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阻燃硬质PVC发泡板材
在硬质PVC泡沫行业的国际市场中,低倍率发泡制品仍为中低端项目产品,而整个产业链主流正朝着高强、高模、高倍率硬质交联PVC发泡结构板材的方向发展,如瑞典的DIAB公司和Alcan Airex公司均分别研制出Divinycell®和FOREXclassic®系列相关产品。目前,我国已有众多行业领域对高倍率硬质交联PVC发泡板材产品有大量需求,然而限于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大部分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本项目所研制的高倍率硬质PVC发泡板材是使用PVC树脂,通过模压成型过程中化学发泡剂的分解,以及湿气后处理时反应生成的氨基脲酸酯树脂,制备得到的高分子互穿网络结构制品,产品具有质轻、闭孔、高强度、粘接强度高、阻燃等特点。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水性阻燃隔热保温涂料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突出和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国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期大力推广节能型建筑,加大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淘汰或限制一批落后技术和产品,达到节约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热反射隔热保温涂料行业具备了朝阳产业的明显特征:国家政策扶持,新兴产业,竞争尚不激烈,技术含量高,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利润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本项目包括热反射隔热保温涂料的配方及制备工艺。其中的关键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CN101671523,201110
厦门大学 2021-01-12
无卤阻燃聚丙烯
项目简介 : 聚丙烯是通用塑料之一, 具有耐冲击性强, 机械强度高, 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等多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机械等诸多领域。本样品为无卤阻燃聚丙烯, 不仅斛决了聚丙烯本身易燃的问题,还保持了自身优异的力学性能。
西华大学 2021-04-14
新型高效环保型农业种衣剂
可以量产/n(1)产品简介: 该产品系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并通过湖北省科技厅技术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果登记号:EK070610)。本种衣剂的特点在于:在提高种子粮食产量的同时,又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与危害,从而取代目前对环境和人体均有严重污染和危害的传统种衣剂,并且使粮食在增产9%-27%的前提下,种衣剂成本降低10%-15%,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产品的效益分析该环保种衣剂与目前有毒的传统种衣剂相比,在提高农作物产量9%-27%的情况下,成本还下降了20%-30%,每吨种衣剂含税综
武汉理工大学 2021-01-12
新型环保型香烟焦油吸附剂
研发阶段/n(1)产品特点:本品主要用于替代传统复合烟棒中活性炭或分子筛的新型环保型香烟焦油吸附剂,一般可使烟焦油达到10毫克以下,且基本不改变烟味,在不失去烟民和市场的前提下,又使香烟对烟民的毒害大大下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与传统的烟焦油吸附剂的最大区别在于,在降焦的同时又基本不改变烟味,并且环保、无任何毒副作用。该产品已正式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810197356.3 。(2)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用法用量细度:50-100目。外观:深灰色或灰黑色均匀颗粒物
武汉理工大学 2021-01-12
水热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与工业开发
1 成果简介长期以来我国制盐行业对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制盐方面,而对于制盐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方面重视不足。制盐中副产的苦卤(氯化镁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以上)利用率小于20%,不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我国目前盐化工行业对镁资源利用十分薄弱,仅有少部分镁盐被用来生产廉价的六水氯化镁( 300~400 元/吨)和七水硫酸镁( 500~600 元/吨),其余大部分闲置在海盐区。因此镁资源的高度利用直接关系到含盐资源(海水、盐湖、地下卤水等)的可持续开发。 在镁系产品中,阻燃型氢氧化镁由于国内外市场潜力很大而独具魅力。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阻燃型热塑性高聚物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阻燃剂的需求特别是对无毒、抑烟、热稳定性高的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需求将更为迫切。氢氧化镁阻燃剂可用于各种复合材料如电线、电缆、家电、建材,尤其适合与加工温度较高的 PP、 PA、 POM 等聚合物配合使用。 我国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氢氧化镁的研究与开发, 1998 年不同规格氢氧化镁总生产能力约为 1.0~1.2 万吨/年,但绝大部分产品性能较差,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粒径分布宽,纯度低,比表面积偏大,团聚现象明显,限制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工业应用。