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学院秉承“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以“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经、管、文为主体,理、工、艺综合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目前开设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4个,涵盖7个学科门类、18个一级学科。其中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等三个本科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应用经济学是市级重点(培育)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市级一流(培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是市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学院在校学生17000余人,办学规模在本市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现有合川与铜梁两个校区,设有跨境商务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影视融媒体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系、政治课教学部等11个二级院(系、部)。 学院建有智慧实验实训大楼、标准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剧场、模拟演播厅和200余间多媒体和智能化教室;设有智能教育与智慧学习协同创新中心、网络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全媒体创意传播研究中心、“智慧管理+”研究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级众创空间、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面深化“产教城”融合发展,各学科专业都深度参与校地、校企合作。“小学卓越教师实验班”获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成果奖、“涉外通关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互联网+”时代下的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跨境数字经济产学融合创新创业人才班教学研究、腾讯云大数据综合实验室建设等5个项目获教育部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与阿里巴巴建有跨境电商实践基地、与腾讯云(北京)有限公司建立了西南地区高校首家腾讯云实验实训室;与爱奇艺(重庆)有限公司、欧文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学生带薪实践项目;与阿里巴巴、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重庆电视台公共农村频道、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局、重庆申基索菲特大酒店、保利重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遵义市软件园区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校企合作项目。近年来,学生赴美国、迪拜等国家带薪实习项目发展成熟,与马来西亚精英大学、泰国孔敬府汉语教学中心、泰国教师发展与服务友好中心定期开展师生访学、汉语教学实习活动。长期为合川区政府、合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财政局等单位开展培训服务,服务于地方发展。 学院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75%以上。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泰国、意大利等国家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在校任课和讲学,派送教师到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访学活动。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位授予率91%左右,考研上线率占每年参考总人数的41%左右。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和大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国家级一等奖30余项、国家级二等奖100多项。 学校招生热线:023-42888768、42897897、42888798(FAX) 学校网址:http://www.swsm.edu.cn 学校招生网:http://www.swsmzs.cn 学校地址:重庆市合川区学府路9号(合川校区) 邮政编码:401520 重庆市铜梁区学府大道304号(铜梁校区) 邮政编码:402560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2021-02-01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汇华学院坐落于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校园环境优雅,是一所园林式书院。学院现设有9个学部,52个本科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在校生11000余人。汇华学院秉承河北师范大学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校本部雄厚的教育资源优势,选聘优秀教师担任全部主干课程的教学。学院现聘任专任教师705人,其中教授111人、副教授30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25人、硕士学位的372人。 建院以来,汇华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26号令,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精心培育人才,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规范、具有我院特色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2010年我院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4、2015、2016年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和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公布的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均位列全国前十。在中国校友会网2017全国师范类独立学院排名中列第7位。 汇华学院以建设国内一流独立学院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遵循"改革兴校、质量立校、发展强校"的办学思想,坚持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广大学生努力进取,学习成绩、综合能力普遍提高。多名学生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高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等重要赛事上屡获殊荣,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学院考研录取率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连续多年考研录取率达到20%以上,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处于领先地位。建院18年来,汇华学院已为国家培养3.5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发挥"一网、一报、一平台"的就业信息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学院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拓校内外实践基地,与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无锡文思海辉软件技术培训公司、Encompass technologies (中国研发中心)等1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及就业提供服务与保障。学院多次荣获"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在90%以上。我院师范类专业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和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与"顶岗实习支教工程",2010年9月10日,我院在兴隆县六道河中学顶岗实习的张静等3名同学,非常荣幸地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共度教师节。2013年6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河北师范大学视察,了解大学生就业情况,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耿佳嘉、美术学专业学生安静慧有幸与总理交谈,聆听总理的教导与嘱托。 汇华学院的发展得到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教育厅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河北省两任主管教育副省长刘健生、龙庄伟先后到学院视察,教育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到学院考察,对学院的发展建设、管理工作及软硬件环境给予了肯定。 蓬勃发展的汇华学院正展开强壮的双臂,迎接更加绚烂的明天,全体汇华人怀着满腔的热忱,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而不断努力奋斗!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2021-02-01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校园景色秀丽,环境幽雅,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泉山和贾汪2个校区,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4余万平方米。学院在依托江苏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现拥有教学计算机1807台,微机房29间,多媒体教室220间,专业实验室3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8个,以及丰富的图书馆馆藏。此外,还建有千兆网主干网络平台和现代化的大学生活动中心、高标准学生公寓及塑胶运动场等,为学生潜心求学和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 专业设置 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始终坚持“培养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的专业设置定位。目前共有本科专业43个,涵盖了文学、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资源集中、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格局。43个所设专业均为社会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充分满足了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化需要。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品质好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且从教师资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7%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73%以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证。同时,为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学院长期坚持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已经聘请了4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专家,常年参与学院的教学工作。 