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将生物质萃取产物作为添加
剂
应用于配煤炼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生物质萃取产物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配煤炼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提质生物质,得到高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和低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2)将生物质萃取物用于配煤炼焦:将高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和低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的至少一种按 0.5%~3%的质量百分比与配合煤混合炼焦。通过将低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和高分子量生物质萃取物的至少一种与配合煤混合炼焦,能够在普通配合煤的基础上,降低焦炭粒焦反应性 P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苯加氢制环已烷用催化
剂
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加氢制环已烷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钌盐按照一定比例溶于去离子水或乙醇溶液中,由此制得溶液 A; 将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制 ·1091·得的溶液 A 中,然后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 B;称取化学还原剂并将其 配成水溶液,将化学还原剂的水溶液逐滴加入到溶液 B 中同时执行搅 拌,由此得到混浊液 C;将所得到的混浊液 C 执行离心分离以除去上 清液,底部沉淀加水混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于富氢气氛中一氧化碳优先氧化的宽温催化
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纯化。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通过全新的一种催化剂制备方法实现宽 温催化剂的精准设计:在 SiO2负载的 Pt 金属纳米颗粒表面上精 准构筑出原子级分散Fe1(OH)x物种,促成新型Pt-Fe1(OH)x单位点界面催化活性中心形成,获得性能最佳的PtFe/SiO2宽温催化剂。 关键技术指标:获得的 PtFe/SiO2宽温催化剂,可以在 198-380 K)温度区间内实现富氢气氛中微量 CO 的完全消除,且同时保持 CO 选择性 100%。而且,该催化剂在水汽、二氧化碳同时存在的真实环境下,仍然保持极高的稳定性,160 小时测试不失活。该催化剂的比质量催化活性(5.21 molCO×h-1×gPt-1 ),是传统 Pt/Fe2O3催化剂的 30 倍。 核心解决问题、核心优势等: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 PtFe/SiO2 宽温催化剂,彻底解决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解决了一个关键难题:燃料电池的 CO 中毒休克问题。核心优势是首次可以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寒冷条件下,频繁冷启动和连续运行期间避 免 CO 中毒,为其“心脏”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有效保护手段, 使得汽车敢于吃“粗粮”。 这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能够做到上述全方位保护的催化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中山大学汪君课题组发表面手性CpRh(III)催化
剂
研究成果
该研究成功克服了开发纯平面手性CpRhIII催化剂所面临的制备难、拆分难、结构改造难等诸多挑战,丰富了手性CpRhIII催化剂的类型。
中山大学
2022-05-30
2-氟代苯胺喹唑啉类肿瘤正电子显像
剂
及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F-18标记的2-氟代苯胺喹唑啉化合物,由回旋加速器通过18O(p?n)18F核反应生产18F,通过放射合成模块进行自动化合成,也可以通过现有的国产F-18多功能合成装置经流程改造后进行生产。本发明是2位正电子核素氟-18取代的苯胺喹唑啉结构,可以在6位,7位,以及与氨基相连的苯环上进行修饰。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新型肿瘤正电子显像剂,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相比较,该类显像剂有特异性,可以识别那些表皮生长因子(EGFR)高表达肿瘤。制备方法设计合理,标记方法简单,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适于实用。本发明结构通式如下:。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晶硅片加工的新型水基减摩抗磨添加
剂
的研制与应用
悬赏金额:10万元 发榜企业:德旭新材料(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集群: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需求领域:特种功能材料;精细化工;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表面改性材料 技术关键词:抗磨;超滑;切割;抛光
德旭新材料(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1-11-05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堆肥用复合微生物菌
剂
及其应用
