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赤泥复合阻燃剂开发和应用
Ø 赤泥复合阻燃剂属于环保型无机阻燃剂,具有高效阻燃、低的热释放速率、低的产烟量及低成本的优势。可应用于阻燃聚乙烯、阻燃聚丙烯等通用塑料及乙丙胶等橡胶材料。在阻燃电缆料、铝塑复合板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已建成1000t/a赤泥复合型阻燃剂试验线。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塑料技术
玻纤增强塑料(Glass-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GFRP),是通过相应的高分子加工手段制备的一类高分子-玻纤复合材料。相对于一般塑料,GFRP塑料的刚性、强度以及耐热性等得到大幅提高。通常大部分的玻纤增强材料多用在产品的结构零件上,是一种结构工程材料。针对应用范围最广的几类玻纤增强塑料(GFRPP、GFRPA、GFRPBT等)因玻纤造成的灯芯效应导致阻燃困难的技术难题,本技术将阻燃剂分子设计、复配协效、纳米技术和包覆技术有机结合,研制出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玻纤增强塑料的高效无卤阻燃剂。具有环境友好、阻燃效率高、低成本、低毒性等优点,所制备玻纤增强塑料兼具阻燃性及良好的机械性能。以GFRPA6以及GFRPBT为例,使用本技术生产的无卤阻燃剂在添加15-25%时可通过UL-94垂直燃烧测试V-0等级的不同厚度要求(0.8 mm-3.2 mm)的产品,材料LOI达到28-35%,材料力学性能相比未阻燃样品保持85%以上,完全满足日常汽车、机械等领域使用要求。在此基础上,使用适当复配协效技术可进一步制得更高效、成本更低的阻燃玻纤增强塑料。本技术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 主要技术、指标: 产品性能举例:GFRPA6:燃烧性能—UL-94 V-0 (0.8-3.2 mm),LOI:≥30%力学性能—保持80%以上(拉伸强度≥130MPa,弯曲强度≥175MPa) GFRPBT:燃烧性能—UL-94 V-0 (1.6-3.2 mm),LOI:≥30%,力学性能—保持80%以上(拉伸强度≥90MPa,弯曲强度≥140MPa) 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 年产1000吨无卤阻燃剂,投资500万元。1000吨阻燃剂可用于生产5000-7000吨阻燃工程塑料。
四川大学 2023-05-15
耐高温低烟无卤阻燃剂
迫于环保要求和成本因素,各国都在寻求开发多功能复合型阻燃剂和环保阻燃剂。无卤素的膨胀型阻燃剂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环保阻燃剂,具有耐高温、可回收等多种优点。国内外有很多研究者试图将碳源(成碳剂)、酸源和气源三组分结合在一个分子中制备成所谓的单体膨胀型阻燃剂,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材料阻燃过程中阻燃剂各部分相互反应、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有利于发挥氮磷协效作用。已商品化的产品,例如孟山都公司开发了环状磷酸酯阻燃剂XPM-1000,美国Borg-Warner化学品公司推出的商品名为Melabis的三源合一阻燃
兰州大学 2021-04-14
微纳米颗粒复合制备功能性性粉体材料
1 成果简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纳米粉体技术的发展,如何合理分散和使用纳米粉体材料已经成为制约该技术应用的瓶颈。因此,各类纳米粉体根据用途而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制备用户方便使用的“功能性微纳米复合粉体材料” 也就逐渐形成了市场。 该技术的特点是:借助微米级母粒子与纳米级子粒子的复合,完成对纳米粉体的有序分散和实现纳米颗粒对微米颗粒的包覆;或者是将不规则的颗粒整形处理,从而制备不同类型的功能性复合粉体,满足新材料功能的需要。这一新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解决了许多航空、航天、电子、生物、材料、医药、涂料、冶金等行业对新一代粉体材料的需求。2 应用说明 图 1 生产功能性微纳米复合粉体材料的技术路线 采用我们研制的 PCS-II 型粉体复合机,借助机械冲击的方法对粉体颗粒进行表面处理,有目的地改变其物理化学特征、表面结构和颗粒的形貌特征。 产品的特点是:功能性:根据需要制备具有特定新性能的复合粉体材料,如导电导热粉体、高流动性粉末、球形化石墨粉体、氧化铝弥散铜粉、碳化硅弥散铝粉等;以壳代核:节约贵重原料,如包覆银的聚合物(铜、铝)粉体、包覆铜的铁(铝)粉体等;以微米颗粒为载体分散纳米粉体,如包覆碳纳米管的聚合物(铜)粉体、包覆纳米二氧化硅的橡胶粉体、包覆纳米氧化铝的聚合物粉体等。3 效益分析不同产品的市场背景和成本都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系统分析。4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装备提供。
清华大学 2021-04-13
