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64年,前身为江西省粮食学校,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西省工业贸易学校,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现名,是一所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粮食局。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红角洲高校园区,占地总面积534亩,建筑面积17.82万平方米,建设投资4亿多元,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9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6.63万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学院设有粮食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经济贸易系、旅游商务系、公共教学部、思政部六系二部,开设粮食工程、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52个专业。现有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500余人。 近年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学院现有上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技能实训中心10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省级优秀团队2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粮食院校明星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西省师德标兵1人。 学院办学50多年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努力实践“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全国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国家职业教育粮油加工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单位”、“示范性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等称号。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创建于2001年,2002年开始招生,2003年被教育部确立为独立学院,2011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以文学学科为主,以语言学科专业为优势,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设有英语学院、西方语学院、东方语学院、国际商贸与管理学院、国际传媒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体育部等11个二级学院(部),开设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德语、法语、朝鲜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阿拉伯语、泰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工程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美术学、绘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等3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校园占地总面积1572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7.15万平方米(不含在建),有渝北和綦江两个校区,其中渝北校区占地566亩,校舍建筑面积23.45万平方米,地处国家级开发区——重庆市两江新区,距重庆江北机场3公里,距重庆市中心15公里,拥有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教学、实验实训、运动和生活设施;綦江校区占地1006亩,校舍建筑面积13.69万平方米,地处重庆东大门——綦江区东部新城,离重庆市中心40分钟车程,目前已建成教学楼、实训大楼、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医院、食堂、餐演中心等配套的校舍设施,校园内建有长1200米,宽100米的樱花景观大道,栽种樱花树近万株,校园内还建有栽种多种花卉植物的北辰公园。两个校区的学生公寓均安装了空调和热水器。校园内环境幽美,空气清新,功能完善,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学校渝北、綦江两个校区均建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图文信息中心,其中渝北校区图文信息中心有16365平方米,綦江校区有13912平方米,图文信息中心总面积达到30277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3万册,中文期刊1017种。馆内建有现代化的电子图书阅览平台,拥有多个全文数据库及考试资源等。学校已建成双万兆核心、万兆骨干,汇聚万兆、千兆到桌面,渝北校区和綦江校区万兆光纤互联互通,两校区无线宽带网络信号全覆盖,校园网络信息点达16000余个,被列入重庆市独立学院唯一一家“智慧校园”试点单位。学校建有语音、同声传译、录播、计算机基础、工程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图形设计、自主学习中心等实验实训室47个,还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余个。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57人,其中专任教师72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45人,占6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19人,占30%。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重庆市学术带头人3名,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女园丁、优秀外籍教师、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等荣誉20余人。 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建校以来成效突出,英语、汉语国际教育和俄语3个专业是重庆市本科高校特色专业,“数字化语言实验教学中心”是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翻译理论与实践》是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是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3293人。办学以来,致力于培养“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复合型、开放型、应用型人才,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五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和省(市)举行的外语演讲、翻译等学科竞赛和文艺体育比赛活动中,获得各级各类奖励350多项,其中,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或前三名的奖项205项。2009届毕业吉克隽逸走红歌坛,2014届毕业生张红瑜引领30多所高校1.2万名大学生创业,2017届毕业生黄超被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自强之星”称号。建校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考研率稳定在报考人数的30%左右。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渠道。目前,学校已与英国、美国、新西兰、法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15个国家的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的学生近1000人,充分体现了学校“外语+”和国际化办学的特色。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为表彰学校在2016年对意中关系的友好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特授予我校“2016年度金椒奖”。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间先进组织”“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国家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校主动适应和服务建设文化强国和扩大开放合作的重大需求,遵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等教育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弘扬“拼搏、团结、奉献、包容”的南译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校园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转设增硕、争创一流”为目标,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文素养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及交往能力的“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复合型、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优势突出、人文特色鲜明、国际合作广泛的全国一流民办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2021-02-01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与河北省电力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4年经过国家教育部专家组评估为合格办学单位。科技学院占地约500亩,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先进,教学设备齐全,依托华北电力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拥有先进的英语语音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火电机组仿真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42万册。同时,科技学院还共享华北电力大学雄厚、丰富的教学资源。 科技学院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现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基础学科部等6系1部,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产品设计、软件工程、英语、土木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科技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生近7000人。