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景德镇市区,毗邻世界著名的黄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名山胜地。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国唯一所主要从事陶瓷材料与工艺美术类教育教学的公办全日制省示范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教育厅。 学校占地面积3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一流的艺术教学大楼和实验实训中心,高规格图书馆,标准化运动场所,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和空调、热水器、卫生间、盥洗间一应俱全的学生寝室,学院坚持“人文、艺术、生态”的建设理念,校园环境清幽,花香流溢,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融为一体,科教精神与艺术氛围相得益彰,校园文化和职业文化相互映衬,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也是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及创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始终秉承“厚德树人、强技立身”的校训和“德育为先、能力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探索中,始终坚持以增强内涵、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大批年轻人打开通向职业成功成才的大门。 学校设有陶瓷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和成教学院,开设涵盖美术与设计、材料与机械、经济与管理等门类领域的全日制专业32个。学院面向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7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450人,现有教师380人,教授29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5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人,江西省陶瓷美术家3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5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校还聘请了50多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院校名师、大型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及客座教授。学校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陶瓷与玻璃行业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西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门,校级精品课程25门;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个,江西省高校特色与示范专业9个。近年来完成各类科研和教改课题40多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50多部,其中《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获省社科成果奖,《陶瓷艺术釉工艺学》、《陶瓷工业机械设备》、《粉彩瓷绘艺术》、《设计素描》等八部教材被选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全国同类高校通用教材。我院教师独著的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和《中国陶瓷艺术制作大教本》(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分别荣获第一届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精品教材奖”。学院教师主持的“高职高专陶瓷工程材料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体系改革与建设”,“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氧化铝陶瓷基片水系流延制备技术的研究”等教改、科研项目分别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江西省社科成果奖和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 学校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践“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工作室制”、“中高职对接培养”、“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与内蒙古伊东陶瓷产业园、山西应县人民政府陶瓷产业园、江西井冈山市人民政府陶瓷产业基地、江苏常州国家大型动画基地、江西余江工艺美术雕刻厂、江西南康家俱设计与制作产业园区、南昌“791艺术街区”、华为网络公司、中国移动景德镇分公司、广东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景德镇佳洋艺术陶瓷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开展特色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在学校所有特色专业中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并同广东新明珠等6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 学校设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2个。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国陶瓷职业技能培训站、全国电子商务师鉴定培训站、全国CAD培训鉴定中心、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中心、ADOBE中国认证设计师江西培训中心等多个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站(所),鉴定的工种有50多个。有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实训室70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17个,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就业准入资格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有20余个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年都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专业文化成果展览、社团文化节、陶瓷文化周、动漫艺术节、公寓文化节、心理活动文化月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大学生环保公益招贴画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省大学生艺术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物流模拟经营大赛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先后荣获集体奖40余项,个人单项奖多达100余项,充分展示了学校的专业水平和校园魅力。 学校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与论坛、职业测评与咨询、大学生创业园、模拟招聘与职业规划、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就业推荐与创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开通就业工作绿色通道,建立了遍布全国的优质就业网络,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每年举办各类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百余场,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和行业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毕业生因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精湛、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学校多次荣获全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中国工艺美术和陶瓷文化传播交流和社会服务。每年都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专家学者和陶瓷艺术爱好者到学校感受陶瓷文化和精湛的工艺美术技艺、体验陶瓷创作、学习制瓷技术。学校也多次选派教师到法国、美国、德国、英国、尼日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开展讲学及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为增进中外艺术家的联谊与中外文化的沟通架起了桥梁。 学校的发展得到的各级领导的亲切关心和支持,近年来中央、省部委有关领导先后莅临学院视察,他们对学校近年来坚持走“德育为先、能力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与企业进行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产学研合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育人环境优越、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增强的高等职业院校。当前,学校正在按照“学校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建设思路和“打造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学生,铸就一流的质量,建设一流的设施,创新一流的管理”的建设目标,坚持特色办学,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行业一流、特色鲜明的工艺美术类高等职业示范性院校。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学、厚德、求是、诚信”的校训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着力推行“政行企校研”五元融合的办学模式,将“工匠精神”和“担当、守正、有为、共进”企业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院长张泽玲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学院现有建筑类、能源类、城市管理类三大骨干专业群,并以此为基础辐射开发了新能源汽车、机电工程、城市管理服务等相关专业29个,具有国家教育部“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优质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建设项目”等重点专业。拥有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示范基地,建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授权的天津高职院校唯一的BIM技能等级考试培训中心。 近年来,学院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多个奖项,成绩斐然。2016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黄婷婷青年教师团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武凯伦学生团队获得第九届全国高校“BIM”算量大赛总冠军。 学院作为天津市“十三五”提升办学能力“国内一流水平优质校”建设单位,不断诠释“国际化视野、校企化共赢、体系化建设、系统化培养、终身化服务、协同化创新”六化理念,践行“院校品牌建设、专业组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基地条件建设、赛项平台建设”六项任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行业、企业、专业、职业”五业联动,全面提升学院办学实力。 