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尖晶石型锰系高比能锂电池正极材料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开发出两类高性能尖晶石型锰系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多孔结构LiMn2O4材料和微纳结构 LiNi0.5Mn1.5O4材料。对于LiMn2O4材料,利用“乳液沉淀-固相锂化”制备路径,获得了高纯度富锂尖晶石相,产物具有一维多孔结构,产物尺寸可在纳米、亚微米和微米尺度范围内调节,优化的产品具有非常好的高倍率性能和长周期循环性能。对于LiNi0.5Mn1.5O4材料,利用“碳酸盐一步共沉淀法”和“表面活性剂辅助草酸盐共沉淀法”两种制备技术路线,获得的产品众多优点。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开发了“乳液沉淀-固相锂化”、“碳酸盐一步共沉淀法”和“表面活性剂辅助草酸盐共沉淀法”三条技术路线,用于多孔结构LiMn2O4电极材料和微纳结构LiNi0.5Mn1.5O4的制备,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施,有利于推广应用,制备的产品具有晶相纯度高、形貌规整、粒径可调、振实密度大、高电压区间容量高、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长周期循环性能突出等特点。 社会贡献和经济效益:使尖晶石型新型锰系锂电池正极材料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电池行业的研发水平和产业链结构优化,带动锂电池等新兴能源产业发展。
南开大学 2022-07-29
尖晶石型锰系高比能锂电池正极材料
本项目开发出两类高性能尖晶石型锰系电池正极材料,包括多孔结构 LiMn2O4 和微纳结构 LiNi0.5Mn1.5O4。对于 LiMn2O4 材料,利用“乳液沉淀—固相锂化”制备路径,获得了高纯度富锂尖晶石相,产物具有一维多孔结构,产物尺寸可在纳米,亚微米和微米尺度范围内调节,优化的产品具有非常好的高倍率性能和长周期循环性能。对于 LiNi0.5Mn1.5O4 材料,利用“碳酸盐一步共沉淀法”和“表面活性剂辅助草酸盐共沉淀法”两种制备技术路线,获得的产品具有晶相纯度高、颗粒规整、振实密度大、高电压区间容量高,倍率性能好等特点。 项目特色: 开发了“乳液沉淀—固相锂化”、“碳酸盐一步共沉淀法”和“表面活性剂辅助草酸盐共沉淀法”三条技术路线,用于多孔结构LiMn2O4 电极材料和微纳结构 LiNi0.5Mn1.5O4 的制备,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施,有利于推广应用,制备的产品具有晶相纯度高、形貌规整、粒径可调、振实密度大、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长周期循环性能突出等特点。 市场应用前景: 本项目社会贡献和经济效益在于使尖晶石型新型锰系锂电池正极材料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电池行业的研发水平和产业链结构优化,带动锂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首先分别配置溶质为含碳聚合物以及含碳聚合物与过渡金属盐的静电纺丝溶液,经过静电纺丝、碳化处理得到双层的具有柔性的原位掺杂过渡金属的碳纳米纤维基底材料,再通过升华硫/二硫化碳溶液进行液相载硫,得到负载硫的双层碳纳米纤维基底材料,然后构筑中间两层均为原位掺杂过渡金属且均匀负载硫的碳纳米纤维层的四层碳纳米纤维基底材料,然后升至150℃保温15min,随炉降温,即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硫含量为40?60%。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一种铋酸锂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
(专利号:ZL 201510560801.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铋酸锂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属于封装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铋酸锂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铋酸锂纳米棒65‑80%、聚丙乙烯10‑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0.05‑0.5%、三羟甲基丙烷5‑10%、硅树脂甲基支链硅油4‑10%。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电子封装材料使用铋酸锂纳米棒作为主要原料,具有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高、耐老化及耐腐蚀性能优良、易加工、绝缘性好等特点,在电子封装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富锂层状及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
本项目针对富锂锰基和三元正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倍率性能较差、锂层中阳离子的混排、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反应等问题,通过表面包覆、体相掺杂、颗粒微纳化和形貌控制等多种方法,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富锂的层状结构Mn基氧化物及三元(NCM)材料具有高容量的特点,成本低廉、工作电压与现有电解液匹配,安全性好,考虑到振实密度、比容量等综合性能,其应用前景很好,适用于数码通讯类电池、笔记本电池、电动工具电池、汽车电池等。该项目已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针对富锂锰基和三元正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倍率性能较差、锂层中阳离子的混排、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反应等问题,通过表面包覆、体相掺杂、颗粒微纳化和形貌控制等多种方法,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通过原位XRD、XAS、EXAFS、电化学阻抗谱(EIS)、原位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位核磁共振、同步辐射和中子衍射等技术,获得无机材料及相关体系的原位分析与诊断新方法。优化设计并研制新型电极、电池制备工艺技术,构筑高容量、长循环稳定性的新型锂电池。
