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保定理工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学校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14000多人。 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保定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新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座落在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保定10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校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具有齐全的教学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30万册,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等多个电子期刊数据库。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设有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基础课教学部、体育课部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地质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造价、商务英语、数字媒体艺术等37个本科专业,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一所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 学校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独立学院特色及学生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3+1”和“1+1+N”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倒推式”课程设计思路,即按照“培养目标→主要岗位→主要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实现匹配对接。同时,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威斯康辛州协和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韩国加耶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匈牙利潘诺尼亚大学、伦敦商业金融学院(新加坡校区)、英国格罗斯特大学、英国BPP大学、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并把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校内设有地学、工程技术、电子信息、经济管理、外语等5个实验教学中心80多个实验室;校外在北京、天津、周口店、秦皇岛、新疆、黑龙江等地建有100余个教学实习基地;构建了由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组成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向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和形势报告,打造了“机械设计大赛”、“英语辩论赛”、“沙盘模拟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系列校园文化精品活动。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格,学校对学生实施准军校式管理。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并积极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实习、助学岗位,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学校毕业生以作风朴实、专业过硬、态度积极、勇于创新等显著特点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连续八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现有八届毕业生中共有1772名学生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独立学院。
保定理工学院 2021-02-01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是2019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将“新职教、新工科、国际化,成就新理工”作为办学的特色和路径,以新工科引领专业建设,形成理工科专业为主、其它市场所需要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以新职教建设为引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业基础实的技术技能人才。办学理念:新职教、新工科、国际化、成就新理工校训:德技双修发展愿景:树职教典范立百年名校○12个前沿专业○占地面积533亩○规划建设面积4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国有大型企业参与举办的高职院校○云南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摇篮○云南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大数据人才培养高地○能投实力推进新理工○翰文底蕴托举新职教云南首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能投推进新理工、翰文托举新职教。国企民企,共同投资办学1.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办者之一云南能投集团是省属国有骨干企业,能投集团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列第216位),跨国百强企业第66位,排名服务企业第84位。○能投集团为学院建设和办学提供了资金保障;○集团及旗下190余家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基地;○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在集团和下属企业就业;○承接国内产业多,岗位需求大,海外项目多,跨国化指数20%;○能源研究院建立10余项省市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能投集团74位行业领域专家支持理工教学。2.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办者之一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28年的办学经验,成功举办了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和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目前是云南本土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国企民企强强联手办学,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学院与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神州高铁学院,与湖北美和易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美和易思大数据学院。神州高铁学院与西南区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国有铁路、地方铁路等轨道交通领域及相关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美和易思大数据学院与国内外5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订了长期的用人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绝佳的设施,高端的服务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食宿条件。学校宿舍引进最先进、最安全的直饮水直净化技术,每间宿舍配备洗衣机,拥有独立卫浴24小时不间断热水。学校还为学生配备网红餐厅、时光走廊书吧等。品牌文化,助力发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理工讲坛、品牌活动、音乐艺术类社团、演讲协会和辩论队、创新创业类社团、学生教官队伍、体育俱乐部......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学院除依托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资源优势办学外,还主动与企业联系,探讨共建行业学院。目前,已与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株洲壹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神州高铁学院,与湖北美和易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美和易思大数据学院;还分别与昆明电器科学研究院、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合作共建新能源、电力、机器人等方面的专业进行了初步协商。产教融合是学院的基本办学特点,学院携手一流的企业,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携手一流企业,培养一流人才学院立足云南,面向全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转型服务,聚焦于新工科专业对于人才的质量、水平和规格的要求,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积极发展与新兴科技趋势相关的学科专业,形成特色专业群和重点专业。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学基础、强能力、能创新”的原则,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按照专业基本要求与自身发展规划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定制的人才成长方案,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学院人才培养标准强调以下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创新创业、批判性思维、自主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沟通与协商、体育与艺术修养,并创造一切条件着力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提升国际化发展空间学校依托翰文教育集团国际化和精英人才培养的战略背景,聘请资深外籍文教专家实行“双语教学”、“专业+小语种”等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视野。