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天府艺术、薪火相传。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浸润于丰厚的人文沃土,以传承、弘扬和发展巴蜀文化为己任,以独具魅力的巴蜀特色艺术品种为亮点,以高等专业艺术教育为主体、中等专业艺术教育为基础、各种文化艺术门类综合发展为主线,开设艺术类专业 15个,在校学生5800余人,是一所视野开阔、学科齐备的应用型高等综合艺术院校。 学院办学历史始于1953年,其前身为两所享誉中外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省舞蹈学校和四川省川剧学校(四川省艺术学校),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学院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成都国际科教艺术城”片区内,占地300余亩,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温江职教中心、新东方国际学校相邻,与即将开建的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考试与录取中心隔街相望。 学院依托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宣传文化系统的强势支撑,办学方向涉及巴蜀文化各个领域,在继续开办音乐、舞蹈、戏剧、戏曲、艺术设计等原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文化事业管理、文物保护等涵盖文化艺术系统多种专业领域的各类新型专业,正逐步形成多专业各具特色、相互依存、交叉发展的科学格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实践基地众多、教学成果显著,现有中高级专任教师260余名,专业过硬、技艺精湛、耕耘不辍、迭创辉煌;建校五十余载,成绩斐然、人才辈出、名傲巴蜀、饮誉中外,已荣获国内外艺术大奖达千余项,名列国内舞台艺术教育前茅,享有“艺术家摇篮”的美誉。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作为四川重要的艺术创作生产基地,长期承担国家与地方众多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已成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及窗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和宝贵的实践机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始终呈现出喜人的就业前景。 秉持为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造就道德品行优、文化素质高、艺术修养深、专业技术精、应用能力强的文化艺术传承者、展示者、创造者、教育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使命,学院将以荣誉为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以成绩为再创辉煌的起跑线,继续坚持“专业技能与文化艺术融通、综合素质与艺术特色兼顾、艺术教学与工作实践并重、艺术水准与应用能力均优”的办学理念,努力建成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文化艺术创作生产的重要展示团队、四川文化艺术总体风格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实践平台。在直接服务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四川文化艺术繁荣的进程中,不断努力提升艺术教学水准、加速增强艺术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辐射海外。 伟略宏图、燕舞三春,和美丽日、龙腾四海;花簇千乡、神州耀辉,旗飘万里、盛景惊世。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腾飞的世纪,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充分认识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路线。文化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繁荣的文化艺术市场呼唤更多学有专攻的文化艺术人才!举目苍穹、天朗气清,放眼浩土、万事齐兴。学院真诚地欢迎全国各地有理想、有志向、有热情、有追求的青少年朋友们踏进这所文化艺术的神圣殿堂,为实现美好而高尚的艺术梦想不懈奋斗、共谱华章!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是200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原通辽市艺术学校为基础组建的艺术类高等职业学校,具有39年办学历史。学院以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顾了中等职业教育职能。 学院占地584亩,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建有教学综合楼、舞蹈楼、音乐楼、图书馆、辽河剧院、学生公寓、后勤服务楼等,固定资产总值达2.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图书8.9万册,教学用计算机400台,多媒体教室16个,语音室1个,校园网接入总带宽100M。设有音乐系、民族音乐表演系、舞蹈系、美术系、传媒系、公共基础教学部、对外合作交流中心、艺术创编与实训中心、民族乐器研发与制作中心和一个附属中专学校,现有教职工256人,其中专任教师190人,教授8人,副教授41人,双师型教师78人,研究生学历及在职研究生教师26人,在校生1215人。依托科尔沁地域文化,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内涵发展,已建成了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科尔沁蒙古族长短调、蒙古舞、古筝新筝、视唱练耳、钢琴、蒙古四胡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培养了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名师2人,教坛新秀2人。 2013年4月新班子组建,同年6月,学院党委召开了第一次党员大会。会议确定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明确“质量立校、改革兴校、文化活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略,立足于基层职业艺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教学、创作、展演、科研”四轮驱动,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点,规范教学活动,强化艺术实践,提升创编水平。明确“人才培养,传承发展,服务社会”的功能,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即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校园圆梦工程、文化服务工程;推进三个行动计划,即名师培养行动计划、名生成才行动计划、名校建设行动计划;建设四大基地,即把学院建设成内蒙古东部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内蒙古东部文化艺术实训基地、科尔沁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基地、科尔沁民族文化艺术产品研发基地。明确学院工作重心由新校区基本建设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转变。 学院启动了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师业务考核和“名师培养”“名生成才”行动计划,确定了将教学投入提升至每年学费收入的20%;聘请了齐·宝力高、乌兰托嘎、李树榕、王天一、阿古拉泰、乌日切夫、曲歌、巴彦保力格、杨玉成、徐文海、杨敏、包红卫等12位知名专家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建立了艺术大师工作室;在立足传统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引入高铁乘务员、客户信息服务(呼叫中心)两个专业,落实了与内蒙古师范大学“专升本”协议,首次专升本录取率占全区艺术类专升本人数的25%,同时积极寻求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深度合作,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校地合作方面,学院组织师生分别赴吉林省前郭市、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东明镇、扎旗巴雅尔图胡硕镇、兴安盟突泉县等地参加惠民演出,服务当地文化发展建设,宣传学院,促进招生工作,推进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建立了马头琴、扬琴、蒙古四胡、蒙古筝等民族乐器生产与研发中心和以科尔沁版画(民间、佛教版画)、雕塑(角雕、根雕、树雕)、马鞍、民族饰品加工为主的民族工艺制作中心,建立了以色拉希、琶杰、毛依罕、吴云龙等民族艺术大师命名的“艺术大师蒙古包群”,实施民间艺人进校园,传承以科尔沁文化为内容的民族文化体验式教学。 