南开大学 2022-07-29
发展了空间约束制备高稳定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锂-硫电池因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且价格低廉,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一代 高能二次电池体系。然而,受限于硫及其放电产物硫化锂(Li2S)的绝缘特性, 以及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多硫化锂中间产物易溶于电解液的缺点,导致锂 -硫电池中正极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偏低和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欠佳,严重影响锂- 硫电池性能的发挥与实际应用。众所周知,单质硫主要以环状 S8 形式存在,而 这些易溶性多硫化物(Li2S8、Li2S6、Li2S4 等)主要产生于 S8 与 S2 之间的转 变过程中,而通过与碳材料复合可有效地解决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富锂层状及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
富锂的层状结构 Mn 基氧化物及三元(NCM)材料具有高容量的特点,成本低廉,工作电压与现有电解液匹配,安全性好,考虑到振实密度,比容量等综合性能,其应用前景很好,适用于数码通讯类滇池、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电池、汽车电池等。该项目具备产学研合作基础。 项目特色: 针对富锂锰基和三元正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倍率性能交差,锂层中阳离子的混排、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反应等问题,通过表面包覆、体相掺杂、颗粒微纳化和形貌控制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通过原位 XRD、XAS、EXAFS、电化学阻抗谱(EIS)、原位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位核磁共振、同步辐射和中子衍射等技术,获得无机材料及相关体系的原位分析与诊断新方法。 优化设计并研制新型电极,电池制备工艺技术,构筑高容量,长循环稳定性的新型锂电池。 市场应用前景: 扩大富锂层状与三元电极材料与新型锂电池技术成果的推广力度,促成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使中小型企业规模成长,提升电池行业研发水平和产业链结构优化,带动锂电池及储能产业发展。 
南开大学 2021-04-13
金属锂负极
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展了电化学调控的方法,实现对金属锂表面的电化学抛光和SEI膜的原位成膜,不仅获得了大范围原子平整的锂表面,而且构筑了分子尺度均匀光滑的SEI膜。运用AFM力曲线、XPS深度剖析、FTIR和EIS等显微学、谱学和电化学方法等多尺度表征技术对锂负极进行了详尽研究,结果表明该SEI膜呈现出无机物嵌入、有机物交联的软硬相间的多层膜结构特征和明显提升的离子电导率。这种微观平整光滑且兼具刚性和弹性的SEI膜的锂负极,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对锂枝晶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表现出明显加长的稳定性及对电池电解液的普适性,锂平面电极可在2 mA cm–2(1 mAh cm–2)、100% Li 放电深度(DOD)下稳定循环至少200周且库伦效率高达99%;与硫或者钴酸锂正极材料构成的全电池也同样展现出优越的充-放电循环性能(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1339)。
厦门大学 2021-04-11
石墨烯包覆钛酸锂材料及高性能超级电池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开创性地将石墨烯用于包覆钛酸锂,通过独特的加工工艺制得业内领先的石墨烯包覆钛酸锂材料,有效地解决了钛酸锂负极材料的产气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得了高性能的钛酸锂超级电池。该电池单体可8C持续放电,20C脉冲放电,充放电循环大于30000次,10分钟可充电90%以上,低温性能优异(可在-40度环境下放电)。 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和优良的电化学稳定性,通过石墨烯的均匀包覆改善了钛酸锂的电子电导性,进而提升了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和高低温性能。同时,石墨烯包覆降低了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提高了材料的容量发挥,通过钝化钛酸锂材料表面的活性位点,解决了其产气问题。利用该负极材料做成钛酸锂超级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充放电性能、长寿命、高安全性能和优异的低温充放电性能。 本项目首先开发了石墨烯包覆的钛酸锂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X射线衍射图谱证明其为标准的钛酸锂尖晶石结构,微观上由100-200nm的一次颗粒组成的微米和亚微米级二次球形颗粒,D50为15±5μm,1C可逆容量大于155mAh/g。 获得了基于石墨烯包覆钛酸锂负极材料的钛酸锂超级电池,通过串并联成组后可以用于低温启动电源,轨道交通,储能等领域,在长寿命、高安全、快充和低温充放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2-07-29
二氟磷酸锂
产品用途 本品主要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液中,在电极界面形成膜而改进高低温循环性能、降低电池自放电,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六氟磷酸锂使用量。 包装与贮存 本品使用密闭容器储存,置于阴凉、干燥以及具有良好通风环境的仓库内,禁止日光直接照射。
荣成青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97 1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