合作交流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现已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30余所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功引进了美国国际教育集团和新加坡奥尔夫集团在校生带薪实习项目,为广大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还与海澜集团、京东商城、东软集团、金诺佳音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岗位的紧密对接。 人才培养 学院现设10个系,有在校生9200余名,面向江苏、河北、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14省招生。学院自办学以来,秉持“崇德尚能,明志笃行”院训,实施了“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主体,以学术型提升和国际化办学为两翼”的人才培养战略,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效果卓著。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所获奖项多、层次高,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省市级奖项400余项。每年均有近两百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且考取院校中不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各行业优秀校友辈出,学院连续六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以上,位于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2021-02-01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成立于1999年,由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是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和经江苏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的举办方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卓著,享誉海内外。学院秉承南京师范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恪守“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育就了 “团结、勤奋、朴实、奉献”的优良院风,发挥综合办学优势,采用全新的机制和模式,科学定位,特色办学,致力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拥有仙林和丹阳两个校区。为适应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在江苏省教育厅、丹阳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在丹阳市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通力配合下,2017年9月,丹阳校区正式启用。丹阳校区校址位于丹阳市正德路8号,占地总面积900亩,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38.75万平方米。自2017年 9月开始,学院每年招收的一年级新生在丹阳校区学习,2016年及以前入学的学生仍在南京仙林校区学习直至毕业,2020年9月完成全部迁址丹阳办学工作。丹阳校区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低碳校园、开放校园的崭新新校区。 学院现有在校生8000余人,设有人文系、外语系、经济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工学系、美术系、音乐系和强化培养部,共8系1部,3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法、文、理、工、管、艺等门类。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宽基础、复合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格局。学院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以满足学生个性多元化 发展需求:学院在江苏独立学院中率先开设强化班为学生考研深造创造条件;积极推行海外学习计划,已与法国INSEEC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德国伊尔姆瑙理工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留学创造机会;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大力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应用性技能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行自有教师、校派教师、外聘教师相结合的队伍结构,以开放式多元化用人管理体制,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充满活力。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超过60%,青年教师有多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新的历史时期,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全新的篇章。全体中北人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专业与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支撑,攻坚克难,继往开来,为加快建设“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2021-02-01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是目前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的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办学50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各类合格毕业生6万余人。 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称赞学校“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本科师范院校,在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方面处于同类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前列”。 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学院。现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被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学、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等14个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美术学、体育教育、物理学、教育技术学等4个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有专门史、有机化学、基础数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专门史、有机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与教学论等16个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成教生5300余人,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并招收有韩国、泰国、乌克兰等国留学生。学校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图书资料。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2亿元,图书馆藏书177万余册,另有40万余册电子图书、15个文献数据库。建有一大批装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 学校建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1250余名教职工,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00余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5人;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者的专家9人;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共56人。学校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聘有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外籍教师。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学校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30余项。现有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客家研究中心和中央苏区研究中心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边缘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校园文化研究中心等25个校级科研机构。在客家学、中央苏区史、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稀土金属材料化学、校园文化、古代文学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编辑出版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服务社会,主动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职后教育与培训工作。已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资格,成功申报全国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权;现建有“江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赣州)”、“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赣州)”、“赣州市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 学校坚持以质取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元互动对接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的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三年来,在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有3600余人次和团体获奖,其中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16人次。在2008年江西省首届师范生(本科层次)基本功大赛中,学校代表队囊括了书法、演讲、课件制作、团体总分四项第一名。近年来,毕业生以其综合素质优势,不仅在江西,而且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地区深受欢迎。 学校校风淳正,环境优美,形成了“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全校上下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全面实施“品牌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科学治校”四大战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较高、特色明显、校园和谐、在省内外有较高声誉的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馆