为检验教学质量,弘扬科尔沁文化,2014年以来,学院承办了全区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技能大赛,组织专业师生参加国内外艺术交流与比赛40余场次,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民族音乐系歌曲《心的归宿》获得全国校园好歌曲二等奖;音乐系二胡独奏和歌曲《江河流》分获全区艺术展演二三等奖。在全区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传媒系戏剧《我们回家吧》获一等奖;四胡重奏《歌曲串烧》、马头琴合奏《黑木日》获二等奖;合唱《四季、杨玲花》、舞蹈《顶碗舞》《青笋》《赛拜努》获三等奖。 下一步,学院将抢抓机遇,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作为重要改革取向,不断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保持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办好办好人民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职业教育。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始建于1985年,原名中国函授大学济南分校,首任校长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于希宁先生。建院三十年来,学院几易校名,经历多个发展时期。201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定名为“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正式升格为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 三十年多来,学院紧紧依靠山东省书画学会专业学术团体办学优势,大力践行名家办学、专家执教理念,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梁树年、黑白龙、白雪石、徐北汀、张彦青、于希宁、高冠华、刘宝纯、李燕等一大批艺术大师都曾亲临学院讲学授课;著名艺术教育家朱铭先生、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先后出任学院学术院长。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逐渐发展成为我省文化艺术产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实践基地。 我院地理位置优越 学院分东西两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市中心,南临小清河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2018年1月学院又斥资10亿在济南东部大学城建设占地八百亩具有国际水准的新校区。 学院下设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应用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传媒学院、实用美术学院、航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七个二级学院和一个服装研究所。现有占地面积203,334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学院重视硬件建设,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设施齐全。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美术馆、专家工作室、美术画廊、形体训练厅、琴房等一应俱全;重视实践教学,各专业均配备了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和专家工作室;重视师资力量建设,现有专兼职教师181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8%;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3%;教学成果丰硕。建院三十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了四万多名高层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建设文化强省和创意大省做出了贡献。2015年,学院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专业设置 (一)高职(专科)专业设置: 2018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院共有十六个三年制高职(专科)专业面向山东省和其它省份投放招生计划:涵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艺技术、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工业设计、美术、文物修复与保护、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模特与礼仪、传播与策划、广告策划与营销、文化市场经营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空中乘务。 (二)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设置: 艺术设计专业(含装饰设计与工程管理、广告设计与策划、网站设计与管理、三维动画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空中乘务、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八个专业方向),学制五年。 (三)以上各专业培养方向及名称仅供区分所在班级专业核心课程,不写入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 导师责任制教学管理体系 建校三十年来,我院名师云集,教学力量雄厚,为让艺术家的卓越成就得以传承,艺术学子的人生梦想得以实现,学院推行导师责任制教学管理体系,学生入学即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和导师,在校期间接受五年一贯制或三年制大专、自考本科试点教育。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监督和毕业时学业鉴定,学校最终根据学术委员会的鉴定对学生颁发相应的毕业文凭。导师责任制管理体系是我校加强教学质量实施教考分离制度的一种体现。 名家工作室教学实践模式 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期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选择进入导师工作室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在实践期间若顺利通过导师的考核,将有资格通过拜师仪式成为导师的入室弟子,建立更加亲密的师承关系,接受导师一对一深度辅导和专题研修,毕业时导师推荐就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可以跟随导师学习,传承导师的艺术成就。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学院。以重庆艺术学校为办学基础,曾培育出三届梅花奖得主中国剧协副主席沈铁梅,蒋勤勤、殷桃、吕一、汪子涵、朱晓渔、周莉、刘靓靓、王弋等一大批知名艺术家和影视明星,也有德艺双馨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艺术家陈涛,被誉为“艺术家的摇篮”。学生在金马奖、金K奖、IBM国际魔术大赛、国际标准舞世界锦标赛、桃李杯、荷花杯、梨花杯、孔雀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际国内知名艺术赛事上斩获殊荣。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亲笔题写校训“厚德博艺、真诚求索”,对学校发展寄予厚望。