同时,学校实行英语分层教学,设立英语教学精英班,与新东方签订合作协议,针对学生四六级、雅思、托福等外语考试进行专项培训,为学生顺利进入能投集团海外投资项目实习、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升学有平台,就业有保障学院鼓励学生提升学历层次,为学生搭建全方位升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升学渠道“3+2”专本连读、专升本、专本套读、出国留学、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征兵入伍、国家基层项目等不同形式提升自我。扶贫助学,牵手希望除国家奖助学金外,学校设置“翰文教育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金额2000元/生;还设立了每年10万元人民币的“能投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为困难学生提供教学助理、行政助理等勤工助学岗位,每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闽南理工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创办的以工学学科为主,兼有理学学科、管理学学科、经济学学科等多种学科协调发展,以光电技术应用为鲜明特色,光、机、电一体化为优势,具有独立颁发高等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院前身系泉州光电信息学院,始建于1998年。十年来,学院根据海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其中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设置填补福建省及周边省份高职专业设置的空白,已毕业六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2%以上。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省、地、市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0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泉州光电信息学院基础上组建本科院校,并列为福建省“十一五”重点项目之一,2007年10月学院接受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 学院位于三面环海的著名侨乡、闻名全国的物流集散地、中国服装名城——石狮,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具有闽南标志的宝盖山风景区,毗邻市政府,校园面积1056.9亩,现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目前,学院资产达3.5亿元。 [办学规模] 现全日制在校生4500多人。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282人,其中专任教师23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2人、副教授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93人。学院与长春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签订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协议书,为学院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系部与专业设置] 学院现设光电与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和基础教学部等五系一部。本科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2个专业5个培养方向;专科设置光电技术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等17个专业。目前,学院有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 [办学硬件建设] 学院建有26000平方米的实验教学楼,现有工程光学、MPTS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CAD/CAM、 Proe、数控加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感测技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EDA、单片机、PLC、ERP等48个实验(训)室。其中ERP实训中心和MPTS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23万元。 学院建有1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设有光学冷加工工厂、模具厂、电子厂等三个校内生产性实习(训)基地。 [办学特色] 建院以来,根据海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设置光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与光机电相结合的相关专业,并形成光机电相结合的专业群,现已初步构建了以光电技术应用为特色,光机电相结合为优势的特色专业体系。 学院重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先后与上海光学集团、宁波光学集团、TCL国际电工、TCL移动、中远集团、凤凰光学集团、泉州港务集团、泉州电信局等1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前景] 学院所设专业均符合国家和福建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所急需人才的专业,就业前景广阔。自2002年以来,学院构建福建、浙江、江苏、广东等四个就业网。毕业生广泛就业于上海光学集团、广东凤凰光学集团、TCL集团、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福建中远集团、泉州港务集团、泉州电信局等合作单位,已毕业六届毕业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以上。毕业生中有多人担任厂级领导和技术骨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闽南理工学院 2021-02-01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英文缩写GTIIT)是由享誉全球的知名高等学府以色列理工学院(英文缩写Technion)与汕头大学(英文缩写STU)合作办学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坐落于广东省汕头市。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于2016年12月5日由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7年第一年招生,是我国第一所引进以色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李剑阁、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分别为首任校长、首任常务副校长。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致力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国际公认高水平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大学,全面引进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球视野和人文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和科技人才。广东省人民政府、汕头市人民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支持学校的设立。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学语言为英语,最终将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和生命科学三个领域的10个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5000人。学校依法授予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毕业生将获得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位证书。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2021-02-01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是闽江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两所公立高校合作举办的高等国际学院,是教育部批复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许可证编号:GOV35AUA03INR20170936N),是全国第十二家、福建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前身为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已有21年中外合作办学历史。学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担任省长期间,积极推动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友好省州关系的背景下成立的。学校遵循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并兼任学校举办方闽江学院前身原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习总书记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思想,确立了“立足福建、融汇中西、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着力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同类专业水准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化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福州大学城闽江学院内,享受闽江学院的优质本科资源。