5℃  温度显示精度:0.2级  升温速度:≤900℃,(15~20)℃/min;>900℃,(5±1)℃/min。  工作电源:AC220V±22V 50HZ±1HZ,功率:≤5KW。  外形尺寸(mm):控制器:470×230×410  高温炉:700×400×420  重量:控制器10kg,高温炉30kg 
鹤壁市华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华强电磁原笔迹手写一体机
产品详细介绍 电磁+红外双模   原笔迹手写的电磁触控一体机
华强教育 2021-08-23
海洋可控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
项目成果/简介: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深水油气资源、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和海底多金属结核勘探以及海底地质结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发成功深海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包括2000A大功率水下电磁发射系统、4000米/6000米深海海底采集站、拖曳式电场接收系统、甲板信号监控系统和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围绕提高探测信号信噪比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大功率水下电流发射散热技术、低损耗大功率逆变和整流技术、高性能中性浮力电缆和高效发射天线技术、微弱电磁信号检测等技术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关键性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成功完成我国首条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剖面,填补了大功率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的国内空白,使我国跃居国际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制先进水平行列。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已在黄海和南海完成海洋试验,4000米海底电磁采集站在黄海、东海、南海、西太平洋等海域累计投放150余台次,回收成功率100%。整套探测系统已具备工程化测量能力。 相关成果获得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评选为“2015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2015年主要科技进展”。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 该系统可用于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天然气水合物探测。利用海洋可控源电磁技术可以确定由地震方法圈闭的构造是否为有效储层,从而可以提高钻井成功率。对地震勘探所落实的待钻目标进行电磁评价,对深海钻探避免干井有重要意义。避免深海钻探任意一口干井,意味就节省数千万至数亿美元,而进行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的主要成本在于勘探船的费用,较之要规避的巨额钻探风险,其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该技术和装备可用于海底深部结构研究,为发展我国海洋经济提供技术支撑,这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发展海洋电磁勘探装备及相关技术,更可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该成果已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军潜艇学院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现阶段处在项目支持的前期研究中。同时与外地的合作单位有: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科集团、自然资源部等。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ZL201510695741.0 ZL201710275233.6 ZL201410218534.1 ZL201510304185.X ZL201410313408.4 201720415443.6 201720472704.8 201720499053.1 2013SR092376 2014SR189111 2015SR192462 2018SR713515 2018SR714176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海洋可控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深水油气资源、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和海底多金属结核勘探以及海底地质结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发成功深海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包括2000A大功率水下电磁发射系统、4000米/6000米深海海底采集站、拖曳式电场接收系统、甲板信号监控系统和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围绕提高探测信号信噪比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大功率水下电流发射散热技术、低损耗大功率逆变和整流技术、高性能中性浮力电缆和高效发射天线技术、微弱电磁信号检测等技术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关键性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成功完成我国首条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剖面,填补了大功率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的国内空白,使我国跃居国际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制先进水平行列。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已在黄海和南海完成海洋试验,4000米海底电磁采集站在黄海、东海、南海、西太平洋等海域累计投放150余台次,回收成功率100%。整套探测系统已具备工程化测量能力。 相关成果获得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评选为“2015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2015年主要科技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89 79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