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孙永峰
个人情况综述 孙永峰,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导,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及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吉林省现代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吉林省第十五批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二层次人才,江苏省创新团队计划高层次引进人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吉林省择优资助留学回国科研人员,长春新时代青年先锋,吉林农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全国草食动物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美分会理事,吉林省“12316”及“12582” 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畜牧专家。 主要科研方向 分子遗传与家禽育种; 鹅产业化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卡洛斯鹅种质资源的利用、示范与推广,2015.01-2017.12。 2.吉林省科技厅科技重点研发项目:“吉农大1号”中型肉绒兼用鹅配套系培育与应用,2018.01-2020.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城疫病毒HN基因重组乳酸菌诱导DCs活化NK细胞杀伤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2014.01-2016.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对小肠水通道蛋白表达和功能的影响,2015.01-2017.12。 5.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吉林省鹅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2020-2022。 6.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畜禽品种培育项目:卡吉鹅配套系的培育与推广示范,2018.01-2018.12。 7.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畜禽品种培育项目:卡吉鹅配套系的培育与推广示范2019,2019.01-2019.12。 8.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吉林省地方优质禽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2019.01-2019.12。 9.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吉林省地方优质禽良种扩繁与示范推广,2018.01-2018.12。 10.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吉林省优良地方禽种扩繁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2017.07-2018.07。 11.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吉林白鹅的扩繁及关键技术推广示范,2018.05-2019.07。 12.吉林农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6.01-2019.12。 13.吉林省科技厅项目:吉林省“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2014-2019)。 14.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卡洛斯鹅养殖及关键技术推广示范,2017.04-2018.07。 15.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世界良种卡洛斯鹅及籽鹅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2015.01-2017.12。 16.吉林省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项目:世界良种卡洛斯鹅及籽鹅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2015.01-2016.12。 17.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吉林白鹅肉用品系地方标准修订,2012.08-2014.06。 18.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吉林白鹅绒用品系地方标准修订,2012.08-2014.06。          19.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吉林白鹅蛋用品系地方标准修订,2012.08-2014.06。 主要科研成果 1、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吉林省优良地方禽种扩繁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2、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吉林省地方优质禽良种扩繁与示范推广 3、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世界良种卡洛斯鹅及籽鹅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4、2016年吉林省科技厅:肉绒兼用配套系父母代鹅的育成及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 5、2015年吉林省科技厅:鹅种质资源创新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6、2015年长春市科技局:鸭、鹅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 7、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NGF与促性腺激素互作对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研究 8、2014年吉林省科技厅:鹅规范化养殖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 9、2014年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吉林白鹅 第1部分:肉用品系(地方标准) 10、2014年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吉林白鹅 第2部分:绒用品系(地方标准) 11、2014年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吉林白鹅 第3部分:蛋用品系(地方标准) 12、2014年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种鹅及商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3、2014年长春市科技局:种鹅反季节繁殖技术模式的建立与示范 14、2012年吉林省科技厅:世界良种鹅卡洛斯鹅的引进、良繁体系建立及推广 15、2012年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梅河口市吉林白鹅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16、2012年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白鹅IGF-I基因编码区cDNA克隆及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规律定量研究 17、2012年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世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吉林白鹅 第1部分:肉用品系 社会兼职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 全国草食动物科技创新联盟理事;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美分会理事; 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 吉林省“12316”及“12582” 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畜牧专家。
孙永峰 2021-06-23
宫永宽
宫永宽是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兼任西北大学材料科学新技术研究所所长、西安市仿生生物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医用材料仿生改性,仿细胞膜高性能人工肺研究,癌症精确诊断及治疗用“隐形生物导弹”及抗污染油水分离膜。“仿生超亲水油水分离网膜”项目在2017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
宫永宽 2021-06-23
张永军
张永军,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创新人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要从事材料学、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表面等离激元材料、超材料、光电材料、周期阵列结构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及应用、传感材料及应用等。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承担了并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国家 863 计划项目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 10 余项,发表SCI 检索论文 100 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第1人) 近年来主要从事周期阵列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表面等离激局域超合调控、表面等离激元辅助定域生长及其在生物蛋白质、环境污染物检测等。利用的 MATLAB 程序预测并设计生长于二维周期胶体阵列上纳米结构的形貌并利用 FDTD 和 COMSOL 软件进行电磁场及多场作用性能模拟。利用磁控溅射制备了 Au 纳米蜂巢状阵列结构,并调控了纳米结构间的局域糊合,获得稳定热点阵列。为复合材料纳米腔阵列中多尺度耦合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利用Au 纳米碗阵列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合性能,实现 Ag 纳米粒子位置选择性生长,获得不同尺寸纳米粒子套构的图纹阵列结构。
张永军 2023-02-24
董永峰
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等方面研究。紧紧围绕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等内容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其目标是以人工智能理论为基础,研究处理海量和复杂信息的智能化理论和技术,以达到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认知和推理能力。 担任天津市智能公交车载装备技术工程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理事,河北省电子学会理事,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CCF 天津分部监督委员会主席;获评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三层次,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名师。
董永峰 2023-02-24
弓永军
主要从事海洋安全保障、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救助与打捞工程和流体元件与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现担任国家海上突发事件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级“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国际标准化委员会SAC/TC3专家组成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候补常务委员、水液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十三五”、“十四五”技术预测与战略规划专家组成员,交通运输部科技规划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
弓永军 2023-02-22
刘永契
刘永契 2022-03-31
【高教前沿】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庆山: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未来农业新形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1-08
陈嘉瑜
陈嘉瑜,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获得者(2016),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获得者(2018),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获得者(2018),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获得者(2018),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9)。 陈嘉瑜博士主要进行细胞命运转变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及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疾病模型构建的研究。近10年来,以细胞全能性向多潜能性、多潜能性向单能性及单能性向多潜能性转变的三种不同细胞命运转变模式为研究系统,解析了该过程中的转录组、DNA修饰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联,提出了细胞命运调控的新机制或重要因子的新型作用方式:首次证明了DNA羟甲基化酶Tet1及DNA羟甲基化调控细胞重编程的机制及其对细胞多能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在Cell Stem Cell杂志以封面研究发表,并被评为2013年度最佳论文之一;合作揭示了Stella参与卵子发生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建立的机制,并首次在体内证实了DNMT1可以作为起始性DNA甲基化转移酶,打破了教科书里关于DNMT1只是维持性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论断,研究成果发表在2018年Nature杂志;揭示了H3K9ac修饰异常是体细胞核移植胚胎重编程的重要表观遗传障碍,并开发出提高克隆胚胎发育的新方法,研究成果发表于2020年Cell Stem Cell杂志。 陈嘉瑜博士主导或参与了国内外多个课题研究工作,已在Nature,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和Stem Cell Report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相关成果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或通讯作者论文(含共同)共计十余篇。此外,陈嘉瑜教授已培养或合作培养的4位硕士和4位博士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或校级奖学金,带领本科生获得全国或国际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竞赛重要奖项。
陈嘉瑜 2021-06-23
陈裕明
陈裕明,男,1966年出生于湖北。中山大学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获南粤教坛新秀,中国营养学会第二届营养科技奖二等奖。目前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50篇。
陈裕明 2021-06-23
陈芬儿
陈芬儿,1958年4月7日出生于江西崇仁,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芬儿于1988年获得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硕士学位后进入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1999年获得四川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7月,受聘为郑州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 陈芬儿长期从事精细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技术及工程化研究。
陈芬儿 2021-06-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 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