针对农业废弃物及污水厂剩余污泥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该 成果通过反复分离纯化,从实际堆肥体系获得了可分别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脂 肪、蛋白质和淀粉等的 6 个纯菌株,并保藏于中国典型微生物保藏中心(武汉); 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复配,获得了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堆肥用复合微生物 菌剂,该菌剂有效解决了单一菌株转化效率低,堆体升温慢,堆肥周期长,无害 化程度不够的现实问题,而且操作简单,投加成本可控,二次污染小,得肥率高, 堆肥产品肥效优,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锂空气电池Co-Pd双原子正极催化
剂
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空气电池Co‑Pd双原子正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化学及催化技术领域。包括:将碳纳米管与醇溶液混合,得到碳纳米管溶液,将所述碳纳米管溶液与钴盐、锌盐混合,得到含钴混合物;将2‑甲基咪唑与醇试剂混合,得到2‑甲基咪唑溶液,将所述2‑甲基咪唑溶液与含钴混合物混合、搅拌、离心和干燥后,得到CoZn‑CNT等。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构建锂空气电池表现出低的充电平台(3.2V)和低的过电位(0.6V),解决了锂空气电池普遍存在的过电位高问题(1.5V);并且具有高的放电平台(2.8V)和良好的放电容量(15000mAhg‑1)。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金属氧化
物
半导体基等离激元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传统贵金属(金、银等)之外发掘出具有高性能等离激元效应的非金属新材料,是当前等离激元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发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丰富可调的光、电、热、磁等性质,对其采取氢化处理可有效修饰其电子结构,从而获得丰富可调的等离激元效应;此处的一个关键性挑战在于如何显著提高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内禀的低自由载流子浓度。基于该研究团队新近发展的、理论模拟计算指导下的电子-质子协同掺氢策略,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采用简便易行的金属-酸溶液原位联合处理方法实现了金属氧化物MoO3半导体材料在温和条件下的可控加氢(即实现了“本征半导体→准金属”的可控相变),从而突破性地大幅提升了该材料中的自由载流子浓度。研究表明,氢化后的MoO3材料中自由电子浓度与贵金属相当(譬如H1.68MoO3:~1021cm-3;Au/Ag:~1022cm-3),这使得该材料的等离激元共振响应从近红外区移至可见光区,且兼具强增益及可调性。结合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和以超快光谱为主的多种物性表征,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出该协同掺氢所导致的准金属能带结构及相应的等离激元动力学性质。作为效果验证,研究人员在一系列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实验中证实该材料表面等离激元局域强场可使吸附的罗丹明6G染料分子的SERS增强因子高达1.1×107(相较于一般半导体的104⁓5和贵金属的107⁓8),检测灵敏限低至纳摩量级(1×10-9mol L-1)。 这项工作创新性地发展出一种调控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系统中自由载流子浓度的一般性策略,不仅低成本地实现了具有强且可调的等离激元效应的准金属相材料,而且显著地拓宽了半导体材料物化性质的可变范围,为新型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指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金属氧化
物
半导体基等离激元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目成果/简介:在传统贵金属(金、银等)之外发掘出具有高性能等离激元效应的非金属新材料,是当前等离激元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发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丰富可调的光、电、热、磁等性质,对其采取氢化处理可有效修饰其电子结构,从而获得丰富可调的等离激元效应;此处的一个关键性挑战在于如何显著提高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内禀的低自由载流子浓度。基于该研究团队新近发展的、理论模拟计算指导下的电子-质子协同掺氢策略,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采用简便易行的金属-酸溶液原位联合处理方法实现了金属氧化物MoO3半导体材料在温和条件下的可控加氢(即实现了“本征半导体→准金属”的可控相变),从而突破性地大幅提升了该材料中的自由载流子浓度。研究表明,氢化后的MoO3材料中自由电子浓度与贵金属相当(譬如H1.68MoO3:~1021cm-3;Au/Ag:~1022cm-3),这使得该材料的等离激元共振响应从近红外区移至可见光区,且兼具强增益及可调性。结合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和以超快光谱为主的多种物性表征,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出该协同掺氢所导致的准金属能带结构及相应的等离激元动力学性质。作为效果验证,研究人员在一系列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实验中证实该材料表面等离激元局域强场可使吸附的罗丹明6G染料分子的SERS增强因子高达1.1×107(相较于一般半导体的104⁓5和贵金属的107⁓8),检测灵敏限低至纳摩量级(1×10-9mol L-1)。 这项工作创新性地发展出一种调控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系统中自由载流子浓度的一般性策略,不仅低成本地实现了具有强且可调的等离激元效应的准金属相材料,而且显著地拓宽了半导体材料物化性质的可变范围,为新型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指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170
171
172
...
203
20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