学院按照“依托文化、围绕舞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思路,坚守校训,明确“立足重庆、传承文化、服务文旅融合发展”的办学定位,确立“打造特色鲜明、办学严谨、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高地”的办学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照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按照职业教育要求、突出艺术人才培养特性,努力培养具有“舞台表演力、艺术原创力、文化传承力、服务实践力”的高素质技能技艺型文化艺术人才。学院先后开设26个专业。目前,学院设置国控专业4个,立项建设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个;立项建设市级重点骨干专业4个、实训基地3个、教学资源库3个、双基地2个(其中培育1个)。已形成艺术表演类、艺术设计类、文化和旅游服务类、文化传播类、学前与艺术教育类五大专业群协调发展布局,并以专业群重组系部,设立艺术表演系、艺术设计系、文化管理系(文化传播系)、艺术教育系、基础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73.6%;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办学优势,在全国各地基层文化单位、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用人平台100余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践条件和就业空间。学院依托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全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训基地等五个金字招牌,立足重庆、辐射西部、服务全国;依托重庆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青少年艺术培训学校,形成培训有品牌、考级全覆盖的青少年艺术普及教育体系;同时发挥演艺服务市场和文化扶贫作用,彰显学院办学服务社会功能。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开封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创立于2010年,整合了原开封教育学院、第一师范、第二师范、职工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中州女学堂。百余年间,文脉绵延,弦歌不辍。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为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中小学、幼教师资。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河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还是河南省文明单位。 学院坐落于“八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区北隅,东临风景如画的龙亭湖景区、西接蓬勃发展的郑汴新区。紧靠郑开大道和连霍高速,交通便利,与巍巍古城墙咫尺之隔,古韵悠然。学院规划面积55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各类固定资产总值17300余万元。教学条件先进,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宜人,文化底蕴丰厚,艺术氛围浓郁,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人,具有硕士学位及双学位教师136人,双师素质教师298人。聘请钢琴大师刘诗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设计者肖红、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主创者张武、开封美协主席陈国桢等人为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设有13个系部和7个二级学院,开设表演艺术、艺术设计、钢琴调律、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动漫制作技术、文物修复与保护、空中乘务、学前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音乐表演、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等30余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函授、成人及远程教育学员1万余人。 学院实习实训设施齐备。有大型演艺中心、录播教室、摄影摄像实训室、语音室、微机房、舞蹈排练厅、钢琴房、工艺美术制作室、画室、茶艺插花实训室、心理咨询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室40余个,有开封电视台、清明上河园、开封开元名都大酒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康辉旅行社、宋城集团、杭州印象西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馆藏图书54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 学院确立了“专业特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原则,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实操水平。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一是潜心打造播音与主持、表演艺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特色专业,提升服务文化产业能力;二是发挥师范教育优势,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三是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加快培养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书画装裱等行业紧缺人才;四是始终坚持“堂台结合”,提升艺术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秉承“厚德 敬业 博艺 笃行”校训,全面发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职能,为开封及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是黑龙江省戏曲学校,1959年建校,1972年更名为黑龙江省艺术学校,2002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与黑龙江省文化干部学校合并组建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目前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艺术职业学院。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南岗区和兴路149号,分校区位于南岗区中兴街21号,总占地面积160亩。除校本部外,我院还在全省设立了10个分校。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建校五十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剧作家,被誉为“黑龙江艺术人才的摇篮”。如作家张抗抗;剧作家张明媛、鲍十、李景宽、费守疆;书法家张戈;表演艺术家刘淑琴、赵三凤、白淑贤、邢美珠、李师友;杂技表演艺术家王虹;舞蹈家唐文娟、魏云、邱辉;歌唱家牟玄甫、金曼、于乃久、王邵玫、刘和刚;作曲家王宁、李黎夫;小提琴演奏家薛苏里;音乐制作人李盾;影视表演艺术家刘佳、刘之冰;画家吴良团、林建群等。 学院现开设有舞蹈、管弦、民乐、声乐、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传媒、流行音乐、公共文化等9 个专业系和音乐理论、文化理论2个教学部。开设了舞蹈表演、戏曲表演、影视表演、音乐教育、文物修复、博物馆管理等28个专业31个方向。其中,影视表演专业、舞蹈表演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和舞台艺术设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我院“花棍舞”和东北秧歌被“三部委”遴选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舞台艺术设计专业为我省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舞美设计人才,目前已成为我省专业演出院团的中坚力量。 