聚氨酣弹性体/无机纳米功能复合材料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纳米 TiN 等陶瓷颗粒为填料, 用聚四氢映喃配二醇
西华大学 2021-04-14
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成果介绍本项目将静电纺丝、电化学修饰电极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从外表面、内容物及整掺杂等方面对基础纳米纤维修饰电极进行功能化,实现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从调控“结构”-“效应”角度,构建新型功能可控活性分子固载界面,结合光电传感技术,建立模型。市场前景建立多种癌症、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的系列标志物,环境污染物,食品污染物的分析跟踪与评估新模型,一些典型应用案例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
东南大学 2021-04-11
新型铼功能材料在清洁能源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采用萃取及氧化/萃取工艺装置处理某石化公司催化裂化汽油,使其硫含量达欧 V 排放标准,同时提高燃油收率;优化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降低成本,便于工业化应用;合成新的功能化的离子液体,提高萃取选择性,达到深度脱硫标准;将离子液体萃取与氧化技术耦合,研究氧化/萃取脱硫技术难点,如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制备高效的催化剂等;优化离子液体的回收再利用,减少废液的产生,进一步探索离子液体循环利用的新方法;完善工业化应用所必须的各种基础数据。克服传统加氢脱硫体系存在的温度高、压力大、副产品多等弊端,实现常温常压油品深度脱硫,催化剂循环利用。克服传统加氢脱硫体系存在的温度高、压力大、副产品多等弊端,实现常温常压油品深度脱硫等技术手段。
辽宁大学 2021-04-11
高分子材料多功能密炼-流变-精密制样机
小试阶段/n项目背景:高分子材料科学是材料学科中发展最迅速的分支之一。但在配方设备和性能测试手段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大多数企业和研究机构目前仍然采用几十年前就开发出来的常规设备。其主要缺点是耗料量大(一个配方实验需要5-50公斤新材料),性价比不高,塑化程度难以控制;操作工序多(需要几台仪器设备工作),制样质量差,材料容易氧化,劳动强度大;模具投资高(每副标准模具5000-10000元),对加工性能中主要的和常用的流变数据由于投资比较大而无法测试(一般新配方材料只有很少的量,比如仅仅50克)。主要用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本项目将静电纺丝、电化学修饰电极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从外表面、内容物及整掺杂等方面对基础纳米纤维修饰电极进行功能化,实现功能可控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东南大学 2021-04-13
铁磁性非晶合金结构与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
研制出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磁性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软磁性能、耐蚀性能及对染料废水高效降解性能,具体研究成果包括:(1)高饱和磁感低损耗纳米晶软磁合金:研制了FeSiBPCu系列纳米晶软磁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达1.8T以上,1.5T/50Hz条件下的铁损仅为0.29W/kg,是高级取向硅钢铁损的1/2,技术性能远优于日本主要生产和大力推广的FINEMET纳米晶合金系列产品,在高效节能电机、无线充电系统、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2)铁磁性非晶合金构件涂层:制备了厚度达9mm的非晶合金构件涂层,非晶度90%以上,孔隙率低于1%,平均硬度达976HV,内聚强度为237MPa;利用激光熔覆技术进一步改善其力学性能,断裂强度达1800Mpa,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和耐摩擦磨损性能,适用于各种功能构件的在线修复;(3)铁基非晶合金化学性能研究:研究了FePC(Cu)、FeSiBPCu、FeBC、FeCrNbYB等非晶/纳米晶合金在对染料废水的高效降解,发现合金表面的“自更新”行为可有效提高合金的重复利用性,同时良好的热磁调谐性使合金便于降解后的自动回收,对于实现高效、低成本处理印染废水,解决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东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283 2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