达到双方院校毕业条件的学生可获得中澳双证书——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大专毕业证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或澳洲专科(Diploma)证书。学校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拥有一支中外教相结合的 “双语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实施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学管理。20年办学,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强化、二融合、三培养、四通道”的办学特色,即学生持续强化以EAP为核心的福墨英语教育;构建“通专融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中方、外方和企业三方共育人才;学生毕业可就业创业、国内专升本、出国直升和海外留学。 公立大学---国内举办方:闽江学院闽江学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亲任学校前身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学校现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65万人,校园环境优美总面积2245亩,现有15个二级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开设61个本科专业。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位于福州大学城闽江学院校内,享受闽江学院师资、图书馆、宿舍、食堂、体育场等优质资源,毗邻福州地铁2号线,办学条件极佳。公立大学---国外举办方: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墨尔本理工学院是澳洲百年老校,在2019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发布的“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位列第13位,在入选的澳洲高校中排名第1,开设商科、工科、艺术等500多门课程,覆盖专科、副学士、学士、硕士教育。学校是第一所澳洲政府授权开设学士学位的TAFE学院,也是澳洲第一所由TAFE学院升格为理工学院的高校,成为澳大利亚最富有教学经验的职业导向型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在澳洲职业教育中极具代表性,也是目前澳洲为数不多的理工学院中一直保持国际质量标准和澳洲教育体系质量标准双重认证的高校。2014年9月,学校获得维多利亚州政府颁发的国际教育卓越奖,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享誉全澳洲。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国家部标码13400)是一所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颁发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学院以“格物致知、学以致用”为教育理念,以理工为重点,坚持人文并行,实行“专业技能+岗位证书+学历证书”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形成建筑、机电、网络信息、汽车、经济管理、艺术、护理等学科并存的应用型大学教育体系。 学院占地面积约426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2188人。其中现代化图书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60余万册,报刊千余种。现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55个,校外实训基地208个。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占24%,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29%,双师型教师占66%。 学院注重内涵建设的提升与发展,师资队伍配备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百花齐放,硬软件建设、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学院在2013年“第五届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亚太地区职业院校合作论坛”上被评为“2013高职内涵建设优秀院校”;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普通高校就业示范院校”; 2015年河北日报举办的高校口碑榜大调查中,理工学院学院荣获专科组第一名;在石家庄市共青团委发布的驻石高校最美校园评选活动中,理工学院作为省市两级园林单位,凭借其优美的校园环境一举拿下第一名,获得驻石高校“最美校园”称号;2016年,理工学院荣获河北省教育厅年检“优秀”单位、河北省教育厅安全检查“优秀”单位的荣誉称号。 学院职能部门下设党群工作部、招生中心、校企合作与就业处、发展规划处、行政与人事处、教学与科研处、学生处、财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资产运营处、图书馆,教学单位下设人居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互联网应用学院、健康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开放教育学院共十大二级学院。学院拥有一支由百余名资深教授、研究生、国外留学生、外籍教师等组成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有大批年轻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学位,一个以高层次、高学位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正在迅速形成。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作为现代职业教育践行者,以国际视野为背景,以“新的教育”、“新的机制”为指导思想,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蓬勃的生命力,实践“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通过有特色的持续教育运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满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化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格完整、学有专长、知行合一、实践为重”的应用型人才。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 新华网2016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 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坐落在“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理位置优越,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6年5月正式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占地面积1550余亩,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宗旨和“质量求生存、管理求规范、特色求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市场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对标国际名校,探索民办高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的道路,全方位提升学校竞争力,为建设一流民办大学﹑一流应用型本科不懈努力,矢志成为具有华夏特色、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百年名校。 学科专业 学校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设36个本科专业,80%以上专业与湖北十大支柱产业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 其中: 信息与通信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专业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660余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双师双能型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特点和应用型培养目标进行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统一要求,又彰显个性;既能保证质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六模块”(理论教学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个性发展模块、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模块、职业技能教育模块和综合教育模块)人才知识体系。 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聘请专家学者任教或讲学,委派优秀学生﹑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出国(境)访问或深造。 实践条件 学校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以学科专业群共享平台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每年投入充足资金,已形成“校内实验中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涵盖基础、专业、综合与创新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现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近100个,与当代集团、武重集团、中冶南方等18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 育人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先后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近年来,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近700人次,获得国家专利70余项。建成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9个。 