多年来,学院积极顺应艺术教育发展形势,坚持高水平、有特色的办学方向,在教学、艺术实践、对外交流、艺术比赛等各项活动中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原创舞蹈《情醉女儿鼓》曾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原创舞蹈《绢花迎春》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舞蹈比赛”表演、创作、指导教师等多项一等奖;戏剧影视系创作演出的剧目曾获“中国曹禺戏剧奖”、中国戏剧“群星奖”、中国戏曲“小梅花”奖、“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等多项大奖;声乐、器乐、民乐、艺术设计等专业参加全国和地区各类比赛斩获各类大奖。2010年至今学院共荣获各类奖项5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0余项。 学院不断提升办学层次,着力打造以高职教育为主、中职教育为辅、成人培训为补充、本科教育为提升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先后推出“教学活动季“、“教学实训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展演”、“乔梁舞蹈艺术中心”、“黑龙江省实验艺术团”等实训活动和平台,与奥特莱斯枫叶小镇、中泰文化传媒、雪乡等文化旅游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举办各类实训演出,为刻画“音乐之城”哈尔滨的音乐氛围奉献了多道艺术大餐。 作为学院前身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曾先后多次被教育部、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艺术中专”。2000年、2004年、2008年、2013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学院组建了青年舞蹈团、青少年交响乐团、青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多年来一直担任国际交流合作和重要的外事演出任务。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海外也有很大影响,建院迄今,已有俄罗斯、美国、尼日利亚、意大利、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学者来学院讲学及交流。我院师生也多次应邀赴美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进行演出,开展文化交流,为弘扬黑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关于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的通知
关于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的通知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2025-05-21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国唯一一所以戏曲剧种命名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高等艺术院校。成立于2011年4月,其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安徽黄梅戏学校。学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京剧梅派人才传承基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点支持单位”、“中国戏曲学院生源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黄梅戏进校园教师培训基地”。 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地处风光迤逦的大龙山麓,毗邻安庆大学、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占地总面积201亩,总建筑面积为47400㎡,拥有4幢现代化的教学大楼、2幢高标准的学生公寓、1幢设备先进的实训大楼、1幢综合大楼。学校风景秀丽,教学实力雄厚,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是求知学艺的理想场所。目前,学院设置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综艺五大系,开设有戏曲表演、杂技、音乐表演、艺术设计、舞蹈表演、影视表演、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高速铁路动车乘务、航空服务等15个专业。学院现有140多名专业精湛、爱岗敬业的各类专职教师,副高以上职称者占20%,其中不乏一些著名艺术家和一级演员担纲一线教学。此外,还聘请了梅派艺术传人梅葆玖,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黄新德、王长安、侯露等名家为名誉院长或兼职教师。 建校五十多年来,为全国各地培养各类艺术人才六千多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各条文艺战线上的骨干。如田海蓉、谢雨欣、斓曦、王水林、王滢、潘启才、丁同、刘广慧、周莉、郭宵珍、周源源、王琴、孙娟、徐立、陈精耕、陈儒天、朱飞跃、程钧、朱春林、许梅花、章功力、吴美莲、张权、赵丽等。近几年,在国家及省市举行的各项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中,我院历届毕业生获奖者均占七成以上;在校生新秀每年在全国戏曲小梅花奖大赛中争金夺银,崭露头角,被誉为“黄梅沃土、明星摇篮”。 学院坚持“立志,有恒,求实,守勤”八字校训,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加强管理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教学质量为生命,以校园平安为责任,以评估条件为标准,以开门办学为途径,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明显优势、核心学科、著名品牌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彰显特色,发挥优势,适应市场,服务需求。学院的办学目标为: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应该是这样一个模样——“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这也是全院师生员工的“学院梦”。 学院实行就业和升学两条线的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和人才推介活动,多渠道建立和扩大就业实习基地。在办好黄梅戏表演这一品牌专业的基础上,开设泗州戏、淮北花鼓戏、庐剧,探索常态化开办多剧种班,拓展就业空间。与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战士杂技团、南京“舞之源”歌舞团、昆山市“四季周庄”文化演出有限公司、雨润集团、北京通航控股公司、北京中航天使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横店影视城公司、安徽省演艺集团、安徽省杂技团、湖北黄梅县黄梅戏剧团等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双赢”。与中国戏曲学院、波兰经贸投资商会、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北京商鲲教育集团等知名院校和教育基地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人才推介活动,提升招生就业双项服务成效。向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奖学金。据统计,我院毕业生年均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继续发挥学院在黄梅戏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大力弘扬黄梅戏这一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努力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类高等职业学院。北戏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市私立艺培戏曲学校。2002年12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成立,正式举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并入学院,充实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现有职工357人,专任教师23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专家67人。