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可吸收药物缓释心脏支架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微创介入医学工程是医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在冠心病治疗方法中,介入治疗以微创和高效性,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术后血管再狭窄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虽然支架的介入能够撑开狭窄的血管,但也将不可避免的对血管造成损伤,由此可能引起血管再狭窄。血管再狭窄主要发生在介入性治疗术后 3-6 个月,1 年后罕有再狭窄的发生。目前冠脉支架介入术后,再狭窄率高达 20%-30%,已经成为支架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镁合金支架既具有金属支架的强度,又具有可降解聚合物支架的生物可吸收性,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本项目的研发,得到了良好的具有抗再狭窄药物释放和镁合金腐蚀速率双重可控的镁合金支架样品。通过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研究和初步的动物实验,完成了支架材料和双重可控涂层的选取和制备。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研究了镁合金表面药物释放机制,采用双层药物释放模型制备了可控紫杉醇等释放膜层,采用 PLGA 作为紫杉醇药物释放膜层,采用交联明胶作为药物控释涂层,通过控制药物释放膜层的 PLGA 的膜厚,药物含量,添加剂等方法控制药物释放速率,使药物比较稳定的释放,避免了释放初期由于药物突释而带来的一系列危害,使药物达到缓慢持久有效的治疗。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方法制备 PLGA 紫杉醇药物微球,并采用交联明胶的方法控制释放紫杉醇,通过调整药物浓度,PLGA 浓度,及超声功率的大小测定了PLGA 紫杉醇微球的药物释放速率变化,通过条件优化制备出药物包封率高,药物释放缓慢的 PLGA 紫杉醇微球。采用 PLGA 紫杉醇微球与交联明胶共混膜来封孔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有效的提高镁合金耐腐蚀性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控制释放紫杉醇,同时减少了膜层过多、过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的得到了双重可控释放镁离子和紫杉醇药物,同时明胶不同的交联度及明胶膜的厚度有效的控制药物在明胶膜中的扩散。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这一技术已经获得三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另有一项在专利局实审过程中。 1、具有双重可控释放涂层的可吸收镁合金支架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610130594.3,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时间:2009-5-20 2、无机有机防腐生物相容性复合涂层的可吸收镁合金支架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245022.3,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时间:2014-4-9 3、防腐与药物缓释复合涂层的可吸收镁合金支架与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245023.8,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时间:2011-7-6 4、一种医用镁合金支架及处理方法,申请号:201110136252.3,中国发明 专利申请时间:2011-12-14,公开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本项目研发的具有双重释放功能的可生物吸收镁合金药物洗脱支架,有望克服普通金属支架在体内长期存留导致的负面效应,稳定的药物释放对于降低再狭窄有良好的作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可用于尿道支架、小儿肺动脉支架等多种需要支架降解的无创、微创介入治疗中,为国际研究前沿,对于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降低同类产品垄断价格、减轻国民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民族产业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应用领域:医药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NMT高通量药物筛选仪
“NMT界乔布斯”许越先生推荐创新平台 中关村NMT产业联盟推介成员单位创新产品 “全球抗疫,人人有责”   推出背景: 中国的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抑制,但全球的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尽全力向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的经验和成果,这充分显示出大国的奉献与担当,同时彰显了为人类命运的共同繁荣而奋斗的精神。 但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新冠肺炎的科技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未来任重道远,尤其是在研究技术及方法的竞争上更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NMT联盟的会员单位,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响应国家对于生物安全的政策。在短时间内,利用20多年的技术积累,为解决药物快速、准确筛选这一短板,隆重推出: 《NMT高通量药物筛选仪》系列产品!   应对挑战: 1)安全性:NMT是用于研究活体材料的生理环境,其所检测的Na+、H+、K+、Cl-等与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凋亡、细胞形态维持等生理过程直接相关。 2)有效性:NMT可实现活体组织层面研究,结果更贴近体内的真实药效结果。 3)耐药性: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病毒改变了其所处的微环境,影响药物发挥作用,而组成微环境的pH(H+)及相关Ca2+信号,正是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对象。 分类及用途: 1)《NMT高通量药物筛选仪》(型号:NMT-HTS-100)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以及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可以马上投入相关科研创新工作。   2)《NMT高通量药物筛选仪》(型号:NMT-HTS-200)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NMT高通量药物筛选仪》(型号:NMT-HTS-100) 应对挑战: 1)安全性:NMT是用于研究活体材料的生理环境,其所检测的Na+、H+、K+、Cl-等与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凋亡、细胞形态维持等生理过程直接相关。 2)有效性:NMT可实现活体组织层面研究,结果更贴近体内的真实药效结果。 3)耐药性: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病毒改变了其所处的微环境,影响药物发挥作用,而组成微环境的pH(H+)及相关Ca2+信号,正是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对象。 用途: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以及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可以马上投入相关科研创新工作。 