产品详细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宏大木地板装璜有限公司 2021-08-23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校 训:博文明理、敦品励学校 风:诚实守信、勤奋进取,志存高远、报效祖国办学理念: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办学目标: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育人模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并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行动策略:Think(思考)、Change(改变)、Do(行动)、Review(反思)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德育目标:教育学生成为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敢于责任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教育资格的独立学院,位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春城”昆明,这里全年平均气温22.3度,空气质量优良,是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学院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的教育理念,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办成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为目标。学院设有11个二级学院(部),49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经、文、管、教育、艺术八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在校学生15000余人。校园优美 条件一流学院占地1200余亩,建有两个校区。龙泉校区位于昆明市中心龙泉路中段,杨林校区位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旁嵩明职教园区,交通便利。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一亿元,图书馆现有藏书170多万册、电子图书6万余册;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配置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设备;拥有130多间专业实验室和20多个校内公共实训平台;建有图书馆、室内外体育场馆、学生事务中心、学生公寓、食堂、学术报告厅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美,建筑风格大气、统一,具有浓郁的高等学府氛围;并配有一系列严格的教学、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制度与措施,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陶冶情操的理想之所。人才强校 名师执教学院专兼职教师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48%以上,并聘有一批国内外名校名师任教。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质量工程建设力度,拥有国家级、部级、省级科研项目共计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教学质量工程及各类教研教改项目189项,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学院多位教师获得“云岭教学名师”、“云南省师德标兵”、“卓越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崇高的职业品格、渊博的专业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强有力保障。通专融合 学科齐全学院形成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自然科学知识、文化素养、语言运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专业教育的特色,凝练专业核心课程,增强课程挑战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经过不断探索,确立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平台”的工作格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专业教育、第二课堂相融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建设专业集群体系,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文、理、工等学科门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城市建设、文化传媒、金融经济服务与管理以及国际化合作应用等多专业集群协调发展的态势,学科交叉融合,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专业,重点建设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类、财经管理类、智慧城市建设类、文产传媒类等四大专业集群。教育对外开放 卓有成效学院设有英语、泰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专业。聘有来自14个国家的20多位外籍专家、教授,承担语言及非语言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已与亚太地区、欧洲、非洲、美洲等11个国家的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关系和深度合作的教育文化联合体,长期进行联合授课与人才培养。与西班牙、韩国、泰国、法国、德国及东南亚各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及国外20多所高校保持密切联系与深度合作,为学生打开国际视野窗口、走出国门提供途径,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辐射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13年11月,原教育部副部长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陪同下莅临我院,对11个外语语种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对我院“语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2019年4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葛策博士Dr.Clemens von Goetze代表团访问学院,就学院在德语教学、德国的语言文化和人文交流中做出的贡献表示赞赏。学院多次组织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不断扩大在国际合作领域的影响力。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中方合作单位,于2013年、2014年、2015年,先后三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会议。曾获 “全国高等院校法语教学大会”、德国外交部、博世基金会“环境与冲突博览会”及 “2013东欧-中国高等教育论坛年会”的承办权。学院也积极利用自身教育对外开放资源助力全省的各类大型会议和外事活动,并深度参与“滇西英语教师培训”等各类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牵头的项目促进云南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学院2018年4月成立“一带一路”沿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教育对外开放、智库建设、舆论引导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同年中心作为会员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就业创业 成果显著学院建有STUDIO和“文理创业梦工场”创业平台,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平台设施完备,配有创业培训教室、创业训练中心、创业项目路演室,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实践和创意项目孵化等服务。“文理创业梦工场”先后获得云南省创业平台、昆明市众创空间的称号。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达25000余人。在云南省教育厅2016-2019年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连续四年荣获“一等奖”。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9个、优秀奖12个,学院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165个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省级项目66项。校园文化 特色鲜明学院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大力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创办有60个社团,注册人员3500余人,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学院定期开展“红五月”歌咏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宿舍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等,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展示。各二级学院(部)结合专业特色与优势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创设了汉语言文化节、金融财务技能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多语言文化周、“数据达人秀”专业文化月、体育文化节等“一院一品"系列项目。校园活动充分发掘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助力学生素质、品格、人格的培养。成绩突出 声名远播学院先后获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教育优秀院校” 、“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平安学校”、“5A级优秀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4年5月,学院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2015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A”级办学水平评价。学院连续多年荣获腾讯网“十年最具领导力独立学院”、“中国最具知名度独立学院”、新华网“新华教育论坛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独立学院”称号。连续多年进入艾瑞深研究院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30强。 不忘初心 追求卓越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初心,以办让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己任,科学定位办学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教育培养,努力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立德树人工作有力落实,教育国际化办学特色凸显,党的建设及和谐校园建设等各项工作成果显著,现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教学基础扎实、办学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学院将坚持“文理并蓄、中外交融”的内涵特色发展之路,以教育对外开放优先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以“二十年行动纲领”为建设任务,利用“四个五年”时间,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共同成长,为把学院办成“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21-02-01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湖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新校区占地673亩,坐落在风景怡人的黄石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大道。这里东邻西塞山,西视古矿冶,南依大冶湖,北接黄金山,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人文景观错落有致,环境幽雅,交通便捷,是莘莘学子求知的理想佳园。 