学院依托行业办学,隶属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华北地区能源行业最大的国有支柱产业为学院优秀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岗位。学院还与全国240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建院以来为全国及天津市能源、建筑、电力、交通、城市管理等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在校生达万人,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体,工、管、经、文、法、艺六大学科门类,37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几年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连续报道了学院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上海世博会期间,学院作为吉林省教育特色品牌,通过上海世博会吉林省会刊《长白山下放歌行》推介到海内外,受到好评。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院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院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 “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2014年3月,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院积极探索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6年12月,学院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院各专业均有名师担任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同时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3人,占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硕士学历426人,占教师总数的75%;“双师型”教师78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院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绿化面积达48.8%,环境幽雅。学院已建成78个实验室、20个艺术设计室、8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教学用计算机336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33台;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藏书26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0万册,电子图书189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维普期刊数据库、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超星移动图书馆、歌德电子借阅机和MOOCS学习平台等数据资源;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六个养成”为目标,加强学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单项奖外,学院还设立“陈坚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院正积极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修正药业、一汽国际物流、欧亚集团、浙江吉利汽车、苏州博众精工、阿里巴巴、北京中科软、长城汽车、苏州绿控、苏州汇川、大连东软、宁波亚德克、嘉兴敏实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院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院现有省级“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被推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绿化生态单位”、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吉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吉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创意中国”设计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全国高等院校BIM(建筑信息化)应用技能网络大赛等多项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1455人次在省级以上(含省级)竞赛中获奖546项。 多元的就业渠道和较高的就业率 学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引入校内定单培养、携同育人的企业;拓宽校外人才市场,与各省人才中心、大型企业结成就业协作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起广泛的就业信息网络化平台。与美、日、韩、俄等国高校建立联系,为学生留学或实习提供机会。截止2017年,学院已有24000余名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90%以上。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中有自主创业成功者,有企事业岗位业绩突出者,也有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者。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2021-02-01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汽车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6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授予“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称号。学院占地1130亩,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教职工743人,在校学生12300余人。设有汽车工程系、车辆运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等9个教学系(部)。建有3.5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室124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85.06万元,校外实训基地260处。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大力实施“新工科”优先发展计划,精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了与产业联动发展的专业体系,全面加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车联网技术、汽车智能控制等专业建设,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制造服务等领域的新兴交叉专业建设。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36个专业,其中直接面向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经济、现代物流、健康管理服务、电子商务、新金融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20个,拥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有整车与零部件生产、汽车营销与管理、汽车维修与服务、新能源与智能汽车4个省级品牌专业群。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6门,立项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4门。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等名师6人 ,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7人,烟台市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14人,入选“山东青年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培养计划” 3人,汽车名企培训师20人。 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办学的重要途径,与上汽通用、戴姆勒、捷豹路虎、保时捷、一汽集团、一汽解放重卡、中车集团、北汽集团,万华集团、阿里巴巴、平安保险、青岛海尔、北京现代、博世、大众金岭、巴斯夫、比亚迪等世界五百强”、“大型央企国企”、“高成长性上市公司”等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订单培养”主导,“准员工”制、“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其中“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占学生数的60%以上,为就业搭建双选平台,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100%,专业对口率、优质就业率连年攀升,东岳汽车、博世华域等一大批烟台域内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中的绝大多数来自学院。培养了10万余名具有扎实理论功底、过硬技能水平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学院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这就是“政行企校,多元互动”的集团化办学特色;“聚焦汽车,紧扣产业链”的专业布局特色;“能力本位,任务引领”的项目化课程特色和“人车合一,平而不凡” 的汽车文化特色。学子们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达200余项。“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连续两年获全国一等奖,连续八年获省赛一等奖,电子赛项、汽车营销赛项等多次在国家及省级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学院已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半岛制造业人才基地、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职院校。 学院是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半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烟台市工匠孵化基地,教育部国际智能协作机器人培训基地,省市两级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简称“天汽职院”)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天津市第一所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也是天津市首所聚焦汽车职业教育的专业学院。学院坐落于津南区滨海国际盛世汽车园内,占地总面积43万平方米。学院紧邻津海直通的天津大道和美丽的滨海湖公园,环境优美宜人。走入校园,渤海清新的海风守住了蓝天白云,湖水映衬着千年贝壳保护堤岸,现代化的校园建筑与专业配套场地,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增添了新的力量。25分钟车程即可进入优美繁华的城市中心,既可汇通全国,又可融入四大直辖市之一的文化名城天津。 学院现已建成教学楼、学训中心、学生宿舍、食堂和图书馆等完备的教学、生活配套设施,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学院大楼学院2017年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4个专业,组建了百余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2.8%; “双师型”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0%。