参数 1.基本功能: 1.1针对药物快速筛选设计 1.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1.3可检测指标:H+、K+、Na+、Ca2+、Cl-、O2、H2O2 1.4 最高可支持96孔板检测 2.性能: 2.1自动化操作 2.2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2.3无需标记 2.4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3.1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浓度与流速   《NMT高通量药物筛选仪》(型号:NMT-HTS-200) 应对挑战: 1)安全性:NMT是用于研究活体材料的生理环境,其所检测的Na+、H+、K+、Cl-等与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凋亡、细胞形态维持等生理过程直接相关。 2)有效性:NMT可实现活体组织层面研究,结果更贴近体内的真实药效结果。 3)耐药性: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病毒改变了其所处的微环境,影响药物发挥作用,而组成微环境的pH(H+)及相关Ca2+信号,正是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对象。 用途: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参数 1.基本功能: 1.1针对药物快速筛选设计 1.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1.3可检测指标:H+、K+、Na+、Ca2+、Cl-、O2、H2O2 1.4最高可支持96孔板检测 1.5可实时监测和记录检测时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海拔、经纬度 1.6配备新指标拓展功能 2.性能: 2.1自动化操作 2.2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2.3无需标记 2.4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3.1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浓度与流速,以及检测时的环境参数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类抗肿瘤新药藤甲酰苷
“一类抗肿瘤新药藤甲酰苷”项目,已经在美国和中国同时进行创新药临床前研究。在美国,已经和美国NCI合作,并且完成人类60个癌细胞体外系统研究。在国内,已经被立项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研究开发项目。该项目是从中药中提取分离获得的单体化合物后,经三步化学合成,对其结构进行修饰获得的全新结构的化合物,经查新未见相关报导。此化合物经测试具有抗恶性肿瘤活性,目前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国际专利申请,按新药注册分类属于化学药品1.1。该课题的临床前主要试验工作已经完成。 项目的初期工作(设计筛选、构效关系研究)是由旅美华裔新药研发团队利用美国制药业新药研发平台技术完成的,该团队由多名该领域美国知名科学家组成,他们回国创业并将该项目一起带回国(拥有全球独占的知识产权),因此本项目具有国际领先性。   已经完成的新药资料包括:药学(原料和制剂工艺研究、结构确证、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等,长期稳定性正在进行);药理学(体外、体内活性研究,好于紫杉醇和环磷酰胺);毒理学(安平中心的LD50,初步的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药理和特殊毒性试验);肿瘤细胞凋亡研究等
辽宁大学 2021-04-11
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研究
在活体内实现肿瘤选择性的蛋白功能调控,对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药物开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是化学生物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该研究工作一方面展现了基于三氟化硼脱硅反应的“双靶向激活”策略效率高、生物正交性好的优势,揭示了将探针改造为激活剂(Probing-to-Perturbing)这一设想在活体蛋白激活上的巨大潜力。利用这个新颖的生物正交技术,该研究揭示少部分的肿瘤细胞发生焦亡,就足以有效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激活很强的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该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Gasdermin家族蛋白也成为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这类蛋白的激动剂则很有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北京大学 2021-04-11
m6A调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化
发现肿瘤细胞上皮间质化(EMT)过程中mRNA的m6A显著上调,其可通过促进EMT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翻译从而促进肿瘤EMT及侵袭转移。在肿瘤细胞EMT过程中,mRNA的m6A修饰增加。甲基转移酶METTL3的缺失使得m6A水平下调,并抑制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迁移、侵袭和EMT过程。m6A-seq和功能实验表明,EMT的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受m6A调控,且过表达Snail能逆转METTL3缺失导致的细胞EMT抑制。进一步研究表明,Snail mRNA的CDS区而非3’UTR区的m6A修饰,可促进其mRNA的翻译延伸,其可能机制是通过YTHDF1与eEF-2的共结合促进多聚核糖体对其的翻译作用。体内实验表明METTL3敲除细胞株转移能力较野生型显著下调,过表达Snail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此现象。临床分析表明肝癌组织中Mettl3和YTHDF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上调是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S)不良预后因素。
中山大学 2021-04-13
肿瘤科呕吐物接收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肿瘤科呕吐物接收处理装置,涉及肿瘤科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包括箱体和顶盖,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座体,座体底面设有滚轮装置,所述箱体内中部设有锥形圆盘,所述锥形圆盘的中央开有通孔,所述锥形圆盘的上方设有头部升降固定架,所述顶盖上设有若干水管,所述水管下端通入箱体内,上端通过连接管与水泵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还设有排污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有效接收呕吐物,并对呕吐物集中处理,排出,非常高效人性化。
青岛大学 2021-04-13
肿瘤科呕吐物接收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神经电刺激针。目前使用的经皮电刺激存在定位不精确,电刺激导致疼痛的缺点,而针灸电刺激由于针灸针无绝缘部分,对皮肤的电刺激会引起患者明显疼痛不适,并且刺激电流强度存在限制。该神经电刺激针包括针体和针体首尾端的针头和针尾,针体、针头和针尾一体成型,针体外围包覆有绝缘层,针尾上设有凹槽,凹槽上固定连接有导线夹或是直接缠绕有导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达到有效电流强度的情况下,不会引起患者明显的疼痛适。