2 应用说明清华大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开发出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常温合成-水热改性技术,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企业的标准。该项技术以制盐行业副产的氯化镁为主要原料, 产品附加值高(保守售价 10000 元/吨)。现已完成千吨级工业中试并通过青海省鉴定。3 技术指标形貌:六方片状;粒径: 0.2~1.5 微米;纯度: ³97 %( 视原料纯度而定);比表面积: 小于 25m2/g 。图 1 我系研制的氢氧化镁阻燃剂产品                        图 2 日本的氢氧化镁阻燃剂产品( 1.5~2 万元/吨)4 效益分析按年产 2000 吨规模计,成本:约 5000 元/吨, 售价: 10000 元/吨, 年创产值(万元):2000´10000¸10000=2000, 年创利税(万元): 2000´(10000-5000)¸10000=1000。
清华大学 2021-04-13
【高教前沿】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地方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东莞理工模式”
未来十年,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快速提升办学能力,尤其要注重与城市产业的共生共荣,我认为这是此类高校分类发展和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16
林蛙抗菌肽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 or 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生物体中存在的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内源性肽类物质,具有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活性,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类活性多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在食品和药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项目采用有机溶剂提取、高速离心分离纯化、真空低温等高技术提取分离纯化中国林蛙蛙皮中的活性生物肽生产天然生物抗菌剂。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有机磷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P-POSS)阻燃剂
本成果首次成功合成了有机磷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P-POSS)阻燃剂。P-POSS以硅、磷为主要阻燃元素,以笼型无机Si-O结构为内核、含磷有机基团为外壳的独特结构,具有常温下为固体、聚合物材料加工温度下出现玻璃化转变的良好加工性能,同时具有热稳定性高和与聚合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指向一类新型高效阻燃剂分子的未来特征。前期研究结果表明,P-POSS在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中均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能,同时,使聚合物材料保持良好的综合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在阻燃环氧树脂应用中,低含量的P-POSS(硅、磷元素含量为0.1——0.5wt%)即可使阻燃环氧树脂的氧指数达到30%以上,获得UL-94 V0级别。而且P-POSS 阻燃的环氧树脂表现出独特的“吹熄”现象,即样条点燃后,点燃端明显有气流从炭层燃烧点喷射而出,将火焰吹离聚合物表面并迅速熄灭,正是这种“吹熄”现象实现P-POSS的高效阻燃环氧树脂。P-POSS不但能够提高环氧树脂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还能保持环氧树脂本身的透明性、机械性能和电性能。 在阻燃聚碳酸酯应用中,P-POSS不但能够保持POSS结构热稳定性高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回避原料磷系阻燃剂的增塑作用。常温下这种P-POSS的固体状态使其更容易储存和添加,而它们在PC加工温度范围内存在的玻璃化转变现象更是使其分散状态较一般固体阻燃剂有着显著的改善,甚至达到纳米级分散。P-POSS在2wt%的添加量下就可以使聚碳酸酯达到UL-94 V0级别,同时热变形温度保持在140℃。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09
高性能无卤阻燃板
目前在阻燃材料领域最常用的技术有添加型阻燃技术和反应型阻燃技术两种。在添加型 阻燃技术中,所用的阻燃剂为含卤、含磷、含硼、含锑及其它金属元素,能够有效的阻燃,但 是其危害性很大,使用中会污染环境。因此,阻燃材料不仅要求其具有高的阻燃效率,而且要 求其燃烧时无毒、低烟、对环境影响小。添加无卤阻燃剂 (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 的阻燃材料 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如果采用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为了达到UL94V-0级,其质量分数要达到 60%~70%,致使材料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冲击强度降低。将本征阻燃聚合物如酚醛树脂、 多乙炔苯、聚酰亚胺 (PI) 及其衍生物、聚苯并咪唑 (PBI) 等反应结合到基体树脂上得到阻燃改 性的基体树脂也是目前研发的方向之一。 材料的阻燃性,通常是通过气相阻燃、凝聚相阻燃及中断热交换阻燃等机理来实现。凝聚 相阻燃机理是指在凝聚相中延缓或中断阻燃材料热分解而达到阻燃效果。阻燃材料燃烧时在其 表面生成难燃、隔热、隔氧炭层,可阻止可燃气进入燃烧气相及外部热源向材料的内部传递, 致使燃烧中断。本技术依据凝聚相阻燃机理,制了备高性能的无卤阻燃板。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34 2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