专职教师队伍主要来自高校、科研单位、汽车生产、销售和维修一线,具有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 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与汽车行业、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开发符合职业岗位标准的定制化课程,使学生一入学,就启动职业生涯规划,定向培养,确保具备岗位胜任力,毕业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依国家有关规定,学院设有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并设有绿色通道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院强化对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双重培养,让中国热爱汽车行业的莘莘学子,先人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掌握专业技能、对接人才需求,成为行业精英。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2021-02-01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本科)是一所以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外事翻译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99年。2004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601.2亩,校舍建筑面积30.5万平米。设有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管理学院、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40个高职专业,在校生8645人,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外国语学院现有11个应用外语专业,其中应用意大利语、应用葡萄牙语和应用荷兰语填补了山东省高校外语语种的空白。 学校注重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现有固定资产总值9.81亿元。设有同声传译、国际商务、旅游管理3个实践教学中心,9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同声传译实践教学中心可同时进行7种语言的同声传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笔译室配有国际先进的翻译服务软件系统,支持64种语言的双向互译。京东集团、山东网商集团等多家企业在校建有实验实训室,进行校企研发合作。同时建有9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数字化校园实现了全覆盖一体化智能管理。电视播控中心能够同时转播11种外语节目。图书馆建筑面积278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0.04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5TB。电子阅览室的座位数314个,信息共享空间154个坐席。图书馆有6100平方米的阅览空间,建有完善的图书资料自动化管理系统,具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学生餐厅、学生公寓和留学生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达到较高水平。体育设施完善,建有体育馆1个,标准田径运动场2个,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场16个。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现有专任教师540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175人,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181人,研究生学历的316人,还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外籍教师驻校任教。兼职教师51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教学质量一把手工程,积极构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体系。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12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省部级教改课题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在2015年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7个一级指标均为优秀,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通过。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搭建各种学术平台,建有东北亚研究所、外语翻译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电子商务与技术研发中心等学术机构,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设在本校。近三年,学校承担省、市级以上课题37项,学会(协会)课题20项,立项资助院级课题44项,发表学术论文367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8项,获得各类成果奖25项。 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积极为学生提供留学深造、短期交流、实习和就业平台,目前已与海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学校依法设立了董事会、校务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各司其责开展工作。学院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4年学校被中共山东省委命名为“山东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15年评为“威海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学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有思想政治教研部、德育教研室等教学部门,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度重视政治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生管理队伍。专职辅导员队伍按照国家规定的200:1生师比配备。2015年被中共山东省高校工委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学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宿舍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征集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大学生征集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农村文化艺术服务团、学生会“手拉手”爱心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分别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评选为“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包括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和“中央电视台‘CCTV’希望之星英语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等在内的省市级以上多项奖励。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设立外语培训中心、译林翻译公司,为社会提供多语种、多层次外语培训和翻译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学校组织了多场校企合作座谈会,近百家企业参加并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学校为山东省外包培训机构、威海市服务外包联盟成员、威海市服务外包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高校理事单位。学校与合作单位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合作,年培训人员千人左右。京东集团、山东网商集团等知名企业均在学校建有校内实训中心。其中,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因电子商务BPO业务成绩突出,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互联网+双创实训基地”荣誉称号,学校也被京东集团确立为“京东战略合作伙伴”。学校服务外包工作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中国外包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教育机构评选”中,学校获得“最具成长力奖”荣誉称号。 由于管理规范,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诚信示范院校”“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院长孙承武教授荣获国家“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九三楷模”称号。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2021-02-01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学院始建于1992年。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目标致力于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大学。张明同志任理事长、校长,郑志飚同志任党委书记。 学院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郊大学城,占地600余亩,校园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设有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现代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及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电子实验实训中心、城轨交通实训中心等教学机构,教学,实习(实训)设施完备,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学院秉承“厚德自强,创新奉献”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向善求真”的校风;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重视理论,强化实践”的办学理念,践行“中华灿烂,陕电荣光”的校歌,不断总结学院办学成果,逐步形成了“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凝练出“朝气蓬勃、科学素养、无悔奉公、和谐自然”的文化,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建设。 学院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十佳院校”、“中国十大特色院校”。2011年,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4年,学院在全国质量媒体教育联盟总评榜陕西榜活动中荣获“最具就业竞争力”称号。在第二届(2011)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机构)推介活动中被评为“最具特色专业院校”,在第四届(2015)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机构)推介活动中,被评为“最具就业力院校”、张明院长荣获“推动陕西教育发展突出贡献人物”两项荣誉等一系列奖项。 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我院按照“中国制造2025”“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根据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统筹和优化学院专业体系,以陕西地区产业、技术、职业的最新变化为引导,开设了34个高职专业。 