有北京市名师5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7人,北京市专业带头人1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开设京剧、地方戏曲、音乐、舞蹈、艺术设计和影视表演等多个专业方向,已从单一的戏曲学校发展成为综合艺术院校,培养了孙毓敏、张学津、赵葆秀、谷文月等近7000名艺术人才。 2012年2月,学院成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2年底2013年初,北戏确立了“六个一工程”的纲领性章程和发展目标,即建立一批艺术生源基地;聘请一批名家、名师指导、督导教学;重点建设传统特色专业,带动全院专业建设,促成一批艺术教育科研成果的产生;打造一批北戏知名品牌教师;创排一批优秀传统和原创剧目,建立“少儿戏剧场”;推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和民族艺术传承人。2013年6月1日,北戏开办“少儿戏剧场”。它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以少儿宜观看的剧节目为主要内容,以北戏在校学生为演出主体的,集创作、演出、观摩、教育、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演出场所。少儿戏剧场秉承“戏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利用自身具备的剧场和艺术教育资源,培养戏曲后备力量,展示艺术教育水平,推出优秀艺术人才;培养少儿戏曲观众,丰富少儿文化生活,服务少儿艺术教育;传承优秀传统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近几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连续创排京剧《少年马连良》、大型传统乐曲音乐会《燕落花枝》、京剧《南海子》和大型舞剧《夕照》等剧目,为北戏成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学生们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Brief introduction of Beijing Opera Art’s College Beijing Opera Art’s Colleg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OAC), is the only independent set of the art of Career Academy in Beijing area, approved by People's Government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registe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full-time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edecessor of BOAC was founded in 1952 in Beijing City, a private art training school. In December 2002, Beijing Opera Art’s College was established and had a full tim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2006,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Art enriched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rength of the college. Now there are 357 employees, 233 full-time teachers. Among these, 67 have the professional title, 5 distinguished teacher in Beijing City, 17 key members of the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 1 Specialty Leading Person. College recruits students in the whole country, which has several major fields, including Peking Opera, local opera, music, dance, art design and film and television performances. It is already developed from a single opera school into a comprehensive art academy. The College cultivates nearly 7000 art talents, such as Sun Yumin, Zhang Xuejin, Zhao Baoxiu, Gu Wenyue and so on. In February 2012, the college has become "the Beijing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the end of 2012 and the beginning of 2013, BOAC established the "Six Top Projects" of the programmatic charter and development goals. That is, establishing a group of art students base; hiring a number of famous masters, teacher guidance, and teaching supervisor;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ecialty,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a number of art education research; creating a number of well-known teachers of BOAC; creating and rehearsing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and original repertoires and establishing the “children's theater"; introducing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graduates and national art heritages. In June 1, 2013, the first "children's theater" opened in BOAC. It serves young children,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performance fits for children. The main body of the performance is student in the school. It is a comprehensive art performance of creation, performance, observati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children’s theater” adhere to the idea — Opera Education starts with kids. By the usage of its own theater and art education resources, it develops a reserve force, shows the level of art educ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outstanding artistic talent. It cultivates children's Opera audience, enriches children's cultural life and serves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It inherit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art, 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reating a well-known cultural brand. In recent years, our college continuously created and rehearsed several repertoire, Peking