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二本院校、于2003年6月成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多科性普通本科独立学院。目前学校设有本、专科专业38个,在校生近6000人。学校位于有着28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襄阳。这里自古就是商贾汇聚和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处,也是三国故事的源头和三国文化的发祥地。 一、地理位置 学院位于襄南大学城,襄城区尹集东街28号,北靠黄家湾风景区,南临305省道、荆襄高速公路出口和中华紫薇园,有8路、25路公交车在学院门口设站,90米宽、双向8车道的高等级公路直达城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二、办学规模 学院学历教育设计规模为3万人,规划用地3000亩,总投资36.5亿人民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建设期限3-6年。一期用地634亩,投资约1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22万平方米,目前校舍可容纳8000名学生。二期用地约2500亩,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投资约25.5亿元。学院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师生和创业人员近3万人。学校占地总规模和建筑总面积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2012年9月,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大部分落成。2013年5月27日首批学生从老校区迁入新校区,到目前为止在校生已发展到近6000人。 三、硬件设施 学院新校区建筑设计为汉唐风格。开放式的大门采用乳白色外墙、灰蓝色屋面瓦、汉白玉大理石面砖建成,并辅以汉唐文化雕饰,庄重典雅。大门正中,用魏体书写的巨大门牌格外引人注目。 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4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可藏书220万册,其面积之大堪称“湖北高校之最”;3万平方米的教学楼、2万多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及学院食堂,耸立于图书馆与小桥、荷花之间;7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科技孵化园)和实验大楼,彰显的是理工类大学的实战特色;一期8栋共7.8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均为4人间(少部分为6人间),且每间宿舍都装有热水器,学生不出宿舍就可以享受温馨沐浴;一次性可容纳8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洁净、宽阔、敞亮;可容纳800余人的学术报告厅装修考究,大红沙发座椅呈阶梯式向远处延伸,气势恢弘;即将建设的万人绿地广场、万人运动场、万人体育馆构成了理工学院特有的设施优势。 四、师资力量 学院以母体院校湖北文理学院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优质办学资源为依托,为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母体院校现有教职工1518人,专任教师945人;其中教授125人,副教授285人,博士研究生237人,硕士研究生526人;有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湖北省“百人计划”学者、“楚天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近30人。聘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陈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著名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等荣誉(客座)教授127人,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00余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母体院校还选聘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为理工学院学生授课,选聘社会各界著名专家、学者来理工学院任教或讲学。 学院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学风建设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 五、办学特色 学院把“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方向定位,遵循“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环节”的办学思想,走“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的办学之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学院先后与中铁集团、广东省鸿波通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骆驼蓄电池、东风汽车、名人城市酒店,皇冠假日酒店等十余家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学校按企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企业或单位工作。 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广泛、深度地拓展实训、就业基地,积极服务襄阳“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格局。 学院的培养目标是:20%的大学生进入硕士深造,80%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注重能力、培育特长、提高素质、讲求实效”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职业技能优,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基本定位。 六、办学成果 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一次性通过独立学院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审核评估。办学以来为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全省名同类名列前茅。近5年来,有1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08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共有76人次(或团队)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北赛区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3D大赛湖北省赛区一等奖1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获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2项,获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5项、个人三等奖4项。在校学生获国家专利4项,发表各类学科教、研、产论文300余篇。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2012年荣获湖北省“2009—2010年度省级平安校园”称号,2013年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称号。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青年志愿者协会、街舞社等特色学生社团建设,举办女生文化节、寝室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美食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杯篮球赛、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开拓主题团日、学生党员进社区、文化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创新教育模式,向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在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不断前进。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2021-02-01