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金奖的杨成佳,“微笑女神”代瑞雪,“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等数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典型。 校园文化 学校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工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师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形象标识系统建设与品牌建设工程、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工程、制度文化建设工程、校园环境美化工程、经典阅读工程等九大工程。 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扎实,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华夏讲坛”每年邀请院士、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来校讲学。成立全国第一支民办高校大学生赛艇队。体育舞蹈队屡获国家级比赛冠军。开办有“科技文化节”“英语文化节”“汽车文化节”以及“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元旦游园会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过70项,“电脑维修”“关爱老人”“外语讲师团”“关爱留守儿童”等服务队已成为校内外志愿服务特色名片。 学生就业 学校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形成多元、立体、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采取“政策引导就业、教育指导就业、实习带动就业、资源帮助就业、创业推动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奖励刺激就业、领导联系就业”八大举措,全方位地推动就业工作开展。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3%以上,始终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就业统计核查省级免检单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愿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学校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免费考研辅导、考研专用自习室,出国学习咨询服务等)。 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首家“湖北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投入原始基金200万元。设立“爱心接力基金”,开展教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一帮一”资助贫困生活动,为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鼓励爱心企业在学校建立助学金,形成“奖、贷、助、勤、补、帮、缓”七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建立大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方便学生办理学籍、证件、户籍等事务。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新华网2016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武汉市社会消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2021-02-01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1975年建校。建校之初校名为武汉工学院黄石分院,1977年开办本科教育,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6310人,留学生183人。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市,距离省会武汉市50公里。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国务院确定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黄石历史文化悠久、交通便利,毗邻顺丰国际机场,与武汉、九江等城市半小时城铁快速互通,与上海、北京、重庆、西安等城市高铁直达。青春无限的校园、活力四射的热土,湖北理工学院期待你的到来! 这里是你学习生活的乐土。学校背靠青龙山,滨临磁湖水,校园环境优美,四季景色如画;图书馆馆藏丰富,纸质图书113.1万册,电子图书225.95万种;学校建有两个标准运动场,体育场馆设施完备;学校建有义诚、腾龙两片学生公寓区,学生宿舍装有空调,二十四小时供应热水;五个学生食堂分布在学习及生活区内;有线、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 这里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坚持开展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月、磁湖讲坛、暑期三下乡等形式内容丰富的文化、科研、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各类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为载体,充分尊重与引导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各教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学术竞赛,引导并激励学生广泛参与,乐于学习。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氛围浓厚。 这里是你探求知识的殿堂。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部,开设55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现有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3门,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湖北省省属高校第一家,评估专家一致认为:学校办学定位清晰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这里是你成人成才的摇篮。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4人,其中正高职称103人,副高职称3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2人;教师中入选国家级、省级各类专家或计划7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平台40余个,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被评为“湖北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创新创业基地——慧谷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研究生考取率、就业率居于同类院校前列。学校涌现出以刘昌胜院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现在,学校正按照“三步走,创一流”战略规划,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大学的目标砥砺前行。
湖北理工学院 2021-02-01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简称“南洋理工”。学校与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同属广东南博教育集团旗下的高等院校,依托南博教育集团雄厚的办学实力与集团化办学优势,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校以“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为愿景与使命,遵循“育人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制度治校”的办学理念,立足广州、面向珠三角、服务广东,主动适应珠三角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技能突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6年底,学校正式确立了“十三五”期间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着力打造“思想道德好、实践技能高、综合素质高和就业质量高”即“一好三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先后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优秀服务品牌”称号;被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全军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就业工作督查优秀等级”,并荣获“最具竞争力提升院校”称号。学校还先后荣获“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民办学院”、“广东最具社会认可度学院”、“广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工作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殊荣。目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广东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民办理工类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发展历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创建于1984年,其前身为“广州南洋自学辅导大学”,后于1996年更名为“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条件基本完善:学校坐落在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广州市从化区。