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废铅酸蓄电池湿法短流程回收制备性能铅炭电池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全球每年产生约5000万吨的电子废弃物,超过70%的电子废弃物产生于中国,电子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及处置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作为典型的电子废弃物,截止2018年,铅酸蓄电池仍占全部二次电池的55%,拥有最大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火法冶炼的废铅膏回收再生工艺,温度高达1000 oC以上,产生大量挥发性铅尘和SOx,传统火法再生铅引发的“血铅”等环境污染风险受到广泛关注。考虑到电子废弃物具有资源性和污染性的双重特性,如何实现电子废弃物的清洁回收是本领域的难点。 本技术研发了废铅酸蓄电池铅膏有机酸短流程回收方法及柠檬酸铅两段法焙烧制备新型铅粉方法,进而制备出高性能的铅炭电池,实现含铅组分的高效清洁回收。铅炭电池由于具有电容效应,有望解决传统铅酸蓄电池比能量密度低的不足。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一种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铝酸三钙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铝酸三钙的方法,以分析纯碳酸钙 CaCO3 和分析纯 γ 相氧化铝 γ-Al2O3 为原料,球磨后在真空度为(30-50)Pa、脉冲比(ON/OFF)为(6/1-48/8)和轴向压力为 (1-3)kN 的条件下,控制放电等离子烧结炉的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当样品温度降至(60-90)°C时取出磨 细成尺寸小于 20μm 的颗粒,即得到铝酸三钙。本方法简单方便,合成
武汉大学 2021-04-14
粉煤灰等固废耦合制备莫来石耐火材料新技术
北京大学工学院科研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制备莫来石耐火材料新技术。此技术的核心发明是通过研究粉煤灰、煤矸石、铝矾土等高温烧结过程中莫来石化的机理和莫来石化过程中晶粒的生长、聚集及网状结构的发展等显微结构变化,获得了粉煤灰等固废耦合制备莫来石复相耐火材料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进行工业示范。
北京大学 2021-01-12
含硅固废(尾矿)绿色制备纳米孔道 ZSM-5 分子筛技术
本技术提出以无溶剂法合成ZSM-5分子筛,在分子筛合成过程中无溶剂参与,仅将初始原料研磨混匀后,转移到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从而简化了合成工艺,实现ZSM-5分子筛低成本、高效、绿色合成。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降低淡水鱼类体脂肪含量的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技术
针对淡水养殖鱼类体内因脂肪蓄积而造成养殖鱼类产量和质量下降的问题,该成果公开了一种降低淡水鱼类体脂肪含量的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它由氯贝丁酯、大豆油、沸石粉一定比例制成,其步骤是:A、将沸石粉粉碎至过70——90目筛,按比例称取氯贝丁酯、大豆油、沸石粉各组分;B、把氯贝丁酯和大豆油混匀后,再与沸石粉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使得混合物的变异系数≤5%,为一种降低淡水鱼类体脂肪含量的饲料添加剂。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该产品使用剂量小,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克,服了当前降脂添加剂作用效果不理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是一种从基因水平来调控鱼体脂肪代谢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制备方法易行,操作方便,可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3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功能性聚乙烯醇/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开发使用绿色的纤维素基材料和一些可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可以缓解“白色污染”与“能源危机”,这符合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江南大学绿色功能复合材料实验室白绘宇副教授利用聚乙烯醇/纤维素体系环保廉价的优点,并对该体系进行简单快捷的光敏改性,制备出了具有阻水性能的聚乙烯醇/微纤化纤维素包装膜材料,和具有吸附性能,敏感性能以及胶粘性能的聚乙烯醇/纳米晶纤维素水凝胶材料。这些发明赋予聚乙烯醇以及纤维素等材料新的功能性,拓宽了聚乙烯醇以及纤维素的运用领域。 
江南大学 2021-04-13
自然温和的多功能生物试剂
本项目自然温和的多功能生物试剂,是以生物试剂PEPK为基础形成的一系列新型聚合物产品。一些前期研究表明,该系列生物试剂可能作为齿科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使用,也可能作为阻燃剂等化学品使用。PEPK是一个在生化反应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的磷酸化试剂,价格昂贵,产品大都依赖进口。在原料PEPK的合成工艺上取得了技术突破,使得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创新的开发了以PEPK为共聚单体的一系列新型聚合物产品(图?,生物试剂的样品)。本项目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水平。PEPK形成的系列聚合物生物试剂产品,由于含有强亲水性基团羧基和磷酸根基团,使得这些聚合物具有非常优良的水溶性,良好的表面吸附性,热稳定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实验表明,该系列生物试剂经水配制而成的溶液,非常自然温和,无色无味(图2,生物试剂的水溶液),不刺激肌肤和眼睛,具有超强的清洗和漂洗性能,可用于眼镜、液晶屏幕等表面的清洗,以及花卉苗木的培养基调整剂(图3,水培的花卉风信子,右侧为培养基中添加了生物试剂的花卉,开花期比左侧未添加的早)。虽然目前PEPK系列聚合物产品尚未产业化,但这一类生物相容性高的产品可能用作齿科、骨科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活性剂以及土壤改良调整剂等许多领域。而且,该系列产品的性能符合国家低碳环保的高新技术项目开发趋势,预计该生物试剂将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二项:( 1) 一 种 自 然 温 和 型 的 表 面 活 性 剂 与 制 备 方 法 及 其 应 用 , 专 利 申 请 号 :201010202777.8。(2)一种有机多聚磷酸盐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121213.X。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全波段显色生物检测仪
全波段显色生物检测仪结合了最新的成像技术、全波段超稳LED光源技术、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智能数据处理技术、云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对生物免疫酶联反应、蛋白质浓度、血糖含量以及pH值等以显色为最终现象的生物信息进行便携式的、高速的、大批量检测。通过超稳定的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发光技术,使用一次成像的方式对大批量生物样本进行瞬时检测,提高对肝炎、流感、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效率和准确率。该项技术同时可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的质量检测,提高对猪病疫情、乳制品菌种群落监控的时效性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第一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大学,2018年在湖北同类高校中率先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学校位于武汉市现代港口工业新城阳逻经济开发区内,武汉地铁21号线(阳逻线)直达校门口,交通便利。校园终年鸟语花香,四季风景如画,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亲切关怀和指导。1994年春,钱学森院士先后两次亲笔致信学校创办者,热情称赞“学校为即将到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培养人才,真是件大好事”。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牢记“严谨、自强、求是、创新”校训和“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办学宗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钱学森精神,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形成了以理工学科为主体,以生命科学为特色,涵盖理、工、农、文、管、教、艺等7大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3个学院,设有41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涉及工程、农业、兽医等三大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品牌专业各1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 学校建设了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以博士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现有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30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约为81%,博士教师数量居湖北同类高校首位,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有“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各1人(双聘),“楚天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政府“楚天园丁奖”教师2人,武汉市优秀教师4人。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继续领跑全国同类院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及社会企业生产需求的教科研课题60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30余项;近三年,申报及授权专利数居湖北民办高校首位。 学校创新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5项,“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3项。