学生毕业后授予国家统一印发的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授予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科技学院教学组织完备,设有院长办公室、教学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人事工作部、图文信息中心、保卫工作部等行政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辅助、学生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运行规范、有序。 科技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以华北电力大学优质教师资源为依托,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吸引名师来院任课。学院现有教师近500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占4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90%以上。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学院充分调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100余篇。 科技学院以创办具有电力特色的全国一流独立学院为宗旨,按照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起施展才华、发挥能力的平台。科技学院师生在历年“外教社杯”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广告艺术设计大赛、河北省大中学生武术比赛等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三十多个、省部级奖项一百五十多个。就业方面,我院历年毕业生离校前初次就业率在85%左右,毕业生就业稳定、就业质量高,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上研率保持在10%到13%之间,相当数量的同学实现了进入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本着“办一所负责任的独立学院”的办学思想,认真履行“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承诺,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VR教室落地河北中医学院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河北中医学院和深圳巴久聆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的VR教室正式启用。
深圳巴久聆科技有限公司 2023-02-09
中国科学院发布八条诚信提醒
《诚信提醒》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活动全流程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经深入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共八条。
中国科学报 2024-09-11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国首批以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教发函[2004]2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予以确认的通知》)。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质量求生存、以专业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思路;以“立足滨海新区,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为办学定位,紧贴社会需求,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道德品行端、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良好习惯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坐落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高校园区,学院占地面积334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设有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400米标准体育场等设施。 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52万册;设有60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36万册,以及中国知网、万方医学、超星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及仪器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学院积极发挥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所带来的优势,在专业设置上充分依托天津医科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新型健康产业为专业发展的增长点和创新点,适应医疗卫生行业和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十一个专业。形成了以医学为核心,医学专业为优势,医学技术类专业为特色,非医学类专业为补充的专业结构。 在人才培养上秉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专业立人的全人教育理念,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积极深化教学改革,逐步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与医疗技术先进、带教经验丰富的综合性医院及相关单位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学生按学院专业培养计划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颁发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符合国家及我院有关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士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学院坚持“帮你成长、助你成才”的育人理念,为学生创造多种发展机会,搭建成长平台。学院现有三十五个学生文化社团组织,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以及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奖、助学金。 社会在进步,医学教育事业在发展,我们欢迎有志献身祖国卫生事业,勇攀医学高峰的青年朋友们报考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2021-02-01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长江之滨、扬子江畔,坐落在美丽沙洲的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正在蓬勃发展。一所享有国内“造船工程师摇篮”美誉的江苏科技大学和一座有着雄厚经济实力和高度重视教育的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携手校地联姻,共绘高等教育蓝图。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发展思路和富有创新的市校合作办学机制。一个充满活力、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学府正在崛起。在这里,知识与能力、视野与素养是不变的追求,特色与品牌、开拓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前身为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成立于2002年),2012年6月,经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迁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是由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代表方:张家港市金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科技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学院坐落在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城北科教新城沙洲湖畔,占地约856亩,建设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风浓郁,象征着热情、友爱的香樟树浓荫遍布,伴随着琅琅书声蔚然成林。 学校的举办方——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依托江苏科技大学扎实的办学力量,学校采取新机制新模式办学,与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调发展,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根植张家港、面向全江苏、服务长三角”,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快建成一所办学声誉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对地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学校设有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财务管理等2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对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坚持每年在新生中选拔组建“综合改革实验班”。“综合改革实验班”的招生以学生高考成绩为依据,进校后通过学生自主申请,结合数学、英语考试成绩,综合考评录取。“综合改革实验班”设有工程技术、信息科学和商科3个大类以及国际合作班等类型。学生进入实验班后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培养,满足条件的优先在学科大类中进行专业调整。实验班在管理模式上借荐“书院制”的模式,单独组班、集中管理,实施“双导师制”。