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邮箱的用户身份认证服务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邮箱的用户身份认证服务方法,包括: 第三方网络应用向第三方权威机构提交邮箱账号接入请求,该请求中 包含网络应用的访问 URI 和用户认证通过后的跳转 URI,第三方权威 机构根据网络应用的访问 URI 和跳转 URI 对第三方网络应用进行审 核,并在审核通过后为第三方网络应用分配应用 ID 和应用密钥,并对 其跳转 URI 进行登记,第三方网络应用接收来自用户的网络访问请求, 并为用户提供进入基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欢迎报名 | [5月24日·长春]地方大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启动报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研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径新范式,宣传高等教育强国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决定举办“地方大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6
[5月24日·长春]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产教对话论坛启动报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研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径新范式,宣传高等教育强国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决定举办“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产教对话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4-25
[5月23日·长春]第六届高校教务处长论坛启动报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加强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务处长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助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第六届高校教务处长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4-30
播音主持培训
播音与主持艺术、双语播音、影视配音、礼仪文化方向,专业播音主持艺考服务。
北京艺考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22
IT技术培训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成人类课程方向:Java企业级应用软件工程师、Java互联网架构软件工程师、Java大数据工程师、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网络运维与网络安全、Linux云计算工程师、Python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师、国际嵌入式软件工程师、C++国际软件工程师、PHP/web.3.0互联网工程师、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Android软件工程师、IOS软件工程师、.NET软件工程师、全链路UI设计师、商业插画、商业视觉设计课程、产品级UED交互设计师、全栈式CAD设计师、产品经理、VR开发工程师、VR次世代模型师、高级网络营销师、新电商运营官、企业级影视视效、人力资源经理人课程、总账会计课程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1-02-01
网络创业培训
自2011年起,沃土股份邀请国家人社部、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速卖通大学、淘宝大学等互联网、电子商务及创业培训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建了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和项目建设小组,前后历时三年,系统研发了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开发了课程体系,建设了教学平台,制定了技术标准,出版了系列教材,培养了师资队伍,搭建了扶持体系,并成功举办了数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创业大赛。该项目所确立的“理论(T,Theory)+模拟(S,Simulation)+实践(P,Practice)+扶持(S,Support)”的“TSPS”模型,呈现出课程立体化、教学个性化、实操模拟化、创业成果化、扶持体系化和管理信息化等六大显著特点。
杭州沃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5月23日·长春]计算机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启动报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研讨教育强国建设新路径新范式,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决定举办“计算机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4
长春科技学院
长春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由吉林东华教育集团总裁张电达先生创办。前身是1986年创建的吉林省蓝盾汽车驾驶修理专业学校;2000年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创办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长春科技学院。 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坐落在美丽的双阳湖畔。校园占地84.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2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498.11万元;建有3.3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108.7万册,电子图书89.47万册;建有3.8万平方米的实验教学楼;拥有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和容纳30000人的体育场;校外实习基地189个;数字化校园网络、大型电子阅览室、设施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游泳馆等一应俱全。 学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学为特色,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置52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3730人(其中本科在校生10579人,专科生3151人)。教学单位设10个本科二级学院、1个专科学院、4个教学部(院)。 学校现有教师767人,其中专任教师39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76人,占比44.67%;硕士及以上学历294人,占比74.62%;双师双能型教师88人,占比22.34%。拥有工程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各类优秀人才。 学校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能力本位、立体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式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尤其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学校重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建有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大学生创业园,实施六位一体、层级、递进、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毕业生创业数量和质量,形成以就业带创业和以创业促就业的良好局面。先后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吉林省省级十佳示范型创业园”,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近三年,有11000多人次考取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有700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学科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近三年,学校共考取硕士研究生42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5.42%,处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其中,生物食品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近三年平均考研率分别达到11.39%和26.64%。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6.81%、81.99%、84.76%,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4%。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目前已同韩国、俄罗斯、美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41所高校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学生通过对外交流平台,进行十多种形式的长短期交流或攻读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有8名教师先后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加州浸会大学、韩国建国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悉尼大学进行高端访学或攻读学位。学校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合作举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目前在校生129人。学校还与韩国建国大学等高校开展梅花鹿产品开发与利用的国际科研合作。 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建有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吉林省高校卓越工程师培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8门、省级优秀课22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名师2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省级研究中心(基地)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学校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连续四届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就业创业先进管理集体”;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军民共建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十年在“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中被长春市高校工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并于2017年7月通过中期检查验收。
长春科技学院 2021-02-01
长春光华学院