先后与省内外2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开办了“钱学森实验班”“九州通班”等近20类特色教改实验班,形成了“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双创教育模式和以“自强自立、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双创文化品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 学校建设了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培养条件。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20余栋,学生公寓40栋(含2人间公寓14栋),并实现了空调全覆盖;有学生餐厅6座,室内外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2万余平方米,图书文献资源总量233.41万册,无线WiFi覆盖校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6亿元。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实习实训基地4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4万余平方米,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形成了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品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育人理念,培养的杨子威、许大卉、程菲、骆群曙、武春成、达瓦丁增等一批大学生先进典型,受到团中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团省委等有关部门的表彰,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示范引领效应。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021-02-01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而设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国家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商务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和“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校 训 立德树人 勤学强能。 办学理念 让学院成为每一位学生就业创业的摇篮。 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按岗教学,教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 办学思想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作贡献。 办学定位 以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科技服务;面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立足湖北,辐射全国;以生物类和农科专业为主,农、经、管、信息类专业协调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院校。 发展思路 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基本建设优先地位不动摇。围绕一个目标、明确二个面向、推进三项改革、加强四项建设、构建五个体系。一个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个面向是:面向现代农业、面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项改革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革;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四项建设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以“双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为目标,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加强校内校外结合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五个体系是: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全程管理的学生管理体系;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构建服务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科学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区位优势 学院地处武汉市中心城区、位于中环线以内武昌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野芷湖畔,毗邻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学院依山傍水,环境幽静,交通便捷,学生潜心钻研、对外交流、就业创业、专业深造等条件得天独厚。 基础条件 学院占地面积351亩。教学建筑面积263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2000万元,图书馆藏书83万册,每年订阅报刊杂志2000余种;现有校内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83个,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26个(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大学生实训基地1个)。其中,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和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是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学院共建的实验实训基地,占地1000多亩,先后投入2亿多元。通过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学院紧密联系的龙头企业100多家,建有2个“厂中校”。学院正在进行电力增容改造,逐步实现学生公寓、教室空调全覆盖。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有一批在教学、科研中成绩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现有教师45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6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4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博士7人,硕士113人,注册会计师8人,教授、副教授105人,双师素质教师占75%。近几年,学院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项,教师公开出版各类专著、教材231部,在省级以上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100多篇。 专业设置与学业深造 学院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信息传媒学院(计算机系)、园艺园林学院(园艺系)、动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和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国际援外培训部)。在校生8000多人,开设有生物制药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园艺技术、电子商务等38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生物制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实训基地;水产养殖技术、园艺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省级战略新型(支柱)产业人才计划基地;食品营养与检测、水产养殖、种子生产与经营等三个专业是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生物应用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办学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在学习高职课程的同时,生物、农科类专业学生可套读华中农业大学独立本科段自考本科,管理类专业学生可套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独立本科段自考本科。 就业渠道。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大就业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学院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农业厅、水产局、畜牧兽医局、种子管理局等行业,以及武汉东湖开发区生物产业园等省内外126家企业,成立了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2013年4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园艺系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与湖北省种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湖北省种子集团实习实训基地”入选湖北高校省级实训基地。由于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广受社会欢迎,已有一批毕业生成为企业管理者、专家、民企老板和出国访问学者。学院为“湖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商务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已累计为80多个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高级农业技术人员1300多人。作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近几年累计为湖北省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2000余人。学院不仅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还是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比较雄厚的办学基础,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全院师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努力朝着建设治学严谨,校风优良的特色高职院校而奋力迈进。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1 92 93
  • ...
  • 982 9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