学院新校区按照现代化大学的标准建设,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现已建成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学生公寓、食堂、超市等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 学院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现设有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互联网金融、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美术学、音乐学和学前教育等32个本科专业;电子商务、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导游、汉语、应用英语、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新能源汽车技术、美术教育、社会体育、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音乐教育等16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经、管等多个学科领域。专业结构合理,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设有人文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学部、理学部、艺体学部和公共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六个学部,现有在校学生6000余人,自有和聘任教师396名,其中教授55名,副教授145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77名;外籍教师2名。学院教学资源充沛,师资结构合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力地保证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和今后的职场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运用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依托湖北师范大学办学,严格管理、因材施教,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本(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专升本升学率、学生满意率在湖北省独立学院中排名前列。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发展目标是:立足鄂东南,服务湖北,面向全国,努力建成适应基层需求、服务基层建设、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有较强竞争力的应用型独立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21-02-01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是专门从事省地市级、社区科普教育资源、中小学、幼儿园和大学课程教学资源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机构。 下设科普教育资源研究室、自动测量与控制工作室、物理课程资源研究室、化学课程资源研究室、生命科学课程资源研究室和教育科学课程资源研究室,并有17000平方米的研制生产基地。研究所有一支由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带领的5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先后承担了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 “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等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0多项,30多位老师参加了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编写工作。研究所成立以来,累计已经获得了50多项教育技术产品发明专利,在科普教育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研究、开发与应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可提供的系列教育产品有:科技馆、科普馆、科技创新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航天航空科普馆、航天航空科技馆、地震科普馆、地震科技馆、安全教育科普馆、安全教育科技馆、交通安全科普馆、交通安全科技馆、消防科普馆、消防科技馆、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农业科普馆、社区科普馆、社区科技馆、壁挂式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室、生命健康科普馆、低碳环保科普馆、军事教育科普馆、儿童乐园。   研究所研制的系列教育产品已推广应用到了全国各省市5000多家学校和科普场馆,建立了广泛的用户群。南师大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同类品牌中的佼佼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科普场馆的关注。   公司现有生产车间、研发办公楼等,总建筑面积为16000平方米左右,其中生产车间12000平方米左右,研发办公楼4000平方米左右,并且拥有多种设备及生产流水线。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邮政编码:210009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山西路67号   电  话:025-83204284,83302681,025-83301983  传  真:025-83302681  网  址:www.kczyyjs.com  邮  箱:306824063@qq.com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1-15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学校概况】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陕西省创业研究和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陕西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等10余个管理、培训或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均设在我校。 【办学历史】办学历史悠久,前身陕西教育学院,1963年由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06年建立)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建立)合并成立。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3年,学校成为陕西省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唯一试点院校;2014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办学定位】立足陕西,服务地方,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积极培育学前教育特色,以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雁塔和长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20余亩。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师资培训楼等建筑面积达31万m2;图书馆藏书140余万册;有实验中心5个,实验室分室90个,实验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 【办学规模】学校现设有幼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学前教育二系·音乐系、学前教育三系·美术系、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和体育系14个教学单位,共有普通本专科学生14000余名。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6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6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7人,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师德标兵等以上荣誉称号30余人次;省级教学团队3个;多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 【学科建设】学校实施“学科兴校”战略,优化学科结构,现有普通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25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学校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汇聚学科队伍,凝炼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培育学科特色,采取学科带头人+团队的建设模式,强化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三级梯队建设。现有陕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1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1个。 【质量工程】学校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现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四项(《学前儿童发展》《数学学科教学论》《教育管理学》《传统文化—中国画教学研究》)、部省共建实训基地1个(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个(“院园一体化”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实践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凸显地方性、实践性特色的历史学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前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创新创业试点院系1个(学前教育系)、有省级优秀教材6部、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特等奖一项)、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22项。 【科学研究】学校设有生物工程研究院、创新创业中心、陕西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等19个科研机构。近三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4项(国家级3项)。先后与高陵县、咸阳渭城区、淳化县等县区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同天佑集团等企业开展产教研合作,共建“南瓜深加工产品研发中心”“柿子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中心,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成功转化技术成果15项、40余个品种。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等开展高校管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校际合作,教师、学生出国(境)实习、交流学习规模逐年增加;与陕西师范大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帮扶合作关系。 【办学成就】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共培养学生近15万余人,培训基础教育教师和管理干部13万余人次,为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三秦基础教育教师和校园长的摇篮”;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2年出席了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2014年学前教育系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学校领导班子在省属高校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学校被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2016年校党委被评为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数据截止2018年3月)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88 18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