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相变储能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是一类利用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发生物理相态变化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的储能材料,一般有固- 液、液-气和固- 固相变三种形式。目前固- 液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其工作原理为:当环境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材料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并吸收热量;而当环境温度低于相变点时,材料由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热量,从而维持环境温度在适宜水平。在相变过程中材料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是材料单一相态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北京大学 2021-02-01
相变储能材料
项目简介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是一类利用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发生物理相态变化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的储能材料,一般有固- 液、液-气和固- 固相变三种形式。目前固- 液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其工作原理为:当环境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材料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并吸收热量;而当环境温度低于相变点时,材料由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热量,从而维持环境温度在适宜水平。在相变过程中材料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是材料单一相态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相变储能材料储能原理应用范围 相变储能材料响应温度变化所吸收和释放的是热能,在能源高效利用和节能保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在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电力调峰、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业余热回收、纺织品、冷链运输、医疗健康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阶段目前主要的有机相变储能材料产品来源于石油工业的副产物,具有毒性,同时因其不会被生物降解,所以会持续产生污染。研发团队以国家“973”计划—“节能领域纳米材料机敏特性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备出基于天然可再生油脂的相变储能材料,具有绿色无毒、可降解、储能密度高等优点。通过对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功能化处理,使其进一步具备了高光热转换效率及良好的储热特性,可高效利用太阳能及环境余热。知识产权已申请相关专利。调配出的不同温度的相变材料合作方式1. 可根据实际情况研制具有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储能材料,满足各类需求。2. 完成建筑用相变储能材料产品的中试生产,实现了相变储能产品的规模化制备,如相变储能地板产品、相变储能板材产品、相变储能粉体(60-80 目)与颗粒产品(5-8mm)等。其中,地板和板材产品可用于室内装修,粉体和颗粒产品可作为其他建材,如涂料、砂浆、水泥、混凝土等的添加物。3. 将制备的相变储能板材应用于实际建筑中,取得了很好的控温节能效果:在北京冬季时,白天室内最多可少升温6-7℃,且温度峰值延后近2 小时;夜晚温度降低时间最多可延迟近6 小时(以降至18℃为限),有效减小了室内温度波动,并减少约18% 的采暖电能能耗。4. 研制了一套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该系统可将谷电期间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存储于相变储能材料内,在非谷电期间则利用所存储的热能实现用户供暖。该系统有助于电力系统的蓄热调峰,也可有效降低终端用户的采暖成本,同时还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节能环保、无噪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系统实际的供暖试验结果表明,峰电期间仅利用存储的热量进行供暖,可使用户室内平均温度达到20℃,与市政集中供暖相比,采暖费用可降低约20%。
北京大学 2021-04-11
电池储能技术
电池储能技术课题组隶属于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题组主要开展电池性能状态评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储能应用规划及技术经济性分析,承担了教育部、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上汽集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的横纵向项目20多项。实验室拥有单体电池检测设备Arbin BT2000 4-200-5一台,Arbin BT2000 4-100-5 三台,Bitrode MCV 2-200-5二台,模块电池检测设备Bitrode FTV 1-300-100四台,一套光伏微网系统,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PARC 2273型电化学工作站,SU-15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LabRAM HR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仪,德国布鲁克X-射线衍射仪,FTIR-8400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高压储氢装备
氢能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等国家重要战略规划的重点支持方向,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路径。氢能应用的关键之一在千储氢技术,即如何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氢气储存。高压气态储氢具有设备结构简单、压缩氢气制备能耗低、充装和排放速度快、温度适应范围宽等优点,在较长时间内将占据氢能储存的主导地位。 浙江大学相关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与装备研究,原创性地提出了全多层高压容器结构,为我国首座商业规模制氢加氢站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上容积最大的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被誉称为“世界第一罐”;建立了纤维全缠绕高压储氢气瓶结构-材料-工艺一体化的自适应遗传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超薄铝内胆成型、高抗疲劳性能的缠绕线形匹配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车载储氢瓶的轻晕化设计与制造,研制成功的车载轻质高压储氢瓶;自主构建了高精度的车载高压储氢容器快充温升仿真系统,率先提出了精确、可靠的温升控制方法,并研制成功车载高压储氢容器安全性能试验系统;主持起草多项国家标准,结束了我国高压气态储氢无国家标准的历史。相关发明专利已被科技部推选为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的优秀成果。
浙江大学 2023-05-10