学院构建了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的3大特色专业群和全院专业层级结构。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省级重点专业、一流专业、骨干专业为引领,以微电子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校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为抓手,辐射带动学院其他专业同步发展。 学院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院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我院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引进了一批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企业人员参加校内职称评定。教师在科研立项、专利申报和论文发表上取得优异成果。2015年,我院在陕西省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教学力量较强,教学水平较高。学院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长期致力于创新构建“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的育人机制,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创新形成了“三合作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方案由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制订;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调整和改造,并根据产业技术进步随时进行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由特聘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如西安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西安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等企业把一些生产过程融入到学院教学中,与学院共同开发教材,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与岗位。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稳步提高。2013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我院在陕西省巡视诊断工作中,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水平。 学院不仅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下大气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毕业的学生能够扎根三秦,爱岗敬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通过跟踪调查问卷显示,我院毕业生专业相关度高,就业竞争力强。据西安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统计,近5年,我院为区内提供逾5000名技能型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企业骨干和中高层管理干部。毕业生“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三年来,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为陕西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学院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条件优良。2005年,学院喜迁新校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已建成集教学、科研、办公、体育、生活等各种功能建筑及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建有教学楼2栋,学生公寓楼16栋,实验实训楼2栋,工程实训中心大楼3栋,图书馆大楼1栋,体育馆1栋,学生餐厅,洗浴中心楼各1栋,各类运动场3个。馆藏图书丰富,2015年,建成工程实训中心大楼3.6万平方米。学院先后被高新区,西咸新区确定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各类教学、生活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适应内涵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 学院校园文化浓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秉承“志存高远,向善求真”的校风和以“朝气蓬勃,科学素养,无悔奉公,和谐自然”的文化为核心,按照“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的思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水平。 学院团委、体育部、学生会、各学生社团经常性举办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整个校园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景象,让学生在学校专业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实践之余,尽可能张扬其个性、特长、使其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我院有极具阳光气息与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生活,各类社团缤彩纷呈,旋影电子信息协会、互联网+协会、创新创业协会、中兴社、华为社、IBM社、耕耘文学社等38个学生社团竞相比艳。2012年,学院被中共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5年以来,学院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了塑胶操场,投入7000万元,建成体育馆1栋,为体育课教学及体育竞赛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2012年以来,学院的足球、篮球、田径、轮滑等多个体育团队竞逐于全省各类比赛,并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陈航等多名同学被评为“最佳运动员”,2013年学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6年学院承办了陕西省第二届轮滑比赛。 学院奖优助困体系完善。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普通高校奖学金、助学金与助学贷款政策。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特困学生助学金3500元/年;一般学生助学金2500元/年;对家庭困难高职学生提供生源地无息助学贷款8000元/年。 学院建立健全了“奖、贷、助、减、免”五位一体的学生助学体系,校内外设有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自主自强,激励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按照《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既定目标,全力创建应用型本科学校。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科学定位,注重内涵,特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办学道路,努力争创 “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东方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实现学院追赶超越发展,把学院建成一所质量优异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为陕西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2021-02-01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2022-11-07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统招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81年,地处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美誉之称的河南省周口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传承着人类5000多年的文明。学院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沙颍河畔,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是理想的修身治学之地。学院占地900多亩,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在校生6000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50多万册。有教职工500多人,专任教师3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河南省教育专家2人。学院设置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医学系、教育系、艺术与设计系、公共基础部等9个教学系部,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护理、助产、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等33个社会急需专业,其中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7个,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内涵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重德强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人才培养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工科为主、重视实践、爱心办学”的办学特色。一是实施专家治校方略,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强。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河南省教育专家,学院领导班子中四人具有教授职称,熟悉高等教育并具有丰富的高等学校管理经验。二是专业设置前沿,教学设备一流,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学院建有综合实训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室15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8个。实验实训课开出率100%。同时,通过开展文体、学术及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协调发展。三是管理规范,教风严谨,资助制度健全,办学的公益性非常明显。四是实施一专多证,学生双证率达到98%。五是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在遵循“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治校方略和“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周科人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主动为中原经济区和周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使学院建设不断向前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秣兵厉马,全面准备,为晋升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原科技学院而努力奋斗。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1 72 73
  • ...
  • 944 94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