设有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服装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通识教育部等六院一部;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07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500人;校园占地508.8亩、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现已建成校园308亩、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场)113个,多媒体教室156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4300多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5万多册、电子图书41万册;拥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学生文体活动场馆;学生公寓全部装有空调、宽带,提供热水供应等,并在生活区建有商业一条街等生活配套设施。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专业设置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经、管、文、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现有招生专业38个,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个,校级重点专业8个;5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获省教育厅立项;“高职院校‘技能优先 基础模块’教学改革研究”入选2016年度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十佳”案例;依托“学生军政教导队”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3项、市级奖项5项。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遵循“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原则,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在校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网站设计开发大赛、全国跨境电商大赛、全国电子商务类三创大赛等赛事中成绩优异;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报告,学校在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全省第二;根据权威媒体广州日报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国民办高职高专排行榜”显示,我校位居全国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排名第29名、广东省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第3名。 科研实力大幅提升:近五年来,学校教科研实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先后有100多项科研课题获立项,科研经费位居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二;多次获评“广州市科普先进集体”、“广州市先进企事业科协”。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岳阳市,面朝岳阳楼,紧邻洞庭湖,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一本高校,是湖南省2018-2022年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湖南省“十三五”期间改办大学规划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的湖滨大学,现设有16个教学院及1个独立学院--南湖学院,拥有本科专业5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各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300余亩,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23000余人(含独立学院),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30余人,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省“杰青”、省级教学名师、“湖湘青年英才”等高层次人才150余人,长聘高水平外籍教师19人,柔性引进院士、国家“杰青”等特聘教授数二十人。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获准立项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居于全省高校前列,其中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现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2个,省部级实践教学平台32个。此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强省建设重点推进工作项目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项目108项,省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农科项目1项。学校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高。与大型国企央企民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办了“订单班”,与政府、企业联合成立了创新创业就业学院。近五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50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特别是2017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4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居湖南省高校首位,全国排名第13位。学生录取调档线、就业率、考研录取率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科学研究水平快速提升。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其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海智基地1个。近5年来,共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先后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30多个。与华夏芯公司合作组建了“异构计算及应用研究中心”,使学校成为世界顶尖芯片联盟组织(HSA)成员单位;整合校内资源,柔性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组建了先进光学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大物流研究创新中心、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研究中心、3D打印实验室;与上海建为集团组建了“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引进国防科技大学高水平自主择业博士、教授成立了“军民融合研究院”“湖南省应急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地方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湖南岳阳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岳州窑产学研基地、天岳幕阜山文化研究中心等。学校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开放办学成效不断提升。从1985年开始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招收培养留学生。先后与俄罗斯、德国、韩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实施“3+1+1”“2+2”等多类型的本硕协同培养项目,与韩国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先后有10余名外教荣获“国家友谊奖”“潇湘友谊奖”“芙蓉奖”等荣誉,俄罗斯外教弗拉基米尔·加宁两次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亲切接见。此外,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体育援助计划,承担了近十个国家的体育训练任务,获批湖南省对外体育技术培训接待基地。学校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建成了馆舍面积达3.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的省内一流的图书馆,另有3.6万平方米的实验实训中心、2.6万平米的体育及教学综合楼、2万平方米的田径场已开工建设,4万平方米的产学研大楼、2.5万平方米的学术交流中心、5万平方米的“巴陵人才”公寓、3千平米的网球场也进入前期报建阶段,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智慧校园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校园物业、学生食堂全部实现了社会化托管,学生公寓全部安装了空调、热水和直饮水,办学功能不断完善,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传承先进文化思想与湖湘文化精髓,践行“至善穷理”校训和“三个为本”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严谨、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确保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进入十三五以来,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办学定位,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即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确定了“创大申博”的两大抓手。目前,学校向上发展的氛围正浓、势头正好、劲头正足,广大师生坚持改革创新,弘扬做事文化,积极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砥砺前行,豪情满怀地迈向美好未来! (更新日期:2020年6月)
湖南理工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186 1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