长春光华学院,原名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2000年建校。 2004年被教育部首批确认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 2015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内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 办学使命: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办学愿景:办学生满意的大学 学科齐全 师资雄厚 学校紧贴市场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设有商学院、金融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影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音乐学院、足球学院、基础教研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13个院(部),44个本科专业,分属经、管、工、文、艺、理、教育7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 多年来,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建设了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吉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和“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代表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名师和科研能手。 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学校现有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优秀课30门。具有吉林省重点学科1个,省现代媒体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 因材施教 特色兴校 在近20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逐步培育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一切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办学生满意的大学;努力为社会建设与发展服务,办社会欢迎的大学”为办学宗旨,走凸显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的治校之路、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的治学之路、“适合的教育”及“养成教育”的育人之路。 为更好地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学校以“让学生获得实惠,让学校赢得品牌”为目标,形成了以校企合作、强化实践、“做中学”为主要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整体育人模式。构建了以强能力、重素质为特征的优质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以适合的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程,既适合应用型培养目标,又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二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工程,近两年组织了111门课程的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以两个全覆盖为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工程,第二课堂覆盖到每个专业、每个学生,每个专业都创建了专业社团,为学生课外专业实践搭建了平台; 四是以合作教育为依托的培养渠道建设工程,各个专业都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 五是以六大能力为目标的能力建设工程,针对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设计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并开展了系列活动; 六是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的素质教育工程,以引导学生成为品行优良、素质高尚的人为目标,构建了养成教育体系,设计了22个好习惯项目,照自主选择、扬长保底的原则,开展了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使养成教育蔚然成风。 通过实施优质教育体系,使学生们成长为胸中有志、心中有情、眼中有活、身上有劲儿、腹中有才、伸手能做、张嘴能说,特长鲜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 学校坚定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道路,多种形式、不同深度的校企合作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学校电气信息学院与中兴通讯、中软国际、东软集团、台湾凌阳等企业联合实施“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入学时,学生即可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验室、实训室,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交叉进行、理论与实践同步实施,专业学习与企业实践并轨,真正对接企业技术前沿和人才需求。 机械工程学院、商学院等学院的部分专业,组织三、四年级学生到江苏、浙江、广东的企业深入生产一线见习或者短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能力、增长学识。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在校内引入企业培训室,把设计企业的项目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通过做实际项目来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金融学院与中国银行、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等10余家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 文学院与吉林省国家广告产业园、长春市金钥匙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长春鑫源国际教育等单位合作; 外语学院与长春市鑫源教育培训学校、北京首都机场朗豪酒店、大连沃邦国际教育等单位合作; 电影学院与凤凰卫视、中新社吉林分社、东北亚(卫视)资讯台、中国中影集团、吉林省博物院等单位合作; 音乐学院与长春市凡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春卡西欧艺术学校等单位合作,与1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就业合作。 促进就业 鼓励创业 学校以“全员抓就业,全程为就业,全面促就业”为总要求极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构建了以就业指导和配套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指导体系;以就业信息服务、就业市场服务、就业派遣服务为载体的服务体系;以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和个性咨询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以就业工作绩效考核为目标的评价体系。积极打造立体化校园就业市场,推进常态化就业工作调研,实施规范化就业管理服务等措施,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学校毕业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就业态势,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了全省就业率平均水平。大部分毕业生面向中小微企业就业,也有部分学生走上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岗位,还有的毕业生走上参军、三支一扶、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之路。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致力于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影响就业,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率及就业质量。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并出台相关文件保障双创工作的开展;同时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给予学生指导;鼓励探索,支持实践。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可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分享、洽谈合作等不同需求,极大程度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帮助学生实现成果孵化。 海纳百川 往来八方 学校已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仅2016-2017学年度就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华盛顿哥伦比亚学院、中央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西北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韩国韩南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9所大学签署了MOU合作备忘录,开展了学分互认、短期交流,联合培养本科双学位项目及本硕连读项目。为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与中国对外友好服务中心、美之旅作开展暑期赴美国、日本带薪实习和游学项目。每年平均派遣50名左右在校生赴海外留学,为我校学生的深造和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现与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和长春大学联合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校内一批优秀教师被聘为联合培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联合培养研究生并在两校授课。 服务生产 造福社会 学校依托大学科技园,先后为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等地市县区完成政府及企业电子商务规划、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转型规划、文创设计与规划、网络运营、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与运营、人才孵化等项目.通过共同开发各地区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产品,带动当地区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与高科技企业签订《产学研项目合作基地协议》,共同开发,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自动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荣誉满载 美名远扬 2004年,学校创始人康井山先生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12年,学校董事长康启鹏先生荣获第33届“长春市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学校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2009年,学校被确认为“吉林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基地”,被国家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学校;2011年,学校在全省民办非企业评估中荣获“5A级”称号;2013年,学校被命名为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11-2017年,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7年,学校被评为“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荣获“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为全市获此荣誉的两所高校之一)。2018年,学校荣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 近三学年,学校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共计获奖164项,其中全国性奖项39项,省级奖项125项,包括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东北赛区一等奖、“金蝶云管理创新杯”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3D大赛一等奖、第八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盛典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中国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红钻杯”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省级特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级特等奖等。 近三学年,学校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计获奖121项,其中全国性奖项51项。如在全国大学生越野滑雪赛中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七连冠”,第四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高校组)金牌,全国户外拓展挑战赛冠军,第七届吉林省大学生攀岩锦标赛乙组男子团体第一名、乙组女子团体第一名,吉林省大学生运动会足球赛男子冠军、女子亚军,首届吉林省国际太极拳邀请赛一等奖等。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学校将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工程”、“队伍建设工程”和“学生能力工程”,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建设优质教育体系,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政府重视、社会认可、学生满意、教工自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实现“百年大学”的光华梦而努力奋斗!
长春光华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45 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