Opera ”Shao Nian Ma Lianliang” and “Nan Hai Zi”, large traditional music concert "Yan Luo Hua Zhi”, large dance "Xi Zhao". It creates a more powerful condition for BOAC to be a "Beij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ase”. In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students with better conditions for learning and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outstanding culture. Our students are inspired and educated, so they can be qualified successors. We can contribute to the Chinese nation's outstand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78年举办的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1983年举办的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01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校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学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辖五山和燕岭两个校区。五山校区以职业教育为主,现有应用外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思政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燕岭校区以教师教育为主,现有基础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广州“花园式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校训,推行“崇学、重教、躬行、爱生”的教风和“勤学、高雅、自律、进取”的学风,坚持“善知善行、尚德尚艺、开放合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教师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办特色”的办学思路,以为教育行业、文化艺术产业、商务服务业培养“职业素质高、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强大”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定位,通过“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成果作品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和教学视野国际化”的教学“四化”改革,构建了“HAPPY+”双核协同(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出了“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依托推动作品化,以项目中心为依托实现产品化,以孵化基地为依托促进商品化”的 “三品化”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培养全体学生具有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现了一部分学生的创业梦想。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29个,全日制在校生9219人,成人教育在读学生4652人。学校按照“校企(校)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打造了教师教育类、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计算机应用技术类等特色专业群,建设了14个省级重点(示范、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连续荣获广东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于2017年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认定为“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项目入选学校。建成以1个世界级实验室立项项目、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7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公共实训中心为重点的14大校内实训基地,5个省级、19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5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实训室188间,专业实训工位数达5997个。实训设备和条件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远高于我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现有教职工559人,其中高级职称150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85.51%。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校级培养对象16人,专业带头人24人,教学科研骨干64人。学校图书馆共有藏书142.48万册(种),数据库站点50个,镜像数据达27395GB。校园网覆盖两个校区,网络信息点数为13500个。 学校是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广东省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广东省学前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基地、广东省高职高专教师教育实训基地,承担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小学、幼儿园名教师培养任务。作为广东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之一,学校成立了“林贤辉广东音乐研究室”、“女子百人民乐团”等机构,建立了首家以广东音乐为主题集收藏、展览、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广东音乐展览馆”。我校是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办公室的挂靠单位,承担广东省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及全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指导和管理工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广东省自贸区建设。学校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法国研究中心获得教育部2017年“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备案。学校获得“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至今,学校与35所境外大学和教育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留学、研习、短期游学等项目,开设了法语、韩语、英语等多语种社会培训。近年来,“中韩国际交流文化中心”“广外艺-新西兰维特利亚国立理工学院教育(广东)培训中心”“戏剧英语教学研创中心”等先后落户我校,建立了可持续的系列项目,国际化教育改革深入开展。 (2018年11月) 五山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 463 号 邮编: 510640 电话: 020-38457353 传真: 020-38457353 燕岭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 495 号 邮编: 510507 电话: 020-37089397 传真: 020-37089397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647 6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