多功能储药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药盒,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储药盒。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储药盒功能单一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储药盒。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储药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药孔层及药盒层,所述药盒层为能够抽拉的抽屉,药孔层设置于盒体的上表面,药孔层设有若干个眼液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多样,既可以放置眼液,又可以放置其他药物或小物件,实用方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现有储药盒。
四川大学 2016-10-25
一种弹簧储能式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汽车在制动时,一般利用车轮制动器将汽车的势能和动能转化为热能,车轮制动器是根据摩擦原理制成的;在汽车长时间连续制动时,制动器的热负荷非常大,使得制动鼓(盘)的温度大幅度升高,从而使摩擦因数下降、磨损加大,结果使制动器失去或部分失去制动效能。部分大中型商用车安装的非摩擦原理的电涡流缓速器或液力缓速器能降低制动器的热负荷,但还没有制动能量回收的功能;电涡流缓速器还需要励磁,额外消耗电能。本专利设计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利用发电机发电,发出的电能给蓄电池充电,回收制动能量,当汽车制动至较低车速时,发电机转速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利用储能装置补偿风电场虚拟惯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储能装置补偿风电场虚拟惯量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大约 5%风电场额定装机容量的储能装置可以使得风电场 产生与等容量同步发电机差不多的虚拟惯量效果。本发明通过测量风 电场出口母线处的频率偏差、频率变化率,经过模糊逻辑处理后产生 储能装置需要输出的有功指令。储能装置按照该指令输出功率补偿风 电场的虚拟惯量。本发明有效评估了储能装置容量需求,可以用于指 导风电场的储能容量配置;而且其控制器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 为“友好型”风电场开发提供了基础,利于电网对大规模风电的消纳, 提高风电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V4系列Flotect防爆流量开关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名称:  V4系列Flotect® 防爆流量开关产品型号:  V4用途:泵,水冷系统,锅炉及其它设备提供流量变动时的安全保证和过程控制特点:防漏防爆设计,有UL和CSA认证,提供FM保证适用管径:1.5-20"适用介质:液体,气体流量范围:定制叶片由用户指定;万能叶片见详细资料工作压力:铜质 6.9MPa;316不锈钢13.8MPa工作温度:普通型-20~135℃;高温型最大205℃ 连接:1-1/2"外螺纹封装:NEMA 4重量:1.96Kg 认证:UL,CSA,CE,FM,SAA,ATEX 选型表:  型号 描述  V4-2-U 铜体, 通用叶片  V4-SS-2-U 316SS 不锈钢体, 通用叶片  V4 铜体, 定制叶片  V4-SS 316SS 不锈钢体, 定制叶片 可选项:-D:DPDT输出-MV:镀金触点-MT:高温型-TRI(流量增加),-TRD(流量下降):延时继电器-316:316SS磁体-SAA:认证-V:垂直向上流量-AT:ATEX认证
深圳市德威达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V6系列Flotect防爆流量开关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名称:  V6系列Flotect防爆流量开关产品型号:  V6可以测量气体或液体特点:防爆防漏设计管径范围:1/2"-2"温度:-20~105°C;高温型最大205°C操作压力:69~138bar输出SPDT,DPDT可选开关体:可选黄铜或不锈钢重量:0.9-2.7Kg 认证:UL,CSA,CE,ATEX设定调节: 出厂设定好。对于小流量型号,可现场设定,见下表选型表:型号 下半部材质 连接尺寸 “T”形头材质  V6EPB-B-S-1-B Brass 1/2" Brass  V6EPB-B-S-2-B Brass 3/4" Brass  V6EPB-B-S-3-B Brass 1" Brass  V6EPB-B-S-4-B Brass 1-1/4" Brass  V6EPB-B-S-5-B Brass 1-1/2" Brass  V6EPB-B-S-6-B Brass 2" Brass  V6EPB-B-S-1-MI Brass 1/2" Iron  V6EPB-B-S-2-MI Brass 3/4" Iron  V6EPB-B-S-3-MI Brass 1" Iron  V6EPB-B-S-4-MI Brass 1-1/4" Iron  V6EPB-B-S-5-MI Brass 1-1/2" Iron  V6EPB-B-S-6-MI Brass 2" Iron  V6EPB-S-S-1-MI Stainless Steel 1/2" Iron  V6EPB-S-S-2-MI Stainless Steel 3/4" Iron  V6EPB-S-S-3-MI Stainless Steel 1" Iron  V6EPB-S-S-4-MI Stainless Steel 1-1/4" Iron  V6EPB-S-S-5-MI Stainless Steel 1-1/2" Iron  V6EPB-S-S-6-MI Stainless Steel 2" Iron  V6EPB-S-S-1-FS Stainless Steel 1/2" Forged Steel  V6EPB-S-S-2-FS Stainless Steel 3/4" Forged Steel  V6EPB-S-S-3-FS Stainless Steel 1" Forged Steel  V6EPB-S-S-4-FS Stainless Steel 1-1/4" Forged Steel  V6EPB-S-S-5-FS Stainless Steel 1-1/2" Forged Steel  V6EPB-S-S-6-FS Stainless Steel 2" Forged Steel  V6EPB-S-S-1-S Stainless Steel 1/2" Stainless Steel  V6EPB-S-S-2-S Stainless Steel 3/4" Stainless Steel  V6EPB-S-S-3-S Stainless Steel 1" Stainless Steel  V6EPB-S-S-4-S Stainless Steel 1-1/4" Stainless Steel  V6EPB-S-S-5-S Stainless Steel 1-1/2" Stainless Steel  V6EPB-S-S-6-S Stainless Steel 2" Stainless Steel  V6EPB-B-S-6-0 Brass No Tee None  V6EPB-S-S-6-0 SS No Tee None  V6EPB-B-S-LF Brass 1/2" LF, Brass  V6EPB-S-S-LF SS 1/2" LF, SS 
深圳市德威达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防爆手动报警按钮55000-940PRC
产品详细介绍55000-940PRC防爆手动报警按钮一、55000-940PRC特点: 55000-940PRC防爆手动报警按钮采用本质安全电路设计,低功耗并有效降低了电路板内的储能,使其电气性能符合安全环境的应用标准。通过配合使用阿波罗生产的通信协议转换器55000 –855、55000 - 856及安全栅29600-098可连接到安全区域内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二、55000-940PRC应用: 55000-940PRC防爆手动报警按钮可适用于建筑内多种危险区域,这些区域可能含有各种易燃易爆的气体或空气混合物。 该手动报警按钮必须配合使用阿波罗生产的各种通讯协议转换器及安全栅。三、55000-940PRC原理: 同55000 - 905 四、55000-940PRC技术参数: 除下以外其它和55000 - 905同: 二线制,有极性要求; 接线端子    Ll正极,L2负极 工作电压    14 - 22VDC 静态电流    230uA 工作环境温度    - 20℃至+400C  (T5) - 20℃至+600C  (T4) IP    65 等级    E Ex ia nc T5 (T4 at Ta 2 60。C) 认证    CCCF,BASEEFA 尺寸    124mm x124mm x 60mm 重量    400g
北京赢科迅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87 2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