按照一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二年级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完成相应专业培养的模式,利用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强化教育、培养与督导,为学生继续教育与留学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1/5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1/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拥有研究生导师30余人,充分依托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硕士生约100人在校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现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首席专家1人,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泰州市“双创”人才1人;入选张家港“港城英才计划”及紧缺高层次人才10人。共有7位教师荣获省级专业学科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2人;有9位教师荣获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3人。 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张家港、服务长三角”的政、产、学、研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产学研合作。2012年6月,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和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计划3年为研究院投入3000万元专项经费;2013年,学校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设立400万“永钢奖学金”。截止目前,学校已与张家港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6家,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11家,与20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大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韩、加、法等20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底特律大学、 伦敦商业研究学院、法兰西商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了合作项目。 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终身教育”的育人理念,坚持打造“先进思想引领青年,高雅文化塑造青年,多元领域培养青年,优质平台服务青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励志教育、助学帮扶、奖学基金、创业扶持等完善的激励政策为优良学风建设形成了有力的支撑,高水平校园文化及科技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以及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等活动中屡屡获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创业实践等活动,让广大学子知识更加宽泛,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团委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 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中,清婉的微风拂面,伴送着抑扬吟咏的乐声;苍劲雄厚的碑铭,镌刻着船魂精神的生生不息;荫荫蓬勃的桂树林,记载着科大苏理工人不懈追求的执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与时俱进中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竞争中提炼办学特色,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2021-02-01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院有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的泾河校区和位于长安区大学城的长安校区;长安校区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设施设备齐全,实验实训条件在同类学校中领先。 泾河校区占地500亩,大型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集群、信息化公寓,结合现代科技新发展,结合现代科技新发展,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化新校区将引领学院向国际化大学标准迈进。 学院培养模式及师资 学院秉承西安理工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加大了实践环节,大幅度提高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严格教育教学督导环节,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学院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每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上线人数达到在校生的13%,达到参加考研人数的51%。 学院秉承了西安理工大学多年的文化积淀,共享西安理工大学优质教学资源,一大批西安理工大学著名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担任各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负责人,一线教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70%以上。 学院奖学金及就业 学院目前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五项年度奖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在我校设立的“万信励志奖学金”、“理工晶科励志奖学金”等多种奖、助学金,为品学兼优和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各种奖励和资助。学院现有30多个院级学生社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完整大学生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与当地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多个经济开发区的数十家企业签署校企就业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合作,为我院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学院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 学院目标 学院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学院正在为实现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独立本科院校中具有示范性、推广性、辐射性的高校。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2021-02-01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前身为1962年江南机器厂创办的职工工艺技术培训班;2008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4月,学院移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成为湖南省教育厅直属高职学院。2016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更名为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中国兵工行业唯一一所专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性职业院校,是中央军委和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第一所为陆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高职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中国军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也是湖南省唯一一所依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办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培养军工和高端装备制造军地两用人才的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50余年来,学院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强校,特色兴校;秉持“德能兼融、行知并重”的校训,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弘扬“军工品质、忠诚奉献、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的学院核心价值观,坚持“植根兵器工业,对接高端制造,坚持军地融合,打造三个高地”的办学定位,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校企一体、军民融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军工办学特色,致力于创办军工特色鲜明、国际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为我国国防军工建设和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430余亩,校园建筑总面积109775㎡,固定资产1.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00万元。省级财政办学经费拨款2800余万元。设有士官学院、武器装备制造学院、武器装备维修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和公共基础部“四院一系一部”。现有教职员工310余人,各类在校学生5000余人。 学院依托中国兵器集团办学,打造了一支包括教授、副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省级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园丁奖获得者、中国兵器工业银华奖等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道德模范、湖南省技能大赛优秀教练员、高级技师、等在内的优秀双师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30人,兼职教师93人。 一、孕育于军工企业,形成军工特有专业体系 学院始终依托中国兵器行业和国防军工企业办学,紧密对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光电信息、武器制造、特种化工和军用车辆四大业务板块及使用武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武器制造技术为核心专业组建了武器装备制造专业群,以应用电子技术为核心组建了武器装备维修专业群,分析军用车辆前后市场的关系,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核心,组建了军用车辆专业群,形成了以武器装备制造专业群为示范引领,以武器装备维修专业群为主体,军用车辆专业群为补充的专业体系。 