【央广网】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协同发展联盟成立
2025年4月2日,央广网以《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协同发展联盟成立》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在建筑中的影响和控制的解决方案
成果介绍在当前疫情防控和部分企业复工在即的形势下,对停留时间长、室内人员密度大、感染风险高的住宅、办公楼和医院三类建筑使用中的疫情防控尤为重要。该成果基于三种建筑类型的使用特点、室内人员活动特征、空调系统的设计、设备运行的管理优化措施等角度,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助力疫情防控,并以期能够对后续同类型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分别从三种建筑提出相应设计建议。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住宅建筑厨房排烟道应严格排查连接处的密封性,在楼宇中存在隔离肺炎患者时应远离天台;空调系统分体式可正常使用,有隔离肺炎患者要防止冷凝水滴入他户;电梯高危,减少碰触,无人时确保开门通风;楼梯间不触摸扶手,每层开窗通风换气。2、办公建筑办公建筑内空调系统的合理使用;全空气空调系统及其使用策略;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及其使用策略;多联机及分体式空调与其使用策略;办公建筑的应急管理措施建议;办公人员的自我防护建议。3、医院建筑医院手术室;传染病专用门诊科室;专用隔离区域;普通科室及其他区域等基于新型肺炎疫情对医院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建议。新建医院建筑空调系统设计建议,既有医院建筑空调系统在疫情期间运行建议。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大面积传播扩散,面对疫情防控的种种挑战,容纳着各类人员的建筑无疑是这场防疫战役中的重要一环。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当具有在紧急情况下对集体安全、生存能力与健康提供支持的能力。未来的建筑设计将在建筑换气、排气、防臭、防霉、热舒适、洁污分离、干湿分离、抗菌灭菌等问题作出细微设计和健康性优化,未来建筑必将以人类健康为核心走向健康建筑。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大跨度建筑结构温度效应研究及其在全运会场馆中的应用
近年来大跨度建筑结构不断涌现,结构温度效应导致的结构工程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室外结构或玻璃、膜屋面下建筑结构的太阳辐射非均匀温度效应更为复杂。由于对太阳辐射非均匀温度效应机理缺乏深入研究,导致质量问题甚至工程坍塌等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因此,项目组在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支持下,对太阳辐射作用下大跨度建筑结构非均匀温度效应机理与分析方法开展研究。
天津大学 2021-04-10
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该项目围绕建筑固体废物高效资源化利用的重大社会需求,研发了适合我国特点的 分离、分选和质量调控等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和核心装备,建立了建筑固废的全组分多路 径资源化利用模式,研发了建筑垃圾系列再生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该项目成果已在 北京、上海、河南等25个省市自治区建成生产线80余条,开发出再生混凝土、干混砂浆、 透水砖等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鉴定专家认为:成果拓宽了我国建筑固废资源化 利用途径,为改善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模式、规范管理和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节能、环保和绿色制造有重要推动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该项目围绕建筑固体废物高效资源化利用的重大社会需求,研发了适合我国特点的分离、分选和质量调控等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和核心装备,建立了建筑固废的全组分多路径资源化利用模式,研发了建筑垃圾系列再生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该项目成果已在北京、上海、河南等25个省市自治区建成生产线80余条,开发出再生混凝土、干混砂浆、透水砖等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鉴定专家认为:成果拓宽了我国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途径,为改善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模式、规范管理和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节能、环保和绿色制造有重要推动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5-07
一种装配式建筑围护外墙与工字钢梁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围护外墙与工字钢梁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工字钢梁、围护外墙和设置于围护外墙中的预埋连接件,所述预埋连接件包括两块正对设置的承压钢板和设置于两块承压钢板之间的钢套筒,两块承压钢板分别记为第一承压钢板和第二承压钢板,所述第一承压钢板设置于围护外墙的内部,所述第二承压钢板的外表面与围护外墙的外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承压钢板上位于钢套筒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钩筋,所述钩筋与围护外墙内部的钢筋网片筋相连接,所述围护外墙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对应设置有两个角钢。本实用新型整体抗震能力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具体是一种轻薄、便于快速安装与更换的,均匀降温、高效集热、高效发电、温度可控的新型太阳能光伏/集热/地源热泵/温差发电一体化系统(即BIPV/T复合系统),通过轻薄型的双螺旋热收集毛细管的集热模块,能均匀地降低温,并且高效集热和发电。同时通过复合的各种系统,能高效合理地利用收集的热量,整个过程都具有可控性。轻薄的特点增加了其与建筑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实现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
东南大学 2021-04-13
北京市建筑干混砂浆综合技术及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服务)
成果简介:本项目是采用独特的首创工艺—“连续增溶液浆法”在同一条生产 线上生产多种高质量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主要是混合醚)和其交联产品。 应用范围:产品可广泛用于建筑用新型保水材料,功能性涂料成膜剂、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 创新点:项目要将“制备工艺规范化、产品多样化和系列化、品种功能化”。 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多种配方,以满足高质量、高难度施工环境用水泥 浆料、干混砂浆、砂灰浆料、石膏和建筑染料配制。确定、规范建筑材料行 业纤维素醚的行业标准。 经济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光伏建筑一体化可调度式分布式发电装置
本项目以新型可调度式并网发电系统与电网的互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应用在光伏建筑中。本项目致力于研究并开发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低 EMI 且控制灵活、功能完善、易于扩展的新型并联双向 AC/DC 变换器和双向充放电变换器。探索与电网互动的服务内容和能量管理方法。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7 48 49
  • ...
  • 267 2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