青岛大学 2021-04-13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体系及其应用
已有样品/n在国际同行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在疟疾领域研究的优势,创新性的利用融合蛋白表达技术,高效制备出了具有癌细胞亲和性的X蛋白,并将该蛋白核磁珠偶联,成功制备了X蛋白-磁珠偶联复合物(简称XCMB),目前,该发明已经提交中国国家及PCT专利申请。在该产品后续可被开发为肺癌早期筛查和伴随治疗诊断手段,或者用于其他肿瘤类型,市场拓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系统
目的: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成像和检测数字诊疗新技术研究” ,从目前临床循环肿瘤细胞在实践诊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研发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系统,为乳腺癌检测提供崭新的检测平台体系。方法:本系统创新性地将微流控技术与表面增强拉曼检测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联用,通过 3D 打印微流控芯片分离出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技术采集分离出的细胞信号,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比对分析得出细胞的种类以及分子分型。结果:本项目在综合考虑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用 5mL 血液在 1 小时内获得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结果,同时保障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该项目满足了市场对乳腺癌的非侵入性快速检测方法的需求,提高了乳腺癌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将检测成本降低了 70% 以上,有利于乳腺癌检测的推广及普及,对促进人类健康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本系统创新性地将 3D 打印微流控芯片与拉曼检测联用,实现了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分类一体化,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与准确率,目前处于样机阶段。 我们还考虑到检测成本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将一次性消耗成本控制在百元级别,每次仅需 5mL 血液,实现了廉价安全的肿瘤检测,让人们用得起,用得放心。 从市场上来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正成为一个量大面广的庞大市场,而因为基于循环肿瘤细胞的肿瘤检测具有廉价、高效、灵敏度高、对临床治疗指导性强等特性,这种具有明显优势的检测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尽管该检测目前尚未被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但相信该检测系统可以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相信我们的技术能够为广大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对技术成果,非涉密技术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主要技术指标 (1)拉曼增强材料,拉曼增强因子达到 1.0×105; (2)3D 打印类河湾截面微流控芯片,肿瘤细胞惯性聚焦效果与粒子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度达 98.38 %; (3)肿瘤细胞的回收率达到 90.0 %,肿瘤细胞的富集比达到 1.90 倍; (4)检测范围达到 0-1000 个,检测下限达到 1 个细胞,且多次试验之间偏差较小,不存在系统性变化; (5)微流控动态流体 SERS 检测平台,具有优异的稳定性(RSD 为 1.90%)和重复性(RSD 为 4.98%),可以作为标准化的细胞 SERS 检测方法; (6)开发了基于局部对称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的拉曼基线校正预处理方法、基于KNN 算法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预处理组合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等多种拉曼光谱数据分析方法; (7)建立了肿瘤细胞拉曼光谱标准数据库,并开发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软件,实现细胞拉曼光谱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 (8)构建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分析系统,并完成了临床样品的初步验证及后续方案的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12-19
抗肿瘤靶点新药K-80003开发
药物靶点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关键。tRXR是张晓坤教授团队在美国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于2010年首次发现的具有药用开发价值的新靶点。基于海洋药物DHA和非甾体抗炎药舒林酸与核受体RXR的结合模式,张晓坤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化合物K-80003,该化合物特异性靶向tRXR。已完成的临床前实验表明,K-80003(TX803)在结直肠癌、胃癌及乳腺癌等多种动物肿瘤模型中疗效显著。特别是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这种突变导致患者对目前常用的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EGFR靶向药物都具有抗药性,但K-80003(TX803)对其的抗癌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突破了抗药性限制。同时,K-80003(TX803)作为化学小分子药(常温保存的小片剂),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性,并且安全性高。 二、技术成熟度 当前,围绕K-80003(TX803)与tRXR抗癌靶点,张晓坤课题组已先后在《癌细胞》(Cancer Cell,2010)、《癌基因》(Oncogene,2011)、《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2013)、《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2014)、《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2015)、《自然综述》(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均以厦门大学为排序第一单位),以清晰的脉络深入梳理了治疗tRXR介导的肿瘤的分子机制,凭借成熟的核受体药物开发经验,从科学理论研究一步步深入到临床实际应用。K-80003(TX803)的研发历时六年多,是全球首个作用于tRXRα新靶点的原创新药,具有全新作用靶点和新颖化学结构,且在全新靶点和化学结构上均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批件,开展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测试。 三、投产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享有20年专利保护期,市场寿命将超过30年。参照已有抗肿瘤药物的销售记录,一个产品在其寿命期内总销售额将不低于200亿元。
厦门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68 6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