学院以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龙头,以“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以校内实习实训室和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生产车间为主体,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引入企业“6S”企业生产性管理标准,积极营造产业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职业素养,建成了数量足够、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接轨、校企文化融合的实习实训条件。现有校内实训大楼3座,校内教学型实训室5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含“校中厂”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5个(含“厂中校”8个)。 二、产教深度融合,产学研服务武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学院历经50余年校企一体办学,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结合成功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教育厅和湘潭市领导的称赞,被湖南省教育厅优选为“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典型案例上报到教育部,进行宣传推广。学院已经成为湘潭市和湖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典范单位。 学院是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军研产品试制生产定点单位、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军研产品研发与试制合作单位、国防科大临空所无人机技术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基地、长株潭众多大型骨干企业定向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与技能人才培训单位、湖南省金蓝领工程承训单位。学院的职业教育事业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转变,努力实现质量导向的发展方式转型。 学院坚持要求专业教师参加真实产品的加工生产,逐步形成了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由于教师长期参与真实产品的生产,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加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其加工一些武器核心研发部件的水平高于企业同类水平,受到了企业和军方的高度称赞。2014年为例,教师参与了5个大类,69个品种的产品的加工,其加工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特别是教师参加兵科院的重点研制项目,陆军武器某远程精确打击系统,其中的某攻关部件的生产,其生产质量远远高于企业的生产质量,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兵器集团的高度认可。 2015年9月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航展,我院作为唯一受邀参展的高职院校在无人机专区亮相。我国从事无人机相关产业的有1000余家,无人机操控和维护人才缺口非常大。学院作为国防科大临空所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基地,与国防科大合作,主要培养军民应用领域使用无人机的专业应用人才,同时开展遥控无人机操控手的短期培训、通用无人机操控手的中期培训以及全日制无人机飞控师的培养。学院先后参与国防科大临空所用于空中监视和侦察的某型无人机部件的制作、整机的试制和装配,形成集无人机试制、装配、操控与维护、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学院成立了湖南省职业院校唯一一支蓝箭无人飞行器表演队,在省、市职教宣传活动周等重大活动中表演展示学院与国防科大联合研发、生产的各类型无人飞行器。 三、服务军队服务国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14年,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联合下文《关于做好2014年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参动〔2014〕5号文件),批准我院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单位,当年为广州军区定向培养弹箭使用与维护专业方向、装甲车辆专业方向士官生100人。2015年,我院士官招生由2014年的2个专业增加到2015年8个专业方向,招生规模由首批100人扩大到385人,士官培养规模与专业位居全国第二位。2016年我院士官招生390人,2017年560人,2018年820人。未来2-3年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500人左右。 四、打造一流武器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防职业学院 学院始终践行“军工品质、忠诚奉献、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的核心价值观,做技能人才的“孕育者”和兵工文化的“传播者”。展望未来,学院将紧紧对接国防军工行业和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继续走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办学之路,坚持内涵发展,实现质量导向的发展方式。到十三五末,将学院武器装备制造专业群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军工特色专业群,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各类在校生规模6000-8000人左右(在校士官生3000人左右)、为中国兵器培养培训军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武器装备售后服务士官人才、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培养高端装备制造技能人才、具有鲜明国防军工特色的国防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国家级赣江新区核心区、鄱阳湖之滨、庐山南麓的共青城市科教城。学院占地面积8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一座充满“书香、人本、青春、绿色”气息的美丽读书校园。 学院创办于2001年5月,隶属江西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秉承江西师范大学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学院孕育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砥砺出“持中秉正,知行合一”的院训。学院秉持“尊师爱生、止于至善”的治校思想,以建设“负责任、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培养和造就“品学俱优,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按大学发展规律办学,按人才成长规律教学,按科学管理规范治学。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院融教育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八大学科为一体,现设有10个二级教学院、42个本科专业,5个联合培养硕士点和4个研究中心,全日制本科在校生8500余人。 学院聘请了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任名誉院长,现有专任教师420余名,其中60%具有高级职称,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视人才培养为办学根本,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倡导“品学并重、学练并重、学用并重”的知行文化,构建了“德位、学位、职位、品位” 四位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学院自举办以来,生源质量、就业率、考研率、全国大学英语及计算机考试通过率等一直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并在学科专业竞赛、学术科技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方面屡创佳绩。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已与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外10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建有教育实习和实践实训基地40多个。 2016年8月,李克强总理莅临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视察指导,寄语大学生就业、创业,给社会创造财富,给家长带来欣慰,给全社会带来欢乐。学院2005年被教育部列为100所优秀独立学院,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2013年被中国校友会网评为中国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在2015中国独立学院最佳专业排行榜中,学院入选最佳专业排名、入选星级专业层次和数量均居江西省第一。在中国校友会网全国独立学院排名中,学院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稳居江西省前两位。在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学院共有14个专业完成参评,在全省独立学院中有7个专业排名第一、5个专业排名第二、1个专业排名第三,总成绩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茅。学院连续荣获2010-2012年度、2013-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高校。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以“聚力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为主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全院共识,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夯实办学基础,激发办学活力,创新发展举措,凝练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